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老夫人自信满满地从房间出来,只见院落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玩具,有竹马、鲁班锁、假面、拨浪鼓、偶人、泥车、瓦狗 。
可邹仁潇对此却兴致缺缺,撇了撇嘴说道:“这些我都玩腻了,就没点新鲜玩意儿?”
邹锦天见状,神神秘秘地从怀里掏出一支黑色的玉笔,满脸讨好道:“邹村长,您瞧瞧这个,这可太珍贵了。这是我在山上土匪洞偶然得到的宝贝。”
“苍毫?”邹仁潇眼睛一亮。
“对对,就是苍毫,这可是个好东西。我办葬礼婚嫁写字的时候,用它能提神醒脑,平时我都舍不得用呢。”
邹仁潇却不屑地摆摆手,说道:“得了吧,你还是留着自己办丧礼婚嫁用吧,我可不想夺人所爱。”
邹锦天还欲再说,董老夫人赶忙打断,和声问道:“邹村长,你接了你父亲的村长之位,是不是也想着往后好好管理邹村,让邹村的乡亲们都富起来呀?”
“没错,这既是我父亲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我打算在10年之内,让邹村彻底富裕起来。等完成这个目标,我就能离开邹村,逍遥自在去喽。”
董老夫人瞧了他一眼,心想着就你这性子,这目标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实现,不过嘴上却说道:“
想必你也知道,大孟国的禁武令如今传得沸沸扬扬,要不了多久,这大孟国怕是要成为文人的天下了。”
邹仁潇听了,认同地点点头。
“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邹仁潇一听要讲故事,顿时来了精神,不过还是先提了个要求:“婶婶,丑话说在前头,要是故事不好听,我可就不听了。”
“放心,肯定好听。”
董老夫人清楚,照搬《黄香温席》原文可不行,得自己重新改编一番。于是,她清了清嗓子,开口道:“这个故事名叫《文星汉温席》。”
这话一出口,邹家所有人都瞬间来了兴致,毕竟在大孟国,娱乐项目本就稀少,讲讲大孟国的英雄人物故事,比如说五百里外郑州城战神……向来是大家最爱听的。
可这次的故事名字,听起来不太一样,似乎讲的并非英雄人物,众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董老夫人,满心期待着这个《文星汉温席》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大孟国,有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村里有个孩童,叫文星汉。他小时候,家里日子过得很艰难。
在他9岁那年,母亲不幸去世,文星汉悲痛万分。他本就十分孝顺父母,母亲生病期间,小星汉日夜守在病床前,悉心照料。
母亲离世后,他对父亲更是关怀备至,事事都为父亲着想,就盼着父亲能少操点心。”
众人都听得入了神,连刚才还满脸不爽的邹仁潇,也沉浸其中,他觉得这个故事比以往那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好听多了。
“有一年冬夜,天寒地冻。
那时候,农户家里没有任何取暖设备,想要睡个好觉实在太难。
一天,文星汉晚上读书时,冻得双手冰凉,连书卷都快拿不住了。
他突然想到,这么冷的天,父亲肯定也冻得够呛。
父亲白天辛苦劳作了一整天,晚上要是还不能睡个安稳觉,那可怎么行。
想到这儿,小星汉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让父亲能少受点冻,他读完书后,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间,铺好被子,随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
他用自己的体温,一点点温暖着冰冷的被窝,等被窝暖和了,才喊父亲来睡觉 。
小文星汉的这份孝心,让父亲心里暖烘烘的。文星汉温席的事儿,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街坊邻居们都对他赞不绝口。”
“夏天到了,文星汉家的房子又矮又小,格外闷热,而且蚊蝇肆虐。
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子里乘凉,尽管每个人都不停地摇着蒲扇,可还是热得难受。
夜深了,大家都困了,准备回屋睡觉,这时才发现,小文星汉一直不在院子里。‘星汉’,‘星汉’,他的父亲提高嗓门喊道。
突然,‘父亲,我在这儿呢’,只见小文星汉从父亲的房间里走出来。他满头大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在干什么呢,这么热的天’,父亲心疼地问道。‘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能凉快些,您就能睡个好觉了’。
父亲听了,紧紧地搂住文星汉,‘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从那以后,文星汉为了让父亲能好好休息,每天晚饭后,都会拿着扇子,
把父亲房间里的蚊蝇扇跑,还会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好让劳累一天的父亲能早点入睡。”
听到这儿,初霞忍不住哭了起来,感慨道:“小文星汉,实在是太懂事了。”
“母亲,我要做第二个文星汉。”邹锦康突然大声说道。
紧接着,邹锦帆、邹锦胜、邹锦荣也纷纷表态,口口声声说要做第二个文星汉。
“好好好,大家都乖。”
董老夫人轻声说道,随后又喃喃自语起来:“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终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邹仁潇读过《孝经》,父亲也曾给他逐句翻译过。
【开宗明义章第一】
孔子在家中闲坐,学生曾子在一旁侍坐 。
孔子问道:“先代的帝王有着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能让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
无论尊贵卑贱,上下皆无怨恨不满,你可知这是为何?”
曾子赶忙站起身,离开座位恭敬地回答:“学生愚钝,实在不知。”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座,我讲给你听。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皆由父母赋予,不敢轻易损毁伤残,这便是孝的开端。
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使名声显扬于后世,让父母也能得到荣耀,这就是孝的终极目标。
所谓孝,起初是侍奉父母,接着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讲:‘怎能不思念你的先祖?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此时,房间里的邹锦程也在听奶奶讲《文星汉温席》的故事,心中不禁对奶奶佩服得五体投地。奶奶就是厉害,改编得如此完美。
“婶婶,我明白您的意思。”邹仁潇突然说道。
董老夫人一脸疑惑:“你明白我的意思?”
邹仁潇得意地笑了笑:“您是想让我把这个故事记录下来,传遍整个邹村。
让邹村的乡亲们都知晓这个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都能像文星汉一样,心怀孝心。婶婶,我受教了。
刚才我发脾气,是因为我年纪小,今年才13岁,还是个孩子,您可别往心里去。”
董老夫人愣了一下,没想到邹仁潇理解得如此透彻。这孩子果然聪明,不过再怎么聪明,也比不上自己的孙子邹锦程。
毕竟这个故事是孙子讲给自己的,想必孙子也是这么考虑的吧。
其他邹家人都没吭声,心里却想着,刚才邹仁潇火冒三丈的样子,哪像个孩子啊,可把他们一家人吓得不轻。
大家把多年的珍藏都拿出来哄他,都没能成功,不过对奶奶的佩服之情却是油然而生。
邹仁潇心情大好,开心地说道:“那咱们继续,我刚才说到哪儿了?”
邹锦航赶忙提醒:“你看到陈家一家三口,来到了三岔路口。”
邹锦天急忙插话说:“稍等一下,我来数一数。”接着,他对着一家人开始数起来,“奶奶,母亲,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邹锦天愣了一下,又数了一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怎么少了一个人?”
董老夫人明白了他的意思,提醒道:“你该不会没把自己算进去吧?”
“算进去了呀,加上我,兄弟十个,还是少一个人没回来。”
“锦程在房间里睡觉呢。”
经这一提醒,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刚才因为太过紧张,都把邹锦程给忘了。他们就怕再有哪个兄弟突然回家,又惹得邹仁潇发火。
“邹村长,您继续,您继续。”邹锦天一边说着,一边跑到大门口,一屁股坐下,就怕有人这时候进来打扰。
邹锦康、邹锦帆、邹锦胜、邹锦荣四兄弟见状,也跟着跑了过去。兄弟五人并排坐在门口,眼睛紧紧盯着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