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远再次从昏迷中醒来,周围的光景已从阴暗的地下洞穴中变到了植被茂盛的森林之中,但她还在,这就足够。
苏远除了头部还略微感到昏沉,身上的麻木已然全部消退,并且他的身体也比之前强了一大截,他察觉到了来源——那一本书,他知道书上的图案又是亮起了一个。
林间的暖阳层层洒落,落在了苏远的半边脸上。
苏远的头正枕在女子的腿上,他逆着光线看到了她的脸,她也在看着他。苏远按住了唤出书籍的想法,不想再多生事端。
女子见苏远醒了便对他说道:“公子勿动,我已经喂你服了药,公子现在只需安心休息就好。”
听到喂药二字,苏远不得心中乱跳。
“蓝湖海刺水母的毒性超出了我的预估,因我的缘故令公子受伤了。”
“眼前这内陆鬃狮蜥蜴也是出现了异变,不过这小家伙便由公子交由我来对付即可。”
苏远立刻扫清了久睡后疲惫的思绪,说道:“这如何能怪姑娘,只怪我太过轻视了这些水母。”
苏远看向了那黄黄的小蜥蜴,急欲起身,为女子捉来。
“姑娘我已没事,可以起身了。”
女子轻轻摇头,将苏远轻按下。她说道:“那变异的海刺水母,毒性非小。公子再好生休息。”
苏远不愿与她争,转而看向她那恬静的脸庞。她的脸总是那样,即便此刻苏远就枕在她的腿上,她的脸上还是充满了落寞。
女子含羞,捂住了苏远的双眼。
苏远伸手去牵住了女子的另一只手,她也将手从苏远脸上移开,轻轻的握住了苏远的手。
苏远就这样慢慢的闭上了双眼,感受着空气中游离着的微薄火元素,女子的身上残留着微弱的暗元素以及源源不断的水元素在周围被凝练出来。
还有一股淡淡的香,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暗香。
而狮蜥却是察觉到了危险,咽喉一鼓一鼓,下巴的小囊随之鼓起变大,头上的鳞状小刺也竖立而起。其两眼大睁,左右来回的摆动,紧盯着女子飘动的黑发。而它的四只小腿正快速的载着它离开此地。
狮蜥尾巴一翘,屁股上撞到了一层水墙。狮蜥没有任何停顿,顺着本能攀上了水墙,在一条自认为稳健的逃跑路线上极速奔爬,其身上的鳞状小刺还时不时地冒出微薄的火芒,其为了逃命已经用出了毕生功力。
而水墙只是稍稍往里一陷,表面的水便缠住了狮蜥的四只脚。狮蜥身躯一震,尾巴连忙一甩,打在水墙上,想要把自己从这个黏糊糊的东西上弹下去。
然而狮蜥尾巴刚拍打在水墙上面,尾巴就陷入了水中。一面水墙随之消散,只留了下了一个小水球,狮蜥被困在其中,只有一个脑袋得以从水中探出。
水球带着狮蜥浮空来到了女子和苏远面前。
苏远此时也坐了起来,看着被水球送过来的狮蜥。
两人此时松开了一双手,但还牵着的手握的更是紧了。
小狮蜥发现了求生之道,就是现在,狮蜥镭射眼!
狮蜥的眼睛快速切换成了一片紫色的薄膜,喷出了血红色的液体,喷向了女子的黑发。
苏远见此,火纹立即在手心成型,伸手挡在了女子面前。
而挡在苏远之前的,是一层透明的水膜。
女子:“多谢公子相助。”
苏远哂笑:“姑娘言重了。”
这还没完,狮蜥见精心算计的毒液未能起作用,随后喷出一个拳头大小的火球,打在了毒液之上。
毒液被蒸发成气体,毒气逼人!
女子摇头一叹,叹这小东西的顽强,叹它又为何不能乖乖就擒。
还未等毒气扩散,水的表面张力像是被改变了一般,便将毒气尽数吸收。然后水膜化作一弯水团,浇在了狮蜥头上。
两人一起看向了这小家伙,倒是一点没有被抓的觉悟。
狮蜥艰难的翻动着身子,慢慢的挪动着它的小爪子,一个不留神便将头也埋入了水球里。狮蜥在水球中挣扎的更用力了,它就像一只溺水的鱼一般,越是挣扎,陷的越深。
看着狮蜥快要断气的样子,水球自动向内凹了一圈,让狮蜥的脑袋露了出来。
苏远手中火纹褪去,伸手摸向了狮蜥不安分的小脑袋。与此同时,一层薄薄的水膜覆在了苏远的手掌上。水很柔弹,很牢固。
狮蜥甩了甩了脑袋,将脑袋上的水甩落。其见反抗不成,便很乖巧的收起了脑袋上的鳞刺,配合着苏远的抚摸。
苏远饶有兴趣的挑逗着狮蜥的小脑袋,好奇刚刚狮蜥是如何将眼睛变成那样,还可以喷出血来。
女子散了水球,松开了对狮蜥的束缚。狮蜥巧妙的在空中转了个圈,平稳的落在了苏远刚伸开的手掌上。她将狮蜥体表的水抽去,狮蜥也很灵巧,体表上的鳞刺冒出微微火光,火光很弱,连身上的残留的水也不能烘干。
苏远手上现出淡淡的火焰纹路,火焰纹路顺着苏远的手掌接到了狮蜥身上。狮蜥晃了晃脑袋,很享受这种被小火炙烤,暖洋洋的感觉。
狮蜥感觉自己找到了靠山,朝女子的黑发吐了吐舌头,之后又顺着苏远的手臂爬到了他的肩膀上,小脑袋亲昵的贴着苏远的脸庞。
女子道:“既然这只鬃狮蜥蜴如此讨喜,我们再去找下一只吧。”
苏远下意识的摇了摇头:“不用如此麻烦了。”
他斜视着狮蜥,用另一只手逗弄着小狮蜥的尾巴。
“就这小家伙吧,而且这小家伙还能存储火元素,想必更能博姑娘口中那人的欢喜,就不必在此事上多浪费时间了。”
苏远撇过狮蜥,看向了女子,说道:“不过,让这个小家伙再陪我们一路吧。”
女子轻轻点头:“依公子所言。”
“森夜野猪便在附近。但这之后我们就会直面纳里森的君王,事情比我所言还要凶险万分,公子是否还愿陪我一同前往。”
“有言在先,在所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