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安府,东胜门内的皇城司正堂,提举周恕同样接到回报,南宫羽的尸体不见了,由于道路被军机卫封锁,察子无法靠近。
周恕听完后,脸上露出得意之色,但随后不知想到什么,表情变得有些厌恶,淡淡地说了句:“看来姜焕臣和我的想法一样。”
堂下的都知许礼将上司的表情变换看在眼里,立刻抱拳道:“姜焕臣怎能和将军相提并论,南平王府、提刑司、职方司联手都没能拿下巡检司,将军只用了一个沈文俊就将其纳入麾下,这等智谋令他们望尘莫及。”
周恕摆摆手:“他们要知道沈文俊已是我的人,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不过不是现在,南宫羽生死不明,双方的目标暂时是一致的,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报!”
洪亮的声音,引得二人侧目,门卫兵卒走进大堂,单膝跪倒:“南平王府差人送来一封信,要将军亲自过目。”
许礼接过信,摆摆手示意兵卒退下。
周恕瞄了一眼信件,嘴角微微向上扬:“许礼,你猜猜这封信内容?”
许礼恭恭敬敬将信放在周恕面前的桌案上,沉思片刻后道:“属下愚钝,实在猜不出信上内容。”
周恕拿起信并没有打开,而是冷哼一声:“信是南平王写的,但他却不会见我。”
许礼不解道:“为何?”
“堂堂一国亲王,他总得端住架子,怎会屈尊见一个三品武将,要么等着我上门,要么派个下人来见我。”随后,周恕正色道:“许礼,你记住!不管我们官坐得多大,永远摆脱不了一个宿命,他们是君,我们是臣。”
心有不甘之后通常有两个选择,奋发图强以自立和识时务者为俊杰,前者靠的是意志和精神,后者靠的是明势和智慧。
周恕的话也是他最终的态度,皇上的近臣,再受宠信也是臣,这是事实,也是当下的形势,所以,他拿什么与皇上的亲弟弟相抗衡?
皇城司已换五任提举,其中有三个都是因为得罪过南平王,周恕不想做第四个,更不想做第六个,所以最终他也会向南平王妥协,现在无非是争取抢夺更多的筹码,以便在谈判时能使利益最大化。
同样的话,周恕并没有对身为提点的魏国安提过,但许礼是他看中的心腹,所以才会说这些。
许礼大为感动,立刻单膝跪倒:“多谢将军教诲,卑职铭记于心。”
周恕点点头,说了声“起来吧。”这才展开信,看过上面的内容后,他不屑一笑:“果然不出我所料,南平王明日申时派赵管家在百花楼设宴,说是与我有要事相商。”
“将军,要不要派察子在百花楼提前潜伏好?”
周恕明白许礼的意思,他摆摆手:“赵管家就算是天下第一高手,南平王真能手大捂过天,也不敢光天化日之下把我如何。何况,他要想杀我,还用得着给我送一封亲笔信吗?这岂不是画蛇添足。”
许礼不可置否地点点头,随即问道:“将军,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
周恕踱步沉思片刻,做出几乎和姜焕臣同样的安排,不过只有三处不同,一是让许礼派人把在王家医馆疗伤的慕凌风监视起来,二是飞鸽传书令青冈察子盯紧暗影的一举一动,三是派许礼亲自监视职方司。
对此,周恕给出的解释是,南宫羽如果还活着,必然会继续查案,靠他一个人是不行的,目前值得信任的除了慕凌风,就是暗影。
至于监视职方司,还是“禁足皇城”的老问题,他不可能调备宿卫行事,只能依靠察子,人手不足自然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姜焕臣要是查出什么来,他可以坐享其成。
庆安府,流福坊庆安府治东厅内,府尹李如与通判杨文烨促膝而谈,谈话的内容自然离不开南宫羽和眼下的局势。
“南宫羽有消息传来吗?”
杨文烨摇摇头:“离开净土寺后就再无音讯。”
“有时候没有消息反而是好消息,这段时间职方司和皇城司可没闲着,到处在打探他的消息。我想他应该已经潜回城内了,应该是怕暴露而没有与我们取得联系。”
“看来姜焕臣和周恕并没有完全相信。”
“所以,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
杨文烨点点头:“没想到南平王竟然调动江湖帮派追杀,真是狂妄至极,也不怕皇上怪罪下来。”
李如冷言道:“调动江湖帮派只需用利,调动都城衙门则需用权,二者相比,皇上更在意哪个?”
杨文烨如梦初醒,恍然道:“我说他怎么不动用军机卫,果然是老奸巨猾,如此一来皇上最多责备几句。”
“虽然不知道黑衣人是敌是友,有何目的,但至少能证明他不是南平王的人,而且暂时不会加害南宫羽。”
“太子真的决定派王师集出任巡检使?这个位置理应有南宫羽继任。”
李如叹道:“目前的处境如何继任?他的脾气秉性你也是了解的,即使我们同意,再案情尚未查明之时,他也不会回到巡检司。”
杨文烨挪动下身体,尽量靠近李如,低声道:“太子是不是有别的想法?巡检使一职留给南宫羽,他可是点过头的。”
李如摆摆手:“他并不知道南宫羽还活着,这么做也没什么不对,难道你忘了安护卫最终的任务吗?”
杨文烨眼带失望发出无奈的苦笑:“他不会连你我都防着吧?”
“文烨,如果太子此时篡位,你怎么办?”
杨文烨目光一凛:“拼上我这条命也会阻止。”
李如微微一笑,意味深长道:“但是东宫那帮人可不会这么做。”接着,他抬手先指自己又指杨文烨道:“你和我,都是先效忠皇上,效忠国家,因为太子继位大统符合朝廷律制,而后我们才会效忠于他,在这点上,太子看得非常清楚。”
杨文烨咂咂舌,双手一摊道:“看来,即使太子顺利登基,你和我注定难有作为,能在这庆安府坐稳就不错了。”
“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放翁此言当牢记于心,朝廷如今内忧外患,个人得失荣辱与国家兴亡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你我要以大局为重。”
杨文烨幽幽道:“如果满朝文武都是这般想法,一定能再现太平盛世。”
李如走到门前望着苍茫天际,如此威武沉雄,如此神秘莫测,久久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