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云意计划想得好,却没能赶上变化,她入城那日在城门口遇到了回京述职的昭王,昭王见了她一面,第二日侯府便收到旨意,将她赐给了昭王做侧妃。
崔云意晴天霹雳,入了昭王府 ,她就不能为姐姐报仇,也不能为自己族人报仇,万不能入昭王府。
崔云意打算偷跑,这自然是不可能成功的。
且不说昭王,便是靖安侯府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现,崔云意被抓回来并扣在府中,直到大婚那日。
皇帝的四个儿子里面,昭王的内院最为干净,唯有王妃一人,崔云意入府便是第二人,在旁人看来这简直是天大的福气。
可对崔云意而言,这不仅不是福气,简直就是霹雳。
她活着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医谷报仇,至于旁的享受荣华富贵,那跟她就没有任何关系,可这些都被昭王毁掉了,崔云意对昭王那是半点好感都没有,入府之后,对他也爱答不理,便是整日想着究竟要怎么样,才能将岐王弄死
昭王似乎不肯放过她,总是整夜整夜的缠着她。
崔云意实在烦恼,这在有了身孕之后就更甚了。
她开始纠结要不要打掉孩子,然后再想报仇的事情。
肚子里的孩子是她的亲骨肉,是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她舍不得。
可是不打掉,来日东窗事发,岂不是照样是死路一条。
后来崔云意便想到了用自己手里的银钱待孩子满月之后,将他送走。
她计划得很好,却没有想到竟然被发现了。
崔云意为什么要送走孩子?
这便要从几十年前开始说起了。
如今是启元二十六年,当今皇姓为宋,他本是前朝世袭的宁国公,后来因为前朝皇帝昏庸无能,在众人拥护之下登基为帝,改国号为“宁”,以“启元”为年号。
启元帝并未宋家嫡出,说来他不仅不是嫡出,便连庶出都不是,他仅仅是一个外室之子。
可就是这么个外室子最后做了宋国公,如今更是成了宁朝的开国皇帝,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谁让他实在有福呢?
在这个尊卑有别的时代,他父亲后宅里的争斗混乱不堪,没有多久就作的一家全灭,这世袭的职位便便宜给了他。
按理他身份在那里,宋家即便过继旁支也不该将国公之位给他,后面他却成了这人生赢家。
除了他爹混不吝一力主张自家爵位不能便宜外人之外,还因为他拥有一张迷倒万千少女的脸。
据说年轻之时,启元帝便有“玉郎”,这样的美称。
启元帝年轻时究竟有多俊,崔云意是没有见过的,不过从他几个儿子的长相来看,他该是不差的。
启元帝当时被认回宋家之时,以他那张脸成功迷倒了当时丞相家的姑娘,那姑娘闹得家里鸡犬不宁非要嫁给启元帝。
丞相家里也是个疼女儿的,拗不过女儿,便同意了下来。
只当时启元帝已经娶妻尤氏,只不过因着启元帝先时身份,那娶的妻子自然也不是什么高门大户,平民之女如何能与丞相的女儿相比。
丞相的女儿非君不嫁,闹到启元帝面前,以爵位相诱,威逼启元帝休妻娶她。
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可是启元帝也知道如果他这么选了,只会更让门阀世家看不起,强烈的拒绝了这个提议,还扬言若是为了爵位便要休妻,那这个爵位不要也罢。
他的这番作为不仅获得了宋家人的认可,也得到了丞相的认可。
他能够放弃滔天富贵也要与糟糠之妻在一起,可见这心性是真不错,不管宋家来日如何,有此后人,都不会落败。
丞相便决定要帮女儿促成此事,至于那平民妻尤氏,不休收为妾室即可。
丞相当然没有达成这个目的,只不过丞相之女确实嫁给了启元帝。
嫡妻之位只有一个,启元帝不让尤氏做妾,也不能让丞相之女杨氏做妾,便选了折中的法子,进门之后,谁先生下长子谁便是嫡妻,另一 便为平妻。
杨氏作为丞相之女,岂能屈居他人之下,然她实在喜欢启元帝得紧,便憋屈答应了下来,反正尤氏还没有儿子,她还有机会。
尤氏虽然出生市井,但也真不是什么一文不识的女子,夫君为侯府之子,她当然不能让自己落败,否则自己的孩子岂不是成了庶出。
自此,启元帝的后宅便也没有安宁过,两位夫人各显神通,一夜也不让启元帝歇着,如此过了一段时间,两位夫人都传出来好消息。
只是十月怀胎,瓜熟蒂落之日,尤夫人虽然率先生产,却是生下了死胎;杨夫人后生,孩子倒是十分健康,便是如今的太子宋熙澄。
如此一来,启元帝后宅之争,尤夫人落败,杨夫人首赢为终。
尤夫人虽然落败,可是她却不甘心,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孩儿是杨氏所害,那时候的她十分天真以为丈夫能在认祖归宗的时候都要带她回来,对她是有真心的。
陷入甜言蜜语的当中的尤夫人不知道真心是有,但在权力面前,那一点点真心实在太少。她想要丈夫为孩儿报仇,便日日去烦启元帝,让启元帝处置了杨氏。
启元帝被她闹得心烦,斥责了她,甩袖离去。
尤夫人才看清丈夫的面目,心碎之余,又不免为子悲不自胜,不愿再与启元帝纠缠,此后数年埋没在宋府后宅。
杨氏得了嫡夫人之位,又有了儿子,还得了掌家大权,可谓是春风得意。
启元帝做宋国公之时,所有交际之事都由杨氏做主,渐渐的尤氏便成了隐形人,当初宋国公为尤氏不入主家之事,早已成了过往云烟,散得干干净净。
多年后,启元帝凭他的人格魅力获得了一大批拥护者,成功与他们合作,颠覆了前朝,建立了‘宁’朝。
那一年,他步入不惑之年,在此之前,尤夫人想通了又与他和睦起来,在这一年为他生下他此生最小的儿子——昭王宋熙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