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记忆唤醒诗圣
书名:有家超市在仙界 作者:嘉果 本章字数:2610字 发布时间:2023-02-26

此刻,杜草堂凝视着妻子,轻声说道:“今日你气色看着真好。”


躺在病床上的杨氏回应道:“确实呢,自从你们来了之后,我感觉精神多了,身体也没那么痛苦了。”


“神主?”杜草堂看向张路平。


张路平从容说道:“已经好了。”


“什么已经好了?”


“杨氏,你感受下,是不是‘丹毒’已经没了?”杜草堂满怀期待地看着妻子。


丹毒消失?杨氏先是一脸疑惑,接着闭目感受了会儿,随后猛地睁眼,惊喜道:“草堂,我感觉马上就要突破到先天境界了。”


“神主大恩,无以为报。今后若有差遣,我必万死不辞。上辈子我妻子为我付出太多,这辈子我一定要好好补偿她。”


张路平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问道:“我都没说,你怎么就知道她是你前世的妻子杨氏?”


“因为我从小就喜爱研读《易经》。”


“明白了。”


“我妻子的前世记忆能唤醒吗?”


“当然可以,你妻子最喜欢你哪首诗?”


“《月夜》。”


张路平看向杨氏,轻声吟诵道: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此时,杨氏愣愣地看着杜草堂,问道:“这位是?”


杜草堂还没来得及开口。


“大嫂,我姓张,名路平。和杜大哥一见如故,所以过来看看您。”


“你也喜欢诗圣的《月夜》?”


“那是自然。说到诗圣,大家印象里常是个老成持重、忧国忧民、眉头紧锁的老者形象。他的诗作大多书写宏大历史或情怀,鲜少涉及个人小情怀。诗文中也很少描绘妻子的美貌,多用‘老妻’或‘瘦妻’称呼。但这首《月夜》,却是唯一一次描写妻子美貌的诗。”


此刻的杜草堂脸微微泛红,有些不好意思,但看着妻子又满心欢喜,心中也释然了。杨氏看着丈夫,她知道丈夫就钟情诗圣这一首《月夜》,自家丈夫和诗圣性格简直如出一辙。


张路平见状,觉得机会来了,说道:“这首《月夜》创作时间太过久远,我都记不清具体背景了。”


杨氏毫不犹豫地说道:“当时正值安史之乱,长安沦陷,唐玄宗逃往蜀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诗圣一家逃到鄜州羌村,安顿好妻儿后,出于对朝廷和国家的忠诚,诗圣便从鄜州独自前往灵武,追随肃宗,结果途中被安史叛军俘虏,押回了长安。这首《月夜》就是诗圣被囚禁在长安时,望月思家所作。《月夜》借月抒发离情,却并非普通的夫妻离别之情。诗圣在字里行间展现出战乱中民不聊生的时代特点,将与妻儿的离别之苦、国家战乱之痛以及内心的忧思融合在一起,对着月亮惆怅、伤怀,忧叹愁思,把希望寄托在不知何时才能到来的未来。”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几句是什么意思呀?”


杨氏仿佛陷入回忆,缓缓说道:“今夜鄜州的月亮,想必同样圆润清亮。遥想闺中的妻子,只能独自一人观赏。可怜年幼的儿女们,还不懂得母亲思念父亲的心酸。‘今夜’与‘独看’,让人联想到昔日夫妻应是一同赏月,寄寓着心中对往日同赏的向往。安史之乱前,诗圣与妻子曾有过一段虽贫困却能共赏长安月的时光,印象深刻。后来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诗圣一家逃难到羌村,此时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心中满是心酸感慨。而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只能是妻子独自看鄜州之月思念长安了。想到妻子的孤独凄清,不禁悲从中来,不知何时才能与妻子团聚。遥想小儿女们年纪尚小,天真无邪,定会给妻子增添不少负担。那时,妻子杨氏身边大概有两子两女,且都年幼,需要妻子悉心照料。诗圣在此感慨自己无法为妻子分担。‘怜’字饱含深情,格外动人。孩子年幼,不懂思念父亲,可身处异地的诗圣怎能不想念?从孩子的不懂思念,更衬出诗圣想念的深切,愈发凸显出这份凄婉,体现了作者的悲凉心境。诗圣这人,不仅对国家忠诚,更是极度恋家顾家,深爱自己的妻子,怜惜自己的孩子。此时此刻,他思念至深,满怀愁绪,怜惜之情溢于言表。”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呢?”


“雾气打湿了你散发着香气的鬓发,明月的清辉让你的玉臂生出寒意。谁说咱们现实主义的大诗人不解风情、不懂浪漫?诗圣这两句写得极为美妙,将深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笔触细腻,颠覆了我们平日对杜甫的印象。这两句堪称佳句,平常我们也常用它来形容女子冰清玉洁的美。此联是诗圣对妻子的赞美,当然也是他的想象。他想象着妻子雾湿云鬟、玉臂生寒的画面,凄美动人。想象中,妻子有着如白雾般浓密的云鬟,如白玉般光洁的手臂,伫立在那里凝望月亮,思念着远方的丈夫。这般情景下,妻子是多么清丽柔美,令人神往。随即又想到现实,夫妻二人分隔两地,各自望月,各自思念,都满是泪痕,不禁忧心如焚,难以入眠。但这也燃起了诗圣结束现状,回到家人身边的渴望。诗圣是现实主义诗人,极少描写妻子美貌,多以瘦妻、老妻相称。但如今两地共赏清月之景,让极度恋家又深爱妻子的诗圣,对妻子生出无比的疼惜。再者,诗圣曾写‘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年战乱,一家人四处逃难奔波,妻子为家庭和子女操劳,已日渐衰老憔悴。但在诗圣心中,他心疼妻子,觉得此时的妻子依然清丽迷人、冰清玉洁,这便是情到深处,一往情深啊。”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又该怎么理解?”


“我们什么时候能并肩坐在薄帷帐下,让月光照在我们身上,把泪痕都擦干。诗圣在此直接表达了想与妻子一同赏月的愿望,这是他的向往。‘双照’与前文的‘独看’相呼应,是全诗的主旨,可谓一诗之眼。不再是如今两人各自独看,妻子看鄜州之月思念长安,诗圣看长安之月思念鄜州。诗圣将‘倚虚幌、双照’的希望寄托在未知的未来,更添悲凉之感。”


此时杨氏已泪流满面,前世记忆已然唤醒,眼前的杜草堂就是她前世的丈夫,前世的妻子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与他再做夫妻。


“宝宝。”


张路平被这突如其来的亲昵称呼吓了一跳,一个趔趄。看着夫妻二人抱头痛哭,他不想打扰这对夫妻的甜蜜倾诉,便走出了病房。


刚走出病房,左手边走来一名男护工,约莫五十岁上下,张路平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他的信息资料。


孙玄清(1497 - 1569),字金山,号海岳山人,是明代弘治、嘉靖年间的著名道士,祖籍青州府寿光县,俗名超然。他是崂山全真龙门派第四代弟子,是埠西孙氏始祖讳祥的五世孙,父亲讳钧,排行第四。孙玄清性格孤傲,天资聪慧。九岁时父母早亡,因过度悲痛导致双目失明。他不愿寄人篱下,依靠众伯父生活,便前往铁佛寺出家为僧,取法号玄清。后来听闻崂山道士徐复阳修行二十年后重见光明,于是来到崂山明霞洞,弃佛从道,拜李显陀为师。之后他游历铁查山云光洞,遇到通源子,传授给他升降天门运筹之法。十九岁时,即墨县太和真人带他住在黄石宫,在此苦炼二十余年。传说他常遇到著名的风尘侠道张三丰,得到张三丰的传授与指点。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有家超市在仙界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