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烨见姐姐没将章贵妃放在心上,便也没再说这个话题。
“父亲,睿儿许久未见外公,您去瞧瞧他吧!”
三人叙了会话,皇后便出言支走了自己的父亲,只留下上官烨一人。
忠义侯知他们姐弟情深,跟着宫人去御花园寻三皇子了。
“烨儿,陛下有意将章贵妃的堂妹,章家四小姐指给你为妻,只是那章五小姐意外丧命,章家有丧事,此事才暂且没提。
陛下有心为章贵妃铺路,只是不知他想铺的究竟是多远的一条路。
你若另有心仪之人,当早做打算,一旦陛下有了明旨,就不得不从了。
那位方姑娘姐姐很是喜欢,她母亲当年在京中就颇有才名。”
皇后屏退了宫人,低声提点自己的弟弟。
“娘娘……”
“此处就你我二人,唤我一声姐姐吧。”
皇后打断了上官烨,那声娘娘听着太疏离了。
她比上官烨大六岁,上官烨出生时母亲因难产伤了身子,缠绵病榻不足一年便去世了。
她与上官烨都被祖母接去抚养,在祖母院中一起长大,小时候上官烨总是黏着她唤姐姐。
母亲过世两年后,父亲续弦娶了母亲的堂妹为妻,姨母变成了继母。
新夫人为了彰显贤德,将他们姐弟从祖母的院中接回去抚养,她与弟弟见面的机会也少了。
后来烨儿不知怎得就渐渐沉默寡言起来,待他六岁时便外出拜师学武,姐弟俩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
皇后幼时由母亲亲自抚养长大,直到七岁才没了母亲,但上官烨却不曾享受过母爱,母亲临终时对此事抱憾终身,叮嘱皇后要好好照顾上官烨,所以皇后对他颇有怜意。
上官烨虽是侯府嫡长子,但继母过门不久就又诞下了嫡子,父亲也不怎么管后院的事,上官烨离府学武后与父亲更加疏远,皇后是为了能成为他的依靠才在陛下登基后入了宫。
那年她不过17岁,初时只因家世封了个妃位,后来是诞下三皇子,后位又一直空悬,她才在众臣请立皇后的呼声中母凭子贵坐上了皇后之位。
只是她当上皇后刚一年,章氏就入了宫,从美人一路晋升为贵妃,独宠于后宫。
皇后入宫已经十一载,当上皇后也有八年了,早就看淡了帝王情爱,她在乎的除了自己的儿子就是这个嫡亲的弟弟。
“姐姐。”
上官烨从善如流改了口,整个侯府他最在意的就是嫡姐和祖母。
“烨儿,你的婚事若是侯府先定下了,便是陛下也不好反对,他是不会让章贵妃的妹妹去做侧室的。”
皇后高兴地弯了唇角,亲自拿了一块枣泥糕放在上官烨面前,这是他小时候最喜欢的点心。
“姐姐,可是她尚对我无意,我不想逼她。姐姐无须为我的事操心,我自有办法应对。此次月妃之事,陛下或许会趁机让章贵妃协理后宫,姐姐小心应对。”
上官烨拿起枣泥糕咬了一小口便放下了,这糕点太甜腻,他小时候喜欢吃,现在却很少吃这么甜的东西了。
“嗯,我知道。有人帮忙分担宫务,我有更多的时间去陪着睿儿,也是好事。
陛下等这个机会很久了,即使没有月妃的事,他也会找到其他理由,你不必挂心。
倒是你,若真心喜欢那方姑娘就对人温柔些,别总板着一张脸。你这冷脸姐姐见了都发怵,何况是人家姑娘?”
皇后丝毫没把章贵妃放在心上,只笑着打趣弟弟。
一句话让上官烨沉默了。
皇后见到他认真思索的样子,眸中噙满笑意,静静坐在一旁,望向御花园的方向。
傍晚,大雍四品以上的王公大臣齐聚太极殿,使臣由鸿胪寺的人陪着,暂居偏殿休息,等待大雍皇帝接见。
周文彬就在偏殿。
召见还未开始,却是有个小太监快步向他走来。
“周大人,陛下传召,这边请。”
周文彬有些纳闷,他官职低微,也就授官那日入朝拜见过陛下,陛下为何传召他?
“周大人,请。”
小太监又催了一声,周文彬只得随他向殿外走去。
出了殿小太监引他往旁边的偏殿走去,待走到偏殿门口,他的父亲周侍郎已经等在那了。
“父亲。”
“陛下召见,快随为父去面圣,切记不要多言。”
周侍郎低声叮嘱一句,向为他引路的太监拱手示意,太监推开宫门,他率先迈了进去。
父子俩跪地请了安,皇帝和气地道了“平身”。
“周爱卿,朕听闻探花郎尚未婚配,朕想做回月老,将荣安郡主配于探花郎为妻,爱卿意下如何?”
皇帝虽然还是高高坐在龙椅上,脸上却布满了笑容,语气也十分和气。
周侍郎对此早有猜测,心中一喜,忙伸手拉着周文彬,跪地谢恩。
他握着周文彬的手腕非常用力,周文彬还在震惊中就被他拉得跪倒在地。
他根本没见过荣安郡主,他也没想过要另娶他人,正欲拒绝,父亲却是狠狠捏着他的腕骨,那力道似是要将他的骨头捏碎,父亲偏头瞪了他一眼,眼神犀利,充满警告。
“彬儿,你莫不是高兴坏了,还不快谢过陛下隆恩。陛下赐婚,这可是周府莫大的恩宠。”
“哈哈!这事是朕说的突然了,不过朕看探花郎温文尔雅,一表人才,与荣安郡主甚是相配,便想在今日给皇室再添一门喜事。探花郎若是不愿意,但说无妨,朕这月老可不想乱点鸳鸯谱。”
周文彬还没说话,皇帝呵呵笑起来,他说的话听起来亲切,但看向周文彬的眼神却多了些帝王的锋芒。
这门婚事是宣仪长公主亲自来求,他也应下了,若是周家拒绝,岂不是打他的脸,打皇室的脸?
周侍郎混迹官场多年,怎么可能这么点眼力见都没有。
陛下亲自开口,问你愿不愿意只是走个过场,你若真拂了陛下的意,不说因此获罪,至少仕途是走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