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将领都回了驻防地,但高峻、姜宏谟、刘世杰、刘茂恩、武衍周、韩凤楼几人,却被留了下来,李志行设了私宴款待他们。
还有魏凤阁、党玉琨、郭英夫、王钰、关子高和马河清,也接通知赶来参加。
这些人大都是陕西战役中举义或主动投靠的人员。本来还有丹凤县那个侯营长,但这家伙在李志行发了“惊贪”令之后,竟然逃跑了,所以就剩下了这么几位。
其中党玉琨到的早,还给李志行带了几大箱的礼物。
当面打开一看,竟然是几件青铜文物,其中还有一个大鼎,锈迹斑驳。
李志行不禁哑然失笑,自己之前给吴佩孚送了个鼎,这下党玉琨竟然给自己又送了一个!
于是便说“宝山(党玉琨字)哥,其实我也没这雅趣。”
党玉琨却赶紧说“督军,我这些绝对保证是真品!”,然后便如数家珍地介绍起来。介绍到详细处,竟然能说出这些文物分别是哪个地方的哪座古墓出土的!
没错!这些东西其实是党玉琨自己挖的。这家伙本就是个远近闻名的“极端文物爱好者”。
说白了,这家伙就是个盗墓贼!他经常率领军队盗墓,并不时将文物卖给外国人。
李志行暗自皱了眉头,但并没有表露,就先笑着收了。
党玉琨见李志行收下礼物,非常高兴。
晚上,等赴宴的人到齐后相互一看,心中各自吃惊:因为大家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是新近归顺李志行的,而且手里都有兵!
李志行的军队本就兵强马壮,可从胜利到现在,李志行既不给大家补充枪械弹药,又不给大家补充兵源。今天李督军又将大家聚在一起,该不会是有啥想法吧?
大家相互对视一眼,不禁多了些猜疑。
要说大家有点疑问也正常,毕竟当年陕西靖国军第1路军司令郭坚就是这么被阎相文给收拾的!不过这次卫兵并未收大家的配枪,并且各自带的警卫都尚在外屋,所以心中稍安,但也面色凝重。
一会,李志行和郑玉琨走了进来,后面跟着全身戎装的刘二旦,大家便共同起身相迎。
高峻首先开口说到“哎呀,督军,今天要是景翼也在这里就好了!保准能一起喝个痛快!”
当时李志行举兵南下关中,其实胡景翼先派人给高峻做了工作,所以才会有高峻临阵倒戈,搞了张治公个狼狈逃窜。可以说,胡景翼其实是高峻与李志行中间的保人,所以高峻一开口就提胡景翼。
高峻一开口,姜宏谟也马上说“就是就是!景翼哥当年驻守富宁的时候,我还见过督军大人呢,只怕大人不记得了!”
他说的是当年胡景翼抓了陆承武的事。那时候李志行还是个商人,只怕当时姜宏谟未必记得他才对!姜宏谟这家伙脑子还是缺根弦,现在李志行已经身居高位,他却非提李志行当年微末的时候,一般聪明人是不会当面说这些的。
不过李志行混不在意,笑笑便准备开口回答。
不料这时候魏凤阁、郭英夫、王钰一起说“本来还想赶来和虎城一起喝个酒,没想到他今天一大早就走了,真是可惜!”
这几个人当时举义是杨虎城做的工作,杨虎城现在做了陕军第1混成旅旅长,想来李志行非常信任,所以也赶快提一提。
党玉琨则先向李志行打过招呼,然后亲热地喊了一声“佩瑜!”,他是郑玉琨派人做的工作,所以比别人有底气些。
其他的人则没有多说话,只有刘茂恩恭敬地对李志行叫了一声“会长!”
李志行点点头。一听大家这话,心想感情大家对自己不放心呀!所以就笑笑说“大家快坐!其实我早就想请大家吃饭了!不瞒高镇守使说,其实我也请了景翼哥,可景翼哥太忙,来不了!但他可是捎了句话给我。
他说“喝酒虽然我去不了,但你一定要把大家招待好,尤其是峰五(高峻字),和我是好兄弟,算一算其实你也应该叫哥哩!还有宏谟兄弟,真格是好酒量!你一定要陪好!宝山我就不说了,是咱富宁县亲亲的亲乡党!你照顾好!”
景翼哥还交代了其他几位,让我一定陪好!
景翼哥的话我可不敢不听!所以,我今天备了陈年的西凤酒,大家今天不醉不归!哈哈哈!”
大家一听李督军这话说的亲切,脸上立刻露出开心的笑容,就哈哈大笑,随李志行和郑玉琨之后落座。
坐下之后,李志行先与大家寒暄,夸赞大家都是安定陕西的有功之臣,然后就开吃……。
仿佛今天李督军真是单纯想请大家吃饭,竟然是西北楼全套的鱿鱼海参,规格之高,实属罕见!
随后就是志行兄弟俩给大家敬酒。
李志行说话和气,让大家都很舒服,郑玉琨喝酒豪爽,很快就与大家打成一片,互相拿着大碗敬酒。
酒过三巡,李志行和党玉琨聊起富宁县的一些旧事,两人谈得很投机。一会,李志行仿佛已有些醉意,他开口随便对党玉琨问道“宝山哥,你说打仗是为了个啥?”
李志行和郑玉琨兄弟俩今天晚上似乎对自己格外高看,让党玉琨心花怒放,他其实已经喝多了!所以就大着舌头说“嗨,志行,要说开始呢,的确是因为受不了被人欺压。但等到后来,我才发现了带兵的好处,那就是不但可以赚钱,手里有了枪,也不怕别人不服你!哈哈哈。”
因为气氛很好,大家基本都喝多了。对于党玉琨的回答,在座的有人叫着附和,也有人嗤之以鼻。
郭英夫就说“宝山,看你说的!咱手里有了枪,难道就是为了吓唬老百姓?”
不待党玉琨回答,关子高却高声嚷嚷道“我看党团长说得对!我要是有个几万大洋,还当什么兵?早回去娶上两房姨太太过日子去了!”
李志行一听,似乎很感兴趣,就笑着问道“几万大洋能娶两房姨太太?”
关子高这货明显喝多了,就大声说“哎呀!督军大人你可不知道!在我们县,100块大洋保准就能娶个黄花大闺女,水灵着呢!”
这时郑玉琨忽然笑着说“100块?只怕是你关团长以势欺人吧?”
王钰一听,急忙开口说道“关团长没有说谎,太白那边还是穷些!”
李志行闻言,忽然故作惊讶地对着武衍周说“衍周,你以前在宝鸡当大官,离关团长的太白县不远,你娶了几房姨太太?”
武衍周一听,笑着说“我老婆是以前在河南就娶的,凶得很!简直就是母老虎,我哪敢再娶呀?”
众人听后纷纷大笑。
李志行又问刘茂恩和韩凤楼,刘茂恩脸红着说“我是家里定的亲,老家那边的,还没来及娶。对方是个大户人家,不知道现在人家还愿不愿意嫁?”
李志行一听马上大呼小叫“啥?不愿意嫁?你可是咱边防军堂堂的将军!我明天就派人去提亲,在你去外蒙之前就把婚结了,我主婚,同时也送你一份大贺礼!婚后你把家安在西安,或者河南都可以!”
刘茂恩之前军衔只是上校,但为了安抚他,也是为了安抚投降的镇嵩军,李志行特意帮刘茂恩争取了少将军衔。而武衍周和韩凤楼原本就是少将,这次没变。
刘茂恩连忙红着脸道谢。
韩凤楼这家伙倒是有两个老婆,一个是河南人,一个是陕西人。李志行连夸韩凤楼,说韩是豫陕联合的典范,号召大家一起敬韩凤楼一杯。
韩凤楼倒是有趣,马上站起来笑着说“我这算啥典范?要说典范,咱们督军大人更是典范!据说刘夫人就是咱河南人!”
这下大家连李志行一块敬,李志行哈哈大笑,一饮而尽。
酒喝到这时候,大家彻底放松下来,便海阔天空的聊了起来。
因为大家都带兵,不久便谈起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谈到这话题,高峻便抱怨手下抽鸦片的太多,打一会仗就想吸烟。
郑玉琨便开口说“峰五哥,咱的部队里不允许抽大烟,要改编哩!”
一提“改编”二字,大家不禁一个激灵,酒仿佛醒了一半。
党玉琨就忙问“佩瑜,咋个改编法?”
于是郑玉琨便讲起了边防军的要求。
简单讲,就是任何队伍进来都必须改编!原有部队必须打散,像杨虎城、马鸿逵的队伍都是这样。另外,队伍里绝对不能有抽烟片的!改造方法是先戒烟,能戒了的就留下,戒不了就打发走。
还有,军队有“带兵不从政,从政不带兵”的原则,防止培养出了新军阀。另外,还有严禁队伍设卡收费、严禁军官吃空饷、严禁欺负老百姓……等等。
并且,镇守使不得干预地方军务、政务;野战军和卫戍部队未经李志行亲自授权,不得干预地方治安;而地方治安部队也将整编裁减……等等。
郑玉琨边讲,大家边问,郑玉琨一一作答。有时李志行也会补充几句。
等这一通话下来,在座的所有人都若有所思。
当然,没人傻到问为啥督军大人既带兵又从政这种问题。
党玉琨一边皱着眉头,一边啧啧地说“哎呀!哎呀!这规矩严得很!严得很!”
这家伙手下部队的纪律并不好,又喜欢任人唯亲,作威作福。例如他小老婆“小白鞋”就是他的卫队长,扛着少尉军衔,整天提着盒子枪骑着大马在街上横冲直撞!而且,这家伙因挖坟盗墓而臭名远扬。
他为啥有这毛病?
据说是因为他带兵前,在富宁县的一个当铺做过伙计,跟他师傅武关石学了不少鉴定文物的绝活。后来不专心搞“鉴宝”,却成了一位变异的“文物爱好者”。
李志行一看党玉琨的样子,就笑着说“咋了?宝山哥,为难了?你要为难,干脆我送给你5万大洋,你不干这个作难的事,拿了钱去享受,岂不潇洒快活?”
其实党玉琨一听郑玉琨的话,就知道李志行想“削藩”。但如果给钱,他倒无所谓!原因是他虽然被新封了个团长,但手下也就几百苗人,再加上这规定、那规定,与他心目中的“理想”差的太远!所以便萌生了退念。
不过党玉琨心眼多,他接着问“志行,不瞒你说,我这人坏毛病多,只怕还真受不了这么多约束。但我要走了,我那帮弟兄们咋办哩?”
这时郑玉琨接口说道“如果愿意留,符合条件的留下来;不愿意的,每人关6个月饷银,回去种地也罢,做生意也罢,都可以。就是宝山哥你,也可以选择去从政。地方上苦了些,干脆你到省里来当个委员会主任享享清福!实在不行,就带些人去修铁路,这可是个赚钱的买卖!”
委员会主任?这是什么官?党玉琨想想就摇头,于是他就问“啊?修铁路能赚钱?”
“咋不能赚钱呢?肯定比带兵赚的钱多!”郑玉琨回答。
“可铁路修完了咋办呢?”
这时李志行笑着说“宝山哥!我准备在咱这两省一区修上万里铁路,只怕你一辈子都修不完!”
“啊!能干一辈子?那我……,我愿意去修铁路!”
于是党玉琨自愿放弃了军权,领5万大洋去修铁路。
然后是关子高,他也要了5万大洋,却不愿去修铁路,他要回家享受,先娶两房姨太太再说。
高峻一看这情况,沉默了一下也决定走。
不过当高峻的话刚一出口,就被李志行挡了回去。
李志行笑着说“刚才佩瑜说的时候漏了一点,那就是身兼镇守使职位的,绝不允许走!峰五哥你就好好留下,咱兄弟们一块搞革命!”说完后又看看在座的其他人,补充到“还有你们几位,也都别动走的心思了!我现在是最穷的时候,拿不出这么多钱!”
高峻闻言,脸上立刻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其他人一听李志行说出了这话,也一起将心放到肚子里,哈哈大笑,决定安心跟着李志行干。
一场酒席让大家真心接受改编,同时还让党玉琨这家伙高高兴兴地转了业,可谓非常成功。
等大家告辞的时候,李志行亲自相送,党玉琨还打着酒嗝说“志行,我要去修铁路了,你可得让手下给我安排一块肥的,让我多赚些钱!”
郑玉琨笑着说“宝山哥,这事不用督军操心,我给你打招呼!”
党玉琨听后就放心了,摇摇晃晃地拱手告辞。不料又被李志行叫住,说“宝山哥,你那里有什么好宝贝?你不要再卖给外国人了,卖给我!”
党玉琨闻言一愣,不知道李志行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志行打着酒嗝说“怎么?怕我给的钱比外国人少?放心,不会少一个子!”
党玉琨说“志行,你不是说不喜欢这些么?”
李志行却说道“我准备收过来办个博物馆,让老百姓参观,这都是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也是咱们民族文化的象征哩!可不能卖给外国人,卖了以后就找不回来了!还有,不要轻易去挖这些,现在兵荒马乱的,挖出来就不好保住,一不小心就让外国人弄走了,搞不好子孙后代会骂咱们是卖国贼哩!”
党玉琨一听,不由打了个激灵,赶紧说“就是!就是!志行,我听你的话!不能再挖出来了!”
……
今晚这场酒,算是李志行杯酒释兵权,但也不完全是,其实也算是一场安心酒。因为毕竟绝大多数人都被留了下来下,大家把话说开了,以后就不用相互猜忌了。
第二天,李志行立刻宣布对高峻、武衍周等人的队伍进行改编并补足装备和兵额。
同时对治安部队进行整编,全省共缩编了约5000人。因为按李志行的规划,地方治安以后主要由警察维持,现在土匪基本没了,治安部队留那么多人没用。
之所以还保留了些,是因为李志行打算之后实行民兵制,这个编制是作为民兵训练的教导队留的。
至此,李志行完成了对军队的全部整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