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台传来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一条火舌喷射而出,火箭缓缓腾空而起。
为了更真实的感受发射过程,发射基地将发射台的声音和影像同步接入控制中心大屏,并相应降低了声音的分贝值。
控制中心传来响亮的声音:
第一级火箭发动机点火成功,起飞。
起飞时间19时45分89豪秒。
预定程序转弯。
光学雷达跟踪正常。
遥测信号跟踪正常。
飞行正常。
……
光学雷达跟踪正常。
遥测信号跟踪正常。
飞行正常。
……
光学雷达跟踪正常。
遥测信号跟踪正常。
飞行正常。
……
助推器分离。
第二级火箭发动机点火成功。
……
光学雷达跟踪正常。
遥测信号跟踪正常。
飞行正常。
……
整流罩抛离。
光学雷达跟踪正常。
遥测信号跟踪正常。
飞行正常。
……
第三级等离子发动机启动成功。
光学雷达跟踪正常。
遥测信号跟踪正常。
飞行正常。
控制中心静默了几秒钟,突然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
第三级等离子发动机启动,意味着卫星已经到达预定高度和速度,脱离了地球的引力,进入真正意义的太空,这也就意味着火箭发射这个过程取得了成功。
火箭的运载任务完成后,火箭的主干将在四台等离子发动机的控制下返回发射基地。只需根据推力需求,给回收的火箭主干加挂若干个一级助推器,就可以投入下一次新的发射任务,这大大减少了火箭的发射成本。
但火箭发射成功只是成功了一半,在与哈雷彗星汇合之前,“浮游”号还有一个漫长的太空飞行过程。
哈雷彗星现在处于木星和火星之间,离地球大概有二点六五亿公里。哈雷彗星飞向地球的速度大概是每秒五十四公里,在火箭的推送下,“浮游”号进入太空的最大飞行速度可以达到第三宇宙速度——每秒十六点七公里。
一切顺利的话,按此计算,“浮游”号将在四十四天后与哈雷彗星见面。见面后,哈雷慧星将在十天内飞掠地球,显然十天的时间差对整个探测来说过于紧迫——必须在十天内完成对哈雷彗星的全方位探测,且根据探测数据调整载人登陆飞船的设置。
为了获得更大的飞行速度,发射后的“浮游”号并非直接飞向哈雷彗星,而是绕行地球一圈,利用地球的引力弹弓效应,获得最大的加速度后再进入太空。理论上,这个过程可以将“浮游”号加速到每秒三十二公里以上。
此外,“浮游”号探测卫星上安装了四台等离子发动机,在进入太空后,这些发动机将发挥重要作用,源源不断给“浮游”号提供额外的推力,以对抗强大的太阳引力,避免“浮游”号在到达哈雷彗星之前速度降下来。
按每秒三十二公里的速度计算,“浮游”号将在三十五天后与哈雷彗星见面,整个探测时间将可以大大延长一倍,达到二十天左右。
“浮游”号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秦帆和苏家桥立即从海南发射基地返回上海的勘探所,投入到紧张的载人登陆舱和勘探机器人的研制。
随着碳魔方材料的研发成功,勘探机器人的制造进入了快车道,第一台勘探机器人经过测试后,其他勘探机器人就可以在此基础上仿造出来。
在整个“共工计划”中,勘探所承担了探测卫星、勘探机器人和载人登陆舱三大研制任务。在月球和火星载人飞行已经成为常态的时代,秦帆将载人登陆舱的研制放在了最后。
秦帆计划在月球载人登陆舱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目前,载人登陆月球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乘坐太空飞船直接往返于地球和月球表面之间;一种是整个飞船飞到月球轨道上后,释放载人登陆舱降落在月球上,载人登陆舱再利用自身动力离开月球表面,与月球轨道上的飞船组合后返回地球。
第一种直飞方式就像在地球上乘坐直航航班那样方便舒适,但对飞船的操纵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燃料消耗也相对较多,整体成本较高。
第二种轨道组合方式更像中转航班,有一个倒腾的过程,十分不便,但技术要求和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安全性更高。
为了降低登陆月球的成本,星矿集团主要采用轨道组合方式将员工送往月球,并在月球轨道上建立了一个大型空间站。在组合登陆上经验丰富、技术可靠,秦帆提出采用组合方式登陆哈雷彗星,集团专家委员会经过评估采纳了他的意见。
采用组合方式登陆哈雷彗星可以采用现成的月球飞船搭载登陆舱,关键是改造现成登陆舱以适应彗星环境。
月球的平均直径约三千四百七十六公里,表面面积约三千八百万平方公里,比亚洲的面积略小,总质量约七千三百五十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八十一分之一,表面重力约是地球重力的六分之一。
而哈雷彗星的最宽处仅有八点二公里,总质量轻得可怜,约三千亿吨,表面重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任何落在上面的物体,一不小心就会因为重力太弱而飘向外太空。
现成的月球载人登陆舱像一支憨厚版的小型火箭,由乘客舱和上升飞行器两部分组成,乘客舱位于火箭的头部,上升飞行器位于乘客舱下面。
在登陆舱脱离月球轨道上的飞船后,将使用自由落体的方式飞向月球表面的目标位置,当接近月球表面达到一定距离后,上升飞行器将启动并提供向上推力以减缓降落速度,最终使登陆舱缓缓降落在月球指定的位置。
登陆舱一次可以搭载十二名乘员,且可以重复使用。
使用现成月球载人登陆舱面临的问题是实施登陆时如何将登陆舱固定在彗星表面而不飘向太空。
秦帆设计的方案是在登陆舱上加装四个像锚一样的伸缩固定器,四个固定器分别安装在乘客舱底部的前后左右位置,一端通过超强度纳米材料制成的钢丝固定在船上,另一端是倒钩的爪形。当登陆舱降落到一定高度时,四个固定器将被发射出去,并深深的扎入彗星表面,像锚一样使登陆舱停稳。
固定器被形象的称为“飞刃”,加装四个“飞刃”需要减少两名乘客的有效载荷,这对此次登陆任务没有丝毫影响,集团决定的登陆人数是一人,反而有人认为用现成的登陆舱造成了载客浪费,不如重新赶制一个小型舱,或者运送更多登陆人员。
考虑登陆舱可重复使用,比起赶制一个小型舱,浪费有效载客使用现成登陆舱更加节约成本,也更加有安全保障。而增加登陆人员的提议,就跟超市里满就送的促销一样,根本不划算——送的东西往往不是需要购买的东西。
用不了多长时间,登陆舱就改造完成。
利用七十多年前获取的哈雷彗星数据,试验人员在勘探所里搭建了一个模拟的彗星环境,几次试验结果都十分理想,在模拟降落过程“飞刃”都能牢牢的抓住彗星表面,将登陆舱固定下来。
至此,登陆舱改造项目算是告一段落,剩下的就是等待最新的探测数据,再对登陆舱各项功能进行调整校准。
经过一个多月的加班加点,筹备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大家总算松了一口气,“八点钟会战”充满了欢声笑语。
在会议快结束的时候,第三组组长周文清开完笑说:“这么多座位不坐满人就发射,总觉得怪可惜的。不如把那些乘客舱改造成生活设施,万一上去了不想下来,还可以在上面过一个人自由自在的生活。”
周文清的话引来了哄堂大笑。
“文清啊,”第一组组长阮元明作出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年纪轻轻就看开了,难得啊,还是自由最宝贵,什么家庭,什么小孩,什么钱,什么事业,都比不上。”
“就算不要钱,不要事业,不要家庭,在上面久了不会无聊到发疯吗?”第五组组长吴仪涵轻声说。
“人就是这么矛盾,生活在大城市人多热闹,就想过小县城清净的生活,在小县城的人就一个劲的往大城市里涌。”第二组组长段辉曾笑着插话说,“永远都不满足啊。”
“就算不住在上面,改装一个卫生间也行吧。人有三急,每次着陆的时候,总想上卫生间。”周文清哈哈笑说,“想想汽车、火车、飞机、轮船都有洗手间,为啥偏偏飞船就不装洗手间呢?”
“那是不是还得装一个浴缸。飞了一整天,全身都不舒服,总得好好泡一泡澡吧。”吴仪涵添油加醋说。
“那还得配上一个按摩机器人才行,泡完澡再来一个全身按摩,那才是享受,才是人生啊。”周文清不甘人后补充说,他开的玩笑话让大家一下子活跃起来,他更加起劲了。
一直不苟言笑的苏家桥忍不住开口说:“这么改装下去,这载人登陆都变成旅游度假了,大家不都得挤破头去。”
“可不是,”周文清神秘的说,“我听说那家宇宙动力公司,就有一个月球高端旅游项目,在月球上的设施都是五星级酒店的标准。想想也不是不可能,他们的普通星舰上面就有洗手间。”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好不欢乐。
“秦所,”吴仪涵突然问,“有没有考虑大家的意见,改造改造我们惨不忍睹的登陆舱啊?”
“是啊,是该改造改造了,我们的登陆舱就像农民工房一样。”周文清露出一副浮夸的表情。
“大家放心,”秦帆笑说,“如果组织安排我上去的话,我肯定会考虑加装这些设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