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四万亿摄氏度
书名:陪着哈雷去远航 作者:南洋咖啡 本章字数:2598字 发布时间:2023-03-21

“完全超乎想象。”苏家桥兴奋说,“一个晚上,一点都没有变。”

“一点都没有变?”秦帆真不敢相信。

“是的,”苏家桥依然难掩兴奋,“从四千度一直加热到五千度,完全没有变化,这可比钻石还了不起,实在太完美了,真不知道怎么做到的?”

“好,好,我马上就过去。”秦帆一直悬在半空的心总算放下了,他也很好奇泰博科技公司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这与之前的样品简直是天壤之别。

秦帆赶到实验室的时候,苏家桥已经把测试的温度提升到了六千摄氏度——这个温度已经超过了地球上绝大部分物质的溶解温度,碳魔方样品却依然没有溶解的迹象。

这次他们的测试目标是七千摄氏度以上。

这个温度已经超过了地球地核的温度。由铁、镍元素组成的地球地核,平均密度高达每立方厘米十二克,是地球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温度高达4000~6800摄氏度。

当然,这些只是科学家们通过对地震波的分析,以及结合来自其他行星的铁陨石,推测得到的结果。

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钻探到地核,更没有取得地核的材料进行分析。科研钻探的深度记录依然由前苏联保持。他们于1970年启动一个超级钻探项目,在科拉半岛邻近挪威国界地区进行了持续十九年的钻探工作,最深的一个钻孔达到一万二千二百六十二米。

这是一项纯科研的钻探项目,目的是探测莫霍洛维奇间断面——坚固的地壳和充满岩浆的地幔之间的界限。

莫霍洛维奇间断面通常被称作莫霍界面,这是一个突变的边界,不是物质从硬到软这种状况突然的转变,而是在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方面的一种变化。

在这一层的岩浆处于可流动的黏稠状态,大陆在这些岩浆上面非常缓慢的朝着某个方向移动,这就是板块漂移。

莫霍界面下面是地幔层,厚度达到二千八百多公里,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同样是高温软化的岩石,下地幔由于压力剧增,岩浆处于一种移动更加缓慢的固态。

地幔再往下就是地球最内部的地核了,这是地球上温度最高的地方,同时也是压力最强的地方,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刚石,在这里也会被熔融成黄油那样软。

在大陆上钻探,莫霍界面的深度一般在3~4万米之间。大洋的较浅,为5~15千米,其中大西洋和印度洋一般为1~1.5万米;太平洋中央部分只有5千米;岛弧地区为2~3万米。

为什么前苏联突然停止了钻探,主要有两种解释:

一种说法很简单,就是因为前苏联经济不行了,支付不起如此庞大的科研经费,所以不得不停下来。

另一种说法则像飞碟目击事件那样神乎其神,传闻实际上在前十年就已经钻探到了一万二千米,此后用了十年也没有丝毫进展,只挖了一个零头,是因为受到了神秘力量的阻止,好比宇宙边缘突然出现一块看不到摸不着的钢化玻璃。

大部分人认为后一种说法是无稽之谈,就像他们认为宇宙是无边无际,不可能会有一层钢化玻璃的边缘。但还是有一部分人对此深信不疑,他们认为地球本来就是外星高等文明的制造品,在往下就是用于控制整个地球的核心系统,所以被保护起来。

理论上,温度只有下限,没有上限。

这句话一点都不假,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最高温度达到了难以想象的四万亿摄氏度——这是人类利用夸克和胶子组成的等离子混合体在对撞机中创造出来的最高温度,这可比太阳内部核反应温度还要高得多,是模拟宇宙大爆炸的突破。

但自然形成的温度却是有限的,测试温度七千摄氏度,基本上这是除太阳以外,太阳系内各类星体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虽然这个温度离人类制造的最高温度还差得远,但对勘探已经足够用了,再继续提升测试温度只是浪费能源。所以,这也是勘探所实验装置设计的最高温度。

看着提示装置上的温度像读秒器那样快速的变化,苏家桥不由得喃喃起来:“真想知道,到达五亿一千万度会是怎样?”

“可以想象一下,”秦帆出现在苏家桥的身后,“可能还能保持固体状态,甚至还有一定的硬度。”

“不可能吧?这可是宇宙的温度。”苏家桥继续喃喃自语,没有发觉秦帆已经站在了自己的身后。

“确实难以想象。”秦帆笑呵呵的拍了拍苏家桥的肩膀。

苏家桥这才猛然转过头来,“你到了,秦所。”

“怎么样,实验结果?”秦帆点点头,“看你那么入神,有点不忍心打扰你。”

“实验结果超过想象,这么高的温度,竟然一点都没有变化,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苏家桥回答说。

“我也向于总工问过这个问题,可是他没有回答我。”秦帆看着显示屏上最新的测试数据,满意的点点头。

“这简直就是外星人的科幻产品。对了,就是三体文明制造的水滴,绝对光滑,绝对零度,绝对硬度的水滴,真是太神奇了。”苏家桥激动的表情完全藏不住。

“水滴,《三体》小说里的水滴吗?”秦帆头也不抬的继续查看测试数据,“我看过一遍,作者很有想象力。”

“是的,就是那个水滴,拥有比太阳系中最坚硬的材料高百倍的坚硬外壳的水滴,一口气就摧毁了人类所有的恒星级战舰。”苏家桥也跟着看屏幕上变化的数据。

“虽然这个导热系数有略微的上升,但膨胀系数一直都没有变化,这么稳定的物体,确实没有见过。”秦帆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了数据上,没有接下说水滴的事。

膨胀系数是表征物体受热时其长度、面积、体积增大程度的物理量,膨胀系数的高低决定着物体耐不耐高温,而导热系数则是表征在稳定传热条件下,物体不同地方温差的变化。

“看来这次真的成功了。”苏家桥指着显示屏上膨胀系数曲线,“从没有发现直线也这么美。”

“这个材料确实超乎想象,一下子解决了我们所有的问题,看来就算探测太阳也可以。”秦帆仔细查看了所有的数据,对眼前这个新材料有了全新的认识。

“秦所,”苏家桥讶异说,“我们打算探测太阳吗?”

“目前没有这个打算。”秦帆把视线从数据移到高分子透明材料后的碳魔方样品上,“探测太阳这个事,还是留给科学家去做,太阳的矿可不好挖。”

“嗯,嗯,”苏家桥点点头,不禁微笑起来,“说实话,如果只是从科研角度考虑,我还真想向太阳也发射一个探测器。”

“太阳的探测器也发射了不少,但还没有登陆表面的,主要原因还是材料不行。我也很感兴趣这个碳魔方到底能够达到几度,一万度,十万度,还是一百万度,甚至一千万度?当然,要超过太阳中心温度应该是不可能的。”秦帆在显示屏前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苏家桥微微笑了一下,也坐在椅子上,“太阳中心温度是二千万摄氏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六百倍,宇宙中没有材料可以达到这个温度吧?”

“不好说,有时候科技比想象走得更快。”秦帆终于从数据和碳魔方样品上收回目光,看向苏家桥,“当然,也不排除无意间的发现,但现代科学更多的是精确的计算和设计。”

苏家桥向秦帆点点头:“这个碳魔方的分子结构肯定经过了严密的设计。”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陪着哈雷去远航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