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考虑建个羊毛衫市场
书名:草根的仕途之大潮奔涌 作者:山山得酒 本章字数:2152字 发布时间:2023-02-23

       晚上陈小东躺在床上,翻看报道时,看到介绍义鑫县委书记谢俊华支持创办小商品市场的事迹,在他的带领下,义鑫小商品市场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一个市场带动来了一个城市的发展,以致于人们只知道义鑫而不知道它上属的地级市金逸。


       这能不能作为可以考虑的方向?


       是不是参考义鑫的经验,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市场?


       义鑫的市场是全方位的,而柳泉镇的则可以专门从事羊毛衫的交易,走专业化之路。


       柳泉镇有货源,几百户家庭作坊的供应量还是能把市场撑起来的。市场一建,可以带动更多的家庭作坊户从事羊毛衫加工,可以培育出一批企业出来。可以吸引外来的客户来柳泉镇设摊经营。

对,他在床铺上狠狠拍了下。建设一个市场,专门卖羊毛衫。


       一念到此,他兴奋得睡不着了。满脑子是建设市场的种种构想。干脆不睡了,从宿舍里出来,小跑着到办公室里,一边查找资料一边细细的构想。


       办公室的灯光亮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他顶着两个熊猫眼就找张梁商量。


       在桃源镇时,他已吃了不汇报的亏,导致王军对他有看法,乃至工作上都受到很大桎梏。虽然张梁让他放手干,但该汇报的还是要先汇报。


       张梁很欣赏他陈小东,陈小东觉得更要尊重他。


       张梁听了,有些担忧,“小东,我知道柳泉镇是有些家庭作坊,但要建个市场,有这个必要吗?会有生意吗?整个柳泉镇只有4万多人,人家要买羊毛衫,只要到家庭作坊去买就行,何必要到市场呢?”


     “张书记,市场不是针对本地人的,市场建起来,是要面向整个加海,然后是东海省,直至全国。”陈小东说。


     “要面向外面,羊毛衫数量不够啊。”张梁说,“区区家庭作坊,要放到市场里,哪怕加上镇办的羊毛衫厂生产的数量全放进去,量还是太少了。”


     “张梁书记,你说的都是实情,我刚才说了,我要面向的是全国,要大家卖大家买。那么市场经营者不仅包括本地,还包括外来者。产品包括我柳泉镇的,也包括其他地方的,首先是海川其他乡镇的,还有加海,东海省的,乃至全国的都行。我开了扇大门,欢迎所有的人进来。”


       张梁心里是反对的,陈小东在桃源镇,发展工业和农业都露了一手,张梁争取他来到柳泉镇是要他重点抓工业经济发展的,没想到他只是想到要建个市场。


       他印象中的市场就是海川县城里的小商品市场,要靠这个实现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难,恐怕折腾不出什么来。


     “建个市场,数字上不去啊,你倒年底时看经济发展增量,体现不出来啊。”张梁委婉的说。


     “张梁书记,义鑫在1984年小百货市场出现购销两旺、暴增满溢的态势时,当年的党代会上就认为,小商品市场已成为促进物资交流、带动本地加工业发展的贸易中心,商业是联结工业和农业、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产品转化为用品的桥梁,当时的县委书记谢俊华主导下,建起了棚架式的室内市场———四马路小商品市场。”


       “一代一代的建设,到1992年时已建起了第四代小商品市场,摊位已有3万多个,当年可能谁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规模吧。省长视察时提出了还提出了建设全国性小商品流通中心的目标要求。义鑫人认为80年代初开放小商品市场并提出“兴商建县”,是义鑫发展历史上的重大决策,成为义鑫经济发展新的里程碑”。义鑫人认为这是不断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的结果。张梁书记,我们也要解放思想,跳出固有的思维观念来发展经济。”


     “我们乡镇一向来忽视第三产业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会逐渐增加。在发达国家一二三产的比重都是三产远远比重超过一二产总和,不要小看了市场,发展得好,完全会超过工农业经济的发展。”


     “看看我们和周边的乡镇,其实大家都差不多,开办的工厂都是窑厂、五金厂、造纸厂、丝厂等,当然这些企业都需要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在市场发展上杀出一条路来,那我们的发展前景就大了,和别的乡镇的发展也会有不同了,如果我们跑得快,人家学都学不来。”


    “一切还是靠实力说话,只要市场能取得成功。到那时,是三产带动二产发展了。你想,市场里羊毛衫热销,供不应求,是不是会带动更多的家庭作坊,是不是会促使人投资建设羊毛衫厂。羊毛衫的原材料羊毛是不是可以实现本地加工,生产羊毛衫的横机是不是可以在本地生产,印花染色是不是可以发展起来。那样,市场就变成撬动经济的一个杠杆了。”


     “张书记,我们市场建起来,前期只要有几百个摊位就成功了,后期会不断有人进驻,一个摊位一个月最起码带动一百个人的人流量,这样我们的小城镇想不热闹都不行!”


       张梁觉得听了之后还是有些担心,三产的概念在他的头脑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尽管县里会上几次提到到过。但他认为,三产是和大城市联系在一起的,跟乡镇关系不大。陈小东的想法在他的头脑中还没有激起兴趣。他关心的是工农业的数字。


       他对陈小东说的半信半疑,但他相信陈小东这个人,相信他的能力。昆县长赞不绝口的人,肯定有两把刷子。


       总设计师曾说过,摸着石头过河。好多东西没有可借鉴的事务,只能边干边探索边总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尽管他吃不准陈小东说的到底能不能实现,但他愿意相信一次,他决定赌一把,“行,小东,你放心的去干。具体怎么干,你定。”


       陈小东看出了张梁的疑虑,他能理解。一个长期在乡镇的主官,发展经济首先肯定是工业和农业,要让他考虑三产,思想是超前了点。


      “张书记,只要市场发展起来了,不仅柳泉镇的老百姓能得到实惠,经济数字肯定会上去的。”陈小东说,“不只是数字上去了,我们的城镇也会繁荣的。而且比别的乡镇都要繁荣。因为市场会带来人流、人气。”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