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得耶失耶?
书名:抗战之西北尘梦 作者:苏对月 本章字数:5403字 发布时间:2023-03-02

话说张作霖听了郑玉琨的要求,勃然大怒!咆哮道“妈拉巴子李志行!真是欺我东北无人了?”,便命张作相指挥长春的奉军进攻哈尔滨。

张作相忙劝张作霖谨慎,他说“雨亭,我们现在最紧要的,是防住吴佩孚!对北宜采取守势,郑玉琨可是一头猛虎,若万一我们战败,东北刚稳住的局势就有可能发生剧变!雨亭,你可要三思呀!”

张作霖一听,也谨慎起来,张作相说的不错!若在吉林再吃了败仗,东北局势就不好把控了!于是就说“那还是再派人去谈,先稳住郑玉琨,等我们腾出手来再收拾他!”

于是,吴俊升便派人去与郑玉琨虚与委蛇。

郑玉琨也没客气,吴俊升送钱照单全收,也答应退兵,就是关于呼伦贝尔的事寸步不让。

此时,列强对直奉双方的干预开始加大力度。

英、美算是吴佩孚的后台,英国人借口打仗会影响滦平煤矿安全,硬逼着张作霖将队伍从滦州退到山海关。而张作霖的后台日本人,马上就警告吴佩孚不得使用南满铁路。

不过,本着既当婊子又立牌坊的原则,日本政府却又假惺惺的发布了一个绝不干涉直奉战争的公告。但当日,日本最有影响的《朝日新闻》就发布文章,号召支援张作霖,公开与政府唱反调!

其实,日本政府发布公告只是做个样子,他们怎么会放弃张作霖?他们给张作霖秘密运送武器,在东京甚至出现了“张作霖后援会”!可惜成员多是日本军官,没有挥舞着彩球的日本妹妹,否则张作霖真虽吃了败仗,倒还能像个明星。

列强们各出手段,其实没有一个希望中国统一的。

那么日本人在损失1200人后,为啥截止现在还没有对郑玉琨大打出手?

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不愿亮明身份出战。一者是有英美的压力在,二者日本人其实不愿公开与李志行决裂。原因是李志行占据着外蒙,位置十分特殊,他其实是在张作霖之后,日本想极力拉拢的第二对象!

所以,哈尔滨防御战之后,日方虽然暴怒,但也只是令负有直接责任的一个将军和一个大佐解除军职回家种地,并找其他借口,令尾野实信替代河合操成了关东军总司令。并严令保守关于日本出兵的秘密。

这是打掉牙齿往肚里咽的办法。

却说李志行回到张家口后,并没有立刻按吴佩孚的指令释放俘虏,而是将这些俘虏先扣下来,等待事态发展:郑玉琨现在正在与吴俊升谈判,这些俘虏也是筹码。

不过俘虏们的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李志行还时不时深入俘虏营,与大家喝酒聊天。

……

我们再说吴佩孚大帅,他的低成本锦囊妙计失算之后,只好动本钱来硬的,遂命军队进攻。

可此时张作霖已经回过血来,派遣孙烈臣为前敌总指挥,杨宇霆为参谋长,调集了包括奉军最精锐的第3混成旅和第5混成旅在内的部队发起反击。这第3混成旅和第5混成旅的旅长,正是张学良和他的老师郭松龄。

结果,奉军先后在秦皇岛附近的陈庄和牛庄一带,与直军暂编第1师(师长彭寿莘),第15混成旅(旅长孙岳)两部发生激战。从6月8日打到6月13日,奉军大获全胜。

吴佩孚急了,派出精锐第3、23师,紧急驰援,打退了奉军的进攻,但无法扩大战果,双方又开始胶着。

打到这个状态,直军也打不进去,奉军也打不出来。李志行觉得已经快到了事态变化的临界点,就不断电促陈士可,加快呼伦贝尔的工作。

终于,呼伦贝尔地区大兴安岭以西的8个旗,含海拉尔、满洲里在内,联合致电中央,要求划归外蒙。然后不待中央回复,又紧接着通电,声明经全体代表会议决定,就此接受外蒙政府领导!

话说这个决议,倒真是全体代表同意的。因为李志行最近在外蒙又发汽车又发食盐,让该地区从贵族到平民都很向往。

张作霖刚打了胜仗,不料李志行忽然来了这么一手,又想兴兵。

不料吴俊升说“雨亭,既然李志行想要这几个旗,给他就算了!这些地方与咱们这边隔着大兴安岭,又都是蒙古人,并不好管!再说,李志行这家伙手里,还握着我们好几万俘虏呢!”

张作霖大怒道“握着就握着!妈拉八子!难道他还敢将几万人全杀了不成?”

这话说的!不是自己的孩子不心疼,吴俊升的主要部属可都在里面!没了这些兵,他吴大舌头以后在东北能不能混都是个问题!所以吴俊升苦苦相劝。

恰好此时,郑玉琨又扬言要进攻长春,张作霖这才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

这事吴大帅倒并没有反对。他并不知道这事是秘密谈判的结果,只当是李志行鬼点子多,发动地方搞事情结出来的果实。

既然吴佩孚不反对,大总统徐世昌乐的做个人情,就发文同意了呼伦贝尔的请求。

郑玉琨随即答应退兵,但还必须有合适借口。

战事胶着,英国人再次出马,英国领事联合其它各国领事,严厉警告张作霖:在秦皇岛的战斗已经严重影响各国人员安全,如果奉军还不停战,那么西方各国在大沽口的军舰将联合起来帮助直军,进攻奉军,请张作霖三思。

在这样的压力下,张作霖就算再不爽,也只能听洋大人的。他只好接受英国人的停战建议,和直军谈判。

18日,直军代表王承斌、杨清臣,奉军代表孙烈臣、张学良在英国军舰“克留尔”号上签订直奉停战协议,以山海关为两军的分界线。

自19号起,所有奉军全部撤到关外,直军也返回原防区。郑玉琨趁机将队伍撤到了海拉尔,没有投降的俘虏全部释放。

而李志行,则在张家口招降了8000多人,其余的全部发路费回家。

东三省依然保持独立的状态,北京政府默认此现象。

所以吴大帅虽然打赢了仗,直系虽然控制了中央政府,但中央却相当于丢了东三省。

对国家来说,正所谓得耶失耶?真不好评判。

至此,直奉大战算是基本结束。

为什么说是“基本”?因为还有后传,这个咱们以后再说,咱们先说说正面战场的大概经过,毕竟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大战。

先说作为进攻方的奉军。

奉军总司令张作霖,副总司令孙烈臣,参谋长杨宇霆,正面战场总兵力约12万人。

正如吴佩孚所料,奉军基本以津浦线、京汉线展开,分为东路军和西路军。

东线以京奉、津浦线为中心,总司令张作相,下辖第一梯队张作相部第27师驻防廊坊,第二梯队张学良部第3、5混成旅驻防静海,第三梯队李景林部第7、8旅驻防马厂。

西线以京汉线为中心,总司令张景惠,司令部设长辛店,下辖第一梯队张景惠部第1师,第二梯队邹芬部第16师及第6混成旅,第三梯队郑殿升部第2、9混成旅,驻于北京南郊长辛店、南苑等地。

张作霖坐镇津东军粮城,全盘指挥。

奉军的布置稳扎稳打,设了两道纵深,意在打持久战。

再看直军。

其部署基本与奉军针锋相对,但其于津浦线、京汉线之间,多设了一路人马,以策应东、西两路。共约10万人。

具体是,以京汉线北段为作战中心,下分东、中、西三路,东路司令张国熔,率第26师及第12、第13、第14混成旅,驻防任丘、大城,负责津浦线方向。

西路司令王承斌,率第23师、第1、第15混成旅,驻防琉璃河、良乡,负责京汉线方向。

中路司令由吴佩孚自兼,吴既为直军总司令,负责指挥全盘战事,同时率第24师及第3师一部,驻防固安、霸县,负责照应东、西两路,机动运用。

直军战略纵深不大,意在速战。

4月26日,直军在东路首先发动进攻,与奉军在任丘接战,此后战火扩展到静海、马厂、文安、青县一线。直军初战得手,但旋因奉军李景林部反攻而败退,丢失大城。

4月28日,直军首先进攻西线奉军司令部所在地长辛店,与奉军展开激战,直军一度攻入长辛店,后因奉军来援而退出。

4月29日,直奉两军同时下令发动总攻击。其中西路京汉线战场为直军布防重点,战况最为激烈,对战局进程的影响也最大。29日,奉军与直军激战良乡,两进两出,直军反败为胜,终保有良乡,并进至长辛店。

自30日到5月2日,直奉两军集中西线兵力数万人,在长辛店及其附近地区连续展开三日大战,其间炮火之猛烈、战况之激烈为北洋时期军阀内战中之少见,双方反复拉锯,死伤惨重。

奉军炮兵实力明显,炮火较为猛烈,西方各国的观察员称“如此滥用炮火,为欧洲战事中所未见”。但吴佩孚的战术运用较为灵活,注重扬长避短,以步兵进行夜战和运动战,既可避开奉军炮火,又因地利而使奉军处于被动地位。

奉军骑兵本为其强项,但在狭窄地域用处不大,而且用于正面作战,难免受炮火袭击,结果发挥作用不大。

吴佩孚还出动了飞机助战,派飞机在长辛店投掷重磅炸弹,结果有一颗炸弹炸中了张景惠的指挥列车,将一节车厢炸的粉碎,尽管没炸中张景惠所在的车厢,但张已胆寒,跑到丰台去了。

5月4日,吴佩孚亲临前线督战,直军向奉军发动多路进攻,并诱迫奉军邹芬部第16师投降,致奉军阵脚大乱,西路军主帅张景惠信心动摇,脱离指挥,乘车逃往天津。奉军失去统一指挥后,全线溃退,直军连占长辛店、丰台。

5日,西路战事以直军获胜而告终。

中路津浦、京汉线之间的战斗主要发生在固安。

29日大战开始后,直奉双方互有胜负,奉军于29日和5月1日两克固安,但又被直军两度夺回。奉军新锐张学良、郭松龄部加入战斗后,战况愈加激烈,吴佩孚、张作相均亲自上战场督战。

结果,西路军张景惠逃走影响了中路奉军士气。5月4日,被直军连克永清、杨村、落垡,东路军总司令张作相逃往天津。

东路京浦路战线以大城、马厂为重点。4月29日,奉军克大城,5月1日,又被直军夺回。后两军在马厂一带激战。当直军中路战胜的消息传来后,东路直军士气大振,奉军抵挡不住,遂丢了马厂、青县,向唐官屯、静海溃退。

张作霖在听到西路、中路失败的消息后,就带人退往滦州。正面战场以奉军大败而告终。

却说直奉停战,李志行抓紧扩大战果,迅速收编了约8000奉军。

要知道这可不容易!因为张作霖的口号是“赶快回家,官升一级!”,而且东北军家在关外,降后复叛是个大问题,这也是吴佩孚不得不下令放了几万俘虏的理由。

但李志行有办法,他舍得花钱!

喔,你是个好苗子!只要你答应来,每人200块大洋安家费,只要是是李志行治下的地方,你随意迁!不过最好去外蒙,因为只要去了,按你家人口,每人都给15亩地。至于农具耕牛之类的,你完全不必操心,有边业公司发!另外,边防军饷银高,而且从来不欠饷!怎么样?是不是考虑一下?

当兵的里面永远是穷苦人多,所以不少奉军响应了李志行的号召,决定拖家带口来归顺。

也有部分并不是穷苦人,但却艳慕边防军的好名声,又被李志行说得天花乱坠的远大前途洗了脑,就加入进来。

此经验推广到郑玉琨那里,郑玉琨“真正”收编了约2000名奉军,以及近3000名土匪。

奉军不再去说,就说土匪。

起先郑玉琨队伍里,投降及投奔的土匪高达8000多人!但这些人肯定不能全要。

于是,等部队撤到了海拉尔,郑玉琨就对大家说“现在大战已经结束,边防军呢纪律很严,如果大家受得了约束,愿意与我一起保家卫国,奔个前程,我郑玉琨双手欢迎!我保证,你们以后都是我郑玉琨的好兄弟!

但如果有人自由惯了,受不了管,我郑玉琨也欢送!不过,我有一语相送:这次回去,手里有了本钱,能安生过日子就安生过日子!毕竟占山为王过的也是刀口舔血的生活,而且名声也不好!

还有,大家若要走,需要将重机枪、迫击炮这些重武器留下,这些大家拿了没好处,一者这玩意打起仗来太费钱,二者容易招来大队官兵围剿。

好了,我言尽于此,各位大当家的做个决断!”

郑玉琨一说完,“天下好”当即表示愿意留下,并说道“好汉在世,就为活个敞亮!能跟着郑将军保家卫国,我“天下好”值了!”

随后大家七嘴八舌,大部分还是想走。

最后,郑玉琨敬了想走的一碗酒,一拱手说“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各位老大,咱们异日江湖再见!”

好几百个匪首一起站在马上大喊“谢郑将军恩情!江湖再见!”,然后带着各自的人马,往空中放着枪,撒着欢往东散去。

……

得到李志行大胜的消息,库涅夫首次代表俄国政府发来贺电,表示愿意进一步加深友谊。并很快就将贝加尔湖以西的部队,撤走了两个师。

李志行也对外蒙部队做了调整,韩其武旅率部进驻库伦,派郗月三旅驻呼伦贝尔,郑玉琨率王冠军等参战各部回库伦休整,苏日格的蒙古骑兵旅驻守恰克图周边。所有俘虏和新附人员,到库伦接受教育和整编。

而李志行自己,则率领大军赖在张家口不走,他想造成既定事实,等着曹锟将察哈尔封赏给他呢!

这天,乔修远来找李志行,开口问道“正之,归绥的马福祥你想如何处置?”

乔修远不提,李志行差点忘了这码事,如今一经提起,马上痛骂到“妈的!这老家伙着实可恶!我看干脆把这老家伙和他儿子一块毙了!以儆效尤!”

乔修远立刻说“这样只怕不妥。”

李志行一想也是!整个直奉大战中,还没有哪个都统这样级别的人被枪毙的,自己这样做了,只怕留下恶名。就说“那就让这老家伙滚回宁夏去!”

乔修远摇摇头,说道“我觉得还是不妥。”

李志行一愣,就问“那你的意见呢?”

乔修远并没有急着回答,却问道“正之,甘肃西通新疆,北接外蒙,东望陕西,南叩四川,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哦?你是说甘肃?”,李志行沉吟了一会,说“我们现在正在谋求察哈尔,只怕时机不成熟。”

乔修远点点头,说“如今天下大势,张作霖据东北,吴大帅坐镇河南而控两湖、陕西,孙中山在广州发力不止,其他如齐燮元等也各有实力,我们现在虽然已经比较强大,但其实没有多少纵深。

外蒙地阔却不足以养兵,绥远地狭难有出路,陕北虽好却无法向南发展。所以,要想在日后的争斗中立于不败之地,归根结底,应谋求西北广袤之地。如此,则甘省势在必得!”

李志行点点头,说“瑶圃,情况的确如此!但目前也急不得。”

乔修远笑笑说“当然不能急于求成,但需未雨绸缪,我们可以先作铺垫,而甘肃的事,有一大半在马福祥身上。”,然后,乔修远就给李志行详细分析了一番。

“只怕这家伙不真心投靠我们!”李志行说道。

乔修远微微一笑,又与李志行耳语良久。

李志行听后,哈哈大笑,说“瑶圃,有你点播,我真是如见晴天呀!”

乔修远仔细盯着李志行的脸,说道“你这家伙,又给我戴高帽子是不是?”

李志行忙说“哪里!哪里!不过话又说回来,咱们这里,我不给你戴高帽子,又能给谁戴呢?”

乔修远骂了一句“无耻!”,心中却很受用。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抗战之西北尘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