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古道骊歌 - 1
书名:大明祭 作者:郑治 本章字数:7734字 发布时间:2021-01-29

 

崇祯元年 五月,归德城外三里 接官亭

 

南来的官道上,三辆马车、五个骑马的随从正从远处缓缓而来,官道有些坑坑洼洼,满是深浅不一的车辙印,马车走在上面,东摇西晃,发出吱吱扭扭的声音。

已是仲夏时节,午后的阳光很热辣,好在官道两旁全是高大的槐树,枝繁叶茂、树冠交叠,在官道上洒下一片绿荫。头一辆车的轿帘高高卷起,一位四十开外的中年男子,正倚窗而坐,欣赏着车外的景色,此人正是新任蓟辽督师袁崇焕,一个月多前,袁崇焕离开家乡广东东莞,奉旨回京,一路舟车鞍马,今日正来到河南归德府(注:今河南商丘),官道尽头,归德城楼已隐隐在望,城外官道旁,一群人正站在接官亭内,急切地向远处张望……

 

“自如兄!”

马车刚在接官亭外停住,早有一位四十岁上下的中年儒士立在道边,拱手抱拳,向车中高声呼唤。(注: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

“若谷兄!”

袁崇焕一见,赶忙跳下马车,也直身立在车边,拱手施礼,随即两人紧走几步,一把抱住对方双臂,对视一眼,又一起放声大笑起来。

 

来人乃是此间人氏,姓侯名恂,字大真,号若谷,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原为山西道御使,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辽东战事吃紧,天启帝下诏求贤,适袁崇焕任福建邵武知县,三年期满,袁崇焕进京述职,得遇侯恂,二人一见,相交相知,侯恂感袁崇焕报国之志,更难得军事之才,便向朝廷大力举荐,袁崇焕遂得以改任,先入兵部,后赴辽东,自此便开始了半生的戎马生涯,侯恂后因得罪魏忠贤,遭罢官回藉。

 

“自京城一别,已六年多了,不想自如兄…两鬓已有些斑白了……”

侯恂对着袁崇焕上下仔细端详了一番,只见袁崇焕身穿一袭青白色便服,面容消瘦,肤色略黑,颌下留着三绺短须,颧骨微微隆起,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个子不高,但却腰板挺直,从内到外都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干练和坚毅。

 

“六载戎马倥偬,崇焕此身差不多已是刀俎之剩了,若谷兄你也是几经沉浮……唉,你我二人都已不复当年之勇了……”

袁崇焕闻言,叹了口气,拉着侯恂的胳膊,不无感概地说道。

 

“今日你我二人相会,本是高兴的事,不说这些伤感的话了…”二人久别重逢,真是心潮起伏、百感交集,两人胸中都好似有千言万语,可一时间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侯恂赶忙擦拭了一下眼角的泪花,满脸含笑,转身拉过怯生生躲在身后的一位少年,“来,来,来,方域,快来见过你袁世伯。”

 

少年鼻直口方,面目清秀,头上扎着总角,头发半披在肩上,一身雪白长袍,甚是聪明伶俐,少年扑闪着一双大眼,对着袁崇焕深施一礼,稚气未脱地大声说道:

“小侄见过袁世伯。”

袁崇焕连忙爱怜地扶住少年,高兴地哈哈大笑,“贤侄免礼,贤侄免礼…”随即又转头对侯恂笑道:“令郎一表人才,聪明过人,真是羡煞崇焕了,哈哈,哈哈……”

“犬子方域,今年十岁了,前几日接到兄长书信,知你今日要来,这小子就天天叫嚷着要见你这位名满华夏的大英雄哩,哈哈,哈哈……”

侯恂连忙向袁崇焕介绍,少年见父亲揭了自己底细,颇有些不好意思,二人见状,又一起大笑起来。

 

随即,袁崇焕也忙招呼家人上前,与侯恂见礼。此行袁崇焕轻装简从,只带了侧室阮氏、长女婉贞,族侄袁天赦和四名亲兵一起赴任,袁母年事已高,夫人黄氏为照顾袁母,和小女婉娴都留在了东莞老家。

婉贞年方十四,正值豆蔻年华,生的温婉端庄,落落大方,婉贞自小跟随父亲在辽东长大,久在军旅,自是与寻常家小姐不同,一双大眼波光灵动,眉宇间更是透着一丝英气,与其父相似。

 

两家人见过礼数,说说笑笑,自是欢喜不尽,方域和婉贞年纪相仿,只一会儿功夫,姐弟俩便熟络起来,方域天性活泼,又新结识了一个小姐姐,更是欢天喜地,一个劲儿地问东问西,搞怪扮鬼脸,惹得大家都笑声不断……

 

侯恂轻声呵斥了一句,方域吓得吐了一下舌头,赶忙躲到婉贞身后,侯恂又命下人过来服侍袁崇焕家眷上轿、上车,一行人络绎而行,朝侯府而去。

 

 

侯府 书房

 

“自如兄此次督师蓟辽,真乃我大明之幸,十年辽事,于今方有了结之望啊。”

袁崇焕、侯恂二人来到书房坐定,下人送上了茶点,二人闲谈了两句,便转入正题。

“若谷兄过誉了,崇焕在辽六载,几经沉浮,此番再被起用,这一次…实不相瞒…倒真是有些左右为难、心中不安啊……”

侯恂见袁崇焕语气低落,全没有大权在握、踌躇满志的得意,知他并非客套,心中不免一惊,便疑惑地问道:“自如兄…可是有什么顾虑?”

 

“皇太极,我不惧他,战守攻取、合马交锋,我有将士用命、坚城利炮,崇焕自信能战而胜之,皇上倘能从我方略,专以事权,信任始终,假以时日,崇焕定能收复辽东!”

袁崇焕缓缓说道,语气坚定而有力,对于战胜强敌,他似乎并没有什么疑虑,然而,话说到此,袁崇焕却微微低下头,好像是在思考着什么,又好似在努力克制着胸中的波澜,袁崇焕先是叹了口气,好一会儿才又接着说道:

“然…崇焕任辽六载,始知辽事不可为,其因不在辽东,却在朝堂!宁锦一场大战,硝烟未散,朝中便已是弹章连起,庙堂之人,不知边事之难、将士之苦,不晓兵机、不识战势,只知纸上谈兵、一意诋毁,崇焕纵有一能,又如何能一展抱负?!且不说建功立业、克尽王事,就只怕是崇焕一家性命,到最后却都难以保全……想当年熊廷弼雄才伟略、才兼文武,然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无处得申,只落得个惨遭陷害、身首异处的下场……功到雄奇即罪名……漫漫长夜,崇焕每思及此,无不痛彻心腑,忍不住都要为熊公一哭……”

说到这里,袁崇焕的声音已有些哽咽,他微微低着头,胸口剧烈地上下起伏着……

“宁锦大战后,我本欲归隐乡里,与老母、妻子安享田园,再不问世事,不想新君即位,再召崇焕,崇焕两次上疏辞免,终是不允,皇上一片赤诚,崇焕又安敢不体皇上苦心,然崇焕此去,前路莫测、吉凶难料……这一路行来,崇焕思来想去,心中着实是左右为难、于心不安啊……”

 

侯恂默默地听着,不由地又想起六年前袁崇焕和他二人在京城的彻夜长谈,六年前,眼前这个人,是何等的英雄,单那句“给我钱粮兵马,我一人足可镇守山海关!”,便称得起是豪气冲天、气贯长虹!此时想起当日情景,侯恂仍不免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面对敌人的刀枪箭雨,这个人没有丝毫畏惧,他不畏矢石、披坚执锐,两败强敌于城下,而说到自己人的冷箭,却是这般令英雄气短……

“唉……”侯恂不由地叹了口气,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遭阉党中伤才罢官回藉的呢?他深深明了袁崇焕此时的心境,想到时局日坏,侯恂也不无痛心地说道:

“是啊…辽东十年战事,并非我大明无人,之所以一误再误,实乃朝中奸佞乱政误国所致,而误国至深者,又莫过于局外掣肘,脑后算帐,实在是冷尽天下豪杰任事之心啊。”

 

两人沉默半晌,侯恂话锋一转,对袁崇焕劝慰道:

 “不过,现在好了,皇上新登大宝,便以雷霆之势铲除了阉党,选贤任能,颇有振兴之象,此不正是我兄一展平生所学、上报朝廷、下安黎民之时吗?自如兄乃天下奇才,况我兄素怀报国之志,恢复辽东,舍兄其谁?皇上甫登大位,便即超拔兄台,以非阁臣之身而授督师之任,满朝公卿,实只我兄一人,皇上对兄台恩遇之隆,当朝亦属罕有,皇上一片识才、爱才之心可见矣。”

 

“是啊,我亦深感皇上知遇之恩,我袁崇焕何德何能,竟获皇上如此殊遇,如今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皇上!”

说着,袁崇焕便又抬起头来,拱手抱拳,向上行礼……

 

“兄台此番督师蓟辽,不知做何方略?” 侯恂见袁崇焕恢复了平静,便又继续问道。

 

袁崇焕沉思片刻,并没有马上作答,而是唤过来正候在外间的袁天赦。

天赦乃是袁崇焕的族侄,年方二十挂零,生的健硕挺拔、气宇轩昂,早在六年多前,在天赦还是一个毛头小子时,便跟随袁崇焕从广东来到辽东,天赦久在行伍,每日和将士们一起摸爬滚打,又得辽东一班名将们的指点,自是练就了一身的好功夫,如今,他已是袁崇焕最信任的贴身亲随了。

袁崇焕对天赦轻声吩咐了一声,天赦转身出去,只片刻工夫,便取回一副卷轴,交到袁崇焕手中。

 

“若谷兄,你且请看。”袁崇焕展开卷轴,转头对侯恂说道。

侯恂寻声看去,袁崇焕手中乃是一幅“大明九边形势图”,只见西起嘉峪关,东抵鸭绿江,大明九边重镇尽绘图中, 图中标示十分详尽,除却山川、河流、州府郡县,各大小卫所、关隘、城堡、屯粮之所、后金、蒙古诸部驻牧之地无不历历在目。

 

“此图乃是当年熊公亲手绘制,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熊公因广宁之败,回京听勘,时崇焕正要出关赴任辽东,崇焕曾特意前往拜会,崇焕有幸,能亲耳聆听熊公教诲,熊公雄才伟略,一夕长谈,使崇焕受益非浅,临别时,熊公更是将此一生心血赠送与我,六年多来,崇焕时时将此图带在身边,唉……物是人非,崇焕每见此图,睹物思人,无不心生感佩之情……”

 

袁崇焕先是将此图来历向侯恂讲述了一番,随即便把图卷平铺在桌案之上,指着图中山川,向侯恂言道:

“今我辽东,东有建奴占据辽、沈,为祸辽东已历十年;西有察哈尔、喀尔喀、科尔沁、哈剌慎三十六家蒙古诸部,察哈尔拥兵数十万、称雄蒙古,表面上虽与我大明结盟、共抗东奴,然察哈尔林丹汗素有野心,久欲吞并漠南各部,如今已渐成我边外一潜在之劲敌,我大明东、西并困,实是危机四伏、凶险异常。

而今日我大明国势衰弱,切不可东西两面树敌,为今之计,只可“抚西虏以拒东奴”,对于蒙古诸部,朝廷还当善加羁縻,既不可坐视察哈尔吞并诸部,使其一家独大,与我为害;更不可使蒙古诸部折入东奴,使我大明北部尽失藩篱,若如此,则我大明危矣……”

袁崇焕停顿了片刻,见侯恂正俯下身子、聚精会神地在地图上查看,便又继续说道:

“朝廷如能抚定蒙古,使西部平息无警,崇焕乃得以一力筹划辽东战守,一意东向,恢复辽东!至于说恢复之计…也不外乎崇焕前番所说的“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以守为正着,战为奇着,款为旁着。”先守而后战,且耕、且筑、且前,渐图恢复辽东!”

 

“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侯恂不由地念叨了一句,低着头仔细品味着话里的意思。

 

“正是!自有辽事以来,朝廷广征天下之兵用以援辽,岁耗钱粮五、六百万,辽事十年,乃使九边空虚、百姓困苦,世人皆云“辽土以一隅而病天下”!今崇焕欲“以辽人守辽土”,征募辽人精壮、训练成兵,则朝廷不必再从各地征调兵马而使九边疲敝;“以辽土养辽人”,安置辽民、屯田耕种,军需粮草则不必再全仰赖内地以致天下困苦,此乃复辽根本之计!”

 

“自如兄所言极是,”侯恂重重点了点头,“征调各地兵马远戍辽东,只可救一时一地之急,而绝非长久之计,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正是因为朝廷征调四川永宁兵、贵州水西兵赴辽东作战,才使得奢崇明、安邦彦趁机叛乱,朝廷连年征剿,至今仍不能平定;如今我大明国库空虚、百姓困苦,朝廷为辽东战事,又开征辽饷,加之各地连年大灾,流民四起,唉…….再这样下去,天下怕不是……唉……”

侯恂摇了摇头,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在那儿不住地叹气。

 

“是啊,崇焕也正是为今日之势而忧心啊,辽东事关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再不可因辽事而激出什么另外的变故,到那时局面便再难收拾了,崇焕这一路行来,思前想后,如今也只有“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一法可行了。”

 

“我兄深谋远虑、老成谋国,皇上能重用兄台,真是我大明之幸啊。”侯恂听完袁崇焕的这番剖解,不由地连连点头,打心底里发出赞叹。

 

“方才兄台说到“以守为正着,战为奇着,款为旁着,”这又是为何呢?” 侯恂继续问道。

 

“东奴崛起于辽东,自奴酋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甲胄起兵以来,先后征服建州、统一女真,又与我大明为敌十载,先后四十余年,大小百余战,东奴已练就了十万八旗劲旅,崇焕绝不虚言,今日之八旗可称当世最骁勇善战之师,而我大明官兵将疲兵惰、疏于战阵,若论临阵对决、野战争锋,我大明官兵诚非八旗之对手。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值此敌强我弱之际,我只可凭借坚城利炮,先置我军于不败之地,然后厉兵秣马、整军经武,寻找战机,待敌举措失当、有可胜之机时,我方可出奇制胜,一举而歼之,此即“以守为正着,战为奇着”的道理所在。

东奴八旗最擅野战,凭坚城、用大炮”虽可使我军处于不败之地,然要恢复辽东、收复失地,则必要有一支能与八旗疆场争锋、一较高下的“关宁铁骑”不可,我大明欲收复辽东,必要依托城堡,由宁远、锦州,渐而东向,扼要修筑城堡,我有城堡,便可守护屯田;各堡声气相通,互为支援,进可攻、退可守,敌人犯一堡,我军则可凭堡固守,其余各堡则可遣关宁铁骑往来击敌;敌人败退时,我便可尽遣关宁铁骑从后追击,如此,以城堡与骑兵相配合,我大明便可且耕、且筑、且前,一路推进,渐图恢复辽东! (作者注:但凡下过军棋的朋友,都知道“兵营”的作用,军棋中的兵营恰如此处的“城堡”,理解了“兵营”,便不难理解袁崇焕复辽方略的关键所在。)

我大明欲收复辽东,除可由关宁出师东进之外,还必须集东江兵马、登莱、觉华岛水师,由辽南进军北上,东西两路大军互为犄角、相互配合,方可一举收复辽东。今东江毛文龙远在朝鲜,中有崇山阻隔,音信难通,何能有牵制之效,故此,我大明若要收复辽东,必得毛文龙移驻近岛,使其水可泛舟三岔河,陆可扬鞭南四卫(金、复、海、盖),关宁、东江两军便可凭借海路,东西联络,来往相助,东奴首尾难顾,只得坐困愁城,似此,复辽则不难为了。”

(注: 三岔河 —— 辽河下游入海口段)

 

袁崇焕在地图上前后指点,将平辽方略详细向侯恂解说了一遍,侯恂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自如兄深谋远虑,确为持重万全之策,只是......”说话间侯恂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不由地就锁紧了眉头,“…只是安抚蒙古、修筑城堡、编练骑兵、东江移镇这几件事…件件都绝非易事,只怕会多有波折啊。”

 

“若谷兄所言极是!”袁崇焕应声言道,“这每一件事都确非易事,然诸事一日不成,便一日不可复辽,要想做成这几样事,必得皇上鼎力相助,假崇焕便宜之权,内外大臣戮力同心,崇焕方可次第而行,然诸事难为,绝非朝夕可成,东奴狡诈,又岂能坐视我等从容成事?故此,崇焕才有“款为旁着”之议,孙子曰:“兵者,诡道也”,崇焕用款,乃是从“权”,正是要“以和诱他”,令东奴缓其戒备,我则加紧行事,待东奴警觉,而我大事已成矣……”

 

“不可!兄长此议断不可行!”

侯恂听到这里,大吃一惊,便顾不得礼数,连忙向袁崇焕大声劝阻道:“东奴与我大明乃是敌国,岂可贸然言款!此计太过凶险,兄长前番与东奴议和,纵是兄长缓兵之计,然立时便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世人不知兄长苦心,更有奸邪小人,借题发作,必欲置我兄于死地,宁锦一场大战,我兄本是首功,然朝中攻讦四起,兄长愤而辞官才免于身陷不测之地,难道兄长忘记了吗?!”

 

“我亦深知此事凶险,然崇焕为我大明社稷江山计,不得不行此险棋,试想当日,如我与东奴不假意议和,锦州、中左所、大凌河三城如何能建成?如无此三城,又如何能保我数十万关外屯种之辽民?如不筑三城,便不能拓地一百七十里,关宁地狭土瘠,又如何能屯养我数十万辽民、十三万兵马?如将辽民尽撤入关,则一年屯种之粮,恐又尽委之于敌,兵民失粮,日益困窘,则宁、前必不可守,宁前一失,则山海关危矣,故此,三城能否建成,关系天下安危!试看今日,三城已就,复辽之望便翘首可期,而战守又在关门四百里之外了!崇焕今日想来,对当日之事,仍无怨无悔,崇焕以为,复辽,法在渐不在骤,在实而不在虚!倘有利国家,崇焕纵使身负骂名、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辞,又岂肯临危而惧、为一时之荣辱而裹足不前!”

 

“国家安危系于兄长一身,兄长岂能只为谋国,而不谋己身?”

说到这里,侯恂已是焦急万分,提高了声音向袁崇焕问道。

 

“司马史公有言:“功者难成而易败”,建功难而失败易,自古便是如此,功劳越大,便越遭人忌恨,故任劳之人必得任怨,蒙罪始可以有功,怨恨不深,则功劳必不厚;罪不大,则功必不成!昔日魏文侯拜乐羊为将,讨伐中山国,中山国城高池厚,一时难下,朝中便有人向魏文侯诬告乐羊通敌,一时间竟是毁言沓至、谤书盈筪,然魏文侯终不为蛊言所惑,对乐羊始终信任如初,才使乐羊终成大功!崇焕此番得遇英主、受皇上知遇之恩,既已受命,便已决心以身报国,崇焕但有一片赤心,既誓言复辽,欲成大功便不惧流言,孟子曰:“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崇焕决心已下,不成功便成仁,崇焕惟愿皇上能与臣心相始终,坚忍不拔,无为流言所惑,则封疆有赖、复辽有望矣!”

 

侯恂见袁崇焕慷慨激昂、意志坚决,也是大为感动,侯恂望着袁崇焕,知他决心已定,不可再劝,然心中亦是忧心忡忡、心急如焚……侯恂沉默片刻,猛然站起身来,侯恂走到袁崇焕身前站定,正色道:

“兄长一片赤心,天地可鉴,日月可昭!小弟不才,在此谨代我大明社稷、天下苍生谢过兄长! 兄长在上,请受小弟一拜!”

说着,侯恂便撩起袍襟、倒身下拜,袁崇焕见状,赶忙从座中站起,一把搀住侯恂双臂,连连说道:“若谷兄不必如此,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两人相互搀扶着慢慢站起,四目相对,禁不住已是泪眼潸然了……

 

“自如兄请稍坐片刻。”

侯恂擦干眼角的眼泪,请袁崇焕重又坐定,随即转身步入内间,只片刻之功,便怀抱一只古色古香的木质长匣回到书房。侯恂将木匣放到桌上,打开匣盖,只见匣中正盛放着一把三尺宝剑,此剑银质三耳云头剑首,剑格宽大,呈双面云形,外罩深青色鲨鱼皮剑鞘,剑鞘上装饰着三段银质剑箍,云纹遍布,十分精美。

侯恂双手将宝剑从匣中取出,捧到袁崇焕面前,缓缓言道:

“此乃侯氏家传宝剑,原为大唐名将凉国公李愬佩剑,后辗转民间,为侯氏先人收藏,代代相传,已有八百余年。”

说着,侯恂右手紧握剑柄,一按剑簧,嗡的一声,犹如龙吟凤哕,宝剑已弹出鞘身。侯恂抽出宝剑,用双手托住,递到袁崇焕面前,袁崇焕赶忙接过宝剑,仔细观看。只见剑身前窄后宽,通体遍布流水花纹,剑身两面錾刻错金铭文,一面是“唐散骑常侍李愬自作用剑”,另一面剑脊上则是“刜蓬”二字,袁崇焕将宝剑擎在手中,定睛观瞧,宝剑虽历经八百年,然剑身依然光洁如镜,闪耀着一片寒光。

“好剑!”袁崇焕不由地脱口赞叹,“此剑名唤“刜蓬”,可是久已失传的棠溪宝剑?”

“正是!”侯恂应声说到,“史书有载,天下之剑韩为众,而韩之剑戟,尽出棠溪,自战国起,棠溪便已是天下第一等的铸剑之地,汉唐以来,天下名剑更是尽出于此,然自唐宪宗发兵平定淮西叛乱以来,宪宗命将棠溪冶铁城夷为平地、尽杀工匠,棠溪宝剑就此失传,凉国公此剑,如今已是天下绝品,小弟今日特取来此剑,送与兄长,以壮行色!”

袁崇焕闻言大惊,连连推却道:“此剑乃若谷兄家传之物,崇焕怎能夺人所爱?!万万使不得,万万使不得……”

“自古宝剑赠英雄,想当年凉国公佩戴此剑,雪夜入蔡州,生擒吴元济,一举平定淮西叛乱,为大唐立下不世之功;而我兄今日身负重任,正该持此剑,为我大明扫灭胡虏、恢复大好河山!此剑若有灵,也定会倍感快慰了……”

侯恂满含深情地说道,说罢,轻轻叹了口气,又继续道:“小弟本当效法兄长,带三尺剑,为国家效命疆场,然小弟自知才疏学浅、不习军旅之事,不能追随兄长驰骋辽东,小弟惟愿此剑能长伴兄长左右,以寄你我相知之意,愿兄长持此剑,“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若谷兄深情厚意,崇焕当铭记在心!”

袁崇焕听罢侯恂这番肺腑之言,心中大为感动,袁崇焕知侯恂是一片赤诚,便不再推辞,他猛地将剑一横,抬起左臂,用剑在手臂上一划,顿时一道鲜血便从手臂上喷涌而出……

 

“自如兄!”侯恂见状,惊得大叫一声。

袁崇焕却神色自若,坚定地对侯恂说道:“崇焕今日以此血为誓,不收复辽东,崇焕誓不罢兵,日月可鉴,至死方休!”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大明祭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