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四大和谐
书名:有家超市在仙界 作者:嘉果 本章字数:2761字 发布时间:2023-02-19

张路平看着父母那副模样,觉得时机已然成熟,便开口说道:“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夫妻二人一听儿子要讲故事,顿时来了兴致,目不转睛地盯着他。


据说地藏王菩萨能够一身化出千万分身,其实他早就具备成佛的资格,却始终留在无间地狱。只因他立下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一心要度尽地狱中的众生,拯救那些在地狱里受尽苦难、无法解脱的灵魂,才肯成佛。


而这宏大的誓愿,皆源于他在地狱救母的经历。他看到世间众多众生生前不行善事,死后便在地狱受尽苦难折磨,由此发愿。


地藏王菩萨成道前,曾有一世身为婆罗女,她虔诚信奉佛法。可她的母亲却不信道也不信佛,不仅如此,还对佛门众神深恶痛绝,时常出口大骂,又修习旁门邪道,结果死后堕入无间地狱,在十八层地狱中饱受各种酷刑。


有一天,婆罗女受母亲托梦,得知母亲在地狱中每日遭受各种刑罚的煎熬,苦苦哀求她解救自己。


婆罗女从梦中惊醒后,便前去拜访当时一位德高望重的佛门大师。大师指点她,唯有多多修行善缘,才能消除她母亲前世的业障,让母亲少受地狱酷刑,有机会轮回投胎。


于是,婆罗女变卖了全部家当,一心积德行善,此后一日三餐只喝稀粥。到了年迈之时,她甚至每日只以晨露为食,不忍心伤害天地间任何生灵。最终,她的母亲在九泉之下免去了不少刑罚,得以投胎轮回。


三生缘分,世世相连,生生不息。这一世,得以轮回的婆罗女母亲依旧是她的母亲,只是两人的身份与往昔不同了。


当婆罗女转世为大长者子的时候,他酷好佛法,可他的母亲却爱吃一些动物的幼崽,尤其喜爱那些用千万个原料才能制成的菜肴,比如鲍翅、鸭舌之类。


母亲死后,大长者子深感罪孽深重,觉得自己死后必定会下无间地狱。于是,他每日颂法念佛,期望能消除母亲的业障。


就这样,他的佛法念力急剧增强。有一天,他在念佛的定境中来到了地狱,鬼王大为震惊,询问他的来意。大长者子告诉鬼王,他想看看母亲如今的状况。


鬼王告知他,因为他母亲生前吃了太多鱼子等动物幼崽,罪孽极其深重,在地狱中口鼻被封,无法享用人间子孙祭奠的物品,饥饿难耐。同时,每天还要遭受万鬼啃食其肉的痛苦,他的母亲深陷万鬼群中。由于万鬼群里都是几世作恶、死后不得轮回的魂魄,使得这里黑暗无边,以鬼王自身的法力,都无法知晓他母亲究竟在何处。


大长者子听后,悲痛万分。为了救母亲,他赤身裸体地投身到万鬼群中,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喂养万千恶鬼,同时每日颂念佛法,希望能度化这些恶鬼,让他们弃恶从善,早日轮回。


有一天,当恶鬼们照例要来啃食大长者子的血肉时,他的身上突然绽放出耀眼的佛光,同时身上飞出千万分身,将万鬼群所在的深渊照得通亮。


如来佛祖听闻此事,派遣使者来到地狱。使者见到大长者子后,回去向佛祖禀报说他“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于是称他为地藏王菩萨,还说他可以成佛上天,他母亲的业障也因他的功德得以消除,不但能够轮回,若能放弃恶行,还可修得正果、位列仙班。


地藏王菩萨却回答道,以前只知道母亲因罪孽在地狱受苦,如今看到地狱中有如此多的魂魄都在受尽不得轮回的痛苦,自己怎能独自抽身离去?若地狱不空,他誓不成佛!


使者又说,佛门讲究机缘,如今你不愿成佛,却要堕入这无间地狱,可知道地狱的苦楚?地藏王菩萨坚定地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夫妻俩听完这个故事,心头猛地一震,仿佛突然有所顿悟,可又好像抓不住那关键的点,心里十分难受。


张路平见状,赶忙接着说:“不懂佛法的人,往往会脱口而出:‘空了酒、色、财、气,就是四大皆空嘛!’其实,这和佛教所说的四大皆空,完全是两码事。佛教所讲的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风这四大法则。


四大观念和物理,并非佛教所独创,这是人类在探索宇宙本体的初期所得到的结果,在哲学思想史上,有着相似的发展趋势。比如道家经典中记载的水、火、金、木、土五行;佛教所说的世界形成,基于地、水、风、火、空的五种法则。


总之,不管是五行、五大还是四大,指的都是物理界的基本法则。倘若仅仅局限于此并执着其中,发展的结果,就会成为唯物论者。所以,这些思想也算是唯物论的先驱。


佛教讲四大皆空,是在沿用固有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佛教化。因为地、水、火、风的四大法则,从宇宙物理角度来看,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于水大,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从人体生理角度来说,毛发骨肉属于地大,血液分泌属于水大,体温属于火大,呼吸属于风大;从四大的物性来讲,坚硬属于地大,湿润属于水大,温暖属于火大,流动属于风大。


然而,无论怎样分析四大,它终究属于物质界,无法涵盖精神界。所以唯物论者将四大视为宇宙的根源,佛教是绝对不认同这种说法的。


佛教所讲的四大,也分小乘与大乘的不同观点。大体来说,小乘佛教所说的四大,是造成物质现象的基本因缘,被称为四大种,意思是地、水、火、风是形成一切物质现象的种子,一切物象都是由四大调和分配而成。四大和谐,万物就会繁荣昌盛;四大矛盾冲突,就会走向毁灭。物理现象如此,生理现象也是一样,所以佛教徒把病人生病称作‘四大违和’。


小乘佛教观察四大种的目的,是让人看清我们这个由四大假合而成的色身,不要把色身当作真实的自我,不因执着色身为我而造下种种生死之业,一旦把‘我’看空,就会进入小乘的涅槃境界,不再轮回生死。


大乘佛教所说的四大,并非指根本元素,而是指物态的现象,是假而非实,是幻而非真,对于物象的形成而言,只是增上缘而非根本法。虽也承认四大是物象的种子,但并不认为四大就是物象的真实面貌。


小乘佛教因为只空‘我’而不空‘法’,所以即便把物象看空,仍觉得四大的极微质‘法’是真实存在的。不过,小乘佛教并非唯物论,而是多元论,因为佛教的空不仅要空去四大,还要空去五蕴。四大,只是五蕴中的一蕴罢了。


那么,什么是五蕴呢?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前一个属于物质界,后四个属于精神界,四大就包含在色蕴之中。


五蕴是个很大的课题,我只能简单说一句:五蕴是三界之内的生死法,只有空去五蕴,才能超脱三界的生死轮回。同时,通过五蕴的提出,也证明佛教并非只讲四大皆空,而是要进一步讲五蕴皆空。


尤其重要的是,佛教的核心并不在于四大,而是以识蕴为主,至于受、想、行这三蕴,都是识蕴的陪衬,用来彰显精神界功用的广泛和强大。所以,佛教不仅不是唯物论者,反而是唯识论者。


对于学佛之人,必须要发四大弘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这第一条可以说是本愿,是发菩提心,是菩萨的大愿。


烦恼无尽誓愿断:第二条是教导我们要断除烦恼,而烦恼有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无明烦恼要破除几分,才能更进一步。


法门无量誓愿学:第三条,如果学佛一开始就广学多闻,那可就颠倒了;所以有些人费尽心思精力,到最后却一事无成,就是因为没听从佛陀的教诲。


佛道无上誓愿成:第四条,善财童子最后一次参访,向普贤菩萨请教佛道如何成就?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助其成就无上道。 ”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有家超市在仙界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