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零三)​七月十四鬼门开(上)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3139字 发布时间:2023-03-08

七月十四鬼门开(上)

 

本篇参考剧情第四十四集

 

农历七月十四立秋,清晨,北镇抚司诏狱中的一处小院内,已经立好了一个木制的绞架,一根打了环的粗麻绳悬在半空,伴着瑟瑟秋风不住地摇曳飘舞。绞架前不远处立着一张香案,上面放着一个铜炉、两个烛台、几碟供果,朱七和齐大柱带着一群狱卒,整整齐齐地站在香案后边。齐大柱扭头看向身边的朱七,忧心忡忡地催道,“师傅,您老问神吧”,朱七抬头看了看天色,淡淡地回了句,“不到时辰,还有一刻”。锦衣卫是道长手里的一把刀,道长说要砍谁就砍谁,从来不会问什么是非对错,朱七早就见惯了生死,在诏狱的这方小院里,管他是忠良也好、奸佞也罢,拿刀照脖子上狠狠剁下去,都只是碗大的一个疤。讲道理,海老爷这事儿,问不问鬼神也没啥区别,朱七、齐大柱折腾这些封建迷信活动,无非就是求个心安,搞点自我安慰罢了。

 

朱七、齐大柱一干人,还在小院里毕恭毕敬地搞着封建迷信活动,此时诏狱的地牢里,海老爷跟王用汲已经围坐在一张木桌旁,桌上摆满了好酒好菜,这是齐大柱特地为海老爷准备的送行饭。王用汲眼中带着几分不舍,硬着头皮挤出一丝苦笑,没话找话地说道,“刚峰兄啊,太夫人和嫂夫人就要到广州了吧,来,愿她们平平安安”,说罢端起酒杯,朝着海老爷遥遥一敬。讲道理,即使没有王用汲的这口毒奶,太夫人和嫂夫人估计也好不了了,海老爷闻言神色莫名黯淡了几分,默不作声地端起酒杯,仰头一饮而尽。别人也许不清楚道长那一句“无君无父,弃国弃家”,是个什么意思,可海老爷心中却是洞若观火,君父一言既出,估计是要全家落地成盒了,今天若是午时三刻自己真壮烈了,在奈何桥前稍微等一等,说不定一家人还能凑个齐齐整整呢。正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海老爷心底涌起一阵涟漪,脸上却是不动声色,提起酒壶又为自己跟王用汲各斟了一杯酒,随即端起酒杯,挤出一丝惨笑,情意绵绵地说道,“圣旨一下,你便要去辽东了,我人送不了你,倘若真有魂灵,我一路上送你先走”,言罢默默盯着王用汲看了片刻,不等好友说话,便再次仰头一饮而尽。

 

正所谓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海老爷固然是够义气,哪怕是做了鬼,也要先送好兄弟一程,可王用汲听了这话,心中却颇不是滋味,晦气不晦气的暂且不提,就问海老爷你一句话,倘若死后真有魂灵,你为啥不先去广州看家人,赶忙非要急着去辽东送基友呢,莫不是海老爷你也觉得,自己是无颜再面对老娘和媳妇儿了嘛。王用汲眼中泪光一闪而逝,放下酒杯阖上双眼,微微摇了摇头,不再说话,只觉得一杯残酒送了故人,心中仅剩一片寂然,前路漫漫却不知今夕何夕,正所谓人生无常,也只能大肠包小肠了。有道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玉熙宫精舍内,道长正裹着一床棉被,痴痴地望着窗外,似乎是在想着什么心事,有一说一,纵然有李时珍守在身边,道长的身体也已是病骨支离、沉疴难起了。记得几年前,哪怕是十冬腊月,玉熙宫里也是门窗全开,道长他老人家只穿一身单衣,依旧是龙精虎猛、金枪不倒、大汉淋漓;可如今才刚立秋,哪怕是穿着秋衣、裹着棉被,道长仍觉得浑身发冷,外加一点点空虚寂寞。黄锦此刻就站在不远处的书案前,装模作样地在整理秋决的犯人名单,顺手将写有“海瑞”的那张纸放到一旁,然后举着个托盘,一瘸一拐地朝着道长蹒跚走去。即使有李时珍在,黄锦还是瘸了一条腿,可见陈洪当时下手有多狠,跟黄锦比起来,冯保当初在朝天观挨的那些打,简直就跟刮痧一样。黄锦把托盘放在道长面前,将老花镜和朱笔都塞到道长手中,道长此时眼神有些浑浊,举着老花镜费力地辨认每一个名字,确定不是“海瑞”之后,才用笔在下面轻轻地画个“勾”。

 

约莫两炷香的功夫,几页纸的名单已经被道长一一勾完,道长举着个老花镜,仔仔细细地从头看到尾,楞是没找到“海瑞”的名字,于是板着脸放下笔,意味深长地看了眼黄锦,不咸不淡地问了句,“还有嘛,都拿来”。黄锦闻言心中不由一振,拿起那几页纸,讪笑着和了把稀泥,“主子,奴婢记得,往年有很多要处决的人犯,当年都没有处决,这都是主子如天之恩”。“是呀,人命关天嘛,有些事啊,朕都可以交给你们去办,”,说到此处,道长眼中闪过一道精光,突然提高了几分音量说道,“生死二字,朕也不敢交给别人去决断”。讲道理,具体事情都是底下人去操办的,领导手中的权利,基本全是靠签字来实现的,上到人员招聘、干部任命,下到采购招标、发票报销,大到公司对外签订合同、小到员工休个年假,都需要领导签字或者点个OA啥的。归根结底一句话,需要领导签字的地方越多,越能证明他手中权利的价值,哪怕只是单纯走个形式,也是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如今有些单位,连报销一张1000块的餐票,都需要总经理签字审批了,像砍头杀人这种天大的事儿,黄锦竟敢把写有海瑞名字的那张纸,故意藏起来不让道长去勾,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这也就是黄锦,仗着道长的宠信,才敢在君父面前,如此有恃无恐地花样作死,若是换了别人也敢这么干,估计早就被拖出去摁住屁股,往死里打了。黄锦深深鞠了一躬,乖巧地点头称是,步履蹒跚地走到书案前,取过那张名单,毕恭毕敬地放在了道长手边。道长只是用余光扫了眼,名单上的“海瑞”二字,便不再理会,若有所思头看向窗外,似乎是在想着什么心事,黄锦也不说话,只是默默地站在一旁陪着道长,悠哉悠哉地抬头望天打发时间。此时离着午时三刻,还有一个多时辰呢,名单就摆在手边,道长他想什么时候勾、就什么时候勾,说句实在话,眼下这个情形,皇帝都不着急,太监有什么好急的,孙子才特么着急呢。

 

说来也巧,虽然门里的君父一点儿也不急,但心系天下的陈公公,却在门外急得不行,陈洪焦急地在原地来回踱了几步,又抬头看向门外的太阳,满腹心事地喃喃自语道,“到底杀还是不杀,都什么时辰了”。旁边的小太监闻言,不慌不忙地随口答道,“回公公,都巳时初了”,陈洪眼中闪过几分倔强,盘算了片刻,把牙一咬、心一横,义无反顾地迈开大步,向着精舍走去。耳听得走廊上传来一阵脚步声,道长朝黄锦使了个眼色,黄锦立刻心领神会,打开握在手里的那封《治安疏》,用类似AI读书的语调,拖着长音,一字一顿地缓缓读道,“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一句话还未读完,陈洪已是快步走到精舍门前,道长用余光扫了眼窗外,故意板着脸,装模作样地高声训斥道,“拖时辰嘛,拿过来,朕自己看”。黄锦嘴角泛起一丝苦笑,心里暗暗吐槽了一句,这特么到底是谁在故意拖时辰,君父您老人家心里没点儿哔数儿嘛,跟着顺坡下驴地自嘲道,“奴婢脑子不好使”,言罢便把奏疏递了过去。

 

道长煞有介事地翻开奏疏,漫不经心地扫了几眼,又一本正经地大声吩咐道,“先把那些该处决的名单,叫陈洪,送到内阁去”,黄锦应了声“是”,端着托盘步履维艰地向外走去,在门口处正好撞见了迎面疾步走来的陈公公。道长没有传召,陈洪也不敢擅自进门,只能抻着脖子、满脸猴急的朝着精舍内不住地张望,似乎是想通过观察道长的微表情,窥探出君父到底是个什么心思。黄锦见状在心里比了个中指,将托盘硬塞到陈公公怀里,故意用自己膘肥体壮的身躯,去遮挡陈洪的视线。道长将《治安疏》举在面前,本就只露出了小半张脸,再加上黄锦的刻意干扰,陈洪隔着老远根本就看不真切,情急之下只得用力推搡了几下,可黄锦却是稳如泰山、纹丝不动。正当此时,道长挑眉朝门外瞥了一眼,见缝插针地喊了声,“陈洪”,话音未落,陈洪劈手夺过那个托盘,急忙向前跨了两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重重磕了个头,兴高采烈地连声应道,“奴婢在,奴婢在”。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