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
陪伴
失神的时刻,感觉你在陪我
驱散了萦绕在我心头的孤愁
不再选择困守在自己的角落,也不再孤僻
把憋了好久的悄悄话好好说
能和你相遇真好
谢谢你
12月4日
喜欢你
人声鼎沸
尘世嘈杂
我拒绝
想逃离
千帆过尽
刍狗白云
我哭泣
想放弃
时空在漂流,而我在流浪
无穷的随机,未曾想过自己的二万分之一
命运开始安排一场始料未及
人群中忽然看到你
于是我的世界开始失控
想要更优秀,却怕来不及
我不知道怎么追女孩子
没有经验,也没这方面的心机
我想,适应人世的复杂不过是想留下性情中妥善的纯粹干净。
不是为了恋爱而恋爱的目的,不是因为喜欢就一定想得到的占有欲,也不是一时兴起的风流随性。
喜欢就去追求
结果其实也没必要特别在意
大丈夫能屈能伸
活着就应坦坦荡荡
曹雪芹有言“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雨后天晴
澄澈透明
理想的感情就是这样子的吧。
12月5日
我说给她看我的小作文,她说了一个好,我就想着一直坚持下去。
写作是一条看不清结果的路
准备着,也等待着。更多时候如同昨日往复。积累着,筹备着,这样操劳的日子要练习多久。满打满算也不过贯穿一生,从选择忙碌起持续至圆满结束的那刻。
岁月爬过的墙角,砖瓦剥落。日子冗长繁复,觉得原地踏步。并不出彩的日子,没有过多情怀去遐想丰满的余生。枯燥一点一点笼罩在身上,光线昏暗,色彩单调。于是开始学会用看得见的情绪装点生活,也想肆意涂抹,留下有所不同。
感情也随着大流经历着随处可见的普通。有起伏,有低谷,其实更多还是平路。
年少轻狂的时候,见识不远,看不见有阴暗面的角落,有泥泞湿滑的阴沟。去倔强,不服输,想狂妄,想征服,想快速逆袭去完成别人达不到的高度。市面上炒到火爆的畅销书就很清楚,年轻人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情感诉求,营销也就有了大同小异的各种套路。
人生有难度,它有起起伏伏。逆袭一直以来就不是一刻的付出,或许该是强调了一辈子的奋斗。当我们认清现实,脚踏实地稳步前进的时候,会不会为曾经没意义的头破血流而不值。
听着别人故事里的戏剧冲突。年轻气盛,对别人嗤笑和不解。然后亲自踏入河流,经历,领悟。现在还和原来一样吗?是哪里。
不再依赖灵感的时有时无的出现。
不吃灵感,不消天赋,就这样坚持不懈,笔耕不辍。
想让段落自然,过渡流畅。遣词造句更加准确,语病最好能自己发现。还有不想一招鲜吃遍天,总觉得要学多一些。
好好学习,与你共勉。
12月6日
想你,想着你
想食堂吃早餐的你,点一大杯菜粥,一个包子,
一个鸡蛋。
想食堂吃午餐的你,弯弯的眉毛,温柔的眼睛,有点小龅的门牙。
想不断变换发型的你,普通马尾,高马尾,麻花辫,有时头发披肩还别一个蝴蝶结。
想着这么普通又平凡的你是有什么魅力吸引了我的注意。
想着人生会不会有前世今生命中注定的下一次相遇。
想着今生重逢后的种种展开的故事经历变得扑朔迷 离。
想着人间爱情路上要沐风栉雨,真心实意却落得舔狗之命。
想着时代变化男女关系翻天覆地,而我单相思的苦恋奈何病得不轻。
想着不顾别人劝阻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一股傻劲。为什么还不放弃,估计还在追的人才清楚原因。
12月7日
我有一段一直很想逃避的过去。是抑郁。是心酸。是被理解的矫情。只是我也很无奈,自己不知道怎么走出去。
喜相逢
华灯初上,映入眼帘是一只不断上升的孔明灯。幕色沉下,微光荡漾,湖色月影里掩映夜城的喧嚣。镜中人的世界,呼应了他内心的几个身影。迷 离的烛火下又遮掩了什么身份,到底几重真假。扑朔迷 离的夜色中,又是谁顾影自怜,伏案观萤。
命运?纷扰交织的丝线,牵扯了谁的流年。
别离?虚无缥缈的念头,动摇了谁的岁月。
萦绕在生命中的未解之谜,困惑了选择的缘起缘灭,打消了继续深入的现实纷争。到头来,最后又留下了些什么?月下风尘中,光影琉璃里,追逐的又是什么?
打捞起浮梦中的剪影,细数着凌乱的风雪。潜入湖底,再透出冰冷的水面,伴着凄切缠绵的胡笳素琴,冲向光怪陆离的尘间,人世荒凉被欺几许。
历史如何选择人类,人类又该如何面对现在和未来。千万人的答案又会呈现怎样的结果,一切都是那么不可思议。作为个人而言我们无权干涉他人生存的自由,也不能定义他人生存的价值伦理。有时候被社会和他人千方百计打上标签,盖上不自我、不协调的群体选择印象。自我被他人或群体认同替代,都不可取。我就是我,我也应该是我,无需规定的认同自我。
这样如此,我们也不该过分为他人思考,也无需过分感同身受。观自在,见本心。
人活世间,就有情骤生,有感渐触,无关风景尘世,余后浮上浅痕,沉淀质深,才始悟——
人生有味耐熬煮
命中相逢尽是缘
12.8
韩非之死
陷于师兄弟之争,惨死同门之手。
哀鸣中挤兑着心碎,无奈于人生几何之滑稽。
年轻的李斯就曾说: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如此,相爱相杀的两对师兄弟,孙膑与庞涓,韩非之李斯。
历史舞台的滑落的流星,跳跃着闪耀的弧火。
性格,外因。
法家代表人物自商鞅,吴起,韩非,李斯算起,到而后图新的王安石,张居正等改革人士,想来结局倒不是那没完美。
古人向往善终。向往一种精神理念。追寻他们认可的哲学价值观。
著书立说,阐述观点。纷扰世间红尘之离乱,我自岿然不动。
一个人的思想见解始终只是代表了他一个的所见所闻,所得所想。法家思想也是众多后继者思想集大成之作,杂糅中形成的集合,已经脱离了个人,变成了它自己的模样。
“或许我只是一个任性的人”韩非这样说道,“我追寻的思考,我留下的足迹,我从别人观点悟道独属于我的那一份”
“我躺下了,人生之见解又何必存于世间,后世有无其他人再理解我又有何妨?”
12.11
像螺丝钉一样理所应当的服从在各自的按部就班中。满足或不满足生命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对前尘,现在,余生接受刺激并产生反应。千百遍自觉或是不自觉的思索着身不由己的局限和难处;希冀着,挣扎着,寻找生命的破局之策。
梦中的经历是对现实生活无望的自我否定;还是揭露暗伤,对自己再一次无情的鞭挞。
这里本身提出一种假设;做梦是对现实意义存在中角色扮演的一种自我批判。
我们的生命不自觉的开始向狭隘的生存臣服,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听命于生活的安排。
生存和生活的局限,自我意识中的天然属性也逐渐沉沦和消逝于文明发展双刃剑的负面影响下。无形的此消彼长下是对生命属性的无形遗忘和背叛。
于是梦境中,重新归于混沌,重演生命本身的创造和死亡。介于清醒和不清醒中重新再次认识自我。
梦境中的人际社会构建,对正常世界的我们来说并没有服从价值体系和基本逻辑判断。
梦境是反逻辑的,但是也不自然。或许是一种对人违背自然属性的一种惩罚。
12.15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庄子·盗跖》
古人笔下的情是浪漫的,也是轰轰烈烈的。
年轻的男女怀揣炽热,不顾阻拦,奔向眼前的幸福。
年纪大了的长辈,一面说教指点着年轻男女的观点态度,一面又劝阻女方不要只顾眼前的甜蜜,还要周道料理好身前日后的琐碎。
不同的世界碰撞产出的激烈交锋。
矛盾,纵横捭阖。
观点,众说纷纭。
爱情也好,亲情也罢,大众树立的想法都无法脱离各自经年日久,常年累月生活操持中升华提炼得出的结论。彼此又凭借以不同年龄,不同处境,不同身份,不同心态阶段,不同角度立场,不同生活习惯,而习得的人生经验,对别人展开参照着自己获得的现实依据为标准探讨下的激烈批判。
我们惯用路径依赖做参考去指导正常行为模式下该有的选择。也习以为常把自己代入别人的世界中心,心照不宣默认自己是某人的谋主,操碎闲心干涉摇摆专属于别人自主的重要决定。
12.20
我是实在庆幸这些无聊的琐碎的自言自语的情感发泄,都没有一丝丝泄露的痕迹,都是自己的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念头小想法,长舒一口气,总算不用把一些东西憋在心里,觉得就很舒服。我觉得长久的单恋是一项没什么好处的事情,对不起了,我想我也该好好调整一下自己了。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