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赶快将燕子送到学校去,这小家伙现在越来越“无法无天”!
在三位夫人分出胜负之后的那天晚上,李志行前去“慰问”,结果刚从顾菲儿房内出来,忽然燕子就不知道从啥地方冒了出来,上来就问“志行,菲儿妈妈是不是一个隐藏的高手?都没看见她有什么伤。”
李志行非常生气,呵斥燕子赶快去睡觉!
顾菲儿哪是什么高手?只是她将脸保护的比较好罢了,胳膊上、腿上全是乌青!
那为啥顾菲儿就成了老大?这是因为刘绣娘帮她。她俩一起打乌兰其木格!刘绣娘本来就是练家子,单凭拳脚,乌兰其木格哪是对手?
这天晚上,李志行和新婚之夜一样,挨个去“安慰”三位夫人,最后还特意在乌兰格格屋里留宿,他怕乌兰其木格有怨恨。
不料乌兰其木格却说“不!这是我们商议定下的,我输得服气!”
那天晚上,李志行少见地对乌兰其木格温柔了许多。
……
燕子的逍遥日子到头了,他被李志行押着去上学。
前一段李志行太忙,忽略了她上学的事,而这家伙也不提醒,除了每天在家里看各种“热闹”,还四处游荡。
最麻烦的是她经常到罗庚华那里去,和“清华兄”聊天。罗庚华并不讨厌她,甚至有些喜欢和这个精灵古怪的小丫头聊天,但李志行不愿意,怕她耽误罗庚华工作。
燕子似乎并不讨厌上学,一路上还和熟人打着招呼,“忙着呐?我去学校!”,路人也笑着回应,然后赶紧向她身后的李志行问好。
“你能不能走快点?少跟大家打招呼!”李志行说道。
“咦?见了熟人就要打个招呼,这是礼貌呀!伯玉兄你说对不对?”燕子故作惊讶地说道。
她现在很喜欢称呼别人的字,还学着李志行要加个“兄”字。
跟在身后的“伯玉兄”胡琏忍着笑,不说话。
李志行也没办法,任她慢慢往学校走。
等快到学校门口,只见一帮学生“呼啦”一下从学校跑出来,吆喝着往一边去了,燕子忽然“哈!”的叫了一声,拔腿就往前跑。
燕子快到跑校门的时候,只见一个半大孩子,手中持着一根木棒从学校里奔了出来。燕子一见就兴奋地大喊“小明,你们是不是又要去和二秃子一伙打仗?”
只见那半大孩子停下说“你喊什么喊?是去打二秃子!咦?你什么时候回来的?不过跟你没关系,你赶快回去上课!”,说完往前就跑。
但跑了两步又停下来,说“以后不许喊我小明!叫明哥!”
“对!明哥!明哥!也带我……”燕子似乎想让这小伙子带她同去,但忽然想到李志行正在身后,就赶快闭了嘴。
这时李志行脸一沉,大喝一声“站住!”
那个叫小明的孩子,这才看见燕子身后的李志行,急忙站住,将木棒藏在身后,然后向李志行行礼,说“李大人!”
李志行沉着脸问“是不是去跟同学打架?同学之间,拿木棒干什么?扔掉!”
这孩子一听,赶快将木棒扔到墙根下,双手垂立。
“好了!去吧。记住!多学习,少打架!”
那个小明立刻敬了个礼跑了。
李志行带着燕子往学校里走,边走边沉着脸问“燕子,你在学校里还打架?”
“没有没有!绝对没有!”燕子急忙摆手分辩。
这边,将燕子安排进教室,杜斌丞校长早迎了出来。李志行最近免费发放食盐的事情影响很大,他早想与李志行讨论讨论,于是志行便随他一起到校长室品茶。
杜斌丞讲了免费发放食盐在民间的反响,也谈了不少此事的得失,李志行听得认真,表示可以在后续中改进。
两人从食盐谈到民生,又从民生谈到农业,李志行忽然想成立一个“农艺研究所”,旨在推广一些优良农作物和先进农业技术,尤其是引进美国棉种,这种棉花丝绒又长产量又高。
杜斌丞非常赞同,并给李志行推举了好几个人选,其中不仅有十分少见的农业留学生,也有种庄稼出色的老农民,李志行非常高兴,愈发觉得杜斌丞是个有才干的人。
两人正谈得起劲,院子里却传来一阵吵闹声,杜斌丞就出去看,李志行坐在屋内没动。
原来是一个妇女带着孩子,来找杜斌丞要说法,因为杜斌丞的堂弟带人将她家孩子打了。
李志行从窗户往外一看,只见一个半大孩子,不知是因为小时候烫伤还是什么原因,脑袋上少了一片头发,此刻鼻子嘴里的血,在母亲身边正在哭。
这孩子莫不是燕子所说的“二秃子”?那岂不是刚才那伙孩子打的?
杜斌丞好话说尽,并表示要严惩自己的堂弟,好不容易将要说法的母子俩打发走。然后就火冒三丈地吩咐人“去将杜聿明找来!”,进屋后唉声叹气。
李志行见状就笑着问“秉诚兄,你刚才让人去喊谁?”
“还能有谁?我堂弟杜聿明!这家伙自打到我这里上学,就一天都没安生过!”
杜聿明?李志行忽然想起那位日后的名将杜聿明!于是便详细询问。
杜斌丞又是一声叹息,便说起了自己这个堂弟。
杜斌丞是米脂人,杜家有些田产,也算小富之家。杜聿明是杜斌丞二叔的儿子。
杜斌丞的二叔杜良奎是个读书人,曾中举被录为即补县知事,他没有应命履新,却跑到西安去教书,后来又回陕北教书,以育人为乐。不料他儿子杜聿明却是个不安分的主,从小舞刀弄棒,最大喜好就是拿着猎枪上山打鸟。
杜老先生不希望儿子变成莽夫,先把儿子在自己身边带了几年,又来有送到其表哥李鼎铭身边带了几年。李鼎铭比杜聿明年长20岁,也是个极有学问的人,当时自己开办了一个学校,任校长。
不久杜家生了变故,杜聿明无法继续上学,便回米脂管理家务。这下杜聿明不用学习了,除了管管家务,就是上山打鸟,十分快活。不过他管家管的还可以,家里事井井有条,账目分明。
后来,其父杜良奎不忍儿子学业荒废,就又将其送到榆林,让杜斌丞管教,希望以后能有出息。不料这家伙玩性不改,不好好学习,喜欢呼朋唤友,经常与学校周围一些孩子,干些舞枪弄棒的勾当。
结果,就是经常把别家孩子打得头破血流,让杜斌丞这个校长头疼不已。
李志行听了只是微笑。
很快,杜聿明就被带了进来,惶惶的大个子,站在那里垂着头不说话。
杜斌丞一见就生气,大声训斥道“杜聿明,你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见了李大人也不知道行礼?”
杜聿明这才抬头行礼,说了声“李大人!”,又赶快低下了头。
这不是刚才的“小明同学”吗?果然是这个家伙!李志行微笑着点点头。
“你怎么又去打架?”杜斌丞生气地问道
“二秃子带人欺负咱们学校学生!抢同学的干粮!”杜聿明分辨道。
“他抢东西,你不会告诉老师?却要去动手打人?”
杜聿明低着头不分辨。
杜斌丞郁闷不已,就说“将《送林子中知成都》背诵一遍,错一个字,就去室外面壁!”。
这《送林子中知成都》,正是一首讲心性磨炼的诗。
杜聿明就低着头,直接开始低声背诗“鞍马覆山黑,旌旗垂野红。问远谁当行,太守临蜀中……”
这时李志行大声说道“一个大小伙子!抬起头来,大声背!”。
杜聿明抬头,正好看见李大人在对着自己笑,似乎眼神中颇有鼓舞,就一下子挺起了胸脯,大声重新背道“鞍马覆山黑,旌旗垂野红。问远谁当行,太守临蜀中。太守时之豪,学博文章工。人事未称遂,崎岖已巴东……”。
其间,李志行仔细观察杜聿明的相貌神情,正如当日观察胡琏一般。
杜聿明很快就背诵完成,竟然一字不差!
杜斌丞这时训斥道“今天李大人在这里,我就不再惩罚你了!以后再也不许打架!记住了没有?”
杜聿明忙低头说“记住了!”
“去吧!”
杜聿明向李志行又行了一礼,恭敬退了出去。
不过刚退出去,就听见这家伙一声欢呼,跳跃着跑了!杜斌丞听了,不禁一阵苦笑。
李志行则笑意更浓。
“唉,实在是没有办法!”,杜斌丞是榆林著名的教育家,却拿这个堂弟没办法。
“秉诚兄,我觉得你的教育方法不对呀!”
“嗯?此话怎讲?”
“俗话说百人百样,你这个堂弟,只怕不是学校能教育出来的!”
“学校教不了?那哪里能教?”
“我看,这小子是个当兵的好苗子!”李志行微笑着说道。
“你说让他去当兵?”杜斌丞问道。
“你问问他愿不愿意?也问问杜老先生。如果愿意,可以先在我身边当几年勤务兵,到时候我送他去军校。”
杜斌丞闻言若有所思,说道“好!我先问问。”
杜聿明一听李大人想让自己跟着他当兵,立刻就表示同意!至于杜良奎老先生,虽是不舍,但听杜斌丞一番分析后,也就同意了。
于是,“小明同学”辞别校园,搬到了镇守府,与“伯玉兄”一起,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勤务兵。
这下燕子高兴了,一放学就跟杜聿明一起玩,还总拉上胡琏。两个半大孩子和一个孩子,整天在镇守府里鸡飞狗跳。
一天,杜聿明这家伙竟在燕子的怂恿下,在镇守府后院开枪打鸟。枪声一响,直接震惊了半个榆林城!
惊得二旦带警卫团将镇守府各处围了个严严实实,府内各处都派人把守!赵定安紧急封闭了榆林城门!张德胜、向虎山各带一队人,提枪纵马,飞奔而来,一见二旦就问“大人呢?大人呢?”
等大家都看到了李志行,才松了一口气。再一问,原来是燕子和杜聿明在后院开枪打鸟!真是虚惊一场!
这件事令李志行大怒!将燕子、杜聿明、胡琏三人叫到面前,狠狠训了一顿!
为啥还有胡琏?因为胡琏当时也在后院,据说正在劝说杜聿明不要放枪。
杜聿明被收了枪。这货倒是个好汉,主动接受了惩罚,被结结实实打了10军棍。
之后,这三人被勒令组成了一个学习班,燕子任老师,给杜聿明和胡琏讲授李志行曾经教给他的物理、化学、外语等各科知识。胡琏任班长,监督小明同学,同时负责向李志行报告燕子老师和小明同学一旦出现的不法行为。
此后,镇守府才消停下来。
不料经此一事,竟加深了这三个家伙的“革命友谊”,三人悄悄义结金兰,杜聿明年纪最大被称作大哥,胡琏居中,被燕子称为二哥,燕子最小,被两人称为三妹。
这个团伙共同立志,要苦练本领,将来要干一番大事!
……
有了“甲字第一号”工程,又加上李志行久不在榆林,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所以几乎天天忙到深夜。
这天晚上,李志行正在看罗华庚提交的一个文件,忽然心生警兆!总感觉有人在偷偷窥视他。
李志行定了定神,这种感觉还是挥之不去!他望望窗外,夜色很深,夜风吹过树梢,似乎有树枝在摇动,静悄悄的。
李志行敛神提气,忽然双足一点,直接从窗户飞了出去。
只看见对面房顶上一个黑影,一闪而没!
李志行立刻跃上屋顶查看,那黑影身法极好,一路踏着屋脊,往南城而去。
李志行略一思索,提枪在手,一路往南城紧追。
不料此人轻功似乎比他还略高一筹!先向南城疾驰,而后又拐向西城。李志行跟在后面,就是追不上。
最后,竟然追丢了!
李志行心中暗自吃惊,榆林城里什么时候来了这样的高手!不知是何方神圣?又有什么目的?
但既然追不到,李志行便只好悄悄回到府衙,坐在办公案后面发呆。
一会,刘绣娘来催志行就寝。
见他一个人静坐,就问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李志行摇摇头,就去睡觉。
他觉得此人目的未明,本领又高,他不想让家人跟着担心。
第二天,李志行吩咐二旦加强镇守府戒备,晚上在屋顶加派岗哨。二旦立刻照办。
这样过了几天,那个神秘高手没再出现。李志行只当是哪个路过的高人,就不再追究此事。
不料这天晚上,李志行在办公时,忽然又心生警兆!而此时夜色静谧,远处传来小孩的夜啼声,近处院中卫兵说话的声音,还清清楚楚!难道又来了?
李志行右手提枪,一步跃出房门,大喊“抓刺客!”
二旦早就带人伏在对面的屋顶上,闻声大叫“保护大人!”
府中火把顿起,灯火通明,院中一个人影也藏不住!府中入耳的,全是子弹上膛的声音。
就在这时,李志行忽觉得眼前忽然一花,只见一个瘦高的黑衣人,如一只大鸟一般,从屋檐下窜出,跃上房顶,然后又仿佛一片飘叶,硬是躲过了房顶上的拦截,向远处驰去。
其间,居然还发出“嘿嘿”的怪笑声。
二旦带人急忙放枪,不料此人身法极其诡异,在枪声中几个飘忽,不见了!
李志行看得害怕,手心直冒冷汗,也不敢再去追,急忙将家人聚在一起,周围重兵守护。并让二旦通知四门戒严,派军队和警察在全城搜捕。
但是忙了一夜,竟一无所获。
叫了傅长缨来问,傅长缨听过李志行讲述,非常惊讶,他说道:别说榆林城,就是整个陕北,最近都没有来过这样的高手!
李志行十分懊恼,又封了两天城,派了各路人马严密搜索,但仍没找到此人!
榆林城现在人口众多,不便长时间封城,于是在第三天,李志行又不得不放开封禁。
只是,镇守府防守更加严密,每个屋顶上都伏着暗哨,每个角落里都有士兵站岗!燕子也不再去学校,天天在家里自己学习。
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捱过了些日子,那个神秘人始终再没有出现,大家才逐渐放松下来。
这天,李志行正在办公,忽报榆林警察局长方进求见。
这个方进,是任光远的小兄弟,任光远被李志行派到外蒙去后,就由方进掌管榆林警察局,也是非常沉稳干练,李志行比较满意。
不料这方进一进来之后,慌里慌张,满头大汗,开口就说“大人,有个老头想见您!”
李志行一皱眉头“什么老头?慌里慌张,话都说不清楚!”
方进依旧慌张地说道“他说他是您的师祖,名叫高占魁!”
“什么?师祖来了?!”李志行一下站了起来。“在哪里?快带我去见他老人家!”
方进结结巴巴地说“在……在大牢里!”
“什么?在大牢里?你敢关押我师祖?!”李志行厉声喝道。
“不……不是……是,大人……!”方进紧张地说不出话。
李志行顾不得与方进啰嗦,大喊“备马!”,然后跨身上马,直奔榆林大牢。后面紧跟着满头是汗的警察局局长方进。
等李志行进到牢房,定睛一看,果然是师祖他老人家!
老人此刻正躺在牢房的草垫子上,喘着粗气,旁边站着一个老狱警,端了个水碗,还站着一个医生。
李志行上去一把将高三扶住,喊道“师祖,您这是怎么了?!”,又扭头厉声问那个狱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待那狱警回答,高三一见志行,脸上就露出笑容,喘着粗气说“你来了……!哈哈,你没想到我会躲在这里吧……?就算你再掘地三尺,也是找不到我!哈哈哈!”
李志行目瞪口呆“啊?原来是您老人家在跟我开玩笑!”
高三又笑着说“嘿嘿……,我想看看你的功夫落下了没有?嗯,看着还行……,不过比我老人家,你还是差远了!”
“是!是!比您老人家差远了!您这身体是……?”
“志行,我快不行了……”老人说道。
李志行一听这句,豆大的泪珠就落了下来了,大声问旁边的医生“什么情况?”
那医生一边抹汗,一边颤着声音说“大人,老人得了风寒,又耽误了治疗,老人家年纪太大了,所以……”
此时,警察局长方进正站在李志行身后瑟瑟发抖,李志行回头恨恨地对着方进骂道“方进,你该死……!”
方进双腿一软,“噗通”一下跪在地上,哭叫道“大人,我该死……!”
这时候,躺在李志行怀里的高三挣扎着说“志行,你不要怪他们,是我自己把自己关进来的……,我想跟你玩玩捉迷藏……”说到这里,老人停歇了一下,又笑着说“我到榆林……,没给你添麻烦吧?”
的确是老爷子自己寻了个由头,将自己关进来的。否则谁又能管的住他?就算关在牢房,他每晚还照常出去!
李志行泪如泉涌,哽咽着说“没有,没有!”
老人说完,闭着眼歇气。
李志行扭头对医生大喊“你还愣在这里干什么?还不快去拿消炎针?”,医生闻言,立刻奔了出去。
老人听后,挣扎着起来说“志行,你别忙了!你也不要悲伤,人活百岁,终有一死,我的事情我知道,我如今已灯尽油枯了……”,老人喘了一口气,接着说“我现在只问你一句,你曾经说给我的那句话,还记得不……?”
李志行方寸已乱,哭着问“师祖,您说的是哪一句……?”
“就是那句要做大侠的话……!”
“记得!记得!徒孙一定要做个为国为民的大侠……!”李志行哭喊道。
“那就好……,我……很高兴……”说完,老人忽然倒在李志行怀中,脸上挂着永恒的笑容。
榆林城的牢房里,传出了李志行撕心裂肺的痛哭声……。
……
陕北的天空飘起了雪花,天地间一片缟素,仿佛在为高三老爷子哀悼。
边防军人人戴孝,因为他们都练过蟒枪,其实算高老爷子的传人。韩其武等红拳重要弟子,纷纷从外蒙赶了回来,与榆林的赵定安等人一起,随李志行扶灵回关中。
二旦带领警卫团,身着孝服,一路护送。
等灵柩到了三原县界,师傅魏金仲带领众位师兄在此迎灵。李志行一见师傅,就跪在地上大哭道“师傅!徒儿该死!徒儿没有照顾好师祖他老人家……!”
魏金仲将志行扶住,流着泪说“好徒弟,这怪不得你!你师祖他说想去榆林看看你,让我们不要多管,也不要通知你,没想到……”
老人这是想自己了!都怪自己!怪自己没有抽时间去多看看他老人家!李志行闻言,哭得更加伤心。
大师兄魏振山急忙将志行扶起,说“师祖他老人家,生前最喜欢你了!经常挂念你,他老人家年纪已经很大了,最后能老在你的怀里,也算了了一桩心愿。”
李志行更加悲伤,流着泪跟在几个师兄后面,扶灵回家。
沿途几十里路,全是西北各省赶来的“新意红拳”传人,他们都穿了白色短打,头扎孝带,在路边一招一式地打起“新意红拳”,每隔十步一人,一直从三原县界延续到会友镖局。
最后,在高三下葬那天,这些红拳弟子,又从镖局一直打拳到墓地,并在高三墓前举行了红拳比赛。他们以这种方式,来祭奠这位“新意红拳”的开派宗师。
高三老爷子走了,但他独创的“新意红拳”,却因实战性极强而广为流传,直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