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杜聿明几人,李督军发布了他在1922年的最后一道命令,名曰“戒毒令”。
虽说叫“戒毒令”,但这道命令与之前的有些不同,李志行并没有要求大家立刻戒除,而是给了一个时间表。
他在民政厅下面成立了一个戒毒局,提了范敏学当局长,先开展准备工作,包括组建戒毒具体机构、在各地物色戒毒场所、以及大力开展戒毒宣传等。
具体讲,整个戒毒计划分为四步。
第1步为戒烟宣传。这一步大约6个月时间,让大家明白吸烟和种植鸦片的危害,造成一种“吸烟害人害己、种烟天理不容、贩烟伤天害理”的共识,最好能形成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
而且明确告知,再种鸦片要交重税!
有多重?比刘镇华要的还重!
不过你不种就不交,正常纳粮。大家要明白,李督军这不是逼着你种鸦片,而是逼着你不种鸦片!
这一步对后续的各项举措都至关重要!
第2步,查抄烟馆和烟贩。在陕蒙绥两省一区统一查抄烟馆及贩卖鸦片的行商,鸦片全部没收。若又再开业者,一律罚没财产并关监狱,情节严重者枪毙!
这个阶段为时3个月,主要是为切断市场流通环节。
没进入宣传内容的是,这一步还有一个重要的“隐蔽目的”----为第3步积累烟土。
李志行既然要戒烟,那收集烟土干什么?您先别急,咱们先看第3步。
第3步戒吸。就是让大家进各地的戒烟所戒烟。
你说这个需要多长时间?
实话实说,这个没有三五年估计办不到。因为戒烟需要封闭的环境,而当时吸烟的人太多,搞封闭戒烟,一是场所不允许,二是时间不允许。
你试想,你拉这些人去戒烟,他们还干不干活?他们的生活谁管?他们家人的生活谁管?
但李志行还是采取了这个措施,并给出了约2年的时间表。
第2步查收的烟土,就是给这一步用的!因为李志行打算让进戒烟所的人免费吸!所以估计这一步所需烟土量巨大。
现在再将第3步与第2步结合起来看,您也许就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第2步查抄烟馆和烟贩一开始不能执行太严,要让广大鸦片商顶着违法的帽子反复去贩卖,然后范敏学反复查收,最好能将鸦片商资本耗尽,让他们以后再也无力贩卖。
实在不行的情况下才会动用法律手段抓他们。
嘿嘿!李志行这招损吧?
是的!他对吸烟的和种烟的比较宽厚,对烟贩子却非常狡诈并冷酷无情!为什么?您听我分析。
在整个戒烟环节中,可以分为三种人群。
先是吸烟的,李志行得罪不起。因为人实在太多!逼急了这些大烟鬼们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李志行淹死!
再是种烟的,这群人李志行不想得罪。因为这些人同样多,而且他以后还想靠这些人种庄稼。
第三种就是贩烟的和卖烟的。与前两种相比,这群人则少得多,打个极端的比方:这些人即使杀光了,也不影响李志行的统治基础。
而且,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些人有钱!所以,贩烟的和卖烟的人群就成了李志行的重点打击对象。
李志行的想法是:既要在这群人手上搞到戒烟运动需要的烟土,又要从他们身上搞到相当比例的戒烟经费!因为李志行现在已经接受了桂萌生的“循环经济理论”,干啥事都喜欢讲成本和有回头钱!
然后是第4步,边境戒烟和戒种。
这第4步是在第3步开始后的第2个月展开的,往后持续严厉执行。也就是说,边境戒烟及戒种,是与戒吸几乎重叠执行的。
边境戒烟,就是堵住外省烟土流入的口子。因为与陕西接壤的甘肃、四川都是烟土大省。
戒种可以理解为不让种。此举目的在于扫除市场上的烟土,让大家无烟可吸,让你不戒都不行!
但李志行的戒种政策,却并不是生硬的“铲苗”之类的手段,而是重税加倍增!
例如,以前每亩鸦片刘镇华收30元,李志行现在要35元一亩!而这只是今年的价格,以后每年翻倍!也就是今年35元,明年70,后年140!你要真想种你就接着种!
你说我家是大地主,全家人都抽烟,这钱我掏得起。
很好!你先交钱,然后你一家人慢慢偷着抽,但是一旦发现你家的鸦片流入市场,小心我罚死你!
……
现在总结一下。
整个戒烟计划,就是6个月宣传,然后3个月查省内流通,1个月后开始戒吸。戒吸1个月后,开始堵住边境流通,让社会上无烟可吸!
所以,整个戒烟计划又被称作“6311计划”。
看到这里,也许有的看官问:为啥种鸦片的第一年才比刘镇华多加了5块钱?按以前的介绍,这样他们一亩还能赚不少钱!这能起到戒种效果么?
呵呵!其实李督军的政策,就是让大家还可以继续种一季鸦片!
你想哦,这账你算得出,那些农民自然也算得出。
这时候那些烟农会怎么想?胆小怕事的、或有良知的,估计会听从宣传,赶紧不种了!但估计大多数烟农,会抓紧再种一季,有的人甚至会增大种植面积最后疯狂一把!
追逐利益是小农的天性,你也不能去骂这些人邪恶。
呵呵,不过你若真“贪婪”了,那正掉进了李督军的“陷阱”!他的计划正是,“要让现实教育这批农民!让他们断了以后再种烟的念想!”
啊?怎么教育?
后面咱们慢慢说。
也许有的看官又说了:毒品之害,尤为万害之首!戒个烟你磨磨唧唧,搞得这么曲折,就不能像前几次一样,雷厉风行、立竿见影?你还是不是男人?
唉哟!我说大哥、大姐、美女、帅哥们,你们不知道这事有多难!不信你们看看范敏学这些年的调查资料,你就知道这事根本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
简单讲,现实情况是“鸦片种植面积广,吸食人员多,牵涉的利益面极大!”。可以说,鸦片已经成为这个社会形态的一部分,直接动手切除,几乎相当于对这个社会断手断脚!
情况有这么严重吗?大家不妨往下看。
话说自鸦片进入中国种植后,陕西就是鸦片大省。晚晴时,陕西、山西、甘肃三省的鸦片产量,能占到全国土产烟的五分之一。到辛亥革命前一年的1909年,陕西省鸦片产量仅次于四川、福建和贵州,为全国第四。
1914年陆建章督陕,派人分赴各县,并派军队保护,逼民种植鸦片。
从此,陕西开放烟禁,鸦片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超过清末之时。关中地区大片肥沃粮田改种鸦片,有的县种植面积达到40%-50%,陕南、陕北也多有种植。
及至1920年,陈树藩打败了靖国军,终于将陕西大部分地方纳入治下。但因为连年战争,陈树藩十分“钱紧”,到陕西投机的刘镇华则终于等到了收获的时候。于是乎督军大人和省长大人沆瀣一气,一齐将目光投向了鸦片。
陈督军和刘省长坐稳江山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向全省委派了40多个“劝种烟委员”,分赴各县,力劝农民种烟亩。然后一亩鸦片要一次征收大洋30元的税金。要知道,刘镇华入陕之前,陈树藩一亩烟田征收的是9元税金。
可见,当时陈师兄已经穷急了,刘镇华也已经急不可耐。
自此之后,关中各县全部种上了罂粟,再无幸免者。
很快,全省约90%的好地种上了鸦片。很多县城站在城墙上就能看到城外茂盛的鸦片田。据说在汉中,连城里都种植鸦片。
由于陈、刘二人的“不懈努力”,陕西鸦片产量扶摇直上,以至于引起了大英帝国的抗议。
原因是之前中国搞戒烟时,曾与英国达成过协议:如中国禁种,则英国禁运。意思是我们要戒烟了,也请大英帝国做个讲究人,不许往中国运鸦片了。
但很快英国佬就发现:在骗得他禁运之后,中国人自己却大肆种植,以至于中国迅速成为世界第一鸦片“强国”!中国之外全世界的鸦片产量,只能抵上中国的一个零头。从而导致大英帝国的鸦片生意,一落千丈,直接跌入了深渊。
于是,始作俑者英国不免唉声叹气,一边抗议,一边骂中国人“不要逼脸”!
由于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鸦片“强国”,往中国贩卖鸦片几乎无利可图,鲜有人做。但仍有例外,那就是日本这种狼子野心的国家。
日本为了弱化中国,不遗余力,持之以恒地向中国输入鸦片。他们的手段主要是推陈出新,输送毒害更大的“上等货”!并在河南等地设厂,生产成瘾性更大的毒品注射剂等。
话说种植者既广,吸食者必多,我们再说吸食鸦片的情况。
陕西的情况是,“乃至老少奔波,男女竟嗜,始而城镇,继及农村;始而富豪,继而贫窭。倚枕燃灯,俾昼作夜。而通都大邑之间,有斯癖者,竟十居五六焉。”不仅如此,“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
也就是说,不分男女老幼、财东穷汉、僧俗道尼,每个社会阶层几乎都在吸食,而且比例很高!
据估计,陕西城镇人口吸食鸦片比例达到50%以上!大体上规律是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吸鸦片的人就越多。例如三原城,保守估计吸鸦片的人口比例也在60%以上。农村则好点,但比例估计也在30%以上,大部分属于自种自吸。
应该说,鸦片吸食已经成为此时的一种社会陋习,简直村村有烟馆,处处有人吸。
以上是鸦片的种植和吸食情况,那么这些行为主要有哪些危害呢?
在李志行看来,它首先威胁粮食安全。
罂粟是一种对地力的要求很高的植物,一般需要比较肥沃的土地上,才能保证收成。所以,陕西的好地基本都种了罂粟。
另外,罂粟极耗地力,种过罂粟的土地,几乎不能再复种粮食。
这种状况,在风调雨顺的年头,大家尚可花钱买粮吃,而一旦遇到灾荒,家无余粮的人们就会遇到灭顶之灾!
因为粮食这东西,多的时候并不值钱,诚如后世很多网友感叹的那样,“一斤粮食还换不来一瓶矿泉水”。而一旦缺粮,却是有钱也买不到的!因为粮食这种东西生产周期太长。比如今年缺粮,大致明年才有可能缓解。
但作为人却等不了,一个人大概也就7天不吃东西,也就饿死了!所以,历朝历代,闹饥荒饿死人的事情连绵不绝!即使进入近代、现代,也不能例外。
而这种情况,在物流不发达的民国时期则显得尤其严重。
所以,大面积罂粟种植,其实是西北粮食安全的最大原因。
而能吃饱饭,则是社会稳定和人口增长的前提。故而,近代的西北地区,在鸦片的荼毒下,人口增长缓慢,社会很不安定。
其次,大面积种植鸦片影响经济发展。
话说经过民国开国后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西北大部分省份的经济简直就是鸦片经济!“烟亩税”等鸦片征税取代田赋成为地方的最大税种,每年鸦片征税一般都达到田税的两倍以上。
这种情况早就了一种畸形的经济形态,那就是大量的资金、物力、人力等资源像洪水一样流向鸦片经营!而其他诸多的实业,只能眼睁睁被渴死。
呵呵,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想到了另外一头猛兽?没错,那个钢筋为骨、水泥做身的猛兽----房地产,也是这么吸食实体经济的血肉的。
不过,资源流向房子,总可以让大家住的宽敞一点。流向鸦片,却完全是在毒害国家、毒害人民!
最后一点危害,自然是影响民众素质。
这个其实是最大的祸患。人是社会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鸦片不但残害民众身体,还残害民众精神……
既然危害这么大,李志行你还不从速禁烟?你究竟想干什么?莫非这家伙是个卖国贼?
李志行当然想禁烟!他派范敏学做了这么多年的准备,为的就是彻底戒除烟毒!但在看了范敏学的报告之后,李志行却不得不谨慎行事。
因为他觉得,作为一个执政者,在戒烟之前,首先应该搞明白几个问题:
首先,人们为什么种植鸦片?
陆建章逼的?陈树藩骗的?其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种鸦片比种粮食划算!
曾经有人让当地农民比较种粮和种烟的收入,得到的回答是:“如有田2亩,用以种粮,每年可得20元,尚不足以完税,如种鸦片,可得100元,即能盈余50~60元。”。
具体就是,好的时候,种鸦片是种粮食收入的5倍,差的时候也能达到2~3倍!
如果你是农民,你愿意种哪个?
所以,井岳秀在陕北禁烟,榆林波罗镇的农民就不愿意放弃种植鸦片,甚至打死了前去禁烟的公职人员。
但如果你是一个有情怀的农民呢?我就不种这害人的东西,我要种粮呢?
呵呵,对不起!我要提高税收,高到你种粮无法糊口的地步。看你种不种?这个就是陈树藩和刘镇华的手段。所以,说农民是被逼的,这种说法也不能反对。
那么在西北种植鸦片为什么这么赚钱?
主要原因是西北偏僻落后。试想,如果全国都种植鸦片,你还能赚钱吗?显然不可能。
但中国的鸦片种植,偏偏不均衡。换句话说,就是全国各省戒烟力度不同,造成了对西北鸦片的需求。
从林则徐开始,中国就提倡戒烟,内地比较富强的省份戒烟力度较大,无法大面积种植。但全国吸食鸦片者众多,市场很大。所以,偏僻落后的西北,便成为种植鸦片的沃土。
例如,甘肃本是有名的贫穷,但鸦片经济给甘肃注入了活力。以靖远县为例,在陆洪涛开放烟禁后,立即出现了经济复苏的各种样态。各地的商人都把这里当作发财宝地,前来投资者络绎不绝,带动其他相关行业一片欣欣向荣……。
所以,鸦片问题其实也是个经济问题,单凭政令来改变是很难的。
其次,人们为什么要吸食鸦片?
按范敏学的报告分析,首先是戒烟宣传不力。
应该说除了极少数人是为了“尝鲜”之外,大部分人其实是被无良的、别有目的的人所欺骗的!
这些骗人的人,或是官员、或是“公知”、或是“大V”,他们控制宣传基调,胡诌鸦片是什么绝世灵药,可治百病。而鸦片这东西,恰恰对很多疾病有一定疗效,并且使人神经兴奋,产生短暂的“美好”幻觉,忘记自己的悲惨境地。
所以,百姓便受到蒙蔽,不仅去种植,而且一遇有小病或精神苦闷,便去吸食鸦片。
但鸦片特性之一就是上瘾!长久吸食便会摧毁体质,等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大规模吸食鸦片,主要是因为社会宣传不正确和不力造成的。
第二个吸食鸦片的原因,是因为基层社会医疗资源匮乏,人们大病小病都要依靠鸦片。
此时各县乡卫生医疗机构缺乏,施治目标仅限于少数群体,而且医药费用偏高,使广大贫苦人民无力承担,遂将治愈疾病寄托在吸食鸦片上。
据医学资料记载,鸦片对胃病、痢疾、大肠炎、肺炎、感冒、咳嗽、气喘、淋病、牙痛、癫痈、劳累和失眠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和抑制作用。
对于缺医少药、又广泛种植鸦片的乡土社会来说,鸦片自然成了聊以止痛的药品。
女华侨林鹏侠游历西北,经过到阿拉善长流水时,看到一妇人肚子痛,她听到周围人大喊“蛊以鸦片进之”,一试果立愈。于是她感慨到“余睹此情事,益觉西北烟毒之可危,与夫各地缺乏卫生医药设备之足念。常责诸贫民,三餐尚不饱,何苦吸烟?十之八九,皆答以病时养成。虽未必尽然,亦自居其大半。”
翻译一下上面的话,也就是女华侨林鹏侠亲眼见到,西北贫民使用鸦片治肚子疼,就问“西北的人饭都吃不饱,为什么还要吸食鸦片?”,结果大家的回答是:生病时抽了几口,就戒不掉了!
说到这个原因,李志行相信。
因为此种情况,他其实也有记忆。就在新中国成立后不少年里,中国农村都流行一种名叫“安乃近”的白色药片。因为此药退高烧、止疼起效迅速,效果强劲,且又价廉,农村很多老人,不管啥病都会吃一片,就像《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的孙少安的奶奶。
但此药副作用很多而且严重,后来被世界上多国禁用。这个安乃近的故事,其实和鸦片是一个道理。
所以,戒烟的同时,乡村医疗要跟得上!
关于这个方面,李志行的想法是在农村推广“赤脚医生”,让民众有基本的医疗保障。
为此,他派康济和刘子书二人提出方案,为了弥补这两个留学生对基层情况认识的不足,特令傅长缨的社会统计局配合。
民众吸食鸦片的第三个原因,其实是因为劳苦大众生活困苦,精神空虚,业余娱乐贫乏。
这个就不必多说了,扩大宣传、发展娱乐、振兴文化本就是一盘大棋。
综上所述,大家就应该明白,戒烟运动其实是一个改造社会的综合工程!所以,李志行采用了分步走的曲折办法。
另外,相信大家通过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能将吸毒一扫而光,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老苏有话说:
话说戒除鸦片本是一件非常庞杂的事情,既费篇幅,又看得大家头晕脑胀,本不想在这里长篇累牍地说,给大家个结果就可以了。但是,老苏想了想,终觉得这是我和你之间不得不说的事情,你我之间,还是将它剖析明白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