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压力减轻了。
秦帆终于可以早点下班,回家陪待产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这一个月来,他几乎每天十一点后才下班,回到家时妻子和儿子早已经睡着。但无论多么晚,他都坚持赶回家。
忙忙碌碌的一天过得飞快。
秦帆看了一眼手机,已经是下午六点五十分。
他收拾东西,准备赶回家吃晚饭。这个时候,手机突然振动起来,原来是重要事项提示。
可能是因为疏忽,或是过于自信自己的记忆力,重要事项提示栏里并没有记录任务提示信息。就像突然进水短路的机器人,他的脑袋四处冒火花,怎么也想不起来今天有什么特别的事。
他习惯性的拨通苏家桥的手机:“家桥,今晚有什么事吗?”
苏家桥的记忆力好,在勘探所里是出了名的,但记得都是与工作有关的事。生活上的琐事——他所说的琐事,他一件都记不住,甚至连他的生日,这么多年了,每次都得他妻子提醒他。
“秦所,我正想给你打电话,叫你一块吃晚饭呢。”苏家桥的声音听起来很开心的样子,看来工作是真的顺利。
“你不回家吗?”秦帆问。
这几天工作上了轨道,大家好不容易可以早点下班。能早下班还是要早点回去,秦帆不知道跟苏家桥说过多少遍了。
“今天卫星变轨加速,”苏家桥反问道,“你不是说我们实时收看吗?”
“哦,对了,是这个事。”秦帆拍了拍自己的脑门,“我差点给忘了,好在手机设了提示,就是怎么也想不起来是这回事。”
“那怎么说,一块吃饭吗?”苏家桥问,声音听起来有点惊讶。这么重要的事怎么会不记得,他想不明白。
“等会,我先给你嫂子打个电话,跟她说我不回去吃饭了。”秦帆拨通了李令月的手机,显然家里的晚饭已经做好了。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这个时候饭桌上已经摆好了碗筷,儿子开始喊着要开饭了。
李令月有点失望说:“好吧,那今晚可以回来吗?”
“到十一点半就完了,一结束我就赶回去。”秦帆记起了卫星变轨加速的时间点。
用过晚餐后,离变轨直播时间还有两个半小时,师徒两人各自返回办公室继续工作。
直播连线设在勘探所的多媒体中心。
十点半时,苏家桥在多媒体中心打来电话,告诉秦帆已经跟海南发射基地连上线,具体的变轨时间是十一点零八分,基地的领导会在十点四十五分到达控制中心。
秦帆到达多媒体中心的时候,中心内已经坐了不少人,只有少数几人是秦帆要求来的,大多数是自发的。
变轨加速在地球和火星之间的航行是必经的一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大家还是很关心这次特殊任务——万一错失了这次加速机会,将意味着必须在二十四小时之后才能重新进入地球轨道获得加速效果。
在多媒体中心的立体显示屏上,苏家桥在发射基地控制中心看到了张爱伊,他忍不住向身边的秦帆说道:“秦所,张经理真是敬业,在基地呆了这么久都没有回来,我看好几个大网站都发了我们的系列报道。”
“不要以为只有我们才重要,毛主席说过,革命夺权靠笔杆子和枪杆子。就这次任务来说,笔杆子比枪杆子重要,我们都是利用现成的技术装备,没有太大压力。如果宣传做不好,集团融不到资金,将直接影响任务的成败。”秦帆对这个同届的女中豪杰多少有些钦佩。
“秦所,你以前教导我们要踏踏实实干技术,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只有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不要像其他部门那样,整天搞那些虚头巴脑的报道。”苏家桥一根筋的说道,“现在怎么也喜欢这些虚头巴脑的事了。”
“我说的是那些内网的报道,你不觉得都是一些乱七八糟,没有价值的东西吗?”秦帆辩驳说,“花那么多精力去搞那些,不是瞎折腾吗?”
他对集团的宣传方式有看法,但觉得不是张爱伊的问题。他似乎忘了张爱伊作为新闻宣传部的主官,既负责外部宣传工作,也负责内部宣传工作。
“反正让我写那些东西,打死我也不干。”苏家桥一想到那些内部网站的报道,差一点起了鸡皮疙瘩。
集团一直很重视内部报道,认为这是宣扬集团文化的重要渠道。在这样的导向下,部门领导只能绞尽脑汁抓那些新来的员工,哄着、骗着、逼着他们写报道。
这是集团每一个新员工绕不过去的痛,特别是对技术人员来说,那简直就是痛不欲生。自己的专业明明是计算机编程,结果却是用最熟悉的超级计算机来码字写报道,这谁能想到。
秦帆跟着无奈的摇摇头。作为一个理工男,他深有体会,虽然平时喜欢写写个人的散文随笔,但也不喜欢写这种无营养的内部报道。
“这次变轨后能达到多快速度?”秦帆把话题带回卫星上。
“秦所,”苏家桥思索了一下,“理论上,地球的运动速度大概是三十公里每秒,利用地球引力弹弓效应变轨后探测器可以达到三十二公里每秒。以这个速度一直飞,大概在三十五天后可以与哈雷彗星会面。”
“还有三十五天的准备时间。”秦帆点点头,在发射基地的时候,他就已经问过了这个时间节点,这个时候还是不由自主的问起这个问题。
说话之间,发射基地的领导来到了控制中心,通过实时视频向秦帆挥手打招呼,“秦所,今晚上海的天气不错吧?”
“每天都下雨,衣服都快晾不干了。”秦帆笑说。
这个时候整个中国的南方省份都处于梅雨季节,非常的潮湿多雨。虽然这个年代衣服都是自动烘干,但人们还是习惯用无法晾干衣服来形容这样的天气。
“这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海南整天都是大太阳,皮肤都快晒裂了。”基地的领导说,“这温室效应是越来越严重了。”
“天晴好,海南的夜空,是不是肉眼都可以看到我们的浮游号?”秦帆开玩笑说。
“这倒是,晴空万里无云,海南的空气质量一直都是全国最好的。”基地的领导露出得意的笑容。
秦帆和基地领导的对话,被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打断,工作人员小声提醒马上就进入变轨过程,是否切换到实时画面。
基地领导和秦帆相互摆摆手后,多媒体中心的画面分为两个分屏,左分屏为控制中心的画面,右分屏为探测卫星在地球轨道上飞行的画面。
探测卫星的实时画面主要来自探测卫星自身携带的摄像头,以及地面上的大型天文望远镜。天气状况好的话,大型天文望远镜可以十分清晰的跟拍到在轨卫星。
这个时候,控制中心传来一声洪亮的男声,打破了勘探所多媒体中心的寂静:“现在,从电视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浮游号正沿着地球轨道飞行,根据控制中心反馈数据,浮游号将在一分钟五秒后进行第一次轨道修正。”
“第一次轨道修正顺利完成,浮游号继续加速前进。”
“第二次轨道修正将在十一点零八分三十二秒开始,浮游号将达到每秒三十二公里的速度离开地球。”
在经过几分钟的静默后,洪亮的男声又响起:
“第二次轨道修正成功,浮游号正利用自身发动机加速飞向太空,感谢大家的关注。”
基地的控制中心和勘探所的多媒体中心照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一切都在程序精确的控制中,丝毫没有出错的可能。
秦帆通过视频向基地的领导祝贺后,整个变轨加速过程就算结束了。这时,浮游号正以极快的速度飞向哈雷彗星。当然,在与哈雷彗星见面前,还需要经过多次的变轨操作,最终才能进入哈雷彗星的运行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