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宇龙仔细端详着手中的黑白两块石头,愈发觉得这白色石头的功效堪称离奇。
它无需任何炼化过程,自身蕴含的能量便能直接被吸收,若不是如此,自己也不可能如此迅速地突破到真丹境。
孟宇龙心中满是好奇与疑惑,反复琢磨揣测,这黑白石头究竟是什么来历,为何会拥有这般神奇的力量。
在邹村,邹仁潇绘声绘色地讲完了《文星汉温席》的故事,台下的村民们被深深打动,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喝彩声。
邹仁潇趁热打铁,接着大声说道:“所谓孝顺,核心便在于孝道。
孝,是指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给予他们物质上的保障与生活上的照料;
顺,则是顺从父母的意志。孝,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深情回报,人们常说‘父慈子孝’,便是这个道理。”
“孝涵盖诸多方面,在生活中要用心赡养父母,当父母生病时,要悉心护理,耐心抚慰;在精神层面,要始终保持对父母的尊敬,言语上也要顺从他们。
而顺,作为孝的一部分,意味着要听从父母的安排,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但这里的顺,并非毫无原则的盲从,倘若父母的意见存在不正确之处,我们虽可持有不同看法,但也要以合理的方式去协调沟通。”
台下的村民们纷纷点头,对邹仁潇的这番话深感认同,又是一阵热烈的喝彩。
邹仁潇看着这热烈的场景,内心十分满意。
见时机差不多了,邹仁潇便让大家各自回家做饭。
这时,村民们抬头看天,才发现天色已晚。
众人在惊喜的议论声中,踏上回家的路,并且纷纷决定,要好好教育自家的小孩,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孝道。
在黑暗的一个角落里,邹术默默注视着儿子邹仁潇的演讲,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邹术心中满怀期待,希望儿子能够带动整个邹村走向富裕,帮助大家躲过眼前的劫难。
随后,他转身走进黑夜,身影渐渐消失不见。
就在邹术离开的瞬间,初霞恰好瞥见了他的身影。
自从唐家惨遭灭门后,初霞就再也没有见过邹术,这是第二次。
初霞心里一直怀疑,唐家灭门一事与邹术脱不了干系,因为在事发当晚下雨时,她曾看到邹术进入杜府。
当然,这仅仅是她基于女人第六感的怀疑,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此时的邹锦程,脸上洋溢着狂喜的神色。原来,邹术刚刚来过,给他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昨天下午那场大雨过后,邹术在风云宗旧址发现了三块元石,也可以称之为一块灵石。
邹术借助消耗一块灵石的力量,成功地突破了一条经脉,晋升到后天初级大成境界。
以邹术现在的境界,配合《杀戮一剑》这门功法,能够秒杀同等级的对手。
不过,要是想击杀后天中期的高手,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发起攻击,速战速决,赶在内气消耗殆尽之前将对方斩杀,否则自己反而会陷入危险。
至于面对后天高级的对手,邹术目前还没有十足的把握。
邹术深知,要想保护整个邹村,就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最好能够突破到先天境界。
让邹锦程开心的是,在邹术哪里终于探寻到了修炼的方法。
锻体之法,便是吸收天地精华,也就是天地灵气,从而使得体内产生内劲。
随着不断修炼,内劲会越来越强大,当成功打通一条经脉时,便达到了后天初级境界;
打通两条经脉,便是后天中级境界;打通三条经脉,则晋升到后天高级境界。
至于传说中的先天境界,邹术目前还不知道该如何修炼。但他了解到,打通第一条经脉的人,寿命可以延长到100岁;
打通两条经脉,能活到110岁;打通三条经脉,更是有望活到120岁。当然,也有些人因为各种原因活不到120岁。
同时,邹锦程也想到了修炼《十六字养气诀》。
这门功法旨在温养五脏六腑,和锻体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吸收天地灵气。
然而,两种功法的修炼方式存在明显区别。
锻体是从外往内练,通常先通过扎马步、打拳等方式锻炼体魄,之后再用内力温养五脏六腑,最后尝试打通经脉。
而《十六字养气诀》则是从内往外练,首先吸收天地灵气温养五脏六腑,然后再去打通经脉,相比之下,直接省略了扎马步、打拳这一环节。
邹锦程已经成功突破了《十六字养气诀》的第一层,现在正处于第二层修炼阶段,这一阶段的要诀是“忌狂喜以养心气”。
邹锦程深知,养生的最大障碍,便是人经常波动的情绪。
情绪产生的根源,是大脑受到外界不同信息的刺激,从而引发心理上的各种变化,
例如“喜怒忧思悲恐惊”,古称“七情”,便是这种心理变化的具体体现。
“七情”的产生,会直接影响到内脏的气机。就拿喜的情绪来说,它会影响心脏气的变化。
《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喜则气缓”。
事实上,人们在过于高兴时,往往会笑得直不起腰,甚至缓不过气来。
中医理论认为:“喜伤心”,这里所说的喜,指的是过分的喜悦,也就是大喜、狂喜。
一旦产生过喜的情绪,就会促使心气骤然上冲,原本相互沟通的心肾之气瞬间分离,失去平衡,进而引发心脏病,这样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
当然,养生也需要保持喜悦的心情。
但这种喜悦与大喜、狂喜有着本质区别。其根本分界线就在于,喜悦的时候是否会引起情绪的剧烈波动。
养生所要求的喜,是在心里泛起淡淡的喜悦,是比较理智的,能够自我控制的。
这种情绪反应在脸上,通常是似笑非笑,或者面带三分笑意。而狂喜则是非理智的,是失去自我控制的大幅度情绪波动。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和控制狂喜呢?邹锦程思索着,一是要看淡名利,不被功名利禄所迷惑;
二是要加强对情绪自控能力的锻炼,培养沉稳的心态;
三是当遇到可能引发狂喜的事情时,可以想一想自己害怕的事,借助恐惧的情绪来冲抵狂喜。
邹锦程就这样沉浸在思考之中,不知不觉又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吃过早饭,初霞背着竹篓,离开了邹村,朝着余镇走去。
竹篓里,邹锦程探着脑袋,好奇地四处张望着。
上次他是在车厢内,没有看清楚沿途的风景,这次终于可以一饱眼福,看到全景了。
秋天的早晨,雾气弥漫在大地上,宛如一层薄纱,轻柔地将金色的田野、沉甸甸的谷穗以及远近的小村都笼罩起来。
那雾气在眼前如绸带般飘舞着,缠绕在树丛间、穿梭于田野里,整个世界仿佛置身于如梦似幻的仙境之中。
邹锦程看着脚下的大地,心中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要是能让邹村浇上水泥路,那该多好啊!这个想法一经产生,便在他心中牢牢扎根,无法磨灭。
当他们进入余镇时,邹锦程惊讶地发现,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只有一条石板街,如今已经变成了三条大街,还有十来条小街小巷。
上次坐马车经过时,视野不够开阔,没有看清楚,这次仔细一看,多数街道都是重新翻修过的。
邹锦程打量着两边的店铺,发现几乎都还没有开门,马路上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当这些人看到初霞是邹村的人时,吓得远远地就避开了。
后面的人还对着他们指指点点,邹锦程见状,眉头不禁紧紧皱了起来。
他感到十分无奈,同时也在心里告诫自己,现在正在修炼《十六字养气诀》,千万不能动怒。
初霞虽然脸上也露出不悦之色,但还是强压着心中的怒火。她听到了那些不好的言语,加快脚步,朝着回春 堂的方向匆匆走去。
很快,初霞来到了回春 堂门口。
只见门口已经排了好多人,前面大概有四十多个人。
从他们的穿着来看,都是些有钱人。初霞看到这一幕,心中非但没有不开心,反而暗自窃喜。
她心想,排队的人这么多,那就说明这周神医的医术一定非常高明,说不定真的能治好儿子的双脚。
邹锦程抬头看了看回春 堂的牌匾,上面写着三个醒目的大金字——“回春堂”。
两旁还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妙手神技”,下联是“德艺双佳”。
就在这时,后面排队的人看到初霞背着竹笼,顿时又开始指指点点起来。
有人不屑地说:“怎么这样的人也来看病,他有钱找周神医看病吗?”
另一个人则反驳道:“可别小看人,中秋节诗会马上就要到了,说不定人家是隐藏的大富豪呢。”
不远处,有个路人说道:“他哪是什么大富豪,我认识,他是邹村的,竹笼里装的就是邹锦程。”
邹锦程心中暗自惊讶,心想:难道我都这么出名了吗?连余镇的人都知道我的大名?
一听说是邹村的人,那些排队的人吓得直往后退,嘴里还念叨着:“千万不能跟他沾上关系,要不然可就洗不掉土匪的嫌疑了。”
前面排队的人听到是邹村人,也纷纷避开,原本四十多人的队伍,稀稀拉拉地只剩下五六个人。
不过,这几个人并不胆小,他们想得很明白,并不觉得恐惧。
原本在里面坐诊的周奕楷,将这一幕尽收眼底,他只是眉头微微紧皱,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此时的初霞,独自背着竹笼,尴尬地站在人群中间,双手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
邹锦程心里别提多恼火了,感觉自己就像公园打太极手忙脚乱——自己变成耍猴的了,被别人观看。
但一想到正在修炼的《十六字养气诀》,邹锦程整个人又泄了气。
初霞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决定不再理会四周的议论纷纷。
她一心想着儿子的脚,径直往前走,来到了回春堂的大门口。然后,她小心翼翼地把竹笼里的邹锦程抱了出来。
然而,就在她抱起邹锦程的瞬间,回春堂门口排队的人吓得又往后退了好几步。
一群惊恐地喊道:“雾草,这是什么怪物?
这双脚实在太吓人了?
一大一小,长得奇形怪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