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鸟饕餮纹铜足鼓是青铜制成的。
全身高七十多厘米,鼓面的直径大约是四十厘米,重四十多公斤。
双鸟饕餮纹铜足鼓由鼓冠、鼓身、鼓座三部分组成。
双鸟饕餮纹铜足鼓的形制和木制的皮鼓一样。
鼓冠很像马鞍,中间有小孔,两边各有一只青铜鸟,背对背站着。
鼓身和腰鼓的形状差不多。
是椭圆的鼓面,可以两面敲击。
鼓面的上方比下方稍微长一些,两侧的鼓面向下倾斜。
鼓身的下面,有四个小脚用来支撑整个鼓。
鼓的边缘处,装饰着三排假的乳钉纹,就像真鼓那样,用钉子把鼓皮紧紧地钉住。
鼓的侧面中部,雕刻着一个人。
眉毛、眼睛、鼻子和嘴都有。
人形图案,伸展着自己的手和脚,就像一个“大”字一样。
人形图案下方,雕刻着饕餮纹。
饕餮怒目圆睁,眼球凸起,就像杏子一样,看起来威严极了!
饕餮四周,还环绕着云纹和鳞带。
牧堰的闻天鼓,两个鼓面之间的距离,将近两米。
鼓面直径大约是三米。
鼓重一千多公斤。
闻天鼓鼓面的制作工艺很独特。
鼓面没有任何的拼接和缝合。
鼓面是把处理好的牛皮,像皮筋一样撑开,然后围着鼓框一圈,最后,让几个成年男子在鼓面上蹦跳,只有整个鼓面不崩裂,才是一个合格的闻天鼓鼓面。
闻天鼓声音浑厚、洪亮,十里之外都可以听见它的声音。
倒八字队伍的后面,竟然还有人敲着陶制的土鼓。
林湘澜真是大开眼界!
这时,空中那些虚幻的大鼓,围成了一个圆。
虚幻大鼓按照圆的轨迹,旋转着。
这时,牧鼓大喝道:
“北乡锣鼓!”
这时,鼓、铙、号、铜锣、夹子、梆子等声音齐发,气势雄伟,声震山河!
突然,那些虚幻大鼓的上方,出现了两只巨大的飞鸟。
飞鸟是从双鸟饕餮纹铜足鼓的顶端飞出去的。
可转瞬间,两只飞鸟便幻化成了两只虚幻的凤凰。
两只凤凰先是绕着虚幻大鼓飞了两三圈,之后,便径直朝着大濩舞者而去。
而与飞鸟一起出来的,还有一只虚幻的饕餮。
饕餮也径直朝大濩舞者扑了上去。
乐声阵阵!
两只凤凰先是朝着大濩舞者点了三下头。
顿时,两股强劲的气流,朝大濩舞者席卷而去。
这时,大濩舞者甩了甩各自的护腕甲。
一大片像血一样的水,朝饕餮和气流而去。
饕餮被喷了一身的甲水后,连连后退。
凤凰的气流也被击散了。
这时,两只凤凰默契地在空中盘旋飞翔。
仅刹那间,空中便出现了一串特别长的铃铛。
铃铛朝大濩舞者而去。
此时,饕餮则停下了脚步,它在等待着时机出动。
这串铃铛像乱麻一样,缠住了大濩舞者。
刚开始,大濩舞者们还有些慌乱,随后,伊尹大喝道:
“快用凿卜。”
紧接着,所有大濩舞者的护腕甲,全都飞离了手臂,来到了铃铛绳子的旁边。
这时,从护腕甲里面,伸出了一枚刻刀。
刻刀在疯狂地割着铃铛绳子。
终于,绳子被割断了。
大濩舞者自由了!
而此时,两只虚幻凤凰,被击退回了双鸟饕餮纹铜足鼓上。
见状,饕餮很愤怒。
它猛地冲了上去。
大濩舞者对着护腕甲施法。
顿时,所有的护腕甲变得通红,并且发出了爆裂的声音。
护腕甲并没有坏掉。
此时,全身通红的护腕甲,来到了饕餮的身旁。
护腕甲全都砸向了饕餮。
饕餮被砸得嗷嗷大叫。
大濩舞者继续施法。
终于,饕餮也被打回到了双鸟饕餮纹铜足鼓里。
这时,景云钟发出了嘹亮雄浑的声音。
景云钟高两米,直径一点五米,重万斤。
景云钟上雕刻的龙凤虫鹤,给人一种霸气威武的感觉。
敲击景云钟的,是:景翼遥。
景翼遥和牧鼓相视一笑。
之后,景翼遥笑着说道:
“让他们尝尝二十四节气的厉害吧!”
这时,除了牧鼓以外的所有鼓者,全都退到了旁边。
另一支队伍,来到了牧鼓的身后。
这支队伍的鼓上,分别写着二十四节气的名字。
他们组成了新的倒八字队伍。
这时,二十四节气鼓一起响了起来。
双鸟饕餮纹铜足鼓和着二十四节气鼓的声音。
这时,从立春鼓上,飞出了一只虚幻的剪尾燕。
涓涓细流从雨水鼓上涌了出来。
另一边,惊蛰鼓上,飞出了一只青色的巨龙,此时,惊蛰龙抬了一下头。
一股白汽从春分鼓处,来到了大濩舞者的身边。
... ...
大濩舞者挥舞兵器和护腕甲,和二十四节气鼓的攻击力道打斗着。
过了很久,节气鼓的攻击力道,被削弱得差不多了。
鼓乐队伍又换了人。
此时,队列已经不再是倒八字了。
这次,他们敲得是“十面锣鼓”。
十面锣鼓又被称为:十面锣十面鼓。
但是,队伍不仅仅是十面锣十面鼓。
一部分人敲锣,另一部分人打鼓。
紧挨着牧鼓站的,是十面锣鼓的指挥者:引马锣石若。
石若背后插着一杆帅字旗。
除了牧鼓外,所有人的头上,都带着白纱帽,身上穿着白纱套黑马褂,马褂后面绣着太极图。
腰上还系着七尺红绸,每个人的背后腰间,还插着一个锣鼓花架,来悬挂锣鼓。
锣鼓架是用槐树枝做的,上面缠着白色和蓝色的花布。
树枝上插着用色纸做成的漂亮纸花,枝干上挂着很多刺绣制品,有:荷包、人物挂件等。
十面锣鼓的打击鼓调,首段缓慢低沉,中段为长行歌,尾段锣鼓密集,紧张激烈。
林湘澜觉得自己:仿佛置身在十面埋伏的险境之中,四周危机重重。
刚开始,队伍分列两行。
锣鼓各一队。
鼓乐队伍离大濩舞者越来越近的时候,便改变了队形。
他们的队伍,就像一个宝葫芦一样,将大濩舞者团团围住了。
锣鼓喧天!
与此同时,空中还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虚幻宝葫芦。
虚幻宝葫芦朝大濩舞者压去。
这时,大濩舞者改变了自己的着装打扮和招式。
此时,大濩舞者的打扮,就像鬼一样。
他们披头散发,就像举行曝巫仪式那样,手舞足蹈。
紧接着,大濩舞者身上,突然冒起了火。
这也是他们曝巫仪式的一部分。
全身冒着火的大濩舞者,疯狂地朝鼓乐队伍而去。
不一会儿,宝葫芦形状的鼓乐队伍,便被击散了。
鼓乐队伍稍作休整后,又变换了新的队形和曲目。
他们的新队形有“剪子交”“五角星”“神龙摆尾”等。
可不管鼓乐队伍怎么变换队形和曲目,最终,他们都被大濩舞者击败了。
鼓乐队伍的人,全都摔到了地上,受了重伤。
这时,牧鼓挣扎着从地上站了起来。
十面锣鼓那些人,被搀扶着退了回去。
这时,一波新人从牧鼓的身后出来了。
他们以牧鼓为首,演奏起了八卦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