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14年的一月末,法兰克帝国皇帝查理曼在首都亚琛去世,由于查理曼去世前,他的四个儿子中的前三个都已经过世了,本来不是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的小儿子,年仅36岁的“虔诚者”路易,兵不血刃的在这场皇位游戏中胜出。
路易在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之后,他第一时间赶到了首都亚琛,在法兰克贵族们的拥护和主教的认可之下,成为了法兰克帝国新的统治者。在路易继位的时候,他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年仅十九岁的大儿子洛泰尔、十七岁的儿子丕平以及八岁的三儿子路德维希。
公元815年,路易将洛泰尔和丕平分别派往巴伐利亚和阿基坦地区行驶统治权,用来锻炼他们的能力。但是,由于当时他的儿子们年龄尚小,所以路易虽然给予他们领地,但并没有授予他们正式的头衔。
公元817年四月处,与往常一样,路易去教堂参加祷告,在祷告结束之后返回皇宫。但,当路易和他的随从们经过的一处木制长廊时,这一处长廊突然发生断裂,崩塌,死伤者无数。路易虽然幸免,但也收到了惊吓。经历这次惊吓后,路易就感受到死亡的恐惧。在经历这次事件的三个月后,经过深深的思考,路易颁布了帝国诏令,明确了三个儿子的继承权,安排好了身后的事情。
帝国诏令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长子洛泰尔被加冕为共治皇帝,获得了大部分领土以及主要的继承权,统领他的兄弟们;二儿子丕平获得了阿基坦王国以及周边部分地区;三儿子路德维希则分到了巴伐利亚王国及其周边部分地区。同时,该诏令还严谨的规定了继承的顺序问题;如果这三人中的某位去世,其领土由逝者的子嗣继承,如果没有子嗣,则都由洛泰尔继承,如果洛泰尔没有子嗣而去世,则贵族们会从自己剩下的儿子中选取一位作为皇帝。
路易觉得有了这些规则就会保证帝国不会分裂,法兰克帝国始终都会在一个皇帝的统治之下。路易的想法是好的,但,屋漏偏逢连夜雨,偏偏后面出现了叉子。那出现了什么叉子呢?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这次分配的范围唯独没有出现意大利王国,因为查理曼并没有把意大利王国留给路易,因为意大利被留给了路易的哥哥丕平的私生子伯纳德,也是因为这样,当伯纳德看到路易的帝国诏令后,不清楚自己的叔叔路易去世之后,自己将处于哪种地位,而自己时私生子,他和他的后代还能不能继续享有意大利王位,这些疑问让伯纳德开始密谋独立。
可当伯纳德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密谋就败露了。路易亲自率领大军前来征讨意大利王国。伯纳德完全想不到自己的叔叔来的如此之快,只能亲自前往路易的营长内投降。而伯纳德被路易带去了亚琛,在那里原本会因叛国罪而被处死,,可后来路易开恩免除伯纳德死刑,最终伯纳德被刺瞎了双眼,关进了地牢,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没过多久,伯纳德就死在了地牢之中。
伯纳德死后,意大利王国就被封给了洛泰尔。让人想不通的是,路易在无意间弄死了伯纳德之后就后悔了。路易召集众人在教堂为自己的罪行忏悔,但忏悔就忏悔,可是他是“虔诚者”路易,他在这次忏悔大会中,将自己很多小的恶行都说了出来,这不但没有赢得众人的好感,反而大大降低了自己的威信。
公元818年,路易的第一任妻子埃芒加德因病去世,几个月后,路易就续了弦。公元823年,路易的新妻子为路易诞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秃头”查理。随着这个婴儿的诞生,问题也就来了。我们知道之前路易颁布了诏令,将自己死后,自己三个儿子的皇位继承问题安排完成。而现在自己又有了一个儿子,那么就会很尴尬,因为所有的领地都已经划分完毕,根本没有给小查理留下一点家产。路易想为小查理某一点土地,必然要重新划分其他三个儿子的继承权。但这一举动引起了三个儿子,尤其是继承地盘最大的洛泰尔,对路易准备修该诏令的行为感到严重的不满。
公元829年,路易不顾众人的反对,执意将洛泰尔继承权下的施瓦本划归给小查理的名下。洛泰尔听到自己的父亲要将自己的一块土地给小查理,立刻率军叛变,这一行动也得到了丕平和路德维希以及国内一帮反对派的支持。
兄弟三人造反的借口与我国古代皇子造反的理由大相径庭,洛泰尔也找了一个“清君侧”的理由。洛泰尔说这位新皇后是一个荡妇,“秃头”查理并不是路易的亲生儿子,要求路易废除查理的继承权。
最先进军的是丕平,公元830年,丕平率军从加斯科涅北上,路德维希随后加入了丕平的队伍之中,而这个时候的路易正在布列塔尼,当路易返回亚琛时,听到自己的儿子叛乱的消息大为吃惊,立刻带着军队赶往贡比涅组织防御。不幸的是,被丕平和路德维希所击败并被俘虏。眼看这场战争就快结束了,可形势瞬间出现了反转。
丕平和路德维希两兄弟并不真心向帮洛泰尔与自己的父亲作对。在路易承诺,会扩大他们的继承领地之后,丕平和路德维希立刻跳槽,转而倒向了路易一边。此时,觉得胜券在握的洛泰尔才刚刚带着军队离开意大利。
公元831年,对现在形式一无所知的洛泰尔到达了奥斯特里西亚的奈梅亨,他在那里想召集众人开会,讨论一下今后帝国的权力分配的问题。洛泰尔哪想到,他等来的并不是盟友,而是来自各地平叛的军队,已经是强弩之末的洛泰尔不得不束手就擒,路易宠幸掌握了大权,把长子洛泰尔的头衔全部摘掉,并将意大利转封给了“秃头”查理。
不过事情还没有完全结束。一年之后,也就是公元832年,丕平被路易召唤进宫,可能是由于之前参与叛乱的原因,丕平在宫中受到侮辱,愤愤不平的私自返回了自己的领地,路易立刻意识到丕平返回后,极有可能在手下贵族的怂恿之下叛变。于是,路易准备先下手为强,带着军队赶往阿基坦,把丕平的头衔摘掉,将阿基坦王国转封给“秃头”查理,这下,暂时安稳下来的帝国内部,再一次炸开了锅。
路德维希看到自己的父亲如此粗暴的对待二哥,立刻意识到自己也离灾难不远了,于是起兵作乱,攻占了施瓦本,可没多久就被路易击败。虽然路易没有直接把路德维希在巴伐利亚王国的头衔摘掉,但剥夺了除此之外的继承权。
不知道是不是洛泰尔作为嫡长子还是帝国的最佳继承人,路易这时又恢复了洛泰尔的头衔,将原来的意大利王国又还给了他,然而,路易的宽宏大量并没有成功的感化自己的长子。洛泰尔一恢复权力,就积极的联系兄弟丕平和路德维希,准备共同推翻父亲的统治。这一次,洛泰尔还得到了罗马教宗格里高利四世的支持。
公元833年,洛泰尔在意大利再次反叛,路易率军南下,而洛泰尔率领军队北上,一场父子大战开始上演,双方在科尔马相遇,却都保持了最大程度上的克制,没有发生战斗,都这样对峙着。这个时候,罗马教宗格里高利四世跑了过来,跑到路易的营地之中,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成功离间了皇帝与贵族之间的关系,大部分贵族不再支持路易,带着自己的军队离开了营地。路易看到大势已去,叹气一声,命令剩余的忠实追随者也离开,随后宣布退位,向洛泰尔投降。
路易投降之后,洛泰尔就将他送往苏瓦松的修道院,“秃头”查理也被剥夺了所有头衔,被软禁了起来。洛泰尔成功取代了父亲,成为了法兰克帝国最高的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