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大乘参理炸翻全场一
书名:迟晚江山丽 作者:安仪恒悦 本章字数:4426字 发布时间:2023-03-31

      清晨,唤日阁大乘殿,论辩盛会——大乘参理。


  这是各国人不论身份、地位均可进入唤日阁参与的月度盛事。各国的官员、学子、普通百姓皆进入大乘殿观摩、讨论。


  不过,虽是月度盛事,也时常因为论辩题目的重复、守旧,让人们越来越提不起兴趣,时不时还会被国师取消。


  今日大为不同,人山人海、许多人早早就慕名而来,其中一大原因就是——都来看看国师的新徒弟有几把刷子。


  穆小晚无数次路过大乘殿,从未入内。尽管,她已经熟知大乘殿内部的样子,以及参理过程中的规则。可无论如何想象,都比不得她踏进大乘殿的瞬间,亲眼所见——


  她被一股神秘的气息所包围,她当然知道,这是皇家用灵盾幻化而成的“天 权星辰之灵”,天 权星辰之灵可以感知大殿内所有人的情志,并且根据人们的情志幻变色彩,此刻,它们晶莹剔透的光,如宝石一样,点亮了整个大殿。


  加之殿顶金瓦玉砌,恍若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之中。四周屏风挂画,神兽瑞兽眺望,玉树琼楼,瑰丽非常。壁上雕刻龙凤,彩绘奇兽,流光溢彩,熠熠生辉,如梦如幻。


  正中央、四周均有八仙桌,铺锦缎,边设香炉茶器,早已有才子佳人们围坐周围,辩论典籍、经史,有人口若悬河、机智过人,一派气宇轩昂之势;也有人谦逊旁听、不露锋芒。


  “随我来。”直到海德大师打断了穆小晚的思绪,三位大师带领着穆小晚入场。


  殿宇中人潮声逐渐退去,四周屏风微动,传来丝竹管弦之盛,国师所在之处成为了人群目光所在之处。


  穆小晚表面淡定,一时之间,竟有些恍惚。


  因为她身后列队三大书斋的同窗们,看排列,她和烨云迟竟排在了学生之首。


  毕竟,穆小晚作为国师之徒首次亮相......


  她不再惊叹大乘殿的天 权星辰之灵,而是环顾四周,观摩着参理的人流量,研判着是否来的人当中,绝大部分是否冲她来。


  “莫慌张,小师妹。”一旁烨云迟笑吟吟轻声道,几分挑衅。


  穆小晚没搭理他,伪装成漫不经心的样子,观察大乘殿中来人,从穿着来看,达官贵人虽不少,但小一半的人并非大丛本国人,而剩下的本地人,竟然有不少布袜青鞋、白丁俗客。


  尔后,烨云迟和其它同窗便四散落座,只穆小晚跟随三位大师落座于大殿中央。


  时辰未到,短暂的喧嚣后,大殿里氛围重回热烈。


  跟随“天 权星辰之灵”异动,穆小晚得以片刻观摩了殿内一角各抒己见。


  一束发文弱书生,他信奉道家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不要过于追求功名利禄。


  他身穿一袭白色的长衫,笔挺的身姿在殿内显得格外明亮。他在辩论中引用《道德经》的章节,阐述观点。


  另外,有一名身材修长的女子,身着一袭黑衣,皮肤白皙如雪,长发垂至腰间,透露出一股孤傲和冷艳的气质。她是一名高手,擅长使用飞刀。她主张力量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强者才能生存。她在论辩中用实力展示了自己的观点。


  还有一位大丛国名门之后,他主张人们应该遵守礼法,注重道德修养......


  正当他们互相质疑、反驳之时,海德大师举起法杖,“天 权星辰之灵”停止闪动,殿内一片肃穆。


  海德大师点头示意穆小晚,于是,穆小晚起身将她早前拟好的题,抛向大乘殿穹顶之处,“天 权星辰之灵”将三个论题,映照在空中,如玛瑙般闪烁。


  它们分别是——


  题一:现如今,究竟是盛世还是乱世?


  题二:如若无法“功在千秋当代”两全,是“功在当代,祸在千秋”好,还是“功在千秋,祸在当代”好?


  题三:为什么“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于我而言,很好做到;而“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却那么难做到?


  殿内先是一片骚动,随后便是短暂地交谈。


  随着殿内沸腾起来,参理司仪维持了秩序,人们纷纷举手,希望能够成为论辩的一份子。


  一位才子首先开口道:“盛世乃是政治稳定、社会繁荣的代名词,如今各地物产丰饶,社会风气良善,民众生活安康,难道这不是盛世吗?”


  “你所说的盛世,只是因为你看不到更深层次的问题,” 另一位才子反驳道,“眼下,尽管物产丰饶,但妖族尚存,各国心怀结缔,内部黑暗,官员贪腐,百姓贫苦交加,民不聊生,称之为盛世之人,会不会是眼瞎心盲之辈?”


  “欸~这位公子,何必出口伤人?我自是赞同你的说法,但,依我看,眼前这个时代既不是盛世,也不是乱世,” 一位身着粉衣的女子,温和地继续道,“如今,你我之所以处在这样的时代,是因为我们历经数百年的文化沉淀与文化积淀,才有了三国缔结灵盾之约,且是我大丛国人,智慧勤劳,经济繁荣,将百年积淀融入到大丛国的结果。”


  “岂不废话!你的意思不就是盛世?何来既不是盛世,也不是乱世之说?”方才那才子忿忿反驳道。


  “我还没说完呢!公子你最着急。小女子的意思是,大丛国是走在盛世之路上,盛世未满,乱世有余。”


  “这位姑娘,你说得很是无懈可击。只不过,你忘了,乱世总是短暂的,盛世却能够持久。” 另一位带着面纱的女子接过话来,“我大丛国理应顺势而为,注重法度的创立,这样才能够在未来长久地维持国度繁荣稳定。民女大丛德兮城人顾氏,拙见,海涵。”


  根据意愿,参理之人可以自报家门。


  穆小晚听到现在,一言未发,她心中已然发觉话题跑偏了,仿佛这个问题只是在问大丛国的内政。


  虽说发现偏题的人,不止穆小晚,但在场大多数人,听到顾氏言辞有理,虽然不是全部认同,但是多有惊叹之声。


  一位手持孤本的老者起身,开口道:“我闻有古言:乱世之下,赋诗唱和,不忧危亡;盛世之中,歌舞升平,不知危难。此言不虚,然而也不尽然。我之所以认为此言有一定局限性,是因为盛世中必然也有内忧外患,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也不例外。朝廷内部陈旧的官僚制度以及官员之间的腐 败现象,外患方面则有战乱不断的边疆和来自异族的威胁。是故,老朽顾盼之以为,无论是盛世还是乱世,都需要诗文之士发扬仁者之光,以期挽救危亡,以和为贵。”


  先前那位擅长飞刀的女侠,闻言微笑道:“顾老之言甚是,然则我有不同的见解。昔日孟子曰: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乱世之下,才是能够更好地显现人才的时代。纵观历史,大多数能够成为英雄的人都是在乱世之中崭露头角,如今之时,正是各种机遇之时。而在盛世中,相对于乱世而言,人们更多地是——享乐和安逸,那些真正的英雄却往往被忽视或遗忘。因此,我认为,乱世之下更适合英雄的成长和显现。”


  这时,一位衣衫华贵的男子忽然插话:“此言甚是,但我却认为,乱世盛世并不决定人们的命运,而是人们自身的努力和品德。就如同《庄子》所言:命之曰性,或善或恶,贤不肖异矣。就算是在一个乱世,如果一个人有着高尚的品德和不懈地努力,仍然能够开创一番事业,功名在外。”


  正当场上众人陷入深思之际,忽然有人急匆匆地闯入了大乘殿。那人衣衫褴褛、脸上浓浓的焦急之色,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惊讶,随即有人询问:“你为何如此匆忙?”


  他没回答,却忿忿道:“小民有高尚的品德,也不懈地努力了,纵使乱世,亦纵使盛世,小民我无法开创一番事业,是怪我咯?可我为了多读几本圣贤书,却挨饿。吃饱肚子和读书,我尚且只能选其一,这又怎讲?”


  众人听了,大殿内良久沉默,穆小晚以为此人让在场的各色人等顿时陷入了深思之中......


  怎料,不是的!


  他们纷纷默想着自己的答案。忽然,一个身穿华贵衣裳的男子另起话头,就当方才一切没发生过,继续道:“方才有位尊者所言极是,如今的世道,虽然兵荒马乱,但更多的是百业兴旺,人民安居乐业,这是绝对的盛世!”


  “但我们不能只看到这些表面现象!”一个年轻女子反驳道,“世道虽然现在看起来是安定的,但是我们不能忽略那些背后的危机。贪 污腐 败、不平等现象、民不聊生,这些问题存在于我们的国度之中,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安定也只是短暂的。”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走马章台,天下无道,则马蹄乱跳。”一中年人出声道,“盛世之下,百姓安居乐业,道德风尚,法治严明,才是真正的安定。现如今,尽管表面上,一片祥和,但是天下大势并不是如此,我以为,这是一个乱世。”


  “说得好!”一位文士接口道,“楚汉相争,秦朝大一统,不都是在战争中取得的吗?乱世中,才华横溢之人,有机会脱颖而出,为世间创造新的辉煌。在这样的大势之下,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就一番事业。”


  “不错,战乱中有机会,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战乱给多少无辜百姓带来了不幸?”那位年轻女子紧接着说道,“天下大乱,父离子散,妻离子散,无数生灵饱受战争之苦。难道这就是你们心中的盛世吗?”


  众人闻言,顿时黯然。似乎每个人都难以简单地下定论。


  “圣人曰:为百姓抱薪救火,同舟共济。”一位老者开口道,“当下世道虽然不是太平,但也不至于乱世,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做出应有的贡献,让这个世道变得更加美好。”


  “正是!”众人喊道。


  有一青年才子一本正经地说道:“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史记》,其中有《太史公自序》一篇。其中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征伐往来自诸侯。’”


  听到此言,一位年过半百的学者不屑地说道:“《史记》虽好,但太史公作为汉代官僚,他的政治立场也就是辅佐汉武帝的执政思想,而不是绝对客观的历史记载。就像我们现在争议的‘谁是历史上的英雄’一样,历史的记载有时会被扭曲或者被有意省略。”


  “说的也是。”年轻的女子接口道,“《史记》虽然是异国传来的文化瑰宝,但它只是一家之言,不能代表我大丛国历代历史真相。我们应该多方学习,而不是只听信一家之言。”


  “不错,不错!”另一位年轻的才子也赞同道,“大家可能还记得《孟子》中的一句话:‘天下乱,而谁能治之?能治之者,必约法三章,明立刑罚。’所以我认为,乱世之中,只有建立起严明的法治才能稳定社会。”


  “唔,这位兄台所言甚是。”一位素衣女子淡淡一笑,说道,“可是,若是一位权力者不顾法律约束,将法律当做自己的玩物,那么法治又有何用?”


  众人纷纷点头,开始展开激烈的讨论。场上各种观点交织在一起,许多人不禁感叹大丛国才子思想的丰富和深邃。


  而穆小晚却仍然在期待,听到那怕一个别国的人说点什么。到此时此刻,她没有看到一个占城国的人或者大食国的人有表达欲望,即便她早已望向小乘书斋里的苏雪衣、鹿岑、济方拓他们,希望能看到他们有所异动。然而,他们并没有反应。


  仿佛,大乘参理从来就不属于大丛国之外的任何人。


  她接着听到,有人不以为然发言:“天下虽乱,人才辈出,而且正是乱世之中,英雄豪杰所燃起的心中热情和斗志,方能推动历史的发展。况且,治世虽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但对于人才的诱 惑却并不大,能够催生真正的人才,还是乱世。”


  杨氏男子思索了片刻,道:“治世虽安宁,但总有人觉得无聊乏味,甚至有些人因此变得腐朽堕 落。而乱世则不同,各种机遇与挑战不断涌现,更能够激发人们的智慧与潜力,这正是乱世的宝贵之处。”


  “君不见《左传》中的昭公吗?他当时的时代也是乱世,但正是在这样的时代中,他领导齐国走出困境,实现了国家的强盛。”赵氏说道。


  “不错!”王氏点头道,“乱世虽然动荡不安,但正是在这样的时代里,英雄豪杰才能崛起,创造出更为辉煌的历史。”


  “然则,世道究竟何时算得上是盛世?”柳氏在一旁出声问道。


  “我认为,盛世并非只是在经济繁荣、政 治稳定的时代,更是指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国家强盛、文化繁荣的时代。”白氏说道。


  跑题如此严重,却有一众人不禁点头赞叹。


  只可惜“天 权星辰之灵”好像睡着了一样,再无异动......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迟晚江山丽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