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所建立了每日晨会制度。
每天北京时间八点整,秦帆、五个小组的组长,外加褚晓彤和丁光洲会在位于勘探所办公大楼顶层最小的会议室开会。摆在会议室中央的圆桌勉强可以挤下八个人,有时副组长一同参会的话,就必须在旁边加摆座椅才行。
会议室靠内的墙上挂着三幅画。
左侧是一副月球勘探基地的画,这是勘探所在月球上建立的第一个基地——也是勘探所在外星球建立的第一个基地,兴奋的勘探队员在基地前留意,就像第一次爬上珠峰的登山队员。
中间画的是在落日余辉下,一辆八驱的勘探车向着落日的方向,驰骋在火星的大平原上,车后卷起滚滚尘土像飘扬的裙摆,似乎可以听到勘探车苍劲有力的发动机轰鸣声。
右侧是一张宇宙星空图,画中的宇宙是一个高速旋转的圆盘,璀璨的星星点点直入数千千万万公里,描绘出宇宙的深邃和神秘。这是一个永不停歇的宇宙,也是人类仰望、寄托无数想象的宇宙。
这三幅画已经挂了很久,秦帆并不知道它们是出自哪位画家之手。但不管是谁画的,毫无疑问的是勘探所的每个人对这三幅画都有自己的解读。秦帆觉得三幅画连在一起,寓意是我们的事业奔向星辰大海。
这场每日例行的圆桌会议被称为“八点钟会战”,开会的时间通常不超过一个小时,他们会利用这个时间简要汇报进度,报告遇到的困难并寻求帮助,提出建议甚至批评。各式各样的问题最后都会在秦帆那里得到答案,但他很少进行否决。
“共工计划”进展相当顺利。只用了短短的一周时间,国际合作部就从各方面获取了此次目标星体的高价值数据,为勘探所扫除了基础数据不足的困难。
但新的问题接踵而来,第四组组长苏家桥发现目标行星的环境恶劣程度超乎之前所掌握的情况。他在会上提了出来:“虽然金星是挨地球最近的行星,但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上面的环境是相当可怕,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登陆着实让人头疼。但更为头疼的是,金星的大气层超乎想象的厚,而且有不断增厚的迹象。在这之前,已经有多个国家发射的登陆舱因为受到浓厚大气层的阻挠而宣告失败。”
他接着说:“在金星的轨道上,根本就观测不到地面的清晰状况,也就是说只能完全凭运气实施登陆。”
苏家桥的压力并不是没有道理。开展外星登陆的第一步是将探测器发射到目标星体的轨道上,探测器一般由轨道飞行器和登陆舱两个主件组成,轨道飞行器绕目标星体飞行过程中全方位观测目标星体的地面状况,并分析选定最佳的登陆地点。在登陆地点选定后,才根据指令释放登陆舱实施登陆。
跟飞机起飞和落地是整个飞行过程最危险的一环一样,火箭发射和登陆舱登陆是整个太空活动中难度系数和危险系数最大的时刻。登陆地点的选择则对登陆成败具有关键的意义。
第五组的吕志华组长惊叹说:“这简直就是让一个瞎子准确跳进大海上一块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的方块格,太不可思议了。”
无论在什么场合,他的声音都是那么洪亮,高分贝的大嗓门足以抵得上参会的任何三个人。
苏家桥点头说:“没错。金星上的大气层不仅厚得出奇,而且它的云层底层有一大片奇异的条纹,其覆盖范围超过了一万公里,这在其他星球上并没有发现过类似的条纹。据计算机模拟显示,这是空气中的低温涡旋和极地喷流相遇所形成。正是这条奇特的条纹,大大增加了对金星的观测难度。
“经过漫长的内部演化,金星大气层还形成了一层浓厚的硫酸云层,称之为酸雨层。在太阳近距离照射和酸雨层的双层作用下,金星不仅表面的温度高,而且还经常下浓度很高的酸雨,可以说金星的环境比火星的环境恶劣上一百倍。这造成了很多探测器还未登陆成功就遭受破坏,即便成功登陆了,在金星上长期存活下来的也寥寥无几。”
秦帆对苏家桥的压力有着同样的感受。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这几大行星的勘探是他们此次任务的底线,容不得半点失误——这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也是不久将来最有可能开采的目标。正是出于这个考虑,他才把这个任务交付给苏家桥。
但是,这四大行星跟地球和火星简直是天差地别。秦帆也详细看过数据,对此同样感到压力。
木星紧挨着火星,但却是一颗液态星球。
这颗行星是一个巨无霸,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体积是地球的一千三百二十一倍,质量是太阳系其他行星质量总和的二点五倍。它有着一个由铁和硅组成的石质内核,内核向外是由岩石与氢的混合颗粒物组成,再向外被一层液态金属氢包覆着,有点像地球上黏稠的沥青。
这颗行星的表面温度是零下一百五十摄氏度左右,与火星的最低温度差不多。同时,它拥有太阳系中最活跃的火山,以及太阳系中最大的反气旋风暴,一个在十七世纪第一次使用望远镜观察到的巨大风暴迄今为止还未曾停歇。
看起来,木星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样温润,但即便是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科学家研究推测,不排除在其大气中可能存在某种基于氨元素的生命。
土星是一颗气态巨行星,主要由氢组成,还有少量的氦与少量元素,内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围由数层金属氢和气体包覆着。这颗行星的质量是地球的九十五倍,体积却是地球的八百三十倍,所以说土星是一个巨型的气态行星。
土星长年被包裹在寒风中,温度低至零下一百五十摄氏度,到处都是风暴肆虐,巨大的风暴眼甚至在遥远的地球都能被观测到,还有威力比地球强一万倍的闪电。围绕土星的风速高达每小时一千八百公里,是地球上迄今为止最强台风“泰培”的五点八倍。如果没有超强的结构和材料设计,任何人造设备在这里将会被风力撕成碎片。
天王星的内部和大气构成和木星、土星这些巨大的气态行星不同,其内核由冰和岩石组成,含有丰富的重元素。天王星是太阳系内大气层最冷的行星,最低温度达到零下二百二十四摄氏度,但与气态行星比较,天王星的大气层是非常平静的。
最为神奇的是,天王星上有一个深度达一万公里、温度高达六千六百五十摄氏度的液态钻石海,海面上漂浮着类似于冰山的、体积庞大的固体钻石。这与我们所理解的、地球上的海洋完全不同。
与地球和火星比较,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这四大行星的环境可谓是相当恶劣,但越是恶劣的环境越能产生稀有元素。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高强度材料的发展,在这四大行星上采集稀有元素将不再是难事,从难以逾越的距离跨度上来看,这可比到太阳系外其他环境优越的星球寻找矿藏更为现实。
秦帆插话说:“确实,与月球和火星比起来,我们即将踏足的这些行星,可以说不是一个大冰窟,就是一个大熔炉。这对我们来说是挑战,但仅仅是适应极端环境来说,我们这几年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我想是可以应付过来的。
“就承受高温来说,此前我们在火星最大的火山——奥林匹斯山试验的机器人,就完全可以胜任。就承受超强气压来说,我们的海底勘探机器人最深已经能够下潜到二万米以下,意味着每平方厘米要承受二万牛顿的压力,这可是相当了不起的,完全可以在这些行星勘探中派上用场。
“当然,在金星这样的行星开展勘探工作,不仅仅要克服过冷或过热的问题,还面临着云层干扰观测这样或那样的极端困难,我想在这里用极端困难这个词并不为过。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想在这里的组长们都会遇到这些问题,而解决的思路不外乎有两方面。一方面,简单讲就是要让我们降落的机器人摔不坏、砸不掉、不怕高温、不怕低温、不怕酸、不怕碱。另一方面,就是要让我们的机器人拥有超强的续航能力,即便是落入金星上的硫酸海,还是不小心陷入了超强的气旋风暴,完成有足够的能量和时间爬出来。总结四个字,就是皮厚耐造。
“当然,最后我们还要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各个星体的不同条件,强化一些所需的性能,弱化一些没用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