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秋去冬来,又到了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在此之前,赵宁想象中的浪漫婚礼,应该是在繁华似锦的四月。那时候,没有了春日的阴雨绵绵,也没有夏季的炎热,温度刚好,景色正美。
不过,对于急等着孩子成家立业的两家人来说,已经等不到第二年的春天了。将新房装修了一番后,就选了一个黄道吉日为一对新人举行婚礼。
那是个寒冷的冬日,但对于内心火热的新人来说,却并未感到寒冷。赵宁穿着白色的婚纱,身上披着一件白色披肩,和朋友们谈笑着,一点也没有新嫁娘的娇羞和矜持。
聂妍也到了,坐在赵宁的旁边,微笑地看着她。想想赵宁这几年,和徐睿之间的一段感情曾让她痛苦不堪,如今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婚礼是按照当地的风俗进行的。中午2点多的时候,“新郎团”准时过来接亲。秦昊穿着笔挺的西装,头发梳的一丝不乱,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虽然带了不少“精兵强将”,还是抵不过赵宁这边的七大姑八大姨。绿城有一个风俗叫“堵门”,就是新女婿上门的时候,得接受新娘家人的“重重考验”,才能顺利进门,将新娘接走。
赵宁在里屋听见外面动静挺大,却一直不见秦昊的身影。心里有点着急,但又不敢动弹,只好一个劲地问姐姐赵颖。
“我说妹子,你急啥呀?这么着急就像嫁出去了啊!”赵颖看赵宁着急的样子,忍不住打趣她。
“不是,我就是觉得,搞了好长时间了啊,怎么还不放他进来啊……”赵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地答道。
“别急啊,得好好拾掇拾掇他,不然,他以后不好好对你咋办?”赵颖一点都不着急,觉得这件事情挺有趣的。
好在,总算是要烟的得了烟,要红包的得了红包,经过一番“轮番轰炸”外加“威逼利诱”,秦昊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新嫁娘。
多年以后,秦昊回忆当时看到赵宁的那一幕,还是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要知道,当时在门外的时候,他心里想象着一会儿见到的新娘子,应该是“惊为天人”的感觉。但是,真正见到的时候,他着实吓了一跳。平日里那个小清新不见了,眼前的分明是个浓妆艳抹的媒婆!
说起来,这也不能怪赵宁。早晨蒙蒙亮就去店里化妆,定妆以后,就一直在自己的闺房里呆着。也许是因为灯光太暗,几个表姐们总觉得妆太淡了。于是乎,闲来没事,就拿出自己包包里的那些个化妆品,在赵宁脸上涂抹了一番,总算有“上了妆”的感觉了。
可没想到,天渐渐大亮,尤其是到秦昊来接亲的时候,太阳最好,屋里亮堂堂的。此时,赵宁脸上的妆容那可不只是有“上了妆”的感觉,简直可以称做舞台妆了。
当然,这些个小瑕疵并没有影响新人们欢快的心情。按照老家的风俗,应该由弟弟背出门,不过赵宁只有一个姐姐,于是秦昊就只好亲自出马上演了一出“猪八戒背媳妇”。
在热闹的人群中,只有一个人内心是酸楚的,那是赵宁的父亲赵德海。前年,赵颖出嫁的时候,他就挺难过的。这次,小女儿出嫁,他显然更难过了。
以前就听老辈人说,“娶个媳妇满堂红,嫁个女儿一场空。”虽说,早年间就经常因为膝下无儿暗自慨叹,但好在两个女儿都乖巧懂事,总算是有了一点心理安慰。不过这两年,两个女儿接连出嫁,他心里越发觉得心里空虚得很。
为此,老伴秦秀梅没少劝他:“女儿们虽讲出嫁了,但还不是在一个城市么?如果想去看,坐公交就能到,又不是山高水远的地方。”但老赵不这么想。“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能一样么?”
尤其是在赵宁的婚礼上,看着自己没心没肺的小女儿笑得如此欢喜,他心里好一阵失落难过。
晚上,家里的客人们都散尽了,赵德海点了一根烟,默默地站在窗户前。想起了年轻时为了家庭生计,鲜少和女儿们亲近;现在年老了,想要多和孩子们呆在一起,她们却一个个离开了。老赵想得入了神,连手上的烟灰掉落地上,也没有发觉。
老赵这边异常冷清,赵宁这边的新房,却充满了喜气和欢娱。朋友们花样百出,直闹到快夜里12点才散去。家里一片狼藉,赵宁卸了妆,收拾停当,已是深夜了。秦昊也累得够呛,一整天忙得没歇。虽说是洞房花烛夜,却没什么新鲜浪漫可言。两人困得倒头睡下,勉强温存了一番,一觉到天亮。
第二天一早,按照习俗,秦昊和赵宁要回门。冬日料峭,天气尚冷,但为了好看,赵宁还是捱着冻穿上那件玫红色的短大衣。也许内心是火热的,所以就不觉得寒冷吧。穿着大衣短靴的赵宁,看起来是个喜庆的新嫁娘。
到了娘家,赵德海和秦秀梅已经端坐在家中了。连日来的劳累,老夫妻俩本以为能睡个好觉,结果翻来覆去竟然都无法入睡,一早就醒了。
看到一对新人过来,老两口心里热乎乎的。尤其是赵德海,在赵宁失恋的那段时间里,他几乎就没睡过一个好觉。如今,看到女儿终于有了满意的归宿,心中感到甚是欣慰。
离开家的时候,老两口送小夫妻俩到门口。赵宁和秦昊说说笑笑地往前走,背后是父母关切的眼光。在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曾无数次和父母告别。年少时,和父母赌气时的决绝离去;长大后,开启新生活时的幸福转身……无论是哪一种,不变的是,背后,总有深情的目光相随。
接下来的很长时间里,对于赵宁而言,是人生中最为安逸的一段时光。事业稳定,家庭其乐融融,一切都是一幅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景象。也许是之前有了那么一段难堪的经历,让赵宁分外珍惜当下这般平静安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