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异惊魂-29 智利大地震11
书名:涟漪 作者:涟漪扩散 本章字数:2365字 发布时间:2023-03-23

      欧阳一粟又辗转游荡到秘鲁的纳斯卡平原,世界上最荒凉贫瘠的地区之一,估计上万年都没有正式下过大雨,曾经是星空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进行模拟火星生存的实验场所。

      欧阳一粟来这儿是想亲眼看看南美平原巨画,他也是从中学班主任姐姐的知识卡片上才第一次了解到这些神秘的史前文明遗迹。


      这些平原巨画的尺寸相较现代人类文明所建造的巨物,根本算不上什么。

      然而,曾经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中早已对巨大尺寸麻木无感甚至反感的欧阳一粟,却再一次全身心都被一种前所未有的神秘震撼所感动。

      这些在纳斯卡荒原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远古巨幅简笔画,线条流畅规整得就像现代印刷电路板上的Logo图标。

      显而易见,平原巨画在设计制作之初,就非常明确其观众必须要飞到数百米高空之上才能一睹巨画的芳容。

      根据星空国航天飞机拍下的图片,甚至在百万米高的太空中也可看到纳斯卡平原巨画的线条。

      所以,几乎大家一致猜测公认:这些平原巨画是专门画给天外来客看的,类似于用以指引起飞降落的灯塔信标。


      那么,这些天外来客是什么?

      他们是来接巨画的创作者回归天外故里吗?


      欧阳一粟觉得,关于平原巨画是指引天外来客起飞降落信标的猜测过于武断。

      很可能仅仅是巨画的创作者渴望引起天外飞仙(不论是传说中的祖先,还是臆造的外星文明)的注意而已。

      我们现代人类科技文明一直无法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费米的旷世之问:外星人在哪儿?

      一方面现代人类文明一直在努力搜寻太空,希望发现外星人的蛛丝马迹。

      另一方面,现代人类文明也在漫无目的地向太空发射电磁信号弹,希望外星人能发现我们人类,进而主动联系我们人类。

      类似的,南美平原巨画的创作者也想向天外世界发射自己存在的信号弹,根据他们当时的工程技术能力,平原巨画应该是最好也最可行的方法。

      仅此而已。


      不过,有一点,欧阳一粟非常好奇进而有点儿震惊。

      这些纳斯卡平原上的巨画分布在一个大约50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历经约两千年的风雨洗礼而依然完整无损。


      众所周知,雨和风是改变地物地貌的常见且高效的自然力量。

      世界各地许多留存千年的古文明建筑,若没有后期持续的维护翻新,基本都已面目全非、破败不堪。

      可是,欧阳一粟眼下的纳斯卡平原巨画却仿佛昨天才创作的一样。


      对此,现有的解释是:

      纳斯卡平原气候常年干旱缺水,每年最多只下半小时的雨;

      加上四处遍布碎石,这些碎石能吸收阳光的热量并且保留,从而在近地面空中形成一股温暖的屏障,阻碍风力吹袭吹散构成平原巨画之线条的卵石。


      欧阳一粟对此没有异议。


      欧阳一粟好奇的是:

      秘鲁和智利一样,同处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所形成的火山地震带上,也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烈度6、7级的地震犹如家常便饭。

      纳斯卡平原巨画都是用卵石简单堆砌而成,并没有使用什么粘合剂进行固定。

      稍微被地震波及一下,堆砌的卵石应该很容易出现垮塌散乱情况。

      然而,纳斯卡平原巨画在世界著名地震带历经了两千年的磨难却依旧完好如初。

      这该怎么解释?

      难道一直有人在不断维护翻新纳斯卡平原巨画?

      那可几乎就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区域,没有工资,没有粮食,没有水,谁会去那儿找死?


      似乎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

      纳斯卡平原巨画所处的那50平方公里区域在过去的两千年时光中一直免疫于各种地震。


      这到底是运气使然,还是精心选址的结果呢?


      在现代人类科技文明社会,每当规划大型建筑物的时候,选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尤其要全面研究分析地震洪水等地质灾害的风险,除了收集相关历史数据,实地勘测、卫星遥感、模拟仿真等诸多现代科技方法必不可少。

      既便如此,建筑物落成后却仍然损毁于地震洪水的例子并不鲜见。


      同理可以推测,纳斯卡平原巨画的选址很可能也是其创作者精心所为。

      再基于纳斯卡平原巨画在过去两千年里都免疫于地震的事实,可以看出,巨画的创作者对地震风险分析的准确度是远远高于现代人类科技文明。


      可是,作为世界上最荒凉贫瘠地区之一纳斯卡平原,当地土著居民社会发展程度十分低下,有些领域至今还停留在石器时代。

      他们怎么可能精准分析地震风险呢?

      要知道,没有AI帮助,就连欧阳一粟这样的地质学奇才也不可能预测地震。

      所以,如果纳斯卡平原巨画免疫于地震不是因为运气,那就很可能存在某种神秘力量,帮助巨画的创作者进行了精心选址。

      而神秘力量实施帮助的原因,应该是巨画可以反过来帮助神秘力量。


      这个神秘力量未必就是天外飞仙,可能是神秘力量希望通过巨画联系天外飞仙。

      在当时的南美洲,有这个需求的,似乎只有印加文明。

      古印加帝国心向太阳,直到山峰之巅、云端之上,再也无路可走。

      意识到依靠自己的能力无法到达太阳,就转而希望在太阳的祖先神灵能够来地球带走自己。

      于是就精心选址纳斯卡创作了平原巨画(可能是驱使当地土著,也可能是自己动手)。

      得益于对祖先技能的零星印象,古印加帝国在选址地质风险的分析问题上,很可能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这一点,从古印加帝国诸多建立在山峰之巅的城市就可以看出端倪。

      这些在世界著名地震带山区屹立了千百年的山巅城市,居然很少遭受到地震的破坏,既便发生地震,城市建筑物也几乎没有损毁。

      比如,马丘比丘城就遭受了至少两次地震,可是城墙和建筑物却几乎完好无损。

      由此可见,印加文明确实可以分析环境的地震风险,进而匹配风险用最少的资源建造出经久的城市。


      纳斯卡平原巨画就是印加文明匹配地质风险(包括地震、火山和风雨侵蚀)用最少资源实现目的的最佳案例。

      粘合剂都不用,石头也不切割打磨,就是简单的堆砌,还不需要人维护翻新,却能保证历经两千年仍然完好如新,一直向太阳上的祖先神灵发送求带信号,而古印加人则时刻准备着跟祖先神灵回归太阳故里。


      只可惜,西班牙殖民者的到来彻底打乱了古印加人的计划。

      在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时候,古印加人本能地要保护祖先的秘密,必要时则会销毁与祖先秘密相关的一切。

      可是,纳斯卡平原巨画过于荒远,古印加帝国又灭亡太快,最终无暇顾及,才给现代人类文明社会留下了一点儿关于印加文明意欲回归天外故里的线索。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涟漪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