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邹锦安那稚嫩的左手一把紧紧抓住《休书》的瞬间,他的心脏猛地跳动了一下,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与兴奋交织的情绪瞬间涌上心头,
他下意识地伸出另一只手,双手紧紧地握住那薄薄的信笺,手指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胸脯剧烈地起伏着,迫不及待地将目光投向信中的内容。
夫君:
容妻最后一次这样称呼。
初次见面之时,君乃翩翩少年,胸怀大志,自述家贫,父乃中级匠人,生计无忧。母身体欠佳,无业。
妻,是员外郎之后,家境殷实。父母皆无忧。父母大人唯盼女子嫁个务实之人。
多次了解,君除微薄工资无其它收入,父中级匠人,奈何人丁兴旺,入不敷出。
祖宅简朴而宁静,悠久而亲切,古老而柔美奈何肩膀相靠,足迹相迭。
交往之时,妻只觉得嫁个稳妥之人即可,看夫聪明智慧,只要肯干,一切不是问题。决意嫁与夫君。
婚前再三确认,无一丝积蓄。
遂,妻抛世俗传统,彩礼无分文,自带丰厚嫁妆嫁于夫家。所收贺礼皆无保留,赠予夫父母,以减轻其负担。
母,母生一子,先天畸形,已查明乃一脉相承。
妻,恐慌。
夫,欺妻同流何物,骗父母大人,妻已有身孕,这是不仁不义,忤逆不孝。
妻,常忍辱负重,然难得一日之欢愉,却含岁月之苦楚;
妻,今思念再三,愤而背负失道之龌龊,恨尔休尔,妻不想做不仁不义,忤逆不孝,二个月来身心疲惫不堪之苦矣。
俱此休书,奉官承长,望念妻苦命,答应妻愿,以抚贱身痛。
挥泪如雨代笔:陈玉华敬叩乡台。
龙历2538年,立秋4月20日挥泪如雨。
邹锦安的目光在信纸上快速移动,逐字逐句地审阅着,待看完这封信,他的嘴角微微下撇,眉头紧锁,心中不禁有些无语,暗自腹诽道:
这都什么跟什么呀?
怎么莫名其妙地就把我给扯进去了?
而且还把我当成了他们之间的绊脚石。
不就是双脚残疾吗?
这怎么能跟遗传病扯到一块儿呢?
真是荒谬至极!
邹锦安一直怀疑自己双脚之所以残疾,是因为前世在那车水马龙的红绿灯路口,好心去扶一位老奶奶过马路,却不幸被飞驰而来的汽车撞个正着,从而导致瘫痪。
可这事儿在这异世界又有谁能知晓呢?简直是无妄之灾。
邹锦安又细细端详着《休书》的内容,眉头拧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心中暗自思索:
这前面说的或许多少还有些真实的影子,但后面这些内容,肯定是胡编乱造、颠倒黑白。
不过,根据平日里对大哥和大嫂相处情形的了解,这休书估计是七分真三分假,这般精心炮制,倒是把谎言编织得严丝合缝,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真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与此同时,邹锦安的心中满是震惊与诧异,只因这《休书》字面的意思他竟能一眼看穿,而且脑海中还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自动分解出每个字的丰富含义。
就拿“夫君”二字来说,“夫”字的含义可谓是错综复杂:
用作代词时,表近指,恰似那精准的指向标,引领着语义的方向,相当于“这”或在“这”后加适当的量词,
正如宋代王安石在那脍炙人口的《游褒禅山记》中所写“而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处的“夫”便是那近指的明灯;
表远指时,又如同那遥远天际的星辰,指引着远方的语义,相当于“那”或在“那”后加适当的量词,
像唐代柳宗元笔下那发人深省的《捕蛇者说》里的“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用作助词时,若出现在句子开头,便宛如那激昂的战鼓,开启一场议论或叙述的盛大篇章,是为“发语词”,也可用复音虚词“且夫”,
此时它无需翻译,默默承担着引领语义的重任,如清代刘开在《问说》中所写“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
而当它悄然出现在句末时,又恰似那悠扬的尾音,为句子增添一抹别样的色彩,用来表示感叹,相当于“啊”或“了”,
例如清代蒲松龄所著的《促织》中的“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此外,“夫”还拥有另一重身份,假借为“彼”,摇身一变成为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他、她、它或他们,在那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中,默默承担着指代的使命。
“……”
邹锦安的目光继续在信纸上缓缓移动,仿佛一位探寻宝藏的探险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陈氏医馆送来的这封《休书》,书信之上密密麻麻地写了 394 个字,邹锦安仿若一位虔诚的学者,逐字逐句地细细剖析、深入钻研,这些海量的信息如同潮水般涌入他的脑海。
他的心中暗自庆幸,犹如在茫茫大海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幸好自己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那神秘的造字圣人的传承,
不然就凭自己这凡人的脑容量,面对如此汹涌而来的知识洪流,恐怕瞬间就会被淹没,根本无力储存这浩如烟海的信息。
当然,他也清楚地知道,随着时光的缓缓流逝,自己读的书将会越来越多,就像一个贪婪的求知者,不断探索着知识的广袤天地,
获取的知识也会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丰富,届时所需的脑容量必然会以惊人的速度膨胀。
毕竟邹锦安现在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脑容量有限,就像一个小小的容器,总有一天会面临无法容纳更多知识的困境。
虽说邹锦安此刻凭借着那神秘的传承,脑容量暂时还能勉强应对这突如其来的知识冲击,但那脑袋里突然涌入这么多繁杂的知识,
还是让他感觉脑袋嗡嗡作响,仿佛有无数只蜜蜂在耳边飞舞。
邹锦安猜测这或许是因为自己年龄太小,大脑还处于发育的初期阶段,
就像一棵稚嫩的幼苗,尚未具备足够的能力去承载如此沉重的知识负担。
原来自己这看似神奇的金手指,也并非无所不能,有着难以突破的瓶颈和限制。
邹锦程的心中不禁有些迷茫,仿若在迷雾中徘徊的行者,苦苦思索着到底有没有什么神奇的功法可以像一场及时雨般滋润自己的大脑。
就在他满心迷茫之时,冥冥之中有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拂过,随着一股清凉而柔和的气流缓缓进入脑海,邹锦安顿觉脑袋瞬间清醒,
那感觉就像是在闷热的夏日里,突然吹来了一阵凉爽的微风,让人心旷神怡。
邹锦安忍不住在心中惊呼:“我勒个去!没想到还有这等奇妙之事!”
邹锦安想起以前的自己,对读书之事可谓是兴致索然,觉得那些枯燥的文字就像是毫无生气的符号,索然无味。
可自从读了这封《休书》后,却被一位神奇的仙人施了法术,突然觉得里面的那些字变得鲜活起来,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一个神秘的世界,充满了无尽的魅力。
邹锦安的脑海中开始浮现出地窖里那堆积如山的四书五经,那些古老的书籍在向他招手,呼唤着他去揭开其中的奥秘。
邹锦安暗暗下定决心,等有时间了,一定要让奶奶把那些珍贵的书籍搬过来,让它们成为自己打发这漫长而无聊时光的最佳伴侣。
毕竟每天躺在床上无所事事,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小鸟,实在是太枯燥乏味了,简直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
而读书,此刻在他眼中,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打开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门,让他领略到别样的风景,体验到丰富多彩的人生。
而且他现在身处这个异世界,没有手机像前世那样随心所欲地看小说、电影、电视剧,也不能尽情地刷视频,享受那短暂而刺激的视觉盛宴,实在是没有什么别的消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