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唤醒蓝道行
书名:有家超市在仙界 作者:嘉果 本章字数:2541字 发布时间:2023-02-28

真的奇怪!伯华被老虎噬吞,刚过了虎口,他所见的又是一种苍翠的树林,而仙人又站在他的前面。


仙人引领伯华继续前行,没走几步,一座烈火腾腾的大灶赫然出现。仙人将伯华推入火中,伯华毫不畏惧地钻入。然而,一进入灶内,眼前竟是玉楼琼宇,宛如另一个美丽世界。


此刻,伯华不禁想到自己骤然登仙,身处这仙境之地,自然快乐无比。但他的母亲白发苍苍,奉养无人。


虽有挚友郭某,情谊深厚,甘旨之奉或有人代劳,然而养育之恩尚未报答,自己却成了世外之人。他曾闻古时刘安登仙,懊悔自己跟随仙人时未恳求将母亲一同带来,如此便可两全其美。


正当伯华懊悔之际,仙人正色道:“你尘心未了,应当回去。”话刚说完,琼楼玉宇瞬间消失。伯华再定睛一看,自己已身处杂乱的万山之中,徘徊无路。


仙人再度出现,手拿一块石头递给伯华,说道:“此地距你的家乡已有数千里远。你若要回去,只需望东而行,自不会迷路。这块石头可作盘费。


没钱时,你可呼喊‘卖雷’,若有人买,就在他们掌心一画,嘱其握住,无论在何处放下,都能殷殷作响如雷。”仙人说完便消失不见。


伯华收好雷公石,遵仙人指示向东而行。早行夜宿,历经不少通都大邑。每当没钱时,便依仙人之法叫卖“卖雷”。在人烟稠密之处,一个人买去后,众人觉得有趣,纷纷花一文钱争购。


靠着这块石头,伯华凑足了长途旅费。经过数月,他终于回到泉州,母子重聚,欢喜无比,与郭姓挚友的情谊也更加亲密。有了这块雷公石,他高兴时也会拿出来叫卖,引得好事之人和小孩们争相购买。


那时泉州知府熊尚初,一日正在坐堂审案。伯华在知府未坐堂前已在府署口卖了许多雷。有几人在署前买了雷后握在手中观审,不小心在大堂下放下,一时雷声霹雳,众人哄笑。


有人见有趣,也接连放下,满堂皆是雷声。熊知府见青天白日雷声隆隆,好生奇怪,召差役盘问,得知署前有人卖雷之事,便以妖术惑众之罪将伯华监禁。


伯华因卖雷获罪受监禁,幸好挚友郭某是府署职吏,负责照料他。熊知府不时将伯华提至府署前示众。


有一次,伯华见熊知府送客出来,知府脑袋竟不见了。他叮嘱郭某:“熊知府不久将有灾害,若公干出门,切莫随他前往。”


郭某道:“在官随官,怎能趋避?”


伯华不再争辩,取出一粒药丸给郭某,说是预防意外,并让郭某当场吞下。郭某吞下后病得厉害。


正统十四年,汀州盗魁邓茂七作乱,侵扰泉州。官军未到,熊知府亲自统率民兵与贼激战。因兵力不足,熊知府被邓贼掳去杀害。郭某因事先服下伯华给的药丸生病,才未与熊知府同罹难。


伯华与郭姓友谊深厚,在监禁时,将自己画的风雷云雨宝画和仙人所赠雷公石都送给郭某。不久,伯华尸解成仙,飞升而去。


董伯华走后,走来一名老者,标准老儒生模样,严肃沉稳,只是未留胡子,显得年轻些。


蓝道行为明朝嘉靖年间人,籍贯承宣布政使司,是当时有名的道士。他与孔夫子同乡,非常信奉王阳明学派。


嘉靖三十四年,他从山东布政司来到京城,被内阁大学士徐阶推荐给笃信道教的嘉靖皇帝,深得皇帝信任。


嘉靖帝迷信道教,此时蓝道行出现。蓝道行确实有点本事,让嘉靖皇帝称奇,但他的道行实则弄虚作假。


后因在嘉靖皇帝面前攻击内阁首辅严嵩,遭到严嵩报复。严嵩指使孙子严鸿亟设计将蓝道行入狱,并迫害致死。


张路平查阅资料,得知嘉靖帝迷信道教,此时出现一个道士。严嵩指使孙子严鸿亟设计蓝道行入狱,并迫害致死。明朝《永乐大典》记载有成仙成神功法。


蓝道行专注于王阳明的思想、教育、哲学和政治家理念,打算修炼浩然正气。想到王阳明著作《大学问》,看着灵气将自己滋养得差不多,张路平陷入沉思。


有人向蓝道行请教:“《大学》一书,过去儒家学者认为是有关‘大人’的学问。我冒昧请教,大人学问的重点为何在于‘明明德’?”蓝道行眼睛一亮,开口道:“所谓‘大人’,是把天地万物看成一个整体的人。


他们把普天之下的人看成一家人,把全体华夏人看作一个人。若有人按形体区分你我,便是‘小人’。大人能把天地万物当作一个整体,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心中仁德本就如此,与天地万物一体。


岂止大人如此?小人之心亦如此,只是他们自认为是小人罢了。所以当看到小孩要掉进井里,必会自然升起害怕和同情之心,这说明他的仁德与孩子一体。


孩子还是同类,当看到飞禽走兽悲哀鸣叫或恐惧颤抖,必会产生不忍心听闻或观看的心情,这说明他的仁德与飞禽走兽一体。


飞禽走兽还有灵性,当看到花草树木被践踏折断,必然会产生怜悯体恤之情,这说明他的仁德与花草树木一体。


花草树木还有生机,当看到砖瓦石板被摔坏砸碎,必然会产生惋惜之情,这说明他的仁德与砖瓦石板一体。这就是万物一体的性德,即使在小人心中,此性德也必然存在。


此性德源于生来就有的天命属性,自然光明而不暗昧,故称‘明德’。


小人之心虽被分隔变得狭隘卑陋,但万物一体的仁德在未被私欲驱使、蒙蔽时,仍能正常显露。一旦被私欲驱使、蒙蔽,利害冲突,愤怒溢于言表,就会损物害人,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亲人之间也互相残害,此时内心本具的万物一体仁德就彻底消亡。


所以在无私欲障蔽时,小人之心与大人之心的仁德一样;一旦有私欲障蔽,大人之心也会像小人之心般狭隘卑陋。


致力于大人学养的人,只需去除私欲障蔽,彰显光明德性,恢复天地万物一体的本然仁德。并非在本体之外增加或减少什么。”


接着又问:“明明德确实重要,可为何又强调‘亲民’呢?”


蓝道行回答:“明明德是倡立天地万物一体的本体;亲民是天地万物一体原则的自然运用。所以明明德必然体现在亲爱民众上,而亲民才能彰显光明德性。爱我父亲的同时,兼爱他人之父及天下所有人


之父,做到这点后,我心中的仁德才能与我父亲、他父亲及天下所有人的父亲成为一体。成为一体后,孝敬父母的光明德性才开始彰显。


爱我的兄弟,也爱别人的兄弟及天下所有人的兄弟,做到这点后,我心中的仁德才能与我兄弟、他兄弟及天下所有人的兄弟成为一体。成为一体后,尊兄爱弟的光明德性才开始彰显。


对于君臣、夫妇、朋友,以至于山川鬼神、鸟兽草木也是如此,无不真心去爱,以此达到万物一体的仁德,然后光明德性就没有不显明的了,真正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


这就是《大学》所说的使光明德性在普天之下彰显出来,也就是家庭和睦、国家安定和天下太平,也就是《中庸》所说的充分发挥人类和万物的本性。”


问:“既然如此,做到‘止于至善’为何又那么重要呢?”


答:“所谓‘至善’,是明德、亲民的终极原则。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有家超市在仙界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