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李志行再也没有发布什么大的民生政令,陕蒙绥两省一区民众们的大脑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
接下来的他,只是悠闲地邀请榆林、汉中两道的道尹及一些重要官僚谈话,以了解大家的思想和才能。这其中本来还应该有一个关中道,但原关中道尹贾济川领兵与李志行作战,兵败后逃走了,所以关中道尹空缺。
此年冬天,川军内讧,吴佩孚企图抓住时机统一四川,便组织联军伐川,要求陕西出兵。
陕西刚打下来,李志行不想用兵,但不好推脱,便让汉中的李福成带了两团约5000多人配合,李福成旅其他人马仍镇守汉中。韩凤楼独立团被李福成带走了。
李福成临出发前,李志行特地将其叫到西安,叮嘱道“悠着点,多交朋友,少竖仇家。”
因为四川各派军队加起来高达十几万!又是陕西临省,乱的像一锅粥,他可不想当恶人去得罪这些个邻居。
李福成心领神会而去。
但这一年,注定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度,最大的事情自然是奉系战败,直系全面掌控中央。直系成了中央的婆家,徐世昌这个大总统就再不干下去了。因为老徐之前和张胡子走的太近,这时补救已经来不及了。
既然老徐干不成,曹三爷就动了当总统的心思。曹锐、曹瑛兄弟俩鼓励加撺掇,搞得曹三爷一阵阵心热。
李志行觉得,三爷能当总统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中国之所以动荡,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枢一直是很重要的因素。但他没有发表任何有倾向的言语。
直系大将里,最先发声的是长江上游总司令孙传芳。他提了一个“妙计”:他通电主张迎接黎元洪复职,并促南北两总统同时下野(徐世昌和孙中山)。
此话怎讲呢?
原来,孙中山曾经当众说过:如果北京政府总统下台,他愿意同时下台,以促成国家统一。那么现在牺牲一个眼看不行了的徐世昌,促成孙中山下台以致国家统一,不可不说是妙计!
这个主意获得了吴佩孚的赞同。吴的想法是先借黎元洪来促成南北统一,等统一后,再设法捧曹三爷当总统,这样就解决了多年以来的南北对峙问题。
此举也获得了广州政府的众议院院长吴景濂的支持。
话说吴虽身在南方,却通过王承斌与直系取得了新的结合。因为吴景濂与王承斌本是表兄弟。王承斌字孝伯,吴景濂字廉伯,又都是奉天兴城县人,人称“兴城二伯”。
更难得的是东三省省议会联合会也赞成这个办法,也就是张作霖也认同这个办法。
看来这个办法的确不错,获得了最大程度的认同。
不过,曹三爷不高兴。因为当总统本是这位老同志最后的一点心愿,被这些人三言两语搞黄了,就挺不高兴。而且,曹三爷不高兴的,还有与吴大帅的关系。
吴大帅现在气势滔天,内阁中除了农商部长高凌霨([wèi],云霞升起的样子)一个属于三爷的人之外,其他大多是吴大帅的人。结果两人闹得很不好,以至于今年曹三爷大寿吴都没参加。
但吴现在是直系的台柱子,曹三爷还是听取了吴大帅的意见,先不去争这个总统。
于是乎,纵横宦海几十年的“琉璃球”徐世昌只好下台,之前仓皇而走的黎菩萨又被王承斌接了回来,荣任总统。
当然,这还是个傀儡。
但你要说这话,洪哥也许会恼羞地骂一句“他妈的!老子就是傀儡,从来就是傀儡!老傀儡了!”。
所以,你最好别说……。
我们再看孙传芳这条妙计的结果:徐世昌下台了,孙中山却岿然不动,并没有达到大家预想的效果。
这却是为何?
原来,孙中山之前说的“同时下台”的话,本是为攻击北京政府的口号,这番吴佩孚兴冲冲地来了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而孙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自然不会因为这些人的三言两语就下台。
但鉴于避免“自相矛盾”的尴尬,孙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提出了三个条件:惩办祸国罪魁;保障国会安全;实行兵工制。
前两条大而无当,单说其中的第三条“兵工制”。
这“兵工制”具体就是要求全国正式军队不得超过50万人。直系应立即将所部军队半数改为工兵,留待停战协定成立;其余半数留待与全国军队同时依次改编。
孙并说“如能履行此项条件,则本大总统当立饬全国罢兵。”
让直系立刻先裁军一半?孙中山这话说得大家直翻白眼!
而且,孙中山还说:吴的诚意未被证明之前,北伐不能停止。这简直就是在向直系宣告:张作霖是败了,可我孙中山还没败!你们别得意的太早!
唉!孙传芳的妙计落了空,吴大帅的苦心也顺水飘零,只是恼火了曹三爷!大家只是痛快痛快嘴,结果事情又回到了原点,唯一不同的是,曹三爷的总统宝座没了!三爷的心情可想而知。
偏偏黎元洪这个“老傀儡”回归后,却又真刀实枪搞起了改革!
黎先提出了“废督裁兵”。这口号很顺应民心,于是直系军阀则表示“热烈欢迎!”。
但就是干说不练,看你个“老傀儡”忙活!
大家本来正在看笑话,忽然站出来了一个江西督军陈光远,响应废督。6月10日,陈自动解除督军名义。
咦?大家一愣之后迅速鼓掌!
你道陈为啥自请废督?原因是北伐军打进江西,他早就撑不住了!同时,因在直奉大战中首鼠两端而,曹锟和吴佩孚两位大佬早有意拿掉他,这下正好借坡下驴。
曹三爷也鼓掌!陈光远一辞职,曹锟马上保荐“援赣总司令”蔡成勋继任江西督军。
第二个响应的,却是皖系硕果仅存的督军浙江卢永祥。
不过卢永祥的办法是将“督军”的名称换做“浙江军务善后督办”,继续统治浙江,换汤不换药。
另一个响应废督的是关外张作霖。
因为事实上东三省已经没有“督军”这个名称,老张用“保安总司令”名义行使三省的统治权,孙烈臣、吴俊升则用“保安副司令”名义行使吉林、黑龙江的统治权。所以张作霖也举手同意废督。
这都是些玩花活的人!
我们再说最后一个积极分子,竟然是李志行!不过他没自卸督军,而是提出了在陕西、绥远废除镇守使的职务。李志行与郑玉琨同时致电中央,自请卸任陕北镇守使和绥西镇守使!
嚯!这个比废督还先进!黎元洪很高兴,立刻答应。
从此,陕西和绥远便没了镇守使这个头衔,连带吴佩孚想设立潼关镇守使给阎治堂的想法,一起被堵死了。
却说吴大帅为何突然想封阎治堂为潼关镇守使呢?这是因为驻守潼关的第20师长阎治堂,忽然想逃走。
上次中苏边境危急时,李志行将潼关监视他的一部分部队调走,阎治堂趁机跑到洛阳,找吴大帅请求调离陕西。阎的方法是在吴面前说李志行的好话,意思是李志行值得信任,他不需要再待在潼关了。
其实,阎治堂是觉得李志行这货太凶残,一场仗打死了刘镇华,又差点要了吴新田的命!而他的位置,谁统治陕西都会视他为眼中钉!这以后还能有个好?
老吴听后大骂阎治堂。
潼关天险,第20师是他留在陕西的唯一一点军事底气,他如何肯调走?阎治堂这家伙真是个软骨头,简直不能用!
但老吴回头一想,不用阎治堂用谁呀?现在有实力的,都想着弄个督军、省长的干干,谁愿意跑到潼关去跟李志行过不去?所以吴大帅就打算来点激励手段,给阎治堂封个镇守使干干。
不料,这下被李志行趁机堵死了。
却说黎元洪因为以上几个督军的表现,大受鼓舞,再接再厉,又想出了废督存省长的办法,即同时兼任督军和省长的只当省长,督军废除。
然后自行下令任命高凌霨为直隶省长,张绍曾为陕西省长,张其锽为广西省长,王永江为奉天省长,汤芗铭为湖北省长,王瑚为山东省长,韩国钧为江苏省长。
这么重大的事情,黎元洪开口就来,你觉得各省的军阀们会怎么想?
原任直隶省长的曹锐,是曹锟的兄弟,高凌霨不敢取而代之,因此黎只好改派有兵权的王承斌继任。而李志行的陕西督军兼省长是刚从枪杆子里打出来的,张绍增自然不愿来找没趣。对于其他几个省长,大家纷纷反对。
最后,这七位新省长,除王承斌和韩国钧外,其余五位都不能到任。
到了这时候,黎元洪提出的废督问题已经彻底破产,真正的成果就是蔡成勋继任了江西督军,算是曹锟的收获。
黎元洪上任后的两脚,算是踢到了棉花堆里,可见说“老傀儡”这话也不差。
这是北方中央政府傀儡总统的情况,我们再说豪气干天的南方的“非常大总统”孙中山。
孙能就任“非常大总统”,可以说主要依靠的是陈炯明的军事力量。是以陈的部队为仰仗,赶走了两广巡阅使陆荣廷,又仰仗其,使西南几个省臣服的。
但孙中山这总统却做的安心,因为他一直认为陈是自己的小弟。话说陈最初发家的20个营的兵力,就是国民党从当时那些西南军阀的手里争取来的。
孙中山觉得自己是大哥,陈炯明却越来越不觉得自己是小弟。随着陈占据广东,与孙中山矛盾越来越大。
孙、陈之间,简单点讲,其实是利益之争;若往大里说,就是理念不同:孙想北伐统一全国,陈想自治,经营广东地盘。
孙就任“非常大总统”后豪气干天,与张作霖等联络,准备一起夹击吴佩孚。不料张很快失败,孙中山就一边给张发电报打气,一边说自己要北伐。
北伐军本来计划借道湖南。湖南督军赵恒惕本在南北之间游移,经常干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他怕北伐军入境后自己地盘难保,便劝说北伐军改道江西。
结果,北伐军还真接受了。
孙中山遂以韶关为大本营,准备分三路向北进攻,气势浩大。
北伐军右翼以许崇智粤军第二军第一师梁鸿楷部、李福林部等为主力,张民达团为先锋,由南雄出乌径进攻江西信丰、南康。
中路为北伐军的主力,以李烈均率领的粤军第一军第一师、滇军朱培德、胡若愚等部、赣军彭程万、李明扬部,沿大路直出江西梅关。
左翼是粤军第一路军黄大伟等部,由广东仁化出江西南安。此路尚有桂军、豫军、鄂军等部队。
三路大军约4万余人,一起向江西进军,攻克江西南部的南康、赣州、吉安、遂川等城市。从5月中旬到下旬,北伐军以破竹之势,先后占领南安、新城、崇义、信丰、虔南、龙南等县,进展很快,威震全国。
但北伐军的基础并不牢靠。孙中山正得志间,不料后院起火,负责北伐后勤的陈炯明反对他。陈系的粤桂边防督办叶举,不遵孙中山命令,率“陈家军”自行进入广州,并在城内贴出布告请孙中山遵守诺言,与徐世昌一起下野。
如此,北伐军只好回师平叛。
6月16日,陈炯明派4000余人围攻总统府,炮击孙中山住所观音山粤秀楼。孙中山立即转移到珠江上的永丰舰。6月17日,孙中山号召讨逆。19日,孙中山电令北伐军回师广东。8月9日,孙中山在与陈炯明叛军激战55天后不敌,离开广州。
8月15日,陈炯明自任粤军总司令,革命圣地广东落入陈炯明之手。
此事在历史上被称为“6.16兵变”。
北伐军战败,剩下约6000多人残兵。恰好福建的第24混成旅旅长王永泉邀请北伐军开进福建,帮助驱逐督军李厚基。北伐军残部便进入福建。
这件事情是徐树铮跑到了福建去运作的,因为王永泉原是徐树铮在西北边防军的手下。皖系现在正在运作与奉系、孙中山一起搞反直同盟,这是在帮孙中山。
这次被陈炯明打败,是孙中山所遭受的一次最痛苦的失败,因为事实上,陈炯明是他培养起来的新军阀。
这件事情,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因为这个事件,迫使走投无路的孙中山走上了与苏俄合作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