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雍州鼎
书名:抗战之西北尘梦 作者:苏对月 本章字数:7834字 发布时间:2023-03-12

陕西已定,李志行对军队部署做出部分调整。

李福成旅驻守汉中,原驻守汉中的巴特尔两团骑兵回调关中,拿出一个团驻守蓝田,这里有关中四关之一的蓝关,是关中平原通往商洛、安康方向的要道。剩下一个团驻防西安。原驻防西安的王冠军骑兵旅开赴潼关。

马鸿逵的第5混成旅驻防安康。原驻防商洛的楚溪春旅调潼关,留下韩养浩骑兵团驻守商洛。原被留在紫阳县的高双成旅开赴漫川关。

这样,郑玉琨在陕鄂边界的漫川关就有了5500步兵及11000骑兵、还有王冠英一个“意大利炮团”,若再加上离此不远安康的马鸿逵驻军,总兵力已高达24000多人!

任高峻为陕西第1守备旅旅长,驻守渭南。

任姜宏谟为陕西第2守备旅旅长,驻防彬州。

杨虎城的榆林第1守备旅镇守宝鸡。

任刘世杰为为陕西第3守备旅旅长,镇守陇县。

魏凤阁、党玉琨、郭英夫、王钰、关子高,以及那个丹凤县积极投降的侯营长,统统升任团长。其中关子高和侯团长还是去守他们以前的防地,即太白县和丹凤县;其他人却换了防地,党玉琨守咸阳、魏凤阁守同官、郭英夫守鄠邑,王钰则去守礼泉。

以上各位,虽然官升一级,但手底下还是那么多兵,李志行一没给军火、二没给弹药,给的只有名号。

但对下层官兵和老百姓,李志行却动了点真格的!

他接连发布了几道命令。

第一道命令宣布,在他通电号召投降前反正的所有官兵,一律加发两个月军饷!其中每个县的军队首脑加发1000大洋赏金。等他宣布号召后投降的,也有赏,所有官兵加发1个月军饷!其中每个县的军队首脑加发500大洋赏金。让各地守军维持好地方秩序,并派人到西安来领赏金。

这条命令一发布,整个陕西的原驻军军心立刻安定,军官们也再没有了其他心思。因为就算想有啥心思,也不会有人听了。

另外,李志行命令榆林的赵定安团、三原的吴震团扩充成旅,紧急扩兵。

第二道命令,就是“闯王来了不纳粮”!李志行宣布,今年全陕西免税!

此令一出,大家立刻哗然!

有老百姓就问了:免税是啥意思?那今年还用缴纳秋粮不?

李志行派往现场去解释的人就说:不用!今年之内,什么粮都不用交!

旁边做生意的一听,也问:那我是卖东西的,以前要交的商铺税、各项行税、杂税、关卡税……等等还交不交?

解释的人眼睛一瞪:你听不懂呀?免税就是今年之内啥税都不交!督军大人本来就不允许军队设卡收费,这个以后抓住要严肃处理的!

周围的人伸长了脖子、瞪大乐眼睛,“哦!哦!”的,惊讶地像一群鹅。

这时,那个负责解说的年轻人忽然伸出手指,指向一个胡子拉擦的壮汉问道“你是不是个杀猪的?看你嘴巴张着,是不是想问杀猪要不要交屠宰税?”

那个壮汉脸一红,急忙点头说“是呀!是呀!”

“我告诉你!不用交!谁让你交谁就是犯法!但只限于今年哦。”那个解说的年轻人大声说。

这时候,走上来一个看起来颇有学问的老者,问道“老百姓不纳粮军队吃什么?做生意的不纳税官员拿什么开薪水?这位年轻人,你可不要在这里信口雌黄!给督军大人挖坑!你是做什么的?”

不料那负责解释的年轻人闻言微微一笑,说道“这告示上有督军大人的大印,你看不见?我怎敢信口雌黄?至于我是做什么的?我名叫杜衡,乃是陕西省财政厅一科科长!”

这时旁边走出来一个军官,上来对杜衡行了个军礼,大声说道“这位乃是财政厅的杜科长,本是咱们督军李大人的学生!”,然后又笑着说“他的官可不是新封的哟,刘镇华在的时候,他就是一科科长,现在只是继续留任!”

这年轻人竟然是督军大人的学生!大家立刻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立刻信了杜衡的话,并马上变得十分尊敬。

杜衡这时笑着对老者说“老先生,您也是为政府着想。但军队吃饭和官员薪水的事,您都不用操心,督军大人早有安排。简单点说,就是向老百姓买粮,再就是各地政府需要花多少钱报到省里来,省里给!”

老头一听,一拱手点点头,仔细思量去了。

这时有一个外地人挤了进来,一口四川话怯怯地问道“敢问杜长官,那我格老子从四川贩盐来,还要不要交税撒?”

杜衡一听,就笑着说“你格老子在陕西境内一分钱都不用交!不过,格老子你还贩哪门子盐哟?趁早转行,因为督军大人以后要给全省免费发盐啰!对了,要我格老子说,你娃儿倒是可以贩米过来,估计还能赚钱。”

那名四川客商一听,也顾不上杜衡学他说四川话,就惊讶地说“啥子?盐巴要免费发?”随后又失魂落魄地自言自语“可陕西全省不纳粮,贩粮食我格老子估计也赚不到钱啰?”

这个四川佬一说完,旁边立刻有人上来和他讨论这个问题。

贩粮到底能不能赚钱?杜衡也不好说,但他希望外省贩粮过来,毕竟一下不纳粮,公粮会紧张些。

其实这问题李志行早考虑过了,他在关中、陕北早已囤积了二十几万吨粮食!自从那年闹饥荒开始,汉堂从美国买粮一直就没停过,为此还专门买了一艘德国人因一战失败,在上海甩卖的4000吨吨位的军舰。当然,上面的大炮已经全拆了。

这时一个流里流气的人也挤了进来,开口说道“这位杜科长,那我从甘肃贩鸦片过来,也不用交税啰?”

杜衡闻言瞪了来人一眼,生气地说道“不交税!但我劝你趁早把这生意收了!因为督军大人很快就要禁烟!这玩意毒害百姓!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抓去枪毙!”

那人一听,立刻缩了缩脑袋,灰溜溜地挤出了人群走了。

这时杜衡冷着脸看着人群,一挥手大声说道“不光是贩卖鸦片!很快,贩卖人口也要被禁止!谁再把咱陕西儿女当猪狗一样拿去贩卖,小心被督军大人抓去敲了脑袋!”

……

这样的情形很快在陕西各地上演。

在李志行新令颁布的这几天,三秦大地,从南往北,从东到西,处处欢昕笑语,处处鞭炮齐鸣。

陕西全省迅速安定,人们对新督军充满了信心!同时各项商业、生产活动也迅速活跃!陕西的情况通过口口相传,并很快登上了各种报纸媒体,迅速传往全国各地。

这个李志行莫非疯了?搞什么“闯王来了不纳粮”!那都是李自成哄着老百姓帮他打天下用的!现在既然已经夺了陕西,还搞这些干什么?李志行这莫不是人傻钱多?

非也非也!

因为李志行有他的苦衷。他的督军和省长头衔并没有得到中央的认可!说白了,是自封的!所以他需要全省迅速安定,也需要迅速得到老百姓的支持!

就因为这个?就要下血本讨好老百姓?这也是个败家子!

呵呵,其实不算败家。当时刘镇华和吴新田逃得都比较仓促,留下了大量财产,李志行派人一清点,竟然查出来刘镇华大约1300万大洋的财产!而吴新田也不少,在素来贫穷的陕南,竟然也搞了近800万大洋的财产!这些都是陕西人民的民脂民膏!是这二人搜刮来的。

这二人贪污所得,本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李志行让人拿了100万送还吴新田,拿了200万还给了刘茂恩,因为民国打仗本就有个不成文的习惯,那就是讲究点的,都不没收败将的私财。剩下的自然可以拿来补窟窿。

李志行这厮真是狗熊戴眼镜,愣要充讲究人呐!

是的,所以就少了300万大洋。

不过还剩约1800万,而陕西又是个穷省,每年各项税收收满也不过7、800多万,这么一算,这两个家伙的不义之财足够李志行折腾两年多!不过现在家大业大,花钱的地方多,就先只免一年吧。

李志行两条命令一出,迅速稳定了三秦。

然后他要做的事,就是向吴大帅服软,因为他本来也没想反对吴大帅,只是他太痛恨刘镇华而已。

为此,乔修远先带了支票去保定。

乔修远一到保定,就给了李彦青5万大洋,然后去见曹老帅。一见老帅就叩头,并递上了100万元的支票。

曹锟本来因李志行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也有些不悦,但现在刘镇华已经完蛋了,而眼前的乔修远又十分恭顺,便心情稍好。

说到底,这事其实他也有责任,是他的模棱两可,引发了李志行的贪婪之心。但终归,李志行对他一直忠诚而恭顺,他很喜欢李志行,所以他也就不想深究。

但曹锟仍装作生气的样子问道“志行怎么自己不来?是不是现在地盘大了,看不起我这个老头子了?”

乔修远一听,马上叩头如捣蒜,急忙解释道“正之对您的孝心,日月可鉴!只是现在陕西初定,周围又虎视眈眈,他不敢走!”

“什么周围虎视眈眈?我看他是怕吴子玉!”

这时乔修远说道“正之的确是怕玉帅!但他知道您关爱他,所以派我来先求情!”,说完仍跪着不起来。

这时一旁的李彦青说“好了!修远你先起来!老帅爱你们,谁不知道?你们闯了祸,来找老帅是应当的。你先站起来慢慢说。”然后又回头看看曹锟说“三爷,其实我觉得这件事未必不好,让志行去当督军,比那个什么刘镇华强多了!您看看这几天的报纸,没有不夸志行的。”

乔修远看看曹锟,曹锟说道“瑶圃,你起来吧。这个李志行!真是猴精猴精的,自己闯了祸,却连累你来给我磕头!”

乔修远一听,马上笑着站起来,说“咱下回让他自己来,当着我面给您磕100个响头好不好?我也好收点利息!”

曹锟一听笑了,说道“100个就不用了,不过10个是一定要的!”

这样,一下气氛就好了起来,然后谈到吴佩孚,曹锟就说“回去告诉志行,以后收敛点,别天王老子谁都不怕!这回还不是被吴子玉吓得不敢动?好了,子玉那边我给他打个电话,但让志行最好亲自去给子玉道个歉。”

乔修远连口答应,曹大帅这里就算过了关。

一得到乔修远在保定成功的消息,李志行就思量怎么去见吴佩孚。不料忽报刘茂恩求见。李志行略微一愣,就吩咐让请进来。

刘茂恩满脸痛苦和憔悴,进来后向李志行敬了个礼,叫了一声“会长!”

李志行回了个礼,叫了声“书霖!”,然后请他坐下,亲自给刘茂恩倒茶喝。

刘茂恩看着李志行,半天不开口。倒是李志行先说了话,他说道“书霖,我是想和令兄争夺陕西,本来这里面有公心,当然也有私心,但实在没想到,竟然导致令兄阵亡!关于这件事情,我可从来没有动过这样的心思!书霖,这事,你信我不?”

刘茂恩痛苦地回答“会长,我信!”

李志行叹了口气,又说“我打败了镇嵩军,又让刘东山毁了镇嵩军的基业,这事……,你怪我不?”

刘茂恩叹了一口气,说道“大浪淘沙,这事我也不怪你!我今天来见会长,只想求会长两件事情。”

“啥事?你说。”

“第一件就是关于被你俘虏的几千镇嵩军弟兄。虽说他们之前在陕西曾有恶行,但既然已经被俘,就希望您能将他们像俘虏对待。”,刘茂恩早听说过李志行在北边的雷厉手段,他怕李志行将那些镇嵩军像土匪一样杀了!

李志行听后沉吟了片刻,然后说“好!书霖,我答应你!他们如果不愿归降,我就放他们回河南。”

刘茂恩一听,站起来深深行了个礼,说“谢谢会长!”

李志行说“不用!第二件事呢?”

“就是我想要回家兄、以及张治公、柴云升、憨玉琨三位将军的遗体,我想运他们回河南安葬,让他们魂归故里。”

“哦,这件事情?我已经将刘省长以及张治公、柴云升两位将军的遗体隆重收敛好,打算厚葬于西安城的革命公园,毕竟他们曾在此为官一任。但你既然要送他们魂归故里,就依了你,我派军队护送!另外,憨玉琨将军的遗体并未发现,也许他还活着。”

“如此,就多谢会长了!”刘茂恩敬了个礼就要告辞。等他出门时,李志行又将他叫住,然后看着他轻声问道“书霖,你打算以后怎么办?”

刘茂恩痛苦地看了看高处昏黄的天空,回答到“也许归隐山林,我也不知道……”

李志行看了看他,张嘴想说话,却欲言又止。

这时刘茂恩忽然转过头来,说“会长,我向来佩服你!也敬重你!希望你以后如你宣扬的那样,让陕西人民过上好日子!”

李志行看着刘茂恩点点头,刘茂恩便一抱拳告辞而去。

后来,刘茂恩安葬刘镇华等将士后,在家里待了一段时间,李志行派人去劝他。

不久,刘茂恩去甘肃天水劝降了武衍周,带着人马一起来投李志行。李志行给他们各自安排了一个团长,还有当日指挥守西安城的韩凤楼,也给了个团长,镇嵩军中不少俘虏都收编在了三人手下。

镇嵩军这个军事组织在历史上消失了,但它曾经的部分成员却融入了李志行和刘东山的部队,有的人以后成了英雄……。

……

等乔修远回到西安城的时候,秦校长的飞机已经在潼关城上空往来穿梭,并在豫西帮助刘东山轰炸不肯收编的土匪了。

李志行平定陕西,飞机几乎没发挥啥大的作用,但此次秦校长的飞机降落豫西的观音堂,却有着意味深长的用意。

李志行在西安召开高级军事会议,议题只有一个,他要去洛阳见吴佩孚。参加会议的,除了郑玉琨、秦国镛等重要将领外,刘东山、胡景翼部下的邓宝珊也亲自赶来参加。

会议经过冷静的分析和讨论,最后同意李志行前往洛阳。会议同时宣布,在李志行不在陕西期间,陕西、绥远、外蒙所有军事力量由郑玉琨负责指挥。

郑玉琨随即将陕鄂边界漫川关的指挥权移交高双成,坐镇西安。潼关守军两步兵旅又两团,及一骑兵旅、一炮团共约22000人,由楚溪春统一指挥。

会后,李志行又见了大华航空公司的总经理欧兰彬,做了一些安排。

一切安排妥当,李志行便前往洛阳。只带了一个警卫连的人马,用两辆汽车拉着。

到了洛阳,李志行先安排好住处,便乘了一辆军车去见吴佩孚。

吴佩孚听说李志行亲自前来,就问李志行带了多少人马?副官答道“只有一个警卫连。”

吴佩孚“哼!”了一声。

李志行进了吴佩孚的办公室,吴大帅正站在宽大的办公桌后,背着双手看后墙上的一副字画。张其锽就坐在旁边的椅子上。

李志行先向张其锽点头致意,然后行了个军礼大声喊“末将李志行参加大帅!”

吴佩孚忽然扭过头来,“哼!”了一声,瞪着双眼说“李志行,你打的好仗!”

李志行却不卑不亢的说道“大帅!我打得不好!您打段祺瑞、打张胡子,都是几十万人,也就打了6天,我收拾刘镇华,才不过两三万,却打了19天!”

张其锽一听这话,差点哑然失笑。

吴佩孚愣是半口气憋了回去,然后又生气地说“那你为何又打吴新田?”

李志行表情无辜地说“是他先打我的!”

吴佩孚气得说不出话,背着手来回走。

这时李志行却说“大帅!您别生气!我也是为了团体,让刘镇华去当督军,陕西安生不了。”

吴佩孚仍生气地喘着粗气不说话。

李志行见状又说“大帅,我只问您,冯玉祥当督军时,每年给咱直系上交多少税收?刘镇华又答应给咱直系交多少税收?”

吴佩孚听后不说话。

这时张其锽笑着说道“陕西财政困难,他们并不曾交钱。”

“我前三年每年交50万,三年以后每年至少交100万!”

张其锽听后惊讶地问道“你还能拿出来钱?那么多军队你养的起?我听说你今年又免了全省的税,军队不造反就不错了!”

李志行说道“张先生,之前的陆建章、陈树藩、包括后来的冯督军,还有刘镇华,他们做的都是杀鸡取卵的事情,我有信心把陕西这只鸡养好,让他给咱直系慢慢下蛋!”

张其锽一听来了兴趣,就问“正之,你有什么办法?说说看。”

“张先生,这财政要培育。纳粮少农民才有干劲,税收轻商业才会发达,农民有干劲土地产出就多,土地多产人口就会增加;商业发达社会财富就会增加,今天少取一缗,日后会得到十缗的回报……”

“可是,正之,你这办法得先有钱撑着呀!你的钱从哪里来?”钱是吴佩孚最头疼的问题,见张其锽问到了重点,不禁也微微侧目,想听听李志行的办法。

论打仗,李志行估计不是吴大帅的对手。但论赚钱,十个吴佩孚也不是李志行的对手!

“嗨!张先生,您知道我最初是怎么赤手空拳办起纺织厂来的么?我给您说……”,李志行开始吹嘘他的光辉历史,讲得绘声绘色,跌宕起伏。

张其锽听得如痴如醉,当李志行讲到自己带了一麻袋羌贴去给道胜银行还钱的情节时,张其锽哈哈大笑,吴佩孚也忍不住笑出声来!李志行高兴得手舞足蹈。

但吴佩孚马上意识到不对:李志行这家伙有点得意忘形!于是仍然背手侧立着,大声喝道“李志行,你是当我不存在吗?”

吴佩孚的大喝把李志行吓了一跳,他赶紧立正,大声回答到“报告大帅,刚才与张先生说话,一时忘了!”然后马上慌里慌张地把手向后一挥,大喊一声“抬上来!”

吴佩孚和张其锽不知道李志行要干什么?却见立刻有人抬进来了一排箱子,并当面打开,都是金银珠宝、古董字画、奇石怪木之类的。

吴佩孚用鼻子“哼!”了一声,仍侧着脸说“李志行,你这是要给我送礼呀!你未免太小看我吴某人了!”

李志行却忙说“大帅您别着急呀!还有个大家伙!”然后又挥手喊道“快抬上来!”

这次是16个士兵,用8根杠子交织着抬了一个偌大的木箱,杠子被压得弯弯的。

吴佩孚暗想:这估计又是什么怪石祥瑞之类的糊弄人的东西!不禁又轻轻“哼”了一声。

及至箱子一打开,吴佩孚立刻瞪大了眼,原来却是一只斑驳的大铜鼎,上面刻画着山川虫鸟的图案,还有一些小小的铭文,但在这些小文字的上面,赫然有着一个阳文大字,看起来似乎有点像篆体的“雍”字。

张其锽一见,立刻两眼放光,马上走上去查看,边摩挲边叫到“这个是“雍州”的“雍”字,是金文!莫非这就是九鼎之一的“雍州鼎”?”

啥?九鼎之一的“雍州鼎”?禹铸九鼎而定天下,这可是神器!

吴佩孚闻言也马上过来查看。

吴佩孚和张其锽都是文化人!两人一起一边摩挲着大鼎,一边讨论着鼎上的图案和文字,一时间仿佛李志行不存在。

过了很久,张其锽兴奋地问道“正之,这是你从哪里得来的?你可知此是何物?”

李志行傻傻地说“这是从刘镇华藏宝的密室中发现的,还有其他这些宝贝,都是赃物,我拿来给大帅,并不算送礼!”

张其锽叫到“这个刘镇华!怎么从来没听他说起过!”

吴佩孚仿佛没有听见后面这句,大笑着说“哈哈,这不算送礼!不算送礼!志行,你做得很好!你做得很好!”

之后吴佩孚便顾不得李志行了,他让李志行先回去,说等改日请志行吃饭,然后和张其锽自顾自地研究起了铜鼎。

李志行运气这么好?居然得到了神器?!

嘿嘿!假的!是他让傅长缨请人做的!

啊?假文物?居然还敢拿到洛阳来?李志行难道不知道洛阳是文物造假的祖宗么?

知道!但这件假文物,只怕一般人认不出来!

洛阳的确是造假文物的祖宗,但河南却很少出土很大的青铜器,尤其是这种象征国器大铜鼎,不过陕西却比较多!所以,陕西的一些造假门派,在青铜器造假方面,可谓独步江湖!

就拿这只大鼎上面的斑驳铜锈来说,就算来个大师,估计也认不出来,因为这根本是真的!是从别的青铜文物上抠下来的!其他还有很多玄妙的手法,没有得到这个门派的真传,其他人是认不出来的。

李志行送了一个假铜鼎,成功地吸引了吴佩孚的注意力,然后就轻松地回去休息了。

要说李志行这家伙可真坏!你造假就造假呗!干嘛还要安到人家刘镇华头上?刘已经是死了的人了,还要被你泼脏水!

没错!这家伙的确坏!但他的想法是“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铜”,所以搞了个九州铜鼎出来,既然万事皆空,想必刘镇华在泉下,也不会太在意吧。

却说吴大帅得了“雍州鼎”,喜出望外,立刻请了不少行家来鉴定。

洛阳九朝古都,盗墓圣地,行家自然很多。可这些行家里,有人说估计是真的,有人说无法判定,也有人闭口不言,但却没有一个人敢说这是假的!

一者是像这样的神器,从来就没人见过。一者是他们听说:这鼎正是刚刚悍然发动武力,夺取了陕西的李志行送来的!干这一行的,都是些聪明人,所以最后说“估计是真的”的占了大多数。

像张其锽张先生这样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最终也无法判定。但吴大帅欢喜异常,大摆宴席,并请了李志行当座上宾,就坐在他身旁,当众对李志行大加夸赞。

酒席完毕,吴佩孚单独将李志行请到客厅,先是非常高兴地与之谈了一会话,然后话题一转,忽然问道“阎治堂的第20师怎么办?”

李志行问道“大帅,什么怎么办?”

“是否还可以驻扎在潼关?”

“当然可以!大帅,您想在陕西的任何地方,驻扎任何部队都可以!陕西的地盘不是我李志行的,是咱直系的!”李志行大声说道。

吴佩孚听完非常欣慰,点点头说“正之,当日只是因你过于年轻,本想再磨练磨练你,不过现在看来,你已经成熟了!好了,你回去安心供职,中央的任命不日即下!”

李志行一听非常高兴,立刻站起来行了个军礼说道“多谢大帅栽培!我以后定然加倍努力,不负大帅期望!”

吴佩孚笑着点点头,李志行便告辞。

不料刚走到门口,吴佩孚又说“正之,80万。”

“什么80万?”李志行急忙站住问道。

“前三年的50万改为80万,我知道你有办法。”

李志行差点一个趔趄,原来吴大帅还惦记着要钱,并多要了30万!

等李志行回到西安不一日,中央任命正式颁布,任命李志行为陕西省督军兼省长,加上将军。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抗战之西北尘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