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到了一八年一月,股市像打了鸡血一样,天天涨,中间几乎没有调整,一直涨到一月二十九,创下了本轮的最高点3587点。
期间连四大行都涨停过,无数股民高呼牛市来了,拿出全部身家一股脑投入股市,新股民开户数量创两年来新高,无数新韭菜跑步进场。
券商也摇旗呐喊,说牛市来了,这次保守4500点,就算达不到15年高点,4500点也是一个极为稳妥的撤退点位。
北向资金天天大笔流入,券商呼吁:“国人赶紧买入筹码,不要让外国人抄底!”
大多数股民认为本轮牛市是价值投资的牛市,是九州国从投机转为投资的新篇章。低估的银行板块将和国外接轨,达到十几倍市盈率。
地产股也掀起了涨停潮,港股地产在过去两年翻了五倍,A股地产才涨了不到一倍,很多股票静态市盈率只有五倍,实际市盈率只有两倍,是最低估的板块。
前世张伟最看重的就是地产股,一半资金买入格力,另一半资金买入地产。可惜自己持有的华发地产,在这轮小牛市里涨幅不大。
当时自己的选股标准是国有企业,国企的风险低,业绩不会造假。连续三年分红超过5%,市盈率十倍以下,市净率两倍以下。
通过详细计算,未结算利润如果体现在上市公司报表,只有两倍市盈率,按土地成本计算,假如卖出地皮,清算公司,是市值的三倍以上。
感觉整个市场找不到比这更低估的股票,于是在52块干脆卖出了格力电器,调仓换股全仓买入华发地产。
后来看金地地产也很便宜,而且股权分散,可能引起控股权争夺,这样就会如万科一样,价值回归,比华发地产更有炒作的空间,于是又分了一半到金地。
自己清楚的记得地产股启动的那天,华发在板块一马当先,太和地产紧随其后,但华发没多久就不行了,涨幅回落,排到板块的十几名去了,然后太和地产涨停,后来一个月翻了几倍,可能有其他地产股涨的更多,但自己却不记得了。其他股票没什么印象了,四大行涨停的那一天并不记得有什么坐标。
自己每天看地产板块,华发地产从没有做过领头羊,太和也是毫无波澜。直到那一天的到来,开盘华发涨幅第一,太和涨幅第二。
因为分开了十五个账户,每个账户都要输入账号和密码,还要验证码,张伟把所有股票挂低一个点全部清仓,然后挂高一个点买入太和地产。
每个账户资金量不太大,立即成交。等到第九个账户登录完的时候,已经过了半个多小时,太和地产已经涨停,只好作罢,也许后来几天还有买入的机会,但全仓一个股没必要,资金太大,万一到时候跌停跑不掉就完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的,太和从1月29日的18块最高涨到了1月24日的43.69。但自己并不清楚太和的最高点在哪,直到一月二十九日,大盘到了3587点,张伟才知道可以清仓了。
此时太和地产已经回落到了38块多,张伟按市价不停挂单卖出,所幸当天成交活跃,太和全天成交量十多个亿,卖出还是不难。又把其他股票也清仓卖掉,一看资金总额达到了二亿一千六百二十万。
转手卖空沪深300股指期货一个亿,然后关上了电脑 。之所以只卖空一个亿,是因为前世媒体谴责做空是不道德的,别人亏钱你一个人赚钱,会引来口诛笔伐。自己只做空一个亿,而且分开十五个账户,应该不至于让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