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立足于南洋(一)
书名:乱世风云 作者:英雄立马起沙陀 本章字数:10275字 发布时间:2023-02-15

凤翔五十年八月十二日,马玉隆等一行人秘密抵达了宁河港。

因为马玉隆是突然来到的,原以为不会有人迎接,但实则不然。南洋内阁留守大臣袁守阳等人已经在此恭候。

马玉隆大为意外,说:“袁大人怎知我来?”

袁守阳:“不瞒大王,去岁先王曾秘密告知臣,让臣在今年秋季时候一定要在宁河港恭候,今年六月又多次收到内事厅的密令。”

说罢,出示了内事厅的密令,上面有内事厅的大印,还有王冰茹、李昆山的署名。

马玉隆:“辛苦袁大人了。”

在袁守阳等众人的迎接和保护下,马玉隆于八月底顺利抵达了兴京府晋宁宫,在此正式就任晋阳王、大行台尚书令、南洋内阁留守大臣兼行枢密使的职位。同时以妻子王媛薇为晋阳王王妃。

因为马玉隆以晋阳王兼任了南洋内阁留守大臣,袁守阳只能略微低一些,出任首席协办大臣,但仍行原来的职权。

至此,马玉隆安心了,王冰茹不久后也得到了袁守阳的上报,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是踏实了。

马玉隆是安心了,但是如何能在南洋站稳脚跟,他还是有些没底,毕竟自己只有十八岁,虽然曾在此建功立业崭露头角,但毕竟人微言轻。

九月七日,马玉隆和王子师亲自登门去拜访南洋内阁留守首席协办大臣袁守阳,去请教如何在南洋立足的大计。

袁守阳不想马玉隆这么快就来拜访他,很是惊讶与欢迎。

因属私下拜访,马玉隆以晚辈见长辈的礼仪拜见了袁守阳,让袁守阳很是感动,说:“老臣怎能承受大王如此礼遇。”

马玉隆:“袁相过谦了,您是老臣,昔日叔父马弘光和先王都曾说您有经世致用之才,学贯中西。”

袁守阳:“那是先王过誉了。”

马玉隆:“袁大人也不必自谦,今日我来,是想请教大人如何能在南洋立足,昌盛晋国之大策,望大人直言相告。”

王子师在旁插了一句,说:“袁相,先王临终时曾专门嘱咐大王说,内事不决可问袁守阳。”

袁守阳:“真的?”

马玉隆:“确实,这没人敢乱说。”

袁守阳感激涕零,立即跪下说:“老臣一定不负先王,竭尽全力辅佐大王。”

马玉隆:“袁相,请起。”

袁守阳:“大王前年在武宁州剿匪时,已初显英雄本色,功名初露,实际上已经开了个好头。但毕竟年轻,许多世家显贵仍在观望之中,但只要大王倾心结纳,则必有山野贤臣、世家大族归顺之。另外南洋之地沃野千里,幅员三倍于海山洲,足可立足。况先王十年里,为了南洋已经做了诸多铺垫,如今之南洋,物力、人力均已与海山洲相距不大,而海陆军方面,更是占据了相当的优势。”

马玉隆听的很用心,让他继续说下去。

袁守阳:“以臣看来,大王可倾心结纳豪杰贤臣,另外如有不从和暗中忤逆者,不妨杀一儆百。在内部初步稳定后,可开始用兵。而用兵首要在于保宁行省,自保宁南部发现金矿后,匪患再度猖獗。大王可几年内训练精兵,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剿灭匪患。五年之内,南洋必可大定。然后休养生息进行稳步改革与发展,取东西方之精华,为我所用。”

王子师:“袁相高论啊,不过此地与西洋相邻,不知西洋态度如何。”

袁守阳:“至少十几年内,西洋无忧。”

王子师:“为何?”

袁守阳:“据海外商人及海山公司的各种消息,西洋本土发生了空前的大战,兵力以数十万计,而且这样规模的争战,绝非短期完成,纵然完成,也会有较长的休养时间,这就给了我们时间。况苏威兰国、尼兰国与我相对友好,又有条约保障,维持即可。西巴斯鹰国虽有侵扰南洋之心,但其东方地区实力不强,不足为患。待我整修完备之时,甚至可以逐步蚕食其东方区域,以屏障南洋南部,扩充我之人口和疆域。”

马玉隆:“妙,妙啊,那海山洲,袁相认为任何啊。”

袁守阳叹了口气,说:“海山洲将来恐迟早内属朝廷。”

马玉隆:“可有挽救之法啊。”

袁守阳:“自当年林作同之乱后,朝廷势力在海山洲日渐稳固,况晋王周围不少亲燕派,鱼龙混杂,保不准周围就有燕朝密探。十几年来,海山洲三府一州,除宁安府、通远州之外,燕朝势力已经极难动摇。以后如何,诚不可测,只有尽人事听天命了。”

马玉隆:“老相国以诚告我,我受教了,必当竭尽全力治理南洋,然后收复海山洲。”

九月二十日,马玉隆在晋宁宫宴请了南洋兴京府的名流士绅和西洋使节,南洋兴京府的名流士绅以袁守阳家族的袁家和顾家最为显赫。而顾家与袁家又是姻亲,故而顾家也很快表示支持马玉隆。顾家的代表人物顾元荣被任命为兴京府通判。协助崔乾寿治理南洋兴京府这个核心之地。

西洋使臣方面,雷来尔是明确支持马玉隆的,故而西洋方面,也基本并无什么问题。

在稳固了兴京府这个根本之地后,马玉隆计划在年底年初的春节上元节宴会上,邀请残留在南洋的王室家族和勋贵后裔来参加宴会,一来认识一下,二来希望获得支持,三则是营造一个和谐的气氛。

从九月到十二月,马玉隆除了谋划此之外,就是视察了武库、府库等核心衙门,委派亲信进行控制。同时命林文隆从各地精选精兵或者招募健壮进行新军的训练。

十二月的时候,马玉隆还下了一道命令,即南洋从明年开始除特殊情况下之外,一般不用和宁的年号,而是继续使用凤翔的年号,或者是用干支纪年来继续。这明显是马玉隆标榜自己是继承祖父在南洋的统治,也是用另一种形式来说明自己是南洋之主,是接替祖父统治南洋,与父亲无关。说到底,还是对父亲的亲燕立场不满,对燕朝不满。

和宁元年上元节的宴会上,马玉隆是精心准备了许久。然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除了袁、顾、郑、林、邵等新兴大族来参加并明确支持马玉隆在南洋施政外,传统的王室其余成员和范、李、柳三大富商家族全部都未来参加。只有庾家来人,并带来了丰厚的贺礼,表示支持。

马玉隆内心的怒火可想而知,但面子上自然不会表现出来。

对于来的这些家族,马玉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袁、顾两家不多说。庾家这些年在南洋的矿产、军队方面很有影响力,这极为重要。郑家在木材、农业经营上很有实力,邵家在航运上颇有心得。

从二月开始,马玉隆就进行了对不配合家族和王室残余力量的反击,声势不大但动作犀利。

三月二十七日,马玉隆派兵以国丧期间对先王和四圣不敬为由,将王室在此的最大势力人物马弘时灭族抄家,马弘时流放荒岛。没收其土地总计三十万亩,解放佃农数万之众。家产现银就有上百万两。

四月八日,对王室其他残余成员也全部进行了土地的没收,共计收回土地十五万亩,解放佃农上万人。宗室成员全部幽静。

四月二十日,以向燕朝走私军械的名义对范家进行了彻底的总清算。将范家的商铺全部收入府库,家族人员全部自食其力。并将盛华祥商号下的商船、海船等全部纳入海山贸易公司名下。

至此,繁盛了数百年的范家就此被突然的毁灭。

五月初,同样以对四圣不敬对先王不敬为由,逼迫李家交出现银三百万两和绍海康下的商船、海船一百五十六艘。

李家破财免灾,虽然没有像范家那样惨,但已经元气大伤。

六月底,柳家在其他家族都被灭的情况下,也不得不交出全部产业和现银三百五十万两,以保全自己的身家。

到国丧期结束,马玉隆已经为改革和培养新军筹集到了现银六百万两以上,田土百万亩之多,隐匿的人口十万之众。

除了对这些大族富商外,马玉隆也对那些首鼠两端的大臣和仍想听命于海山洲的官吏进行严惩。最高级别的是永晋行省布政使王俊越在和宁元年七月八日被公开处决。理由是对四圣不敬,贪赃枉法。

而对于支持马玉隆的家族,马玉隆并没有忘记。让郑家继续经营木材、粮食贸易,并低价出售了范家名下的货栈、粮铺十余家。

庾家、袁家、顾家、邵家也都获得了价值十万到二十万不等的各种产业的回报。看起来虽然不多,但如果光靠他们自身奋斗和与这些老牌家族争斗,没有数年的时间是不可能成功的。故而他们竭力支持马玉隆对老牌家族的反击,不仅提供情报,还主动出动自家的家丁进行协助。

而作为自己的铁杆支持者王子师家族,回报也极为丰厚,马玉隆直接赏赐现银五万两,还有范家在永晋府郊外的一座占地五十多亩地的园林豪宅,价值三十万两现银。

短时间内稳定了局势,成效是显著的。但是在这其中,滥杀无辜和巧取豪夺也是免不了的。根据南洋当时密探上报内事厅的数据,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仅王媛薇、王子师姐弟以各种名目收受的贿赂就有二百万两,全由王子师暗中委托亲信开设银号、钱庄放高利贷。还借机占据了范、李两家的上好良田两万亩,名画古董上百件,大型商船五十艘,各种店铺三十家。同时还暗中派人杀掉了许多知情者和经办人,可以说是一夜发家。

和宁二年夏季,在邵家的建议下,马玉隆将盛产于保宁行省南部的蕉麻和生豆(咖啡豆)纳入专卖范围,收入非常丰厚。因为西洋人爱喝咖啡,而生豆是酿造的必需品。

其次是允许西洋在晋国传教和设立学校,因此晋国接触了大量西洋新生事物,尤其是翻译学习了大量西洋书籍。

马玉隆在初步站稳脚跟后,就是谋求完全在南洋的独立自主,除了名义上之外,切断与海山洲的一切联系,首先是官制方面,南洋各地虽仍然保留留守的名义,但仅保留留守两字的虚名。实际上全部划归自己担任的大行台尚书省尚书令的名义之下,这样就更加名正言顺。因为马玉隆所在的南洋如今有个南洋道大行台的名号,他自己以王爵出任尚书令,虽然还有留守内阁,不过许多事情他需要更直接属于自己的大行台才方便。故而在和宁二年八月下令重申南洋各地官吏上自内阁留守大臣下到知县均直属于南洋道大行台尚书省。

马玉隆规定南洋道大行台尚书省为最高权力衙门,南洋留守内阁、南洋行枢密院全部直属于南洋道,但不属于尚书省。在尚书省下设各部。规定尚书令下设左右仆射,以袁守阳、王子师分任左右仆射,其余协办大臣以参知政事身份同在尚书省下办事。左右仆射和内阁大臣可独任也可以兼任。另外关于枢密院,规定南洋行枢密院也直属于南洋道大行台尚书省,行枢密使为最高官职,由自己兼任。枢密副使等同于左右仆射的级别。

三军留守司属于行枢密院管理,有统兵权,但无调兵权。不过马玉隆还是另做了安排,即设立殿前军、侍卫亲军左军、侍卫亲军和右军。隶属于南洋三军留守司。

其中殿前军兵力为一万五千人,左军八千人,右军七千人,共三万人。另外还有直属于晋阳王直辖的天雄军、天威军,各五千人。

三军及直属的天雄军、天威军都不设直接的管理将领,最高长官为主管某某司或军公事。

可以说马玉隆是在祖父给他打下的基础上以霸府的名义实际上建立了一个单独的王国,而且不排除将来有自立为帝的打算。

和宁二年十月,马玉隆在南洋内部局势基本稳固的前途下,正式公布了南洋高层的人员构成。

南洋道大行台尚书令兼行枢密使、内阁留守大臣:马玉隆

南洋道大行台尚书省左仆射兼内阁首席协办大臣:袁守阳

南洋道大行台尚书省右仆射兼内阁协办大臣:王子师

南洋道大行台尚书省参知政事:袁汝阳、顾伯贤、杜诚明

南洋道大行台行枢密院枢密副使:崔乾铭、林振海

七部正判:

吏部正判:袁守阳、兵部正判:杜诚明、户部正判:王子师、

刑部正判:袁汝阳、工部正判:李光辉、礼部正判:赵青松

矿部正判:庾少安

南洋三军留守司总管大臣:邵汉武

马玉隆还下令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将大学士的职权降低到最低,内阁大臣不再兼任大学士,大学士只作为一个纯粹的秘书而已,不过保留荣誉头衔和品级,但地位不及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还有开府仪同三司和节度使这些传统的荣誉职衔。

马玉隆并不是单纯地对大学士这个名称或者权力不满,而是借此发泄对燕朝和之前的武朝的不满。

马玉隆从小接受了马怀锡、王冰茹的教育,而且多注重经世致用的务实学问,而武朝和燕朝的学问多空谈,马玉隆并不感兴趣。反倒是对实用的学问和对西洋的学问感兴趣,加上他没有内陆体验,故而马玉隆对武朝、燕朝的兴趣和感情几乎为零,反而是极端的仇恨。

可以说,大学士的职权问题,不过是马玉隆发泄的一个由头,而且也是马玉隆借以标榜自己统治下的南洋晋国与海山洲的晋国将不是简单的隶属关系那么简单。

和宁三年二月,海山洲思岭县和三屿县发生海盗作乱。海山洲内阁大臣林明凯认为可由马玉隆出兵进行戡乱,毕竟那里距离更近。马弘传也没有反对,内阁、枢密院就下令。

马玉隆得令后,万分欢喜。于三月下令从宁河港派海军两千人和战船十五艘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叛乱,并驻军在了思岭县、三屿县,并奏请亲信何绍威为思岭县知县兼领三屿县知县,事后也得到了任命。

思岭县、三屿县虽然说是个偏远小县,如今总人口加起来也只有不到二十万,但对马玉隆来说,这里却是战略要地。进可以以此为基地进军海山洲,退可以守护宁河港乃至整个南洋,因此此地虽小却关系极大。

和宁三年秋季,林文隆招募训练的新军基本成型,马玉隆进行了校阅,并起名为雄威军。

这支雄威军约八千五百人,马玉隆并亲自兼任雄威军统帅,林文隆为雄威军副将,直接隶属于晋阳王府,不隶属于枢密院和尚书省。

这支新军采用全部的西洋军制,但采用了加强型的编制,确保人员充足。同时按兵种分类,人员选拔上极为严苛,而且士兵都要具备多面手的能力,海陆器械都要精通。还不时聘请西洋教官进行训练。

雄威军下辖步兵第一团和步兵第二团,还有一个骑兵团,一个炮兵加强营,一个水师连,一个山地营。两个步兵团全部火器化,每团两千人装备西洋刺刀自发火枪和各种近战冷兵器及小型火炮。炮兵营一千五百人,装备储存西洋大小型轻便野战炮,还有燕朝式样的劈山炮、冲天炮等各种火炮二百门。骑兵团一千五百人,全部装备重金购买的西域战马还有南洋最适合畜牧之地的依特岛繁殖出来的耐热的战马。水师连三百八十人,每人都能熟练使用各种冷热兵器,还会水战,有快艇舢板船二十艘,专门用于抢滩登陆的攻防作战。考虑到片区匪徒多亡命徒,近战肉搏能力出色,所以除了火力优势外,这支军队也分外强调山地攻坚作战。山地营一千一百人,装备有各种适合山地及近身肉搏作战使用的各种冷兵器包括藤牌。尤其是每人持有的短刀、长枪和钢鞭都是用镔铁打造,极为锋利削铁如泥。而用于攻击碉堡的云梯,高两丈,共二十四阶的“云梯”,即便是险峻的山地或者攻城作战,也是难逢敌手。战斗力极为强悍。为晋军精锐之精锐。

在将领选拔上,林文隆最受马玉隆信任,不仅为副帅,还同时兼任战斗力最强的第一团团长,王振涛署理第二团团长,文次谦为炮兵营长,裴镇虎为水师连连长,刘安邦为山地营营长。

这支军队极为重视火力优势,同时分外强调白刃冲锋作战。除承担一部分警卫任务外,主要用于重要区域的野战,作为关键决定性的支援决胜力量。

除了雄威军这支野战精锐外,马玉隆还效仿海山洲的天雄军和天威军也组建了戍守晋宁宫宫廷的亲军左右两军,每军两千五百人,仍叫天雄军、天威军。主要装备步枪和轻型火炮,以保卫宫廷为主,由出身于世家大族的亲属杜京阳、崔肇庆统率。这样,马玉隆就有了一支高达一万三千多人的直属禁卫军,得以在南洋立足。

就在雄威军刚刚组建不久,战斗力还有待继续观察的同时。保宁行省,这个南洋最不安生的地方发生了空前的叛乱。匪首是张星云家族的父子兄弟姐妹等,总计兵力不下十万人,能战之兵也有至少三成。

南部的昭顺州和康南州一起叛乱,忠于职守的康南州知州何方欢于和宁四年二月战死殉国,所部精锐一千多人全部战死。更为重要的是在康南州激战的时候,保宁巡抚、提督等封疆大吏竟然仍然作壁上观,不发救兵,还故意扯皮,谎报军情。

马玉隆刚来南洋,虽然内部大体平静,但依然充满变数。为此大决定亲自领兵前往保宁行省平叛,并以雄威军为主力,抽调各地兵马前往。

对于马玉隆要亲自领兵前往,大臣中除袁守阳、王子师外大多都认为不必要,但马玉隆决意前往。

和宁四年五月,马玉隆决定亲统大军两万人进攻张星云叛匪。以王子师留守后方,转运粮草辎重等。同时为了以防武宁州再度生乱,以武宁州知州赵锦秀升任参将,加兵部参判衔,领兵三千继续镇守武宁州,以防东西策应。

同时下令杜京阳率侍卫亲随百人秘密持兵符前往广宁府逮捕了保宁巡抚巡抚张雕奎、提督蔡强生及以下等大小官吏数十人,并以杜京阳署理保宁巡抚,保障后方粮草供应。

六月十八日,晋军在康南州的巴云邦外围与叛军精锐汤云平部三万人野战,这是双方主力的第一次野战,因此事关重要。

汤部为叛军野战精锐,骁勇无比。从十八日到月底,与晋军主力万人打的有来有回,互有胜负,让马玉隆颇为佩服。

鉴于叛军颇有战斗力,很难短时间取胜。

七月九日,马玉隆决定诱敌深入,汤云平中计,在巴云邦西北三十里地陷入埋伏,然而依然死战不退。

雄威军副将军兼步兵第一团团长林文隆不想汤云平竟然如此顽强,身上的那股好勇斗狠的决胜之心也被激发了出来。

林文隆亲自率领敢死队上百人冲锋,一度让汤云平有所胆怯,但汤云平依然死战不退,并在缓慢退却中寻找战机。

就在林文隆即将有更大进展时候,因其过于冲锋在前,被叛军的流矢所射中前胸,而流矢有剧毒,林文隆当场就战死。

林文隆战死,让晋军士气严重受挫,正当晋军万分危机和叛军即将要突围出去时候,步兵第一团第一营连长卫长庆挺身而出,不仅没有溃退,反而亲自率领其余的人马进行反冲锋。

不远处的马玉隆此时还不知道林文隆已经战死,倒是看到了卫长庆的勇猛,极为欣赏。毫不犹豫地并动用了自己身边最后的预备队二百人。

为了鼓舞士气,马玉隆也不管不顾了,亲自带头投入冲锋,最后历经一天的苦战,击败了叛军,完成了对叛军的围歼,并在乱战中射杀了汤云平。

战后,马玉隆得知了林文隆战死。

林文隆是晋军悍将,也是马玉隆在南洋认识最早的将领,时年只有三十二岁,视同兄弟。

对于林文隆的战死,马玉隆极为悲伤,也更加坚信了要剿灭叛军的决心。

林文隆战死后,被追赠为提督,谥号忠武。

而对危机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卫长庆极为欣赏,破格任命为雄威军步兵第一团团长,破格授都司衔,时年十八岁。

之后从七月到十月初,马玉隆以卫长庆、裴镇虎两人率主力对叛军的各个山寨进行猛烈轰炸,两个多月里,先后拔除叛军大小山寨十一处,叛军死伤上万。到十月初,只剩下最后的巢穴热平寨尚未攻克。

十月十二日,晋军主力五千人在马玉隆亲自指挥下开始攻击叛军最重要的核心山寨——热平寨。这座山寨地形险要,有叛军上万人,粮草充足,还有叛军绑架来的许多显贵后代和女子也都集中在这里。

从十月十三日开始,马玉隆下令集中西洋野战炮、劈山炮、冲天炮、子母炮、分成炮等各型火炮二百多门对山寨进行彻夜不停地轰炸,炮击持续了整整七天,发射实心炮弹十多万发。叛军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失,而七天里,晋军部分兵力在年仅十八岁的卫长庆的率领下从侧后攀登到山后进行迂回。

十月十八日,卫长庆率精兵五十人前往山上侦察。

在完成了侦察任务后,卫长庆决定利用自己手下有当地人的优势,顺利到达了山顶。他们发现叛军有座大营还保留在山上,这说明叛军并没有撤走。卫长庆果断地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袭击敌军的机会。因为,叛军压根都没有想到晋军会突然出现在自己的内部,如果突然发起袭击,一定会收到奇效。

卫长庆率军突入其营,枪矢并发,声震山谷,出贼不意,敌军溃败,自相蹂躏或者四散逃亡,无一人敢与之争锋。

卫长庆等人在敌营路横冲直撞。一时之间,厮杀声四起,枪声大作。面对这场突然袭击,叛军不知道到底来了多少晋军,毫无斗志,顿时兵溃如山倒,仓皇逃窜。

而在混战中,卫长庆还活捉了张星云的手下大将韩金春、赵天云。

此战,卫长庆等人打败了近万叛军,俘虏六千余人,自身却无一人伤亡,是晋军中从未有过的大胜。

十九日,卫长庆的战功被马玉隆知晓,马玉隆大喜,又晋升他为参将。

十月二十三日,马玉隆派兵登山跋涉进行仰攻,死伤惨重。

二十五日,马玉隆不顾众人反对,亲自率领禁卫军山地营死士千人进行攻击。主帅如此,将士也无不奋勇前行。

叛军自与官军交战以来,还从未见到晋军如此疯狂过。

二十五日下午,马玉隆率领的死士终于成功登上了山寨正门,进入了平地。当夜,卫长庆也率军从侧后突入了山寨。

二十六日,晋军主力陆续抵达山寨平坦地带,而在正面阵战中,叛军根本不是装备精良的晋军之对手,叛军很快受挫,大部分被歼灭,少部分从后山逃脱。

二十七日,马玉隆手下各部基本已经控制了山寨的主要地方。

当夜,马玉隆亲率精兵攻占了最后一个地洞,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地洞。经过短暂战斗,晋军消灭了驻守此地的百余人,而这个地洞也价值巨大。有粮草上万石,各种金银财宝价值近二十万两,另外还有被绑架俘虏的百姓子女数十人。

马玉隆下令一一清点,而在被绑架的人群中,马玉隆发现了一个小姑娘,但并未发现她有惊慌之情,而其他人则显得疲惫也很惊慌。

马玉隆:“孩子,你是谁,怎么在这里?”

孩子:“我叫郑舒丹,一个多月前迷路被绑架到了这里。”

马玉隆:“你就不怕他们杀了你?”

郑舒丹:“怕也没有用,如果我越害怕,反而越危险。”

马玉隆很是惊讶,内心对这个孩子立马有了好感。

马玉隆下令把孩子们妥善安置。而那个叫郑舒丹的小姑娘,让马玉隆很感兴趣,派人打听后才知道她父亲是原保宁行省按察使郑泽恩的孙女,父亲郑光辉未出仕,但对农业和木材生意的经营很是有心得,家资百万,属于当地有名的富商士绅。此次平叛之战中,郑家捐献财物已经高达十万两。

马玉隆这几天还和这个小姑娘交流了多次,很是欣赏,别看才九岁,除了有胆识之外,还很有才学。

马玉隆虽然二十多岁了,也有了贤惠的妻子王媛薇。但是他这二十多年里,因为从小被祖父给予厚望,所以这么多年来,除了母亲和等同于母亲的王冰茹之外,他更多的时候接触的都是男人,是书本,是沙场的刀光剑影。虽然也见过绝色的谢侑芯那种妖女,即使还小他一岁,但那是庶母。当然还有过就一夜情的伍晓莉,事后就被祖父杀了。除了这些之外,再也没有了,没有寻常人家的与姐姐或者妹妹的欢快生活,没有自由自在的打打闹闹,什么都没有。

比起这些人来,郑舒丹就显示出了自己的可爱之处,毕竟郑舒丹终究是孩子,即使知道了马玉隆的身份,但却很喜欢和他玩儿,依然自然而然地称他为大哥哥,马玉隆也很喜欢她称呼自己大哥哥,就特许她这么叫。

这几天的时间,让马玉隆感觉到很自在,无拘无束,和一个半大的小姑娘玩儿的那么开心,真是少有的。

十一月二日,马玉隆从山寨撤军时,专门叫来了郑光辉,夸赞了郑家的这个好女儿,对郑光辉出资帮助官军平判给予了极高评价,并赏其五品衔。而对郑舒丹,马玉隆临走时候说:“小妹,好好学,将来前途无量。大哥哥以后再来看你。”

郑舒丹得知马玉隆要走,一激动反而哭了,毕竟还是孩子。

马玉隆说:“小妹不哭,大哥哥一定来看你,你也可以长大了来找哥哥。”

郑舒丹:“真的吗?”

马玉隆:“真的,大哥哥把这个送给你,是我对你的信物。”

马玉隆说罢,将自己的一个昌顺玉佩还有一柄压纸刀送给了她。尤其是那个玉佩,看似平常,却是马怀锡当年赐给他的三个玉佩之一,极具特殊意义,甚至带有部分特权的色彩。

郑舒丹及其父亲接过后,无不感恩戴德。这是莫大的荣宠,整个南洋有这样待遇的是极为稀少。

郑舒丹接过后,除了高兴和感激外,竟然开口说了一句:“大哥哥,我也送你一件物品,如何?”

马玉隆很高兴,说:“好啊,你有什么要送我。”

郑舒丹随即到处找,并没有什么合适的,最后灵机一动,从头上取下了自己的一个小发钗,是一个专属于尚未成年的女孩儿所用的发钗。

郑舒丹说:“这个可以吗,你嫌弃吗?”

从没有人敢和马玉隆这样说,旁边的袁守阳都有些笑了,然而也带着一种羡慕啊,还是孩子好。

马玉隆笑了笑,说:“好啊,我收下。”

马玉隆随后就离开了,年仅九岁的郑舒丹一直看着他,直到离开了自己的视线,再也看不见。

十一月六日开始,马玉隆率部分兵力北上前往广宁府,处理保宁前任巡抚、提督的事宜。

而晋军主力则在卫长庆、裴振虎率领下继续清剿残匪。

汤云平战死、韩金春、赵天云被俘虏,加上最重要的热平寨被攻克,叛军接下来陷入了四处挨打的境地。

卫长庆、裴振虎从十一月开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求速战速决,只求彻底与稳固。

十一月二十日在野战中生擒了叛军头目张星云、张星田、张星彩等兄妹,斩杀叛军主力三千。

十二月,消灭了叛军残部最后的主力韩长春部。

到和宁五年二月,弥漫保宁行省南部的从未有过的最大匪患被全部清剿完毕。保宁行省从此得以安稳,南部的矿产也能够得到有序开发,而不会受到匪患的骚扰。

晋军总计投入兵力两万人,死伤三千多人,剿灭叛军五万人,俘虏招抚投降的约三万人。

和宁五年五月,在平乱作战中战功卓著的年仅十九岁的将领卫长庆被提升为副将,任雄威军副将军。而裴振虎、文次谦的战功也不亚于卫长庆,一时间雄威军三杰并立。

就在卫长庆、裴振虎领兵戡乱的时候,马玉隆和袁守阳及杜京阳也在保宁行省广宁府对张雕奎、蔡强生案进行了审理。

经过了半年多的审理,确定二人为造成匪患的首恶。并查抄全部家产,总计高达五百多万两。家族及其亲属共千余人尽皆处死。而其余从犯数十人也全部被斩首示众。

保宁巡抚一职由杜京阳正式接任,同时兼领提督。

张雕奎、蔡强生及匪首张星云、张星田、张星彩、韩金春、赵天云等则暂时留下了性命,但这也意味着更大的惩罚。

这些人于和宁五年九月二十日被押往了兴京府。

九月二十五日,张雕奎等罪大恶极的七人被全部凌迟处死,兴京府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全部到现场观刑。

十一月底,东宁巡抚赖明昌奏报,武宁州残余的匪患也被全部清剿。然而在十一月中旬的一次小股作战中,武宁州知州兼领保宁行省参将赵锦秀不幸重伤,五日后伤势过重而去世。

马玉隆得知后,伤感之情可想而知,追封为提督、谥号忠武。

历时一年的剿匪总计缴获粮草二十五万石、各类器械三万多件,轰平大小部落山寨数十处,收复并新开辟了土地十数万亩。保宁行省及南洋的局势彻底得以改观。同时从招抚的山民中择取精锐从军,晋军战斗力得以提升。这样,仅仅以五年的时间,马玉隆就稳定了南洋并得到了上下的一致拥戴。

虽然马玉隆仅仅以五年的时间就稳定了南洋的局势,证明了他的决断力和勇气,更证明了祖父马怀锡没有选错人。

然而在这五年里,死去的人也有十数万,而马玉隆最早结识的视同兄弟的将领林文隆、赵锦秀也全部在这两年战死。

伴随着和宁五年底平乱的彻底结束,马玉隆在南洋终于站稳了脚跟,无人敢不服,而马玉隆也利用这五年训练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精兵,为他立足于南洋提供了绝对有力的支持。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风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