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生死契(六)
书名:女书:玄幻悬疑短篇故事集 作者:施云南 本章字数:2041字 发布时间:2023-03-30

四姑娘十分不解,问孙不二:“为什么要这样伤害自己?”

孙不二叹道:“只因为我太思念我相公了。既然他离开我是为了出家,那么我就随他出家好了,这样就能日日见到他了。”

王重阳偷听到了两人的谈话,摇了摇头,为了他的徒弟们能够早日得道,他应该有所行动了,很快孙不二便被他打发到别的地方传道了。

孙不二离开后,四姑娘突然得了重病,周伯通抛弃了万贯家财,背着四姑娘四处求医。他历经千辛万苦,正应了王重阳所提倡的十二头陀行。

所谓头陀,有抖擞、淘汰、修治等意。十二头陀行即修治身心、去除烦恼尘垢的十二种修行,包括在阿兰若居、常行乞食、次第乞食、受一食法、节量食、中后不得饮浆、着粪扫衣、但三衣、冢间住、树下止、露地坐、但坐不卧。十二头陀行是一种非常严厉的苦行,头陀后来也成为对苦行僧的称呼。没想到周伯通之所以能做到十二头陀行,却完全只是为了救自己的爱妻。

陡峭的终南山道上,周伯通背着四姑娘飞跑着,四姑娘道:“相公,休息一下吧。”

周伯通脚下不停,嘴里说道:“听说这终南山上有位黄钟公,他精通医术,或许能治好你的病呢。”说到这里突然脚下一软,摔了一跤,他一骨碌爬起来,检视四姑娘是否受伤,嘴里忙不迭地说:“都是我不小心,把你摔着了。”

四姑娘一把抓住周伯通的手道:“这些日子,难为你了。”

“傻瓜,我们是夫妻嘛,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我以前那么凶,他们背地里都说我是悍妇呢,这次我以为你一定会抛弃我,可是……”

“傻丫头,爱你还爱不过来呢,怎么会丢下你不管呢。”

“为什么,为什么对我不离不弃?”

周伯通眼里满是温柔,低声道:“我是个浪子,在遇到你之前,我的世界满是暴风雪,我跋涉到疲倦依然找不到路,直到我遇见你,你温柔的眼睛里仿佛藏着碧蓝蓝的天。我觉得这是注定,又觉得这是命运,你是我的唯一。我今生今世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等你。”

四姑娘眼里含着泪水说:“我怕我来不及了,老天爷不给我足够的时间来爱你。我想抱你,可我的双臂已没有力气……”她的气息越来越微弱。

“你抱不动我,就让我来抱你吧。”周伯通抱起四姑娘道:“娘子,你忍着点,我一定能找到那位高人的。”

“不错,你已经找到了。”周伯通吓了一跳,他一回头,就看见面前站着一个白发苍苍的人,他欣喜地说:“你是黄钟公?”

黄钟公点了点头。

周伯通放下四姑娘,一个头磕到了地上道:“请黄山人救救我娘子吧。”

黄钟公微笑道:“其实,把你的内丹给了她,就可以治好她了。”

“真的吗?”周伯通大喜道:“我这就把内丹给她。”

“慢着,这样的话你就会魂飞魄散的。”

周伯通道:“我不怕,只要能救活娘子就行了。”

四姑娘挣扎道:“不要啊,相公,如果救活了我,却害了你,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黄钟公觉得这样的情景似曾相识,他想起了自己和郑百合,铁石的心肠也不免温柔了起来,微笑道:“你们谁都不用死。其实四姑娘是中了王重阳的毒,我精通歧黄之术,可以救治,刚才只是试探你们是否真心。”

从此周伯通和四姑娘便住在了终南山黄钟公的木屋里,开始了全新的修仙之路。

岁月荏苒,金世宗大定十年,王重阳在汴梁王氏旅邸修炼,入定时他的魂魄鬼使神差地来到了终南山的后山,看见了一个他日夜思念的人,簪花三娘子。

一向心如止水的王重阳竟然一时难以自已,走火入魔,从此一命呜呼。王重阳逝世后,丘处机、刘处玄、谭处端、马钰四子将其暂葬于孟宗献之花园。

周伯通得知了王重阳的死讯,虽然王重阳曾经用卑鄙的方法想骗取自己入道,可是他还是要感谢王重阳曾经对自己的教导,便前去祭拜王重阳。

他看到了王重阳画在墙壁上的骷髅像和上面的题诗:“此是前生王害风,因何偏爱走西东?任你骷髅郊野外,逍遥一性月明中。”

骷髅观是王重阳的奇特修炼方法,即让人观看骷髅以使之悟道,骷髅代表死,骷髅观的目的就是使人通过死而觉悟生,这与他掘“活死人墓”苦修证悟有异曲同工之妙。

周伯通看着骷髅,不禁想到:如今他是真的变成骷髅了,求死终于得死了啊,可见求“死”不如珍爱“生”来得好啊。

在终南山的后山,四姑娘时不时地来劝说簪花三娘子接受黄钟公的爱,是啊,王重阳已经死了,为什么还要再想着他呢。这些年来簪花三娘子以为自己已经忘记了这个曾经伤害过自己的男人,可是一听到他的死讯,而且知道了他是因为思念自己才入魔的,簪花三娘子还是忍不住心头一阵悲伤。

“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簪花三娘子饮尽了杯中苦酒叹道:“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便上吊自尽了。

抱着簪花三娘子冰凉的尸体,黄钟公有些后悔了。为什么,他爱一个人就会害了那个人呢?

王重阳去世时,让马钰继续传道,马钰感到个人力量不够,便让全真七子分头传道。他们以王重阳所制定的“立教十五论”为基础,倡导全真教信徒注重身心的修行。尽管全真七子在传道中所侧重的修行各有特色,可一般来说不外乎是主张教徒应以刻苦自励、清心寡欲为主,以此来保证其身心的素洁。他们吸收了儒家文化所提倡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主张,一方面把教门建成为世人的避难所,另一方面则提出教徒应该干预社会,为消除杀盗而努力。在这点上最拔类超群的就是丘处机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