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北大街中部小巷口 日 外
李克农沉浸在幸福的记忆中。
小 赵:老李,要不要再来一碗?
李克农的思绪回到现实,见盘中的臭干子已经吃光,小赵正满嘴流油地嚼着。
李克农:还想吃?
小 赵:味道是不错,还没过瘾呢。
李克农:想吃就去再要10块。
小赵站起来,端着空盘子朝炉前走去。
这时,斜对面的传来他所熟悉的开门声,李克农下意识地扭头望去。
62、北大街32号门口 日 外
大门开处,老年二嫂端着一只方凳摆放在门前,又转身从门里取出一只簚丝篮和一个小马扎。
二嫂慢慢地坐在小马扎上,然后从簚丝篮里取出几摞鞋垫,并排地放在面前的方凳上。
特写:摆放在方凳上的鞋垫,花色各异,有红花的,也有素花的。
坐在马扎上的二嫂,面容清瘦,望着大街上过往行人, 不时地叫一声:卖鞋垫啦——一毛钱两双。
63、北大街中部小巷口 日 外
李克农神情黯然地扭回头。
小 赵:你怎么不吃啦,再不吃我可把它吃光了。
李克农:你吃吧,我已经吃饱了。
李克农站起来,走到炸干子的老伯身边,低声说了几句,又用手指了指斜对面,然后从腰里掏出1块钱,递给老伯。
李克农返身,向小赵挥了挥手。小赵把盘中最后一块臭干子塞进嘴里,站起来跟着走了。
望着已经走远看不到身影的两位食客,老伯拿起一只空盘子,夹了10块臭干子,又在上面浇了两勺红辣椒酱,端起来就走。
64、北大街32号门口 日 外
一盘臭干子伸到二嫂面前。二嫂吃了一惊,抬起头。
二 嫂:老板,我可没要啊。
老 伯:送给你的,不要钱。
二 嫂:你说笑了,做生意哪能这样,虽然都是街坊邻居,熟人熟事的,也不作兴这样。这样送下去,你的摊子要倒掉。
老 伯:你就趁热吃吧,不是我送你的,是刚才那两位客人送的。
二 嫂:(惊讶)什么客人?他们认识我吗?
老 伯:这就不晓得了。那人还特地吩咐我,要等他们走远了再送过来。
二 嫂:那客人什么模样?
老 伯:年长的大约50来岁,戴着眼镜,还有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听他们讲话的腔调好像是北方人。(笑了笑)老嫂子,我估摸着,那两人是梁山好汉,看你老婆子可怜,在施舍你呢。
老伯说着,把盘子硬塞到二嫂手中。
二 嫂:净瞎说,现在哪有什么梁山好汉。
老伯也不和她争辩,笑嘻嘻地转身向摊点走去。
二嫂两手捧着盘子,愣愣地发呆。(定格)
话外音(解说):在那个看重阶级斗争的年代,二嫂的家庭成份,使李克农对二嫂的探视,无法像对烔炀谢嫂子那样轻松随意。此时此刻,他只能用这种方式,间接地告诉二嫂:他回来了。至于以何种方式正式见面,他还得仔细琢磨琢磨。
65、小洋楼上 傍晚 内
李克农和杨杰的卧室。
李克农和杨杰刚吃过晚饭,潘耀南走进来。
潘耀南:李部长,今天上街看得怎样?没什么事吧?
李克农:(弦外有音地)你都安排好了,还能出什么事。
一旁的杨杰会意地笑笑。
潘耀南:李部长,今晚有空听我汇报吗?
李克农:你不是汇报过了吗?
潘耀南:哪有啊。
李克农:你不信?(朝门外大声喊)孙秘书,你过来。
隔壁的孙秘书闻声而至,站在门口。
孙秘书:首 长,什么事?
李克农:你把我的笔记本拿来。
孙秘书返身取来笔记本,递给李克农。
李克农翻开笔记本,招手让潘耀南坐到身边。
李克农:你看,你汇报的情况都记在本子上。(手指一页)这是那天你在卧牛山上汇报的情况,敌特活动,案件审理,抓了多少人,都记在上面。(又翻一页)这是那天在船上,你汇报的“毛人水怪”情况。这些情况,是不是你说出来的?
潘耀南:(挠挠头)这些都是我们在闲聊时,你随意问问,我随便说说,这也算是汇报啊!
李克农:汇报不一定非得要一本正经地你说我听。对于你来说是汇报,对于我来说是调研,这样闲聊中说出来的情况,才是最真实的,而且,你的汇报和我的调研,都同时完成了,这样多节省时间。
杨 杰:(鼓掌)佩服啊,佩服!今天我算是学到了一招。
李克农:是吗?那你得付点学费,把你香烟拿出来 ,共 产了。
杨杰连忙从床头拿出一包香烟,一边发烟一边说:你还得告诉我一个细节,这些情况你是什么时候记到本子上的?
66、北大街32号 夜 内
二嫂的居所。
二嫂一手拿着鞋垫,一手攥着针线,却并没有动手去做,两眼出神地望着油灯跳动的火苗,半晌,叹了口气,才开始做起针线。
李际全推门进来。
李际全:妈,见到叔叔了吗?
二嫂摇摇头,接着又点点头。
李际全:什么意思啊,妈,到底见到没有?
二 嫂:他见到我了,我没看见他。
李际全:这就怪了。
二 嫂:你叔叔上午在对面摊子上吃臭干子,他小时候就爱吃这口。我那时在门口卖鞋垫,没在意,但他肯定是看到我了,离开时还叫老板送了一盘臭干子过来。他这是在告诉我,他回来了。
李际全:那他为什么不到家里来呢?都到家门口了。
二 嫂:(又叹了口气)你叔叔一定有他的难处。
李际全:叔叔不会就这么走了吧?
二 嫂:不会的。从小看秧子,你叔叔是个知情知理的人,他不会就这么一走了之。也许,也许他是想要我去找他。
李际全看着二嫂,默默地点了点头。
67、小洋楼上 夜 内
杨杰已经睡下。李克农背靠在床头,正在吸烟,桌上的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
杨 杰:怎么还不睡啊?明天还要上银屏山,看仙人洞和牡丹花。
李克农:行。你先睡吧,我再喝点水。
李克农下床,倒了杯开水,拉灭了电灯,又重新靠在床上。
68、闪回
特写:门牌:北大街 32号
大门打开,青年二嫂手牵挎着书包的童年李克农从门里走出来。
斜对面炸臭干子的油锅正热气腾腾。李克农忍不住朝那边望了望。
二 嫂:想吃吗?想吃就去拿两块。
叔嫂二人走到油锅前,卖臭干子的老伯问都没问,拿起一张白纸放在手中,先夹起一块干子放上去,用小勺抹了点辣椒酱,再放上一块干子夹住,纸一折,塞到小克农手中。
二 嫂:(向老伯) 到月一起结账。
老 伯:老规矩了,不劳吩咐。
小克农已转身蹦蹦跳跳地走了。
二嫂冲着小克农的背影喊:放学就回来,不要在路上玩啊。
小克农头也不回地应道:晓得了——二嫂。
二嫂微笑着望着小克农渐渐远去的背景。
69、闪回
北大街32号。
大门开处,老年二嫂端着一只方凳摆放在门前,又转身从门里取出一只簚丝篮和一个小马扎。
二嫂慢慢地坐在小马扎上,然后从簚丝篮里取出几摞鞋垫,并排地放在面前的方凳上。
特写:摆放在方凳上的鞋垫,花色各异,有红花的,也有素花的。
坐在马扎上的二嫂,面容清瘦,望着大街上过往行人, 不时地叫一声:卖鞋垫啦——一毛钱一双。
70、小洋缕上 夜 内/外
李克农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放下茶杯后起身下床,披上外套,轻轻地打开房门,闪身到门外。
李克农站立在楼上走廊尽头,仰望天空。
天空,月明星疏。
71、长江北岸某村庄 夜 外
天空,月明星疏。
月光下的村庄,影影绰绰。
天气瞬间变幻,风乍起吹弯树枝,乌云涌遮住明月。一道剌眼的闪电,随之雷声轰鸣。
切入:农家小院。
小院中燃起一盆火,青年李克农和几位同志,正在焚烧文件。
李克农:快!要下雨了。
几位同志加快动作。
一旁,李克农夫人赵瑛坐在一只小凳子上,脸色苍白,神情焦虑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字幕:李克农夫人赵瑛
话外音(解说):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 变” 后,很快波及芜湖。4 月18日,国 民党反 动派在芜湖实施“清党”,李克农等5位已经暴露共 产 党员身份的同志,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于事变前撤到长江北岸的一个亲戚家。刚落脚,又被国 民党特务探知,幸亏李克农的夫人赵瑛及时得到消息,赶在抓捕他们的军警过江前送来警报。危急之时,李克农等烧毁秘密文件,商定好联系、接头的方法,开始实施分散隐蔽。
72、小村庄 夜 外
风雨交加。
小村庄外的路口,一把雨伞下,李克农向夫人赵瑛仓促告别。
一道闪电照过来,映出赵瑛苍白的面孔。
李克农:放心吧,我回到老家巢县就安全了,那边有和你一样关心我的亲人,不会出事的。
赵 瑛:(伸手欲递雨伞)这把雨伞你带着。
李克农:不行!你已经有三四个月的身孕了,不能淋雨受凉。我这个年轻力壮的男子汉,淋点雨没关系。
赵瑛欲言又止。
李克农:我走了,你抓紧时间回家。
说完,一头钻进雨中。
望着在风雨中艰难前行的丈夫,赵瑛流下了两行热泪。
73、北大街32号 夜 内
中年二嫂家。
十四五岁的李际全在灯下看书。二嫂在一旁做着针线。
少顷,二嫂拿着缝制的衣服走到李际全身后,一边比划着一边说:际全,时候不早了,该睡了。
李际全:妈,别烦我,你先睡吧。
二嫂嘟囔了一句:“这孩子。”随后笑盈盈地离开儿子的房间。
切入:二嫂的房间
二嫂拔下头上的钗饰,正要解衣上床,忽听到大门口传来一阵敲门声。她连忙扣好衣扣,拉开房门,朝外面喊了一声:吴伯,去看看谁在敲门。
前院耳房内的管家吴伯答应着:好呐,我去看看。
74、二嫂家客厅 夜 内
二嫂从房间进入客厅时,吴伯正领着浑身透湿的李克农从前院进来。
吴 伯:东家,你堂弟克农来了。
二 嫂:克农?
李克农:不像吗?二嫂。
二 嫂:(仔细端祥转又惊又喜)像,像,还有点老样子。瞧你,下雨天出门,也不晓得打把伞,衣服都湿成这样。吴伯,快带他到后面换身干衣裳。
吴伯应声拉着李克农到后堂去了。
二嫂在客厅焦急地来回踱步,忽然想起什么,扭头朝后堂走去。
75、同上
换过衣服的李克农重返客厅,刚落座,二嫂捧着碗姜汤放到他面前的桌上。
二 嫂:快把这碗姜汤趁热喝了,驱驱风寒。
李克农捧起碗喝了一口,夸张地说:好甜啦!二嫂。
二 嫂:(笑笑)还是那么嘴甜。(转向一旁的吴伯)你到厨房去给他下碗面,他走这么远的路,肯定饿了。
李克农:不用了,二嫂,就这碗姜汤满好。
二嫂没理他,冲着吴伯离去的背影喊道:打三个鸡蛋啊。
吴 伯:晓得了,东家。
二嫂在桌子另一边坐下,眼盯着李克农。
二 嫂:告诉二嫂,出什么事了?要不你也不会深更半夜冒雨赶来。
李克农:(放下汤碗)兄弟是逃难来了。详情你就不要问了,说多了你也听不明白。
二 嫂:怎么?瞧不起你二嫂?
李克农:(环顾左右)二哥呢?怎么没见二哥?
二 嫂:他常年在外面当差,一年难得回来几次,这会儿又到福建那边去了。
李克农:做什么差事?
二 嫂:收税呗,为政府收税。
李克农:噢,是为国民政府收税。
二 嫂:别打岔,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到底出了什么事?
李克农:(无奈地)这么说吧,二哥收税的那个国民政府,兄弟原来也在里面当差。这个政府里有两个党,一个是国 民党,一个是共 产 党,这两个党早先就像亲兄弟一样,齐心协力干革命,打军阀,斗土豪劣绅 。但到了革命快要胜利的时候,那个国 民党突然翻脸不认人,举起刀要杀自己兄弟……
二 嫂:别说了,我明白了。
李克农:你明白什么?
二 嫂:巢城刚刚发生过这样的事。(淡去)
76、巢城十字街 日 外内互切
巢城北大街西北角的一座二层楼房,大门两旁挂着两块牌子。左边的牌子是:“中国国 民党巢县党部”;右边的牌子是:“中华民国巢县政府”。
警察局长阎三槐带着十几个警察疾步赶来,紧跟其后的是地方恶棍刘用琛带领的棒槌队。三十几个棒槌队员,人手一根棒槌,个个气势汹汹。
话外音:就在前天,县警察局的警察和一帮地痞流氓,冲进县政府,抓走了县长万诚。这个万诚,是二月间北伐军攻进巢城后召开的民众大会上,公推出来的,是个民选县长。据说,他就是共 产 党。
到大门口,阎三槐一挥手,警察和棒槌队蜂拥而入。
切入:警察进屋后直奔楼梯冲向二楼;棒槌队员挥舞着棒槌,见东西就砸。
切出:大门口,警察押着四男一女,推搡出门外。第一个被推出门外的万诚,看到站在门口的阎三槐,挣脱着大声质问:凭什么抓我!
阎三槐:(阴笑着)万县长,兄弟这是在执行公务。奉上峰指令,清理共 党!(脸一沉)带走!
警察推搡着万诚等人离去。
棒槌队员从里面涌出。刘用琛回头望见挂在门两边的牌子,喝道:把它摘下来!
棒槌队员七手八脚地摘牌子。
两个家伙扛着牌子,一伙人得意洋洋地招摇过市。
77、巢城东门 日 外
巢城东门的城楼上,一根竹杆挑挂着万诚的人头。
乌云密布,阴风嗖嗖。
过往行人目不忍睹,匆匆而过。
78、二嫂家客厅 夜 内
李克农猛一拍桌子,义愤填膺道:国 民党真是疯了!连一个小小的县城也不放过!
李际全走进客厅,好奇地望着眼前的情景。
二 嫂:过来,见过你叔叔。
李克农:这是侄儿?都这么大了。
二 嫂:你在这里的时候他还没出世。(吩咐李际全)际全,你叔叔来的事,在外面万万不可对人说。
李际全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79、大街上 日 外
警察局的伙夫姚大头,背着手,叼着根香烟,闷头走在街上。他的身后,一个卖菜的老头挑着两筐菜紧跟着。
吴伯迎面过来,远远地向姚大头打招呼。
吴 伯:姚老弟——
姚大头停住脚步,见吴伯过来,立刻满面堆笑。
姚大头:是吴管家啊,有些日子没见您啦。
吴 伯:净瞎忙哩。今儿个正好有空,走,我请你吃茶去。
姚大头:哪能老让您破费哩。
嘴上如此说,脚下却跟着吴伯朝茶馆走。
走到茶馆门前,姚大头转身吩咐卖菜老头:你把这菜送到我们局里去。
老头答应一声,径自走了。
二人说笑着进了茶馆。
80、小茶馆 日 内
吴伯和姚大头在茶馆落座。
小二过来,一边抹着桌子,一边问:二位要用点什么?
吴 伯:先来两盘凉菜,一盘千张拌牛肉丝,一盘菠菜拌花生米。然后再上一大盘锅贴。
二人端起茶盏刚喝了两口,小二已将两盘凉菜送了上来。吴伯说声“请”,姚大头连忙拿起筷子,大口吃起来。
吴 伯:你们局里最近好像挺忙的。
姚大头:都是共 党闹的。(忽然想起,压低声音)对了,听说有个姓李的共 党,就是我们巢县人,省府传下话来,说那人可能窜回巢县,要我们严查。局座这两天正为这事烦神呢,你想想,巢县这么大,一个大活人,上哪去查?
吴 伯:你说那共 党姓李,我们东家也姓李,不会怀疑到我们家吧?
姚大头:说笑了,你们家是大户人家,共 党都是穷小子,不搭界的,不搭界的。
说话间,小二将一大盘冒着油泡的锅贴饺子端了上来。吴伯又是一声“请”,姚大头毫不客气地伸出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