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雄隆明找到李老书记,说明了自己的选择后,李老书记神色复杂而又惋惜的看着他,什么都没有说了,只是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一旦做出选择,雄隆明便不再去多想,虽不免遗憾,但他却并不后悔。
对于他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向来都很清楚。
若是他是个自私自利的人,当初他就不会选择退役,他坚信自己只要继续在部队里面呆着,他就一定有机会上位。
他现在一门心思都在自己和闵水秀的婚礼上,他想要给闵水秀一个满意的婚礼,虽然他很穷,但他会用尽一切力量来疼爱她。
李老书记又重新挑选了一个去工农兵大学读书的人,挑来挑去,也没有什么合适的,最后无奈之下只好劣中选优,选了雄隆富,雄隆富各方面条件都远远不如雄隆明,在得知这个结果之后,整个窑咀小公社的人都不禁在暗中嘲笑雄隆明是个傻叉,这么好的一个上大学的机会,他竟然能够拱手让人。
雄隆明从不开口解释什么,不管别人怎么说,他都只是一笑而过。
人一生,总要做那么几件看起来很傻叉的事情,如果凡事都做出最明智的选择,那人生还有什么意思?
可是这些话传进闵水秀他们的耳中,就显得尤为难听,也让他们尤为难受。
没办法,雄隆明只好一再劝解他们莫要多想。
时间一久,就没人再提起了。
1973年7月8号,雄隆明与闵水秀在贤宁县民政局领取了结婚证,当红彤彤的结婚证到手,二人终于安下心来,特别是闵水秀,终其一生,她都清晰无比的记得这一天所发生的一切。
1973年7月16号,烈日当头,晴空万里,适宜婚嫁。
雄隆明与闵水秀在窑咀村新家里举办了婚宴,结婚那天,闵水秀的肚子已经显凸,来客极多,除老雄家的亲戚之外,一半都是父亲雄醇文的朋友。
在敬酒的时候,许多客人笑着打趣雄隆明,说他小子有本事,不但先上车后买票,还一娶娶两个,真是赚大发了。
雄隆明也觉得自己赚大发了,所以一高兴酒便喝了不少。
轮到给老丈人一家敬酒的时候,闵父和妻兄虽然不太高兴,但也没有当众的拂他面子,给他难堪。倒是一直反对他们的丈母娘余氏,却破天荒的说了许多好听和祝福的话。果真是应了那一句丈母娘看女婿是越看越喜欢的。
二人的婚宴办得算是颇为隆重的,只是窑咀人的无忧生活一去不返,冲淡了婚礼本身的喜悦。
婚后不久,他们的生活便恢复了平静,雄隆明照常辛苦务农,偶尔也会去有水域的地方出船撒网捕鱼,捕捞一些好东西给妻儿和老娘他们补身体。工分也好,钱也罢,如今虽然很难挣了,但窑咀人想要吃鱼还是很容易的。只要你不拿出去卖,自己想怎么吃想吃多少,那还是有的。
婚后才没多久,李老书记突然再次登门造访,这次带来的竟然也是好事。李书记觉得雄隆明不去读大学在家里务农着实是太可惜、太大材小用了,便想让他学习开机械船。
原来是窑咀小公社为了方便大家出行,准备出资购买一艘机械船,其实就是大一点的渔船,安装一个柴油机头作为动力输出,需要一个掌舵者。
李老书记思来想去,就想到了雄隆明。
雄隆明只要答应掌舵,那么就不用做其他的农事了,而且每个月还有一定的补贴。
雄隆明听后很高兴,老雄家人都很高兴,这可是个好事,至少比整日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要好很多。
雄隆明当场就答应了,在李书记的安排下,过了三天,他就带了一些简单的衣物和行李孤身去了赤壁陆水湖学习怎么操作机械船。
教他的是赤壁本地一个拥有多年开机械船经验的老师傅。
老师傅人很好,再加上雄隆明本身就是一个很讨喜的年轻小伙子,就很用心的教他。
雄隆明出发前,母亲给了他十块钱,让他不要太刻薄自己,对教开船的师傅也要上点心。
雄隆明不是傻子,老师傅对他很好,事无巨细的教导他,他很感动,学得很快、很好,老师傅对他赞不绝口。
一个星期之后,该学的他都已经学会了,然后在赤壁陆水湖管理处拿到了一个大副证件,就可以出师了,临走前他给老师傅买了一条大公鸡香烟。
对于穷苦人家来说,这已经算是了不得的重礼了。
归来后,机械船也已经打造完毕,可以载客出湖了。
从窑咀村小码头出发,一直到北门口渡口。
1974年元月25日,雄隆明的第一个女儿出生,他欣喜的将女儿取名为雄涵嫣,希望女儿美好、漂亮,一生幸福。
雄涵嫣的降生终于让他感觉到了作为一个男人以及父亲的快乐,所以他更加努力工作,每天不管再苦再累,回到家里,他都会抱着女儿逗弄一番,亲昵的唤着嫣儿,我的嫣儿。
而闵水秀,因为生的是个女儿,不是儿子,一直有些不太开心,精神状态一直不太好,脾气也变得有些暴躁不安,这时候还没有什么产后忧郁症之说,即便有,也没有普及开来。就算普及开来,农村人听说之后也只会嗤之以鼻,不就是生个孩子吗,还产后忧郁症?我还务农忧郁症呢?
他们之间从未出现过的争吵,开始出现了。最主要的其实还是因为工作单位依旧没有着落,开机械船也算是一份不错而安逸的工作,但毕竟没什么前途可言。
一个人若是在安逸的生活中过得太久,就会失去锋芒和锐利,失去进取之心,如此一来,还谈什么建功立业。而且在有了孩子之后,生活各方面的压力自然越来越大。
雄隆明心里也着急,但大哥那边根本就没有什么好消息,只是一个劲的让他等。
无奈,他只能默默承受,即便知道机会渺茫,却别无他法,唯有耐心等候,唯有自自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