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锦程愉悦地躺在床上,思绪如脱缰之马,肆意驰骋在幻想的天地中。
他畅想着未来修仙有成后的美妙光景:身边环绕着美女傀儡服务员,能对自己的指令唯命是从;
自己则具备飞天遁地的神通,穿梭于山川湖海、日月星辰之间,还能挣脱时间的枷锁,长生不老。
这般逍遥自在的日子,光是想想,都让他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此时,董夫人听闻儿子邹书默要收徒传授木匠手艺,眼神里满是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她不禁 看向儿子,心中暗自懊悔,当年在他年幼时,不该常给他朗读《考工记》,或许正是此举,让儿子对匠人之术产生了浓厚兴趣。
邹书默察觉到母亲的不满,却深知不能顶嘴,于是脸上堆满笑容,和声说道:“母亲,您尽管放心。儿子定会倾尽全力,将木匠手艺传授给他。
虽说这孩子不能走路,但做些精巧小物件,养活自己肯定没问题。好歹儿子如今也是一名中级匠人了。”
不提这事儿还好,一提起来,董老夫人愈发恼怒。
她甚至一度想让初霞去换本书来读,可思忖再三,还是觉得应当顺其自然,不宜强行干涉。
“好了,要是没事儿,就留在这里,听我给孙子讲解《乐经》。要是有事,就去忙你们的吧。”
董老夫人一边说着,一边将《考工记》轻轻放到一旁,转而翻开《乐经》,准备开讲。
邹书默和邹锦航父子二人,此刻满心都想着离开这个地方。他们对《乐经》实在提不起半分兴趣,初霞亦是如此。
然而,她又担心自己贸然离开,会惹母亲不高兴,只能无奈留下。
这边,邹锦程躺在床上,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华夏古籍中有关《乐经》的记载。
邹锦程记得,此书不仅在传世文献《庄子·天下》篇中有迹可循,
从郭店楚简里也得到了有力证实。
郭店简《六德》提到:“观诸《诗》《书》则亦载矣,观诸《礼》《乐》则亦载矣,观诸《易》、《春秋》则亦载矣。”
简中的另一篇《语丛(一)》,同样有“六经”并称的说法。
而关于《乐经》的流传,世间存在多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乐经》已在焚书坑儒的那场秦火中化为灰烬;
另一种说法是,《周礼·春官宗伯章》中的《大司乐》即为《乐经》;
还有一种看法称,根本就不存在《乐经》这部经典。在这些说法中,“《乐经》已亡于秦火”这一观点,可信度较高,被大多数人所采纳。
正思索间,董老夫人已然翻开《乐经》第一章,她微微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似是在为接下来的朗读酝酿情绪。
片刻后,她缓缓睁开双眼,声音清朗地读了起来:
“乐本篇: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耐动,放行于声。
声相应,方声变,变成方,谓之音。
比音而乐之,及于戚羽毣,谓之乐。”
董老夫人刚读完第一句“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邹锦程的脑海中竟自动浮现出翻译:
一切音乐的产生,都源于人的内心。邹锦程心中大喜,没想到自己竟能瞬间理解古籍之意。
紧接着,董老夫人读道:“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邹锦程的脑海快速翻译:人们内心的活动,是受到外物影响的结果。
而后是“感于物耐动,放行于声。”
邹锦程在心里默默翻译:人心受到外物的影响而激动起来,因而通过声音表现出来。
最后一句“声相应,方声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于戚羽毣,谓之乐。”
邹锦程的脑海中清晰地呈现出翻译内容:各种声音相互应和,由此产生变化,由变化产生条理次序,叫做音。
将音组合起来进行演奏和歌唱,配上道具干戚、羽旄的舞蹈,叫做乐。
董老夫人阅读完毕,开始耐心解释:“这一段翻译过来就是,人们内心的活动,是受到外物影响的结果。
人心受到外物的影响而激动起来,因而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各种声音相互应和,由此产生变化,由变化产生条理次序,叫做音。
将音组合起来进行演奏和歌唱,配上道具干戚、羽旄的舞蹈,叫做乐。”
此时的邹锦程,内心满是激动,在心中不停地呐喊:仓颉圣人……!邹锦程惊喜地发现,脑海翻译的内容和奶奶翻译的一模一样。
邹锦程不禁开始畅想,倘若自己日后学习那些晦涩难懂的修仙法诀,是不是也能像这般一看就懂?
想到这儿,邹锦程赶紧摇了摇头,将这些杂念甩出脑海,
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听奶奶讲解。
邹锦程隐隐觉得,这《乐经》之中,或许隐藏着神秘的音波功法。
董老夫人看着宝贝孙子心花怒放的模样,自己也喜形于色。
她轻轻翻过一页,继续读道:“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甘者。
其声哗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
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
其散心感者,其声直以廉;
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
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
邹锦程的脑海再度自动翻译,他一看内容,顿时喜笑颜开。
这段的大概翻译是:乐是由声音生成的,它产生的本源在于人心受到外物的感动。
所以心中产生悲哀的感情,则发出的声音就急促而低沉;
心中产生快乐的感情,则发出的声音就舒展而和缓;
心中产生喜悦的情感,则发出的声音就振奋而奔放;
心中产生愤怒的情感,则发出的声音就粗犷而激越;
心中产生崇敬的情感,则发出的声音庄重而正直;
心中产生爱恋的情体,则产生的声音和顺而温柔。
这六种情感并非出自人的天性,而是受到外物的激发而产生的。
董老夫人话音刚落,原本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的邹书默,听到母亲停下的声音,立刻强打起精神,眼睛斜视着,微微点头,嘴里说着:“很好,很好。”
初霞和邹锦航母子俩,看到邹书默这副模样,两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并未言语。
董老夫人此刻已然不在意他们三人的反应,她满心满眼都只有喜笑颜开的孙子。
她耐心地逐句翻译:“乐是由声音生成的,它产生的本源在于人心受到外物的感动……”
邹锦程听着奶奶的翻译,忍不住手舞足蹈起来,小手拍得啪啪作响。
邹锦程在心中高声呐喊:仓颉先师……!他惊讶地发现,脑海翻译的内容与奶奶的几乎毫无二致。
董老夫人看着孙子手舞足蹈的可爱模样,心情愈发愉悦,精神也为之一振。她兴致勃勃地翻开第三页,继续朗读:“
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
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邹锦程的脑海迅速给出翻译,他激动得再次手舞足蹈。大概意思是:所以先王十分注意怎样来对人们进行影响,
用礼制来引导人们的思想,用音乐来调和人们的情感,用政令来统一人们的行动,用刑法来防止人们的邪恶行为。
用礼制、音乐、刑法、政令,这四者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用来统一人们的思想意识,建立清明安定的政 治局面的。
邹书默、初霞和邹锦航三人,早已听得迷迷糊糊,困意连连。
每当董老夫人的语气稍有停顿,他们便赶忙学着邹书默的样子,眼睛斜视着,连连点头,嘴里说着“说得很好”。
董老夫人对他们三人的敷衍态度全然不顾,只是一心专注于给邹锦程耐心翻译:“所以先王十分注意怎样来对人们进行影响,用礼制来引导人们的思想,用音乐来调和人们的情感……”
邹锦程兴奋不已,小手拍个不停,心中不停地呼喊:制字先师……!他越发觉得,奶奶的翻译和自己脑海中的翻译简直如出一辙。
董老夫人看着邹锦程那兴高采烈、手舞足蹈的模样,自己也感到精神气爽,原本觉得有些乏味的翻译工作,此刻也变得充满乐趣。
邹书默、初霞和邹锦航三人,看着邹锦程不知从哪儿来的这般精神劲儿,又瞧了瞧董老夫人的状态,心想,照这情形,母亲怕是要一直解释到晚上了。
此时,董老夫人已然翻开第四页,继续朗读起来:“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情动于中,故形成于声。
声成文,谓之音。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邹锦程的脑海瞬间完成翻译,他眉飞色舞,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大概翻译为:一切音乐都是从人的内心世界产生的。
感情在心中激荡,因而通过声音表达出来。
声音组成和谐的条理,叫做音乐。
所以太平时代的音乐安祥而快乐,这是政治和谐的表现;
动乱时代的音乐怨恨而愤怒,这是政治脱离政道的表现;
即将灭亡的国家,音乐充满乐理悲哀和忧思,这是人民生活处境艰难的表现。音乐的道理,和政治是息息相通的。
董老夫人喜笑颜开地看着孙子,随后耐心地进行翻译:“一切音乐都是从人的内心世界产生的……”
邹锦程捧腹大笑,心中不停地呐喊:制字先圣……!他再次确认,奶奶的翻译与自己脑海中的翻译几乎一模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