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1
书名:是灰比土热 作者:鄂佛歌 本章字数:2227字 发布时间:2023-02-14

父亲名叫徐国庆,听名字就能猜出他是哪天的生日了。是的,他的生日,就是国庆节。我想,类似的名字,全中国应有成千上万吧,或者十万,甚至百万,总之很多。但父亲这个国庆,与一般的国庆又有不同。一般的国庆,无非是生在了这一天,未必生在了那一年,据我考证,大多数叫国庆的人出生年份都靠后。父亲则刚好生在了那一年的这一天——1949年10日1日。

当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通过简陋的音响系统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那一刻,父亲呱呱坠地的哭喊声响彻了当年那个农家小院。

当然时间不一定对得那么准,但在父亲的母亲,也就是我奶奶的大肆渲染下,这事就带了几分传奇色彩。用奶奶的话讲就是:“那叫一个准,分秒不差!”

但我没见过我的奶奶,关于她的一切,都是从父亲嘴里听到的。奶奶不是我的亲奶奶,因为父亲不是我的生身父亲,我是他捡来的。我的生身父母,在我出生刚满月就把我遗弃了,所以我唯一的父亲,就是这个叫徐国庆的男人。

父亲终身未娶,原因模棱两可,我曾以为是因为我,他不想给我找个心狠手辣的后娘,用父亲的话讲就是:“猪肉贴不在羊身上。”尽管他也不是我的亲大——那个年代,乡俗称父亲为大。

及至我成年后,年近半百的父亲慢慢向我透露了他不成家的真实原因,是因为一个叫郭晴的农村姑娘。

郭晴,国庆,是不是有点谐音,事实上,郭晴原名就叫郭国庆,很拗口的一个名字。郭晴的父亲和我爷爷十分交好,前后院子,当时奶奶大腹便便怀着父亲,郭晴的母亲挺胸凸肚怀着郭晴,斗艳似的,比较高低。

爷爷和郭晴的父亲常爱聚在一起喝点小酒,喝醉了,就好得像穿了一条裤子似的,各自指着老婆的肚子山盟海誓:“这两孩子,同为男,一个书房念书;同为女,一个绣楼绣花;一男一女,丁头儿女亲家。”

我不理解丁头儿女是什么意思,父亲也解释不清,其意大概是正正好好,不偏不差。或许不是,现在基本听不到这个词了,所以无从考证。总之的意思是,父亲和郭晴是指腹为婚。可巧,他们的母亲争气,正好生出一男一女,生在了同一天——1949年10月1日。

父亲取名叫徐国庆,郭晴取名叫郭国庆。

我问:“那郭阿姨为甚后来又叫郭晴了呢?”

父亲说——

郭晴叫了九年的郭国庆,到九岁上学时,登记报名的老师看了她的名字,觉得变扭,说:“你都姓郭了,就不要再加中间那个字了,直接叫郭庆哇。”想了想,“郭庆不像个女娃的名字,改个谐音哇。”

于是老师大笔一挥,就自作主张把郭国庆三字改成了“郭青”。看看似乎觉得不太美观,又在中间填了一个“日”字,就变成了郭晴。

老师一时的心血来潮,就有了郭晴这个时髦的名字。

当然,对你们来说,这名字很寻常,一抓一大把,但那时是稀有的。

我读书少,你爷爷却是书香门弟出生,读过《红楼梦》。郭晴的父亲对老师替郭晴改名的做法有些不满,过来向你爷爷讨主意,想改回来。

你爷爷说:“《红楼梦》里有个睛雯,很好听,不用改了。原本你就是胡闹,哪有姑娘家叫国庆的?况且你本身姓郭。”

郭晴的父亲觉得在理,就干脆把户口簿上的名字也改了。

两家大人好,孩子自然不会差,我和郭晴算得上是青梅竹马。两人没上学之前,就整天在一起玩,大人们也常拿“指腹为婚”的话开我们的玩笑,我们小,不太懂,但隐约有些意识,就是两人存在一种非同一般的联系。

我兄弟姐妹四个,我是老小,郭晴在家排行老大。我整天叫这个哥哥叫那个姐姐,心里就有些不平衡,凭甚就没人叫我哥哥?于是我找到郭晴,说:“你叫我哥哥哇。”

郭晴说:“我和你同岁,不叫。”

我于是耍了个心眼儿:“我是下午生的,你是夜里生的,时辰上比你大。”

见郭晴在犹豫,我又说:“你叫我哥哥,我保护你。”

郭晴虽是家里的老大,胆儿却小,她可能是为了得到我的保护哇,终于答应叫我哥哥了。我就叫她妹妹。从那时起,我就特别喜欢叫她妹妹。当然,这种称呼,只有我们两个人单独在一起时才使用,当着外人,我们不敢这么叫,嫌羞,还是叫彼此的名字。

我笑着问:“那你保护她了吗?”

父亲说——

保护,咋不保护?我是家里最小的,家里有好吃的都先紧我,所以我从小就比你大爹和两个姑姑壮实,人高马大的,加上野,爱打架,一般人不敢欺负;郭晴呢,胆小如鼠,树叶掉下来都要捂着脑袋,家里谁说话大声些,她就能吓哭,以为是吵架。

记得第一天上学时,她和我一起去的学校。老师分配了座位,她在最前一排,我差不多坐在最后面。我无所谓,她不行,先是怯怯地向老师申请换座位,老师说:“他那么大个儿,你这么小,咋往一块儿坐?”

她于是哭,老师骂,她哭得更厉害了。同学们都笑,我很害臊。不过最后老师还是做了妥协,把我们都往中间调了调,成了同桌。

她是家里的老大,所以是第一个上学的。为了一个孩子上学而在黎明就起床做饭,在当时的家长以为是不值当的。她妈就烙了一堆糖烙饼,让她每天早晨起来自己吃了去上学,每天一个。她却不吃,装在书包里。

等下午放学的时候——那时农村的学校离家很远,几个村子才拼凑出一个学校,所以中午不回家,到了下午两点多一次性放学——她就把糖烙饼拿出来分给我多一半儿,她自己吃小的那一半儿。

我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大,饿得快,没到放学早就前胸贴后背了。她的糖烙饼就是雪中送炭,三口两口吃完了,又虎视眈眈地瞅着她手里的那块小的。有时,她就把那块小的也给了我,说:“你吃哇,我不饿。”

我当然不拒绝,直接拿过来又是一通狼吞虎咽。可那是她的早饭啊!她不吃,就只能挨饿步行七八里的路,回到家里才能吃到一天当中的第一顿饭。我以为她真不饿,没管她,她也没说。后来大些,她才告诉我,当时她饿得头晕眼花了都,是不忍看我眼巴巴的样子。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是灰比土热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