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篇
书名: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段西游 作者:我行其野 本章字数:3180字 发布时间:2021-01-31

(一)

我是须菩提,我暂且不提。

 

(二)

慧能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我记得我第一次见到他还是陈祎从天竺回到长安的那年,那时的他还不是六祖,只是一个年方七岁又无父无母的可怜孩子。

 

(三)

说来也是妙不可言的缘,那年那天我不过是心情不好想去南海找鸠摩罗什打架,口中絮念了些《金刚经》中的句子,慧能不知何时来到我面前,求我将整篇的金刚经诵与他听,既是善缘,我便真的站在路边,从如是我闻讲到信受奉行,将《金刚经》连诵了三遍,又将我自己对《金刚经》的理解与他讲了一遍。

我坚信,凭我这一番讲义,便是一枚顽石,也能将它点化作悟空。

九百年前,我也是这般作想。

 

(四)

悟空真的是枚顽石,一枚能开口会行路的顽石。

说实话,当我知道它是从琉球一舟渡海十数年来往天竺时,就连我的灵台方寸山也被惊得晃动了片刻,故当后来众人观达摩一苇渡江皆为之惊叹时,我却波澜不惊。

他虽是顽石,却生得一副猢狲模样,便教他去兽为孙,以此作姓。这泼猴问我为什么不姓胡,我对他说,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

这泼猴又问我为何说的是中土言语,我反问他一介泼猴不说兽语却怎的说起人言,他说他在中土串长城,游小县,将中土七国之文字学了个遍。

我门里有十二辈字,他是第十辈,排到“悟”字,便给他取了个法名曰“悟空”。

 

(五)

我虽三教九流旁门左道无一不通无一不精,可只有一样我怎么也学不会,那便是歌,我虽精通音律,怎奈天生五音不全,就这一点可没少让灵山那帮和尚笑话,只是那一日我忽然心灵福至,登坛高坐便要引吭而歌,众弟子见我如见众生,皆以为我要开坛讲法,三十六名弟子尽席地而坐聆听妙音。待我一展歌喉后,三十六名弟子昏过去三十四个。

清醒的两名弟子里,一人是个聋子,另一人是个猴子。

猢狲实在是可气,在一旁喜得抓耳挠腮,眉花眼笑,竟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莫不是在嘲弄我,我问他:“你在班中,怎么颠狂跃舞,不听我讲?”谁料想他却道:“弟子诚心听讲,听到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踊跃之状。望师父恕罪!”

我觉得他很有慧根。

所以我打算真的教他点什么。

如果我真能知生前身后事,我一定会后悔这个打算。

如果我真能穿往生越极乐,我一定要回到此时稳住我颤动的方寸灵台山。

如果我能打得过释迦牟尼,我一定要将他的鼻子踩得和大雷音寺的黄金墙面一样平。

 

(六)

人这一生有很多美丽的阴差阳错。

我不由得又想起那只猢狲。

那天我问他:“‘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旁门,旁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

这猴头,当时一副唯唯诺诺的乖巧模样,口中直念叨悟:“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

我问他学不学“术”,他说此般不能长生,不学。

我问他学不学“流”,他说此般不能长久,不学。

我问他学不学“静”,他说此般不能长远,不学。

我问他学不学“动”,他说此般不能长安,不学。

我气得差点没一剑斩了这厮,若不是怕毁了我这斜月三星洞,我定要清理清理门户。

我抄起手边的戒尺就揍他,不揍他三下难消我心头业火,我实在是不想看见他这张毛脸雷公嘴,干脆回屋睡会儿觉吧,为了不让他跟过来,我还特意将中门关了。

 

(七)

不是我不愿意教他。

人修仙佛妖修魔,纵然有左道八百,旁门三千,一块灵石化作的石猴又该修什么?

人头圆顶天,足方履地,一般有九窍四肢,五脏六腑,乃万物之灵长,修行天赋远非珍禽异兽可比,他虽然已习得七分人样,却终究不是人,若强行逆天改命去学那长生之法,今后的路连我也难以看透。

可他半夜跑到我房间里来,说什么,敲他头三下是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日月可鉴,我并无半分此意。

我只想快些打发他走,便传了他地煞七十二术中一些微末法术,有担山、禁水、借风、布雾。

我没有想到他能学得这么快,以至于我法虽言出时他便可搬山止水呼风借雾。

通幽、驱神、祈晴、祷雨、坐火、入水、掩日、御风、煮石、吐焰、吞刀、壶天、神行、履水、杖解、分身、隐形、续头、定身、斩妖、请仙、追魂、摄魂、招云、取月、搬运、嫁梦、支离、寄杖、断流、禳灾、解厄 、黄白、剑术、射覆、土行、星数、布阵、假形、喷化、指化、尸解、移景、招来、逐去、聚兽、调禽、气禁、大力、透石、生光、障眼、导引、服食、开壁、跃岩 、萌头、登抄、喝水、卧雪、暴日、弄丸、符水、医药、知时、识地、辟谷、魇祷,我只传了口诀,他登时是一窍通来百窍通,自修自炼,将地煞七十二术都学成了,我又因他爬云时连扯方才跳上,以这连扯跟斗之势传了他筋斗云。

自此,无论他落到何种地步,又走上哪条道路,都与我无关了吧,这段因果,也该断了。

我相信他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我为什么要用那么蹩脚的借口将他赶出师门,还教他发下毒誓永不能透露师门半个字。

 

(八)

灵台方寸山来了一位故人。

释迦牟尼站在洞外。

他说:“即使你让他不得透露你的姓名,我也能猜到他是你的弟子。”

我说:“他死了是么。”

他说:“八十一难,让他用去了你传他七十二术中的七十一种,他将假形留到了最后。”

我说:“所以三十二年前回长安的陈祎其实是他。”

他说:“我知道你为何不让他提你的名号,他倒也是只有情有义的猴子,我在五行山关他六百三十年,都不曾让他开口。”

其实西方教是我与如来一同创立的,我与他曾共同执掌西方教,只是后来我提倡三教合一,为如来所不容,如此我便脱出西方教隐居于西牛贺洲,此间曲折三界中鲜为人知。

他说:“十七年前,我曾言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那时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你就在西牛贺洲,就在我的眼皮底下。”

我说:“可现在你找到了。”

他说:“还得感谢你那孝顺的弟子,当他寿终正寝的那一刻,与你的因果便断了,我随着那断去的因果追根而溯,便找到了这里。”

我与他说话的时候,不曾一刻松开手中的加持神杵。

如来身后的荡魔杵神光熠熠,他却似无半分动手之意。

他说:“今日中土岭南光孝寺来了一位僧人,法号印宗,你与我一同前去听他讲法如何?”

 

(九)

如来说:“这印宗法师对《涅槃经》的理解已然不逊于你我。”

我却并没有去听印宗讲《涅槃经》,因为我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光孝寺里比丘满座,皆是庄严肃然,如一尊尊不动明王,却在最外围的僧人中,有一人侧身躺于地上,以木鱼为枕,袈裟为席,妙音环绕,呼声渐起。

周围的人连连摇头,皆言此人不懂真意,罔顾佛法。

如来怒道:“此人枉为比丘!”

我却笑了。

印宗一连讲了三个时辰,忽得狂风大作,吹得寺中佛幡四起,众人口眼难开,连印宗岿然身形也有些微微晃动,待风过后,忽有一僧高声问道:“是风动,犹是幡动?”

座下一人道:“幡是无情物,自是风动。”

如来说:“不错,若无风,便是我的青莲宝色旗也难动片刻。”

又有一人说:“风是无根物,自是幡动。”

我道:“不错,若无幡,风可云游四方,又何必依于一幡。”

如来笑言:“如此说来,我是幡,你是风。”

争论声愈演愈烈,连座上的印宗也不能论出谁对谁错。

却听得一人在后方嚷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那是一个大梦初醒的僧人,揉却眼角的污垢,伸着庸俗的懒腰,似是在责怪周围的声音太吵,让他没能睡个好觉。

三十二年前,我在南海与他讲了三遍《金刚经》。

他是慧能。

 

(十)

如来说:“回去吧。”

我说:“回不去了。”

我的方寸灵台山,塌了,我的斜月三星洞,毁了。

“难怪,难怪我四处寻你皆寻你不得。”如来道:“原来你根本不在三界内也不在五行中,你一直藏在你自己的心里。”

方寸灵台,斜月三星,都是心。

我一直将自己藏于心底,即使当我得知那只猴子身死道消时,我也不曾踏出心中一步。

当慧能讲出那句仁者心动时,我的心也动了。

所以方寸乱了,灵台染了,斜月坠了,三星落了。

逃避本身并不遗憾,遗憾的是从前我有能力面对的时候,我选择了逃避。

更遗憾的是当我发现我不想再逃避时,我已然无处可逃。

七宝妙树之光华将我的心底照亮。

如来手中的青莲宝色旗随风而动。

似乎这一架早在六百六十八年前就该跟他打了,虽然不一定打得赢,但我还是要尽力试一试。

准备好了么?

那就,打吧。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