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对之以象其意,或迁之以就其类,或损之以简其文,或益之以备其事。以忠应孝,亦分为十有八章。
如此,旨在弘扬至公精神,勉励诚信品德,此乃为政的根本所在,陈述侍奉君主的关键要道。从树立德行起始,以成就功业告终,这便是《忠经》的要义。谨作此序。
《天地神明》
第一章:天地神明:往昔处于至善之理时,上下同心同德,以此获得上天的福佑,这便是忠道。忠作为一种道义,实与天道相契合。
“……”
《圣君》
第二章:圣君:圣明的君主以其圣德监察万邦。圣君居于上位,垂目监视下民;万邦百姓处于下位,观察君主的行为。
《冢臣》
第三章:冢臣:臣子侍奉君主,这是忠诚的根本,根本确立后,教化方能成功。即便拥有周公、孔子般的才能,也必须以忠诚为根本。冢臣对于君主,可谓如同一体,在下行事能使在上者信任,故而能够成就其忠诚。
“……”
当张路平诵读完毕,任蟾宇仍沉浸在《永乐大典》的意境之中。待他回过神来,看向张路平,恭敬地唤了声“神主”。
此刻的张路平却愣了一下,能让他如此惊讶的缘由可不简单,原来这家伙竟是个分身。
其真身应当是一位神主,和张路平一样同属一星金神主。从他的神魂特征判断,记忆似乎是被特意封印了。
张路平很想解开这封印,问个究竟,但又考虑到对方或许正在经历历练,自己贸然解开似乎不太妥当。
“任蟾宇,你是如何战死的?”
“回神主,在杀戮之战中不幸牺牲。”
“又是杀戮之战。”
任蟾宇恭敬地保持沉默。
“好吧,其他的我也不多说了。你应该清楚该如何修炼,祝你早日突破神主境界。”
“多谢神主!”任蟾宇满心欢喜,随后便前往地仙界。前世他不过是神王,在战争中不幸丧生。这一世,他坚信自己定能修炼至主神境界,至于神主境界,他也会全力以赴争取。
任蟾宇离开后,又有一位老者到来。老者在仙灵气的滋养下,显得精神饱满。
伍守阳(1574—1644),龙门第八代宗师,字端阳,号冲虚子,江西布政使司吉安府人。他自幼品德高尚,对性命之学充满热忱,立志修炼成仙。人们称他“由儒悟道、因道证果”,是龙门派的嫡传弟子。
万历二十一年(1593),伍守阳师从曹老师(名常化、号还阳),之后又拜李泥丸为师,获授《东老遗书》及“五雷法”,兼修内外丹。后来经赵真嵩劝说,前往王屋山拜见王常月。两人一见如故,伍守阳受三大戒。相处多年后,他返服还丹,自号冲虚子,成为龙门派第八代律师。
伍守阳撰写了《天仙正理直论》《仙佛合宗语录》以阐发内丹之术。清代柳华阳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形成了丹法中颇具影响力的伍柳派。伍守阳与柳华阳皆为江西人。伍守阳在明末放弃儒业,专心修习全真派功法,并参照禅学,曾隐居于王屋山,最终得证大道。
伍守阳的《仙佛合宗语录》是内丹术的别本,前部为论丹道九篇,包含伍守阳答朱太和十九问、伍太初六问、伍太一十九问、李羲人七问、伍守虚二问、顾与韬六问、评古类或问十三条、杂问三条及伍真人修仙歌。
所论问题涉及药物、水源、采练、火候、沐浴、鼎炉、练精、练气、练神、还虚等多个方面。全书以问答形式写成,主要是回答太和有关道家修炼的九个问题,故而得名。此外,本书以阐发“天仙正理直论”为宗旨,因此又名《仙佛合宗》。
书中融合道、佛两家的气功理论,论述了最初还虚、真意、真丹幼丹、火候足采大药天机、七日采大药天机、大药过关服食天机、守中、出神及神法、末后还虚、丘祖秘传、小周天歌诀等内容。
以道家阐释之论,论证性命双修的宗旨。其自序中提到:仙宗的果位,在于证得长生;佛宗的果位,在于证得无生。然而,要证得无生,必须以证得长生为辅助指引;证得长生,必须以证得无生为起始与终结,这便是所谓的性命双修。
《仙佛合宗语录》作为道家伍柳派内丹术的传世经典,详细讲解了水源清浊、火候采取、大药服食等内丹修炼的具体操作方法,对后世学者的实际修行极具借鉴意义。
《论丹道九篇》包括:
第一篇:最初还虚。
大和问:“《天仙正理直论》中提到炼己的首要任务,有应当禁止杜绝的事项。又说不炼己,会有难以成就玄功的弊端。可谓详尽阐述了炼己的要点。昨日又说最初炼己,不过是引导入门,仍需还虚,才能进入高深境界。敢问还虚的道理是什么呢?”
伍端阳答道:“儒家有执中的心法,仙家有还虚的修持方法。‘中’即虚空的性体,‘执中’就是还虚的功用。唯有具备仙佛资质的人,才能通过还虚来尽性,达到纯粹精一的境界。
至于普通人的心,违背了虚空的性体,内心躁动不安,在生死轮回中流浪,没有解脱的期限。所以想要修炼仙体的人,首先必须造就承载大道的器量。想要造就承载大道的器量,就必须尽还虚的功夫。
虚,是鸿蒙未开之前,无极的初始状态。在那个时候,没有天,没有地,没有山,没有川,也没有人我、昆虫草木。万象皆空,杳无迹象,这就是本来的性体。还虚,就是回归到无极的初始状态,以完善本来的性体。”
“……”
第二篇:真意。
问:“《天仙正理直论》中所说的返观内照,凝神进入炁穴。恳请详细说明返观内照的要旨。”
“……”
伍端阳记忆苏醒后,向张路平深深地鞠了一躬。张路平只是叮嘱他去地仙界好好修炼。
等伍端阳走进传送阵,第三位出现的是一名年轻人,身材魁梧壮实。
董伯华(1465—1487),明代道士。在世期间常往来于漳州、泉州,能够呼风唤雨,还常绘制雷符。董伯华拥有变异雷属性灵根,擅长画雷符。
此人除了会画风、雨、雷、云之外,并无其他特别专长,想来他所学的应是《七十二地煞术》。他没有自己的著作,只能通过讲述前世之事来唤醒他的记忆。
董仙名伯华,为明朝人,平日里以孝行闻名。他的母亲爱吃猪肝,他每天清晨都会亲自到集市上购买来敬奉母亲。当时泉州城里东街有个姓郭的人也是个孝子,郭父爱吃猪腰,郭姓每天早上也必定去买猪腰奉父。
两人常在猪肉店相遇,因此结为知己。郭姓在郡守署担任衙吏,还在东街开了一间酒店。
伯华与他结交后,时常到他店里喝酒,没钱时便赊账。小小的一间酒店,几乎被嗜酒的伯华喝得濒临倒闭。
在这种情况下,伯华也感到不安,于是极力劝说郭姓不要再经营酒业,只鼓动他多买油柑贮藏在空酒瓮里,说这样能获得一种机缘。
郭姓向来信任他的话,经他这么一鼓动,便买了许多油柑,用盐渍在酒瓮里。那年夏天,泉州城流行病肆虐,患病的人服用各种药物都不见效,只要吃几颗油柑就能立刻痊愈。
因此,郭姓所贮藏的油柑价格暴涨,获利三倍。后来城里的油柑卖光了,连柑汁都能卖钱,郭姓就此发了财。
有一天,伯华突然前来与郭姓告别,说他昨夜梦到一位仙人,约他某日黎明在新桥头等候,要引领他去登仙。
多年好友即将诀别,彼此难免一番依依不舍的感伤。最后伯华又将自己的老母亲托付给郭姓照料,便独自离去。
话说伯华果然按照仙人和他约定的日子,拂晓时分就在新桥等候。不一会儿,仙人来了,指着新桥下的溪流,让他跳下去。
伯华毫不犹豫地纵身一跃,说来也怪!伯华跳下去后,并非落入水中,而是来到一处清幽之地。他定睛一看,仙人已站在他面前。仙人引领他继续前行,没过多久,前方出现一只老虎,仙人示意他向前,他也毫不畏惧地快步迎上去。
当他与老虎接近时,老虎突然张牙舞爪,将伯华一口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