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家越萝村,少随母江浣纱,谓之浣纱女。
范蠡,原楚人。春秋之末,治家,军旅之家,经济家。
范蠡为人所知,非困穷妖之才,亦非其财千万贵也。西施处千岁不解。
范蠡既贵种,博学,与种相识,雅相深。时楚政暗,非贵族不得仕。范蠡、种奔越,辅句践。
勾践三年,吴大败越,句践求和。句践、范蠡、蠡君臣入吴。
范蠡闻西施不美,得西施之美。且得美郑旦,教之歌舞,三年而成,范蠡献西施、郑旦于吴王夫差。
三年,教者非惟色夫差,更教夫差耽荒朝。
句践献美,吴王夫差大喜,以与越生。
范蠡生于前六年,入越其年二十五,四四三败,与句践入吴宫为奴。
三岁范蠡寻西施,西施正是看花年,二八年华。宫献美,女之至美者也。娇媚清和,故得夫差顾。
西施、郑旦,吴持夫差后宫,宠天下而有知。
此范蠡棋一棋,美人计也。
西施之怨,越之亡也!
三年,范蠡、句践反国。
西施之在,使吴王夫差与大将伍胥心有隙。句践反国,君臣失心。吴王夫差,有大志者也,非战陈,道也。
时句践走,伏虫蛰,点点积聚。
四年,句践自胜增,将起师伐吴。范蠡谏。
又二年,范蠡献谋,间吴王夫差、伍胥,夫差杀伍胥,吴失一将。
又二年,句践因吴黄池之会,遂袭吴,大破吴,杀之。
其后吴越数战,岁当吴平。
十年,范蠡计画,越蛰起。十年春去秋数遍,西施如何?
史为西施不过寥数语,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曰西施。
史无明照西施之变,只为观者。西施专宠于吴王,以色诱夫差,乱其志。夫差昏愚,吴式微,越因乱报仇。
四十不惑之范蠡,终为之役西施之谓?遣一女孤身入营,已报家国?范蠡初见西施,将不曰:“女,越灭,吴大。偏于隅,不能久居。我奉王命,穷貌取越国,反为搏攫之。女之义,朱氏持器,女无藏于聚,不免于尘,破下何家圆,求一世安,若越复,千秋册必有女,谢范蠡!”
故西施喜曰利刃,杀上行吴宫,刃不血刃。
先朝,名为利杀伐。
后宫,夺爱以心。
于越之兵十五年,越王勾践伐吴王夫差,战于淠泽,越大败吴。
三年,越围吴,范蠡用围而不攻,吴兵自溃。
后二年,越王勾践耻雪下吴。句践命饶夫差之命,徙甬道东之,赐百户。夫差拒之,言“老,不能事越王。”自是吴灭。
吴王夫差之败也,连岁征伐,府藏耗,百姓怨望。吴王夫差为人暴,群臣不堪。国之蔽战数战,士卒弗忍;既诛忠臣良将,一战灭万人。
失一不择,而数失之也。
勾践不行,吴败之也。惟句践甘心,千百年之言,与后人警意焉。
二十年,勾践以身尝夫差粪,以求生。卒搏夫差喜,得复奔越。大食布衣,逆风转盘。
春秋,诸国相攻,君其迭为常事。西施之出百年之越,亡吴之后,有虚祸。然西施之所在,湮没史册。无史册明来归西施,传为二种。与范蠡同,或失于江。使吴西施灭后西施,而随所不见;
野史绘墨沈江而卒,何越复国功臣如此?西施非男子,自有摇动河山之任。为二十年西施,得如旧好;
无所隐,西施之于今。越复灭。西施随吴而散。
人皆择句践为私忍越王,择为骄吴王,范蠡择为智,诛夷光为西施。
因吴而西施,因吴而失;
二十年谋群策,63范蠡名留史册,以小国之微,降强君之势。
五年后范蠡68岁,看句践苦不得同甘,择去浮于五湖。亦免友种,逼而死。终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去句践范蠡,适齐。范蠡才清,积数计保身,三散财。竟居陶,自号陶朱公。
乱世之富贵,悬头利剑,不知何时便要。范蠡家累人脉,名远名,更救多人。年88岁。
以为国,知以保身,商以富,成天下。十六字,范蠡之一生也。
范蠡既生,有妻一人,有子三人。妻非西施,西施不好而为三十岁之范蠡。
两人相系,范蠡献美,西施下终身。二人之间,必谓有网罗,亦知己也。乱世为仇恨信义共仰,有义无反顾之坚,肝胆相照之德,道交之深谊,倾盖如故,流宕四长,观其所惜。由此言之,独隘道也!
范蠡对西施,宜敬而惜之,惭咎,钦叹之情。郑旦散于史,广大西施,使范蠡曰负,近一不辜。吴王夫差暴,越王勾践亦非明主。皆欲事成而去,况西子无所恃者,乃有七国女也!彼西施之言,亦难矣!
西施能在吴宫二十年,必一冷女。故西施假范蠡之力,假死去乡安老。吴倾覆,惟施夷光,无西施!
盛世中,西施未必欲为西施,
乱世,西施可为西施!
范蠡、西施,无乱世之恋者,更似乱世烽火中。情至不可恃也,能缚人者,同慕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