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西北“御蛛一号”行动前沿指挥部
何应星进一步解释:
“我的意思是说我们是不是可以采取改变密码、加密或者改变其应用口令的措施呢?哪怕是只改变一会儿,或者就几个小时?”
彼得.伊万说:
“其实改变密码和口令和关闭卫星导航系统差不多,这样只能保障了自个国家的利益而已。”
何应星说:
“这是不一样的彼得总理。
如果我们同时在短时期内改变密码或口令的话,自身的军事防御系统不会受到影响,国家的工作不会受到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空中和海上,不会出现重大事故,还有——”
“可是新修改的密码和口令如何让已经在途的飞机和舰船使用呢?
在通知使用的过程中会不会又被恐怖组织窃取呢?
这些问题我们还是要考虑的。
何况目前国际上实行的导航机制是信息共享的。
任何一个国家的导航固定导航参数都不可随意改动和变动,而且在国际规则中也不允许这样。”
彼得.伊万的话不无道理。
何应星若有所思地说:
“是啊,这样做起来确实有难度。”
彼得.伊万说:
“不过何总指挥,你们也不必过分担心。
我们会和你们一道携起手来共同应对恐怖组织的,这一点请你们放心。”
随后双方挂上了微秘。
“看起来在卫星导航上来做应对恐怖组织的文章是行不通了。”
何应星自言自语地说,接着又转过脸来对马钟华:
“我们的防卫任务非常艰巨呀。”
马钟华很有把握地:
“是何总指挥,我们已经做好了全面应对的准备,请总指挥放心。”
马钟华的话还没有落地,就听见空中发出隆隆炮声,在座的所有人都显出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甚至有的人还吃惊地从座位上弹了起来。
杨月也担心地下意识走近窗口向外望去。
何应星镇静地:
“杨月组长,是我们的气候干预军在对气候进行人工干预,大家不要慌,都坐下来吧。”
这时马钟华的微秘也响了起来。
他接起来一听里面说:
“报告主任,我们是西部戍防区司令部。
根据侦查,在喜马拉雅山以西与印度接壤处发现有小型飞机活动迹象,而且活动范围非常大,与俄罗斯发来的定位方向基本一致。”
马钟华问:
“会不会是印度方面的?以前出现过吗?”
对方回答说。
“不大可能。
印度的飞机近几年很少有飞机飞临此争议地区。
不过不完全确定。
请示上级是否与印度方面通过军事专线联系一下?”
马钟华略思考了一下果断命令:
“先不要联系。
你们戍防区要严密监视可疑目标,注意观察小飞机的动向。
一旦发现其进入我国境内或有任何不良动机即可随时采取一切应对措施。明白吗?”
接着挂断了微秘转过头来:
“总指挥,看样子俄罗斯预判的目标被我们证实了。
具体的身份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何应星指示说:
“我们不管俄罗斯方面的信息准不准,只要是可疑目标,我们都不能失于监视和防范。”
上空又传来密集的爆炸声,大家虽然心里知道了是应对雷雨天气的实情,但还是不免有些心跳。
何应星还是不放心地看着马钟华问:
“这些空中爆炸物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基地的作业设施吧?”
“不会的总指挥,这些爆炸物不具有火药性,它也不会对我们的基地形成任何不安全因素。”
马钟华汇报说,尽量让何应星和在场的人放心。
何应星又问:
“基地外围的消防人员和设施都做好保护应对措施了吧?”
“报告总指挥,一切都准备就绪,随时待命。”
在座一个军人站起来说。
马钟华介绍道:
“这就是消防特别大队大队长。”
“好,大家都动动脑筋,有没有疏于管理或疏于防范的地方。
我们必须把工作做到前面来。”
何应星说,接着又看着宁华:
“最后一批核弹还在路上吗?这太危险了。”
“报告何总指挥,刚刚接到报告,最后一批分装核弹已经进入我们基地密闭车间,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最后一道总装工程。还请何总指挥放心。”
宁华用他洪亮的声音认真地回答。
所有人在这雷声不断传来的大会议室内都听得清清楚楚。
霎时间,外面倾盆大雨从天上一泻直下。
风卷着雨水斜拍在基地的窗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
“如果出现大的雷电,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电力系统及其供应?”
何应星又抬起头看了看屋顶上的灯问。
又一个军人向前站了站汇报:
“报告总指挥,这个不会的。
我们这里的用电网是通过地下输过来的,在基地露天的地方基本没有明线,雷电不会对我们的用电系统造成任何影响,更不能造成破坏。”
何应星纠正道:
“不是基本,而是要坚决排除掉一切被忽视的隐患。”
“是,总指挥。
我们会进一步进行排查,一定做到万无一失。”
那人回答完扭头就朝外走去。
“嗯”
何应星若有所思地想了一下说:
“宁华组长,我们这里都是核电设施和地下设施,如果雨大水大,这些设施不会受到雨水的侵蚀吧。”
宁华立即汇报说:
“不会的,总指挥。
组装基地的整体建筑是全部由AX浇筑混凝土建造而成。
这种混凝土是当前用于抗压、抗撕裂、抗地质损坏的最优质多金合纤维组成的一级混凝土。
周围都设计了疏水沟和防洪渠。
而且周边地势较低下,不会有严重积水,也不会损坏到供电设施的。”
这时马钟华的耳机里又有了来电的声音。
为了不影响到大家他把耳机微型耳机塞在耳孔里。
何应星对杨月建议说:
“我们现在就去车间看一下吧。”
杨月回答说:
“好的。”
何应星接着站起来向外走去:
“走吧。”
走到发射现场,杨月看着一群正在聚精会神专注紧张地工作着的工程人员动情地说:
“工程师们从领受任务到现在就没有合眼了。
我们把盒饭送到工作面上,他们就吃在自己的岗位上。
即使是在等待黑磨岩隔热材料的那一会儿,他们也没有闲着,太辛苦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