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民转过身去,面对着议事厅后面墙上一幅挂图——那是一张羊皮拼接而成的大唐全境山川图,图上还标注了大唐邻近的东、西突厥、吐谷浑、薛延陀、高丽、靺鞨、室韦等各部势力范围。
世民在山川图前久久凝立不动,按在佩刀上的手微微颤抖。
这杀戒可轻开不得!一旦开衅,不知又有多少人头落地!多少城镇村寨毁于兵火!
倘若失败,即便可以杀出京师,逃奔洛阳再战,大唐定会顷刻间陷于内乱!本就风雨飘摇的唐王朝经不起大规模内耗,一旦唐王朝内乱,各地平息的诸路反王残余势力,有可能复起复仇争雄,北方虎视眈眈的突厥强虏亦会毫不犹豫南下,将唐王朝吃个干干净净……世民心潮起伏,内心剧烈翻腾着。
大厅里死一般地寂静,唯有偏殿里铜壶玉漏的滴漏声,均匀而又沉重地敲击在每个人心上。众人大气都不敢出,眼睛紧盯着秦王的一举一动,心里满是紧张和期待。
挨过了漫长的几十声漏滴,秦王的右手终于缓缓向外抽出佩刀,他的动作缓慢而沉重。这是秦王遇到极疑难问题时,下定决心的一种习惯性动作。
众人心中都如释重负。
然而未等众人舒口气,秦王抽出一半的佩刀,却停了下来,接着,秦王又缓缓将佩刀还入鞘内。
长孙无忌见秦王犹疑不定,跪下劝道: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殿下一向临事果决,今日为何如此优柔寡断?再若迟疑,让建成等占了先,后果不堪设想!”
世民猛然转身,众人见他面色青灰,满脸是泪!显是内心正承受着极大煎熬。
世民痛苦地对众人摇摇头,泣不成声道:“不!我不能……孤终不忍……国家为孤一人……而陷于血海水火之中!孤明日即去东宫,任凭太子发落。诸君散去,另寻明主吧……”
众人愣怔片刻,忽齐刷刷跪倒于地,声泪俱下道:
“臣等生为天策府之人,死为天策府之鬼,绝不以荣辱存亡而异志!”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臣等誓死追随殿下!请殿下勿要弃臣等于不顾!”
侯君集流泪劝道:“殿下仁慈,不忍兵戈涂炭,甘愿孤身投敌、以身伺虎。然属下以为,此举非但救不了百姓,反使社稷倾颓、江山破碎。他日史册所载,非但不能垂训千古,反而贻笑后世。”
世民止泪惊问道:“君集为何如是说?孤为国家百姓,舍身忘死之心,天日可表!并非沽取虚名。太子要的是本王伏低认输,我既任凭其发落,会求他看在国家社稷份上,不要找诸君麻烦。日后太子若能任用卿等,卿等但可为国效力,以今日事我之心事太子。”
君集道:“倘若太子为帝,国事也许不至大坏,虽绝不会如殿下治下之强盛。然太子个性柔懦,恐难保其位。属下有齐王府线报报说:有术士曾给齐王上符箓说:大王之名‘元吉’二字合起来是个‘唐’字,殿下终当主唐祀。齐王因此对其心腹言:‘我所惧者不过秦王,借圣上和太子之力收拾秦王后,取东宫易如反掌耳!’太子、齐王谋事未成,便各怀鬼胎,并不齐心。殿下知晓,齐王是个暴戾、无节制之人,若神器到他手中,只怕会跟隋炀帝、秦二世一般,大唐天下岂能长久?今殿下退让,实则非让太子,却让齐王。”
世民闻此言果心中震动!长叹一声道:“不错!若是大哥为帝,孤还有几分放心。元吉岂是执掌神器之人?怕是要为天下再造一个秦二世、隋炀帝罢了!”
言罢,世民复陷入深思。无忌想起那日在内书房与世民一席谈话,知其心结所在,乃问:“殿下以为舜何如人也?”
世民道:“千古都以为舜是圣人,无忌兄何来此问?”
无忌道:“设若舜帝拘泥父命,或埋骨于井,或焚身于屋,岂有后来克谐以孝、泽被天下之圣德?圣人有云: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殿下今日若轻掷性命,非但于社稷无补,反使天下失仁主、苍生丧依怙。何不效圣人之智,权变而行,以全大孝?”
无忌痛切陈词:“昔扶苏公子奉伪诏而自戕,徒守臣子小节,却使秦皇基业崩于二世。今观殿下所为,臣恍惚见扶苏旧事,他日社稷倾覆之时,则宗庙何依?苍生何托?殿下之‘仁’,可护得了万千流离百姓?殿下之‘孝’,可对得起列祖列宗?”
世民无奈道:“好吧,取龟卜来,问一下吉凶。”
占卜决疑,显然不适合如此重大事情。众人无奈,只得取来占卜用的龟卜。
此时外出办事的天策府幕僚张公谨从外面进来,张公谨与张亮曾同为瓦岗徐世勣麾下,后调入天策府任职。见秦王行将占卜,公谨竟一把夺过龟卜,狠狠掷于地上,众皆吃了一惊。
“公谨,你这是为何?”世民诧异道。
公谨单膝跪地,急切道:“殿下,卜筮之术是用以决断疑难之事,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难道问卜不吉,殿下便要临阵退缩束手待毙不成?殿下即便就此罢手,东宫、齐府会就此放过殿下?如今其势已成,由不得殿下再迟疑踌躇。昔年洛阳城下我军久攻不克,窦建德又携数十万大军来援,这等危急情势下,殿下可曾求卜问卦?”
世民道:“如公所言,事果可行?”
公谨斩钉截铁地应道:“非但可行,且宜速行。”
世民心中波涛汹涌:如今的确已非我一人之生死荣辱,自己背后,有深爱的妻儿;有这么多同生死、共患难、将我看得比自己性命还重要的战场上的真兄弟——他们每一个人都为大唐流过血、出过力,大唐社稷的每一份安宁,都建立在他们的累累伤痕之上,他们如我一样,有着父母、兄弟、妻儿。我若束手就擒,小妹会如何?承乾、青雀会如何?天策府众将士又会如何?一旦我倒下,这长安城,怕是要被他们的鲜血浸透……
世民终于道:“我李世民是重情重义之人,不能让天策府众兄弟为我而遭难。既然众人齐心协力,这事就这么定了!这几日大家就分头去准备吧!”
众皆松了口气!大家相互激励着。
世民果断下令:命尉迟敬德等诸将,分头去通知天策府八百“玄甲亲卫”,明、后二日分批次悄悄进府,并要求大家注意行动保密,以免被东宫、齐府之人察觉异常;命侯君集去兵部调一份六日之前近几日宫廷宿卫排班表;命长孙无忌去密召房玄龄、杜如晦二人回府,并通知舅父高士廉前来共商大计。众人各自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