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乐化篇
书名:异界专家 作者:嘉果 本章字数:2555字 发布时间:2023-02-27

董老夫人将手中的《乐经》翻到第三十页,看着正自鸣得意的孙子,耐心地继续念道:“


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故童者舞之。


铺筵席,陈尊俎,列笾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故有司掌之。


乐师辩乎声诗,故北面而弦。


宗祝辨乎宗庙之礼,故后尸。


商祝辨乎丧礼,故后主人。


是故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行,成而先,事成而后。


是故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后,然后可以有制于天下也。”


邹锦程的脑海自动翻译出内容,明白意思后,邹锦程越发沾沾自喜,感觉正中下怀。


大概翻译为:乐可不单单是指像黄钟、大吕这些乐律,


也不只是弹琴唱歌以及手持盾牌、大斧舞动这些,这些都只是乐的细枝末节,所以让孩童来表演这类舞蹈就行。


铺设筵席,摆上樽、俎、笾、豆这些器具,通过升堂、下堂的动作来展现礼仪,这些同样是礼的细微部分,所以安排具体负责事务的官员来掌管就好。


乐师只懂得乐声和诗歌,所以面向北坐着演奏。


宗人、太祝只熟悉宗庙祭祀的礼仪,所以站在代表受祭者的尸的后面主持礼仪。


商祝只了解丧葬的礼仪,所以跟在丧主后面操办相关事宜。


因此,道德修养完备的人才能处于上位,技艺娴熟的人只能位居下位;


品行完美的人能够居前,从事具体事务的人只能在后。


所以说古代的君王明确了上下、先后的差别后,才能够为天下制定礼乐制度。


董老夫人看着宝贝孙子沾沾自喜的模样,开心地耐心翻译着。


邹锦程心中激动地呐喊,音波功的规律已经找到了,攻击方法也开始在脑海中隐隐浮现了。


董老夫人又把《乐经》翻到第三十一页,看着大喜过望的孙子,继续耐心念道:“乐化篇:


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


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而生矣。


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


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


致乐以治心者也。


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


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


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以慢之心入之矣。


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


礼也者,动于外者也。


“……”


邹锦程的脑海自动翻译,明白意思后,邹锦程悠哉游哉,感觉赏心悦目。


大概翻译为:君子讲道:礼乐片刻都不能离开自身。


通过深入研究乐来修养内心,那么平易、正直、慈爱、诚信这些美好的心境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有了这些心境就会感到快乐,快乐了就能身心安宁,身心安宁便能让德行长久保持,德行长久就如同天一样高远,像天一样高远就能达到神妙的境界。


像天一样,不用言说就能取信于民;达到神妙境界,不用发怒就有威严。


深入研究乐是为了修养内心呀。


认真研习礼来端正自身的仪态举止,就会显得庄重恭敬,庄重恭敬就有威严了。


内心只要有片刻的不和谐、不愉快,卑鄙奸诈的心思就会乘虚而入;


外貌只要有片刻的不庄重、不恭敬,轻佻怠慢的心思就会钻进来了。


所以乐是作用于人的内心世界的,礼是规范人的外在仪态举止的。


乐能让人十分平和,礼能让人极其谦顺,民众看到这样的人展现出的神态气色,就不会与他相争,看到他的容貌仪态,也不会产生轻佻怠慢的想法了。


所以当内心焕发出道德的光辉,民众就没有不听从的;


外在仪态体现出礼的原则,民众就没有不顺从的。


所以说,深入探究礼乐的道理,将其推行到天下,就没什么难事了。


董老夫人看着宝贝孙子优哉游哉的样子,耐心地进行翻译。


邹锦程心中呐喊,音波功的攻击方法已经找到了,脑海中开始慢慢呈现出来了。


董老夫人把《乐经》翻到第三十二页,看着孙子,继续耐心念道:“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人之道也。


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



故人不耐无乐,乐不耐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耐无乱。


“……”



邹锦程的脑海自动翻译,明白意思后,邹锦程意气洋洋,悠然自得起来。


大概翻译为:乐的意思就是欢乐,是人们为了满足情感需求所不能缺少的。


欢乐之情必然要通过声音来抒发,借助动作来展现,这是人之常情。


声音和动作所体现出的这些变化,将人们思想感情的变化都涵盖其中了。


所以人们不能没有欢乐,欢乐不能没有外在的表现形式,而表现出来却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话,就难免产生邪乱了。


古代的君王厌恶这种邪乱的情况,所以制定了“雅颂”之类的乐来加以引导。


让乐声既能让人感到快乐又不至于放纵,让乐的文辞既能让人充分探讨又不至于晦涩难懂,让乐的曲折、平直、复杂、简洁、


细微、宏大等各种音调和节奏的变化,足以触动人们的善心就好,不让放纵、邪恶的思想感情影响到人心。


这就是古代君王制定乐的原则。


所以在宗庙中演奏乐的时候,君臣上下一同聆听,就没有不和谐相敬的;


在族长乡里之中演奏乐,年长的和年幼的一起听,就没有不和睦相处的;


在家庭之中演奏乐,父子兄弟一起听,就没有不亲密融洽的。


所以乐的创作,要先确定一个主音来形成和谐的乐音,再用各种乐器配合来体现乐曲的节奏,让节奏和谐统一以构成完整的乐章,


这都是为了发挥其协调父子君臣关系、让民众相互亲近的作用。


这就是古代君王作乐的原则。


所以听到“雅颂”这类的乐,人们的心胸就会变得宽广;


拿着盾和戚,练习俯、仰、屈、伸这些舞蹈动作,人们的仪表就会变得庄重;


按照一定的行列和区域行动,配合音乐的节奏,人们的行列就会整齐,进退也能统一有序了。


所以乐体现着天地间的和谐统一,是中和的纲要准则,是人们的性情所不可或缺的。


董老夫人看着宝贝孙子悠然自得的样子,耐心地进行翻译。


邹锦程意气扬扬,在心中兴奋地呐喊,我的音波功攻击方法的门槛已经跨过了,好,非常好呀,奶奶,您继续努力加油啊!


董老夫人把《乐经》翻到第三十三页,看着意气洋洋的孙子,耐心地继续念道:“魏文侯篇:



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邹锦程的脑海自动翻译,明白意思后,邹锦程怡情悦性,怡然自得起来。


大概翻译为:魏文侯向子夏问道:


我穿戴好礼服礼帽,正襟危坐地听古乐时,就怕自己会打瞌睡,可是听郑国和卫国的音乐时,却不知疲倦,冒昧地问一下,


古乐让我那样,是为什么呢,而新乐让我这样,又是为什么呢。


“奶奶,我回来啦!”一名五六岁的小孩蹦蹦跳跳地跑进房间。


房间里的人都露出了善意的微笑,也没有谁去阻拦他,当然了,正在睡觉的邹锦荣并不知道这情况。


小男孩欢快地朝着董老夫人的方向蹦跳着跑去,嘴里不停地喊着:“奶奶……”


邹锦程正听得津津有味呢,又被打断了,心里很是不爽,忍不住抱怨道:“又是哪个孙子没长眼呀?”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异界专家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