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章
聂妍居住的小区有一个QQ群,业主们经常在群里发布一些小区信息或是趣事。久而久之,有些活跃分子大家都能认识。聂妍很少发言,顶多就是看看一些公共信息,对那些活跃分子自然也极少关注。
不过一个周五的晚上,刚刚登上QQ,突然弹出了一个陌生人对话框。
“你好,我是小区第四栋的业主,我叫林枫,看你的群名片,咱们住在同一层同一个门牌号呢!”对方发过来一个笑脸。
“哦,你好,请问有事吗?”不习惯于和陌生人搭讪的聂妍,潜意识觉得这个人有点奇怪。
“没事啊,我看你在群里很少发言。都是一个小区的,我只是觉得,咱们差不多大,可以认识一下啊,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嘛!”对方对于和聂妍聊天好像饶有兴趣。
“嗯,好的,以后还请多关照。”聂妍礼节性地回复了一下,希望赶紧结束这场无聊的对话。
“你别烦啊,我只是想认识你,并没有恶意的。我也是从外地过来的,也是一个人在合城。对不起,没经过你同意,我进你的qq空间了……”对方很快发来了这样一段话。
“没关系。”不知为何,看到这样一句话,聂妍内心泛起了一阵酸楚。是的,一个人,在不是家乡的地方独自打拼,夜晚,才是最难捱的孤单时光。
这之后,下班以后,林枫总是会有意无意地和聂妍聊上几句。竹林风和聂妍有着相同的经历,都是从农村考上大学,继而来到合城上班。通过几年的打拼,低首付贷款了一套两居室公寓,而后所有的生活围绕着房贷进行。老家除了一个没有收入来源的老父亲以外,别无他物。为了每月按时交上房贷,年底再给老父亲留一笔生活费,竹林风一直战战兢兢地活着,不敢失业不敢生病,更不敢奢谈感情生活。
这样的相同经历,让聂妍有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这也是她一直没有拒绝和他聊下去的原因。
聂妍来合城的那几年,房价还不是特别高,但是在工作几年后,合城的房价突然以火箭升空一般的速度涨了起来。原先还持观望态度的人们内心充满了恐慌,纷纷步入房奴一族。这种恐慌的情绪令房价一直坚挺,终于到了不可思议的高度。
在这种情况下,一如聂妍和林枫,都不得不庆幸自己当初买房的决定。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两居室,但是短短的几年时间,每平米的价格已经翻了一番。年轻人能否在合城这样的二线城市立足,买得起房子已经成了重要的砝码。
房子成了城市空巢青年的唯一慰藉。虽然没有钱、没有感情,但是,至少,还有这么小小的一个栖身之所。在这动荡的人世间,大概再也没有比不动产更能令人安心的事物了。
对聂妍来说,空窗期的这段时间里,她在职场上也逐渐打开了局面。和许多早早结婚然后有了孩子的女人来说,聂妍无疑成了boss心中“最靠谱”的那类员工。遇事冷静、办事仔细,最重要的是,聂妍是个口风很紧的人。久而久之,高层在有重大事物需要解决时,最先想到的合适人选就是她。大概到第三年年底的时候,聂妍被老板提拔为办公室主任,成为公司里为数不多的女性中层员工。
相比聂妍的“逆势而上”,赵宁可就没那么幸运了。当赵宁重新返回职场的时候,迎面而来的,是一场从未有过的寒冬。
当年,赵宁高考后填志愿时,秦秀梅曾经建议她报考师大的中文师范专业。对于父母而言,医生和教师这两个行业无疑是旱涝保收的“好工作”,有着“压倒一切的稳定”这一金光闪闪的优势。然而,刚刚从繁重的学业中解放出来的赵宁,一点也不认同父母的想法。一辈子都待在学校,这对于当时一个还胸怀“诗意和远方”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件特别没意思的事儿。于是,赵宁偷偷修改了自己的志愿,改填了非师范的中文专业。
在赵宁30多年的生活经历中,修改高考志愿是为数不多的“忤逆之举”。那时,她天真地以为,遵从内心的选择是她开始新生活的重要准则。殊不知,几年后,现实就给了她一个大大的耳光。
毕业后,赵宁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到了报社。虽然待遇一直不好,但是写文章是赵宁一直以来的梦想。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这多多少少填补了物质上的匮乏。更别说,有时,还能通过文字帮助一些弱势群体伸张正义。这些所谓的成就感支撑着赵宁一步步走了下来。
只是,从图图确诊自闭症之后,赵宁就时常产生自怨自艾的情绪。因为,在这个当口,金钱的重要性如此醒目地凸显了出来。长久以来,那种因为收入差距所致的落差感深深地袭来,让她陷入了悔恨之中。
“假如,当初,我能在上海坚持下来……假如,我当初,能听母亲的话,去当一个语文老师……”可惜人生没有假如,一切都不能回头。
更可怕的是,一场传媒界的巨大变革正在悄无声息的来临。新兴的通讯工具令人们获知信息的速度大大加快,多元化的信息通道,让古老的纸质传媒面临巨大的挑战。报纸的功用逐渐被削弱,被边缘化。辉煌不再,暴雪降至,一大批纸质媒体正在走向穷途末路。
寒冬来临,最先感受到的,当然是陷入这场风暴中的人们。赵宁已经隐隐约约感受到了这样的危机感。从回到单位之后,报社裁员的消息就一直甚嚣尘上。而最有可能在这场变革中首先被清除出场的,当然是像赵宁这样在都市报工作的员工。
这是从业以来,赵宁再一次审视自己的人生选择。当初,考公务员时,赵宁没有“狠上那股劲儿”,从而与体制内的工作擦肩而过。当时与自己一同考试的人,大多都已就位,成了“体制内人”。而另外一部分早早离开的人呢,大多早已看透了这样的工作只是如同无形的束缚一般,除了耗尽青春,别无所得,于是早早抽身离开,独立创造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不管是投身体制内还是“打开另一扇窗”,这好歹都是对人生的另一种解读。
如果说,体制内就像一口望不到边际的“深井”,那么体制外,则是自由无羁的江湖。如履薄冰在深井中匍匐前进还是仗剑走江湖,不能说哪一种更好,只能说,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当然,赵宁的状态是第三种。“进不了深井,混不了江湖”,这是赵宁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出的自嘲。
如果说,还有什么比人生失意更可怕的话,那就是,在失意时遇见了故人,而且,还不止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