宇宙动力公司的海选活动在全球如火如荼举行。
海选活动将持续整整一个月,分为报名、海选、初赛、复赛、半决赛和总决赛六个部分。
报名为期三天,全球共有七千二百三十一名宇宙动力公司的员工报名,七千二百一十五人通过了资格审核,另外十六人不符合参赛条件。
在报名截止后,将在全球范围内举行海选投票,海选投票按照业务板块分为四个区,一个是美洲区、一个是大中华区、一个是欧洲区、一个是澳洲区。
每个大区下设三至六个业务区不等,每个业务区将通过所在区员工投票选出男女员工各十人,参加本赛区的初赛活动。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前来参加宇宙动力公司哈雷彗星领航人选拔初赛活动。”随着主持人激情的开场白,大中华区初赛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
张爱伊费尽心思托好友弄了一张观赛票,冒名混进赛场。虽然她答应秦帆不搞海选活动,但还是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场面太令她羡慕了。来自全国各赛区的优秀选手同场竞技,紧张激烈的对决、精彩纷呈的现场吸引了全国约五十家一线媒体和十多家国际媒体到场拍摄报道。
首先举行的是女子组比赛,男子组将于两天后在同一场地举行。第一项比试是形象展示,一共分为四种服饰展示,分别为领队服(职业装)、晚礼服、运动服和泳装。
每个业务区参赛人员为一组轮番登台,接受台下评委的打分,以及现场观众的打分,其中评委打分占70%,观众打分占30%。
第一至第六组分别为华南业务区(含港澳台)、华东业务区、华中业务区、华北业务区、西南业务区和西北业务区。
评委对每组里表现突出的参赛人员进行现场点评,引导观众给予支持,其中小组得分前三名的进入下一轮比试。
经过第一次打分,第一组1号选手宋宇卉,5号选手杨怡秋,7号选手卜小云胜出;第二组15号选手汪诺雨,16号选手刘梦秋,17号选手吴宇慧胜出;第三组23号选手王浩,27号选手徐钰嘉,29号选手欧阳雨田胜出;第四组32号选手杜秋敏,36号选手赵畅怡,37号选手王晓清胜出;第五组43号选手于萍,47号选手李涓佳,49号选手张月艺胜出;第六组52号选手刘婉青,55号选手石娜,58号选手于琴胜出。
第二轮比试是团队PK,六组胜出选手进行分组PK,通过抽签决定相互PK的组。第一轮比试算是内部竞争,而第二轮分组PK的胜负不仅代表了个人,更是代表了整个业务区,火药味更浓。
第一组推出了7号选手卜小云,第二组推出了17号选手吴宇慧,第三组推出了29号选手欧阳雨田,第四组推出了32号选手杜秋敏,第五组推出了43号选手于萍,第六组推出了58号选手于琴参加抽签。
代表华南业务区的7号选手卜小云第一个上台,抽中了2号球——在宇宙动力公司特制的火星手办上标上2号。她将球高高举过头顶,引来了场上啦啦队的加油鼓劲。
代表华东业务区的17号选手吴宇慧上台也抽中了2号球。
根据比赛规则,第二组将与第一组展开PK。第一组和第二组是六组中实力最强的两组,强强碰撞,引起了全场观众的尖叫。
经过抽签,最终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六组、第四组和第五组分别进行PK,胜出的三组晋级下一轮比试。PK项目为业务竞答,内容主要是太空航天知识和月球、火星地理知识。
“首先进行PK的是代表华南业务区的第一组和代表华东业务区的第二组,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参赛选手上场。”主持人激昂的声音响彻赛场。
第一组和第二组参赛选手上场入位后,主持人字正腔圆的说:“第一题,请听题,请问第三宇宙速度是多少?请抢答。”
第一组选手卜小云眼疾手快,抢先按下了抢答器,嘴角带着一丝微笑,信心满满的回答:“第三宇宙速度是十六点七公里每秒。”
对一名太空导游来说,这就是一道送分题,等不及主持人宣布答案,第一组便互相拍手庆祝。
这时,主持人却不动声色的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请第一组继续回答一个延伸问题,回答正确才能加十分。假设以第三宇宙速度从地球直线飞往火星,请问最少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火星?”
这也太坑人了,抢答题中夹带难度这么大的必答题。场下的观众发出了惊叹声,包括张爱伊在内的所有人都为第一组捏了一把汗。
卜小云立马收起微笑,埋头在电子纸上计算起来,不一会儿开口说:“如果以第三宇宙速度从地球直线飞火星,至少需要九百一十四点八三七个小时,也就是三十八天以后才能到达火星。”
“答案……正确,请给第一组加十分。”主持人拉长了语调,比划着加十分的手势。
电子大屏根据主持人的手势,将代表第一组知识能力的血量条加上一格。血量条共有十格,先加满十格的一组胜出。
直到主持人说出“加十分”,看到血量条加上后,卜小云这才跟大家相互拍手祝贺,台下的啦啦队发出了一波喝彩声。
“第二题,请听题,请问火星上含量最高的气体是什么?请抢答。”主持人吐字清晰的说出第二道题。
这显然也是一道送分题。经过了第一道题,第一组和第二组的选手开始小声议论改变抢答策略——评估后续可能的题目再抢答。可是,队友还没有反应过来,卜小云已经按下了抢答器。
显然,她为再次抢到答题机会很满意,露出了一个大大的微笑,毫不迟疑的回答:“火星上含量最高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语速极快,像一支拉住扳机的加特林机关炮。
“好,请答延伸题。”主持人露出神秘的微笑,“请问二氧化碳通过什么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氧气?”
“光合作用吗?”
“光合作用不是化学反应吧?”
“到底是物理反应,还是化学反应?”
场上的选手和场下的观众都小声议论起来。
倒计时已经接近五秒,讨论的时间来不及了,卜小云硬着头皮回答:“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可以生成氧气。”
“确定吗?”主持人说,“在公布正确答案之前,可以求助场下的观众,但全场只能求助一次。”
“没错,就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就是化学反应。”卜小云脱口而出,像刹不住的高速火车。
“好。”主持人点点头。
场下的观众几乎都屏住了呼吸,等待公布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是……”主持人拉长语调,“是光合作用。恭喜第一组,又获得了十分。”
场下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来自华南业务区的啦啦队扯开了嗓子,喊出了全场最响亮的口号:“华南,华南,全国最难?NO……,是全国最强。”
等欢呼声过后,主持人清了清嗓门,卖起了关子:“其实有两个正确答案,在场的观众有没有谁能够说出另一个答案呢?”
场下的观众和场上的选手大都摇了摇头。
见没有人站起来回答,主持人嘴角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清了清嗓门说:“除了光合作用外,二氧化碳熔盐电解可以制取氧气和碳,所以在火星上,我们除了种植植物外,还可以通过这种装置来制造氧气。”
场下的观众和场上的选手点点头,给主持人的科普环节点赞。
“好了。”主持人继续说,“下一道题,请认真听题。请问地球的重量是火星的几倍?请抢答。”
大家的第一反应是这道题的延伸题应该是重力引力范畴,难度不小。但第二组已经吃了两次亏,只能硬着头皮按下抢答器。
“好,请第二组回答问题。”主持人看向右侧的第二组。
第二组15号选手汪诺雨在电子纸上快速计算后,抬起头回答:“火星的总重量是6.4219×1023千克,地球的重量是5.965×10²⁴千克,地球的重量是火星的九点二九倍。”
火星的重量约是地球的1/9,这是大家熟知的太空常识,但这么精确记住地球和火星总质量的倒是不多,场下发出了一连串惊叹声。
未等惊叹声停下来,主持人已经读出了延伸题,这才是惊心动魄的时刻。“火星的质量是地球的1/9,请问在火星和地球上以同样的力度起跳,火星的跳跃高度是地球的几倍?”
主持人话音一落,惊叹声变成了哀叹声。大家猜到了延伸题的范畴,但真没有想到会这么难。这考的对象不是在校的初中生啊,工作多年的太空领队谁还能算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