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谈妥租用合约
书名:陪着哈雷去远航 作者:南洋咖啡 本章字数:2871字 发布时间:2023-03-10

最后的时刻到来了。

廖向国脑海里冒出了这个念头。

这个念头已经在他的脑海里萦绕了多年,尤其是随着他的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强烈。他知道太空活动是风险最高的职业之一,但并没有心理准备会这么快发生在自己身上——他还很年轻。

警报声持续了一分钟,但对他来说却是无比漫长。这时,他的心跳反而平静下来,仿佛在经过所有的努力都无济于事后,地球上的人们听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警报,仰头望向天空,迎接最后一刻到来时的平静。

可是,周围的一切并没有跟他的想象一样燃烧,相反压力数据在慢慢下降,过了一会儿竟完全正常了。这时,内舱门被打开了,空间站的同事把他拉进了空间站。

事后排查原因,还原了整个事件的经过。

原来,当廖向国在太空行走时,宇航服调节压力平衡系统出现了故障,导致宇航服迅速膨胀。然而不幸的是,当他进入气闸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以为成功关闭外舱门时,外舱门却发生了轻微变形,留下了小小的缝隙。

在发现气闸舱内的空气向外泄露后,生命保障系统立即做出反应,氧气的压力随之不断升高。

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在迷糊中,廖向国无意间碰到了排气阀,强大的气压启动了排气阀,压力随之降了下来。

从发现宇航服膨胀到回到空间站前后不过两分钟,廖向国的体重减少了四点三千克,每一只靴子里积聚了约两升汗水。可想而知,他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心理和生理压力。

太空活动无时无刻充满生命危险。

这次,他是幸运的。

此后,每次遭遇危险,他都能够逢凶化吉,一直到他从宇航员退下来,被任命为实验室的副主任。

故事结束的时候,苏家桥收到了最新的测试方案,测试时间压缩到两天四个小时。

两天四个小时,一共是五十二个小时。小林一丝不苟的算出了总费用是一百八十二万元,一共节约了四十二万元。

秦帆的预算是二百万元,一百八十二万元正好在预算之内,但所剩无几,他必须考虑万一这次测试失败,后续测试的费用问题。

他问道:“十八万元,按照最低温度测试,可以测多久?”

经过细致计算,小林回答说:“三级实验室,最低温度是零下二百五十度,十八万元一共可以测试五个小时三十五分钟。”

秦帆看向苏家桥,“把这次数据做好深度分析利用,如果需要重复测试,五个小时候足够了吧?”

“应该没问题。”苏家桥点点头。

秦帆与实验室签订了租用合同。

当天晚上,所需的测试设备和材料就准备到位,送到了实验室,苏家桥带着两名同事通宵达旦完成了测试环境的调试。

测试的时间总是那么漫长。

三天的时间,对秦帆来说,似乎比三年还要漫长。

三天之后,当他拿到测试报告的时候,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碳魔方在超低温下的特性完全符合他们的要求。

与此同时,超高温环境下的测试在勘探所里全面展开,高温的获得不像低温那样困难,理论上只要持续输入能量,就能持续提高物体的温度。

但是,测试结果并不顺利。在温度达到三百五十摄氏度的时候,碳魔方的强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虽然这个温度对大气来说已经高不可攀,但钻头需要深入地底下,地下熔岩的温度可以超过一千摄氏度。

这让秦帆和苏家桥感到十分意外。

要知道,金刚石在空气中燃烧的温度为850~1000摄氏度,在纯氧中燃烧为720~800摄氏度,在绝氧下2000~3000摄氏度转变为石墨,熔点更是高达四千摄氏度。

虽然高温会损害金刚石的强度,但强度的下降在超过一千摄氏度后才明显发生。

而温度对金刚石的磨损率也有严重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磨损量呈上升趋势,温度从三百摄氏度上升到五百摄氏度时,金刚石的磨损率增加三倍,随后磨损将更快。

碳魔方在三百五十摄氏度时发生的变化,已经不如金刚石的特性。继续提高温度得到的测试数据更加不理想,碳魔方在达到六百五十摄氏度时就发生了燃烧现象,而熔点更是只有二千五百摄氏度。

苏家桥得出的最后结论是:常温下,碳魔方的强度和硬度高于天然金刚石,是金刚石的一点二三倍;在超低温下,无论是强度和硬度都没有任何变化,这与金刚石一致;但在高温下,硬度和强度的特性明显不如金刚石,必须在现有的特性上再提高一倍以上,才能达到金刚石的水平。

秦帆听了苏家桥的报告后,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人造金刚石在高温下的硬度和强度,主要受合成过程中金属触媒包裹体的含量及其分布状态影响。碳魔方会不会也含有杂质?”

“这个很难说,从实验数据来看,有这个可能。”苏家桥严谨的说。隔行如隔山,材料科学是高精尖科技,他不能妄下结论。

“嗯,确实不好说。”秦帆压低沙哑的声音,“尽快再复核一遍数据,然后把数据传给泰博公司,等待他们的分析结果吧。”

说完,喃喃自语说:“希望分析结果能够尽快出来。”

苏家桥把数据传给泰博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员后,本想提及存在杂质的可能,但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只是再三叮嘱:“一有结果,就马上打电话给我,我二十四小时在线。”

只过了十九个小时,苏家桥就意外接到了泰博科技公司总工程于长峰的电话。

于长峰在电话中问道:“你是勘探所的苏家桥工程师吗?”

“是的,”苏家桥反问道,“请问你是哪位?”

电话中传来了于长峰独有的爽朗声:“我是泰博科技公司的于长峰,负责碳魔方材料研发项目。”

于长峰这个名字,苏家桥第一次听秦帆讲深圳的事时就记住了。他兴奋的说:“您好,于总工,请问是不是有结果了?”

“是有结果了。”于长峰提高了声量,声音听起来更加中气十足,“我本来想打电话给秦所,但小刘说你特别着急,交代他一有结果,什么时候都可以给你打电话,所以就先打到你这里来了。”

“嗯嗯,让于总工见笑了。”苏家桥重重的点了点头,马上回到他最关心的话题上,“请问结果怎么样呢?于总工。”

于长峰说道:“我们反复复核了碳魔方的分子结构,认为碳魔方的分子结构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测试结果,问题主要出在工艺流程上。”

“工艺上有什么问题呢?”苏家桥忍不住问道。

“制作工艺中混入了微量的金属元素,也就是说碳魔方不是绝对纯净的碳原子组成。只要不是100%的纯度,跟理论结果就会有差别。”于长峰的说法与秦帆的猜测一致。

苏家桥更加关心能否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语速急速的问道:“那怎么办?多久能解决?”

“从目前的工艺来看,要实现100%纯度的难度很大,但也不是不可能。”于长峰把最后的一句话拉得很长,原因是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工艺上很复杂吗?”苏家桥焦急的问道。

“工艺上并不复杂,只是存在不可控的概率问题,不能保证所有的出品都完美无瑕。当然,目前尚不掌握工艺改进后的出品情况。或许都合格,或许有次品。但无论如何,都意味着必须花大量时间精心检测纯度。”于长峰如实说道,语气透露着他的担忧——最关键的时间问题无法回避。

“于总工,我们的时间确实不多了,我知道这样的要求很不科学,但是我还是希望你们能够……能够在十天内完成下一批样本的生产和检测。”苏家桥几乎用祈求的语气说道。

“这个时间确实急了点,我不敢保证一定能够做到,但我们一定会尽全力,你放心。”于长峰心里也没有底,碳魔方并不是成熟的产品,他还在实验和摸索过程中。

“那就拜托你了!”苏家桥声音嘶哑说。

他从未感到如此无助,所有的一切只能依托在这位从未见过面的总工程师于长峰身上。即便顺利拿到第二批样本,他们还需要进行测试,如果测试还是达不到要求,或者测试时间延长,他们必须马上调整全部的设计方案,否则就来不及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陪着哈雷去远航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