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行一到榆林,没有先去看盐矿,而是直接去了兵工厂。
萧骥有些忐忑,因为李志行之前给他布置的作业,他一直还没交卷呢!但他也有些期待,因为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萧骥先带李志行到各车间看了看,李志行比较满意。然后他将李志行带向了一个大展览厅,他准备在这里向李先生交卷。
早有几个人等候在展厅门口,是3个洋鬼子和一个中国人,萧骥向李志行一一介绍。
三个洋鬼子中,年级最大的一个名叫舒尔茨,是个匈牙利人,还是个男爵,曾经担任过是奥匈帝国斯柯达兵工厂的总工程师,现在担任榆林兵工厂总技术顾问。
第二个是个德国人,名叫魏曼,之前是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火炮工程师。第三个是个美国人,名叫米勒,上一任工作是美国春田兵工厂的工程师。
后面这两位,现在都是榆林兵工厂的技术顾问。
三个洋鬼子都向李志行礼貌的问好。三人都知道,这位肩上扛着两颗金星的将军,不但是自己的大BOSS,而且是中国人的民族英雄,所以态度尊重。
听完介绍,李志行笑得犹如春风,然后用不太流利的德语,与舒尔茨和魏曼打招呼,欢迎他们来中国帮助自己!然后又用流利的英语与米勒打招呼,并给了米勒一个拥抱。因为米勒其实是李志行的好朋友法兰克介绍的。
李志行的动作,迅速拉近了和这几个洋鬼子的距离,大家很快与这个年轻爽朗、并能用母语沟通的年轻将军变得亲近。
萧骥在心里不禁直竖大拇指:这才是我家老板!李志行也满脸微笑,向萧骥微微点了点头,表示满意。
萧骥的心一下放下了一半,这几个洋鬼子可是他托了各种关系、历经千辛万苦请来的,东家要再不满意,他就得去上吊了!
然后萧骥紧接着介绍那个身着西装中国人。此人名叫李廷干,三十岁出头,湖南人,经历比较复杂。
李曾去日本留学,后回国参加辛亥革命,而后又进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习电机,毕业后回国在多处工作过,曾担任过汉阳兵工厂的技术员。
这位是陈佳伦介绍的,因为他们是校友。
李廷干目前在榆林兵工厂担任工程师,因为他喜欢经常到这个展览厅来观摩,萧骥索性让他兼任展厅管理员,所以今天才会出现在这里。
李志行听完点点头,就与李廷干握手。
李廷干却似乎有些腼腆,志行就笑着问“廷干兄,听说湖南人吃饭是怕不辣,怎么样?致远(萧骥字)有没有给你买辣椒吃?”
李廷干听完一愣,随后脸一红笑着说“谢谢李先生关心!萧厂长对我们照顾无微不至,特意从湖南买了辣椒来。”
的确,在李志行的“恳切关怀”下,萧骥对兵工厂的技术专家生活非常关照,不光李廷干,就是那三个洋鬼子,不但餐餐能吃面包黄油,甚至还有红酒喝!
众人说说笑笑,一起走进展览室。
一进展厅,李志行立刻震撼了!这是个大型武器博物馆!分了好几个区,有步枪、有手枪、冲锋枪、机枪、还有大炮!最可贵的是,每件武器,除了有一个成品外,旁边还有完整的零件分解!连每一根弹簧都按功能有序呈现,甚至枪管和炮筒都被从中间刨开,一分为二,里面的膛线看的一清二楚!每件武器的组件、原理一目了然!
李志行一看之下,大声叫好!问这事谁的主意?
萧骥说他本来准备将各种武器集中设一个展室,但将零件分解的主意,却是李廷干出的。
李志行闻言,不禁对李廷干大加赞赏!
李廷干不好意地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
然后,萧骥微不可查地看了看身后的几个洋鬼子,这几个洋人也都对萧骥微微点了一下头。
随后,萧骥开始“正式答题”。他要按李志行之前布置的作业,讲各种武器的优劣点。
看来这几个洋鬼子是给萧骥压阵的。
李志行微笑着点点头,萧骥便开始讲。
“先生,我先从这杆英国的恩菲尔德步枪开始讲起。这杆枪得名于其生产厂英国恩菲尔德兵工厂,型号是N0.1 MK Ⅳ,于1907年量产,是英国军队制式装备的最新型号步枪,枪管长762毫米,全枪长度约1257毫米……”。
萧骥开始讲的还有些磕巴,可随后越讲越流利,越讲越自信,硬是在展厅里滔滔不绝讲了近两个钟头!不但听得李志行不住点头,就连在场的其他人,也禁不住频频颔首。
等萧骥讲完,李志行握住萧骥的手,哈哈大笑道“致远兄,看来我当初没有看错你!以后,你就是咱们边防军的底气!也是我李某人的底气!请受我一拜!”说完恭恭敬敬向萧骥行了个礼。
萧骥心花怒放,眼中满含泪水。
自从收到李先生那封信后,他没日没夜的辛劳,不但要管好生产,还有四处奔波去求人,求人介绍关系然后挖人。为此,他甚至求到了桂萌生!在忙碌了一天之后,晚上躺在床上,还要仔细研读各种武器的资料,再得不到李先生的认可,他就要崩溃了!
萧骥赶忙抹了一把泪水,一把扶住李志行,说道“先生万万不可!还是先生您给了我最好的条件,又是桂先生给了我最大的权限,萧骥才能有所进步,这其实都是先生您和桂先生的功劳!”
萧骥态度谦虚,不过他的话也有一定道理。别的不论,单说那3个洋鬼子的薪水,就高得吓人!
那个任总技术顾问的舒尔茨,月薪高达3000美元!来自克虏伯的魏曼低点,2000美元;美国人米勒最低,1800美元。
1800美元?少不少?
你要知道,此时美国人一个家庭一年收入才有400~450美元。米勒一个人,一个月就挣了美国一家人4年才能挣到的钱!
啊!原来这么高!
废话!要不你以为这些洋鬼子是活雷锋?
李志行扶着萧骥的手,认真地说“致远兄,你也知道,咱们边防军责任重大!现在,我们凡好点的武器,都得靠买,没有一个是便宜的,压力很大呀!所以,致远兄,你切莫自谦!你我兄弟携手,尽快让咱们的兵工业也强大起来!”
萧骥连连说是!
随后,众人来到会议室,讨论新建毛瑟枪生产线的问题。
这条生产线德国人已经开始发货,萧骥已安排妥当,问题不大。不过谈完此事之后,萧骥又说了一件事,就是他手头得来了一份半自动步枪的图纸,拿不准要不要生产?
萧骥怎么会有图纸?而且还是目前各国正在研究的,最新的半自动步枪?
此事说来话长,萧骥能得到它,因为这套图纸其实是中国人的。而设计此套图纸的,正是大名鼎鼎的汉阳兵工厂总办(厂长)刘庆恩!
说起这个刘庆恩,那可不简单!他曾随“黑旗将军”刘永福参与了保卫台湾的台南之战,在与日军的交战中,腿部受伤,返回后方。后来到湖北枪炮厂任技工。这个湖北枪炮厂,就是汉阳兵工厂的前身。
随后,刘被保送日本东京成城学校学习,后又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专攻机械与枪炮制作,毕业后回到汉阳兵工厂。
民国成立后,他被孙中山委任为汉阳兵工厂第一任总办。他后来自费研制出了“庆恩炮”,据说这种火炮火力和精确度都很高,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投产。后来,刘又发明了这款萧骥所说的半自动步枪。
可刘庆恩发明的图纸,怎么会到萧骥手里?
这是萧骥诚心所致,换来的!
此话怎讲?
是这么回事。话说萧骥因为李志行的压力,和桂萌生给他的胆量,直接达到了“求贤若渴”的地步,竟然动了去挖刘庆恩的心思!
于是萧骥动用各种渠道,终于和刘庆恩拉上了关系。他去拜访刘庆恩,请刘来做榆林兵工厂的厂长,自己愿意给刘打下手,待遇随刘庆恩开!还摆出了李志行民族英雄的牌子蛊惑。
不过刘却婉言拒绝,借口是自己半身不遂!
刘庆恩半身不遂?这么说连行动都困难了,那自然当不了什么厂长!
其实也没那么严重,至少萧骥见到刘庆恩的时候,刘还可以自己活动,只是行动不如常人罢了。刘庆恩推脱,是因为他有些厌倦世情。
刘庆恩为何厌倦?他是被这些个军阀和官僚给搞得!就连这个“半身不遂”,也是给气出来的!
刘庆恩身为中国最大的兵工厂的厂长,中将军衔,谁能把他气成这样?
曹锟和吴佩孚!准确点说,是这两位直系大佬的爪牙!
许是刘庆恩和孙中山比较近的原因,许是因为刘庆恩是个广东佬,总之曹锟和吴佩孚看着刘庆恩就不对付,汉阳兵工厂恰好又在自己的地盘上,所以两位大佬对刘百般挤兑,老刘啥也干不成。
就说刘庆恩发明这种半自动步枪,其实在1916年的时候,就委托美国人制成了样枪,拿到陆军部军械司去测试,结论还可以,但也有一些缺陷。
当时还是袁世凯当政,陆军部就决定先搞一套生产线,以后再慢慢改进。不过那时候正在打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人很忙,所以直到1919年,生产线才运到上海。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自主发明的世界先进的武器生产线,花了足有108万美元。
不过尴尬的是,这些设备运到上海后,却没运往武汉,一直放在海边没人管!
这自然不是老刘不想管,而是有人不想管,也不想让他管。
老刘的郁闷可想而知。
其间,在一次陆军部的会议上,老刘和北京那些官僚们吵了起来,一气之下,脑溢血爆发,成了半身不遂。
这下好了,老刘的厂长也不用干了!只好回家养病。
直至现在,那条生产线依旧躺在海边的仓库里,任由潮湿的海风侵蚀。
萧骥去的时候,刘庆恩已经养病一年多,身体的不幸加上理想的失败,乃作一绝自叹“病床难忘救国志,十年沉疴愿未酬。老天使我身复健,轰净国贼始方休!”。
刘庆恩虽有报国之志,虽说李志行名声很好,但刘觉得李志行终归属于直系,自己既然不见容于曹锟和吴佩孚两位直系大佬,就算前往榆林,又能有何作为?
所以,尽管萧骥态度恳切,刘庆恩始终托词不愿出山。
但萧骥锲而不舍,每隔一段时间就去趟刘家,每次都带有丰厚的礼物,并向刘庆恩请教各种问题、陪刘庆恩聊天,讲李志行想振兴中国军工的雄心壮志,并动用汉堂的关系,为刘家解决了不少麻烦事。
刘感于萧骥的至诚,并理解了李志行办兵工厂的决心,就将此套图纸拿了出来,让萧骥学习借鉴。当然,如果榆林兵工厂能生产最好,正好遂了他的心愿。
这个么……半自动步枪?这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步枪!要不要生产呢?
说到这里,我们顺便科普一下。
半自动步枪是什么步枪?就是可以连发的步枪,子弹自动上膛,无需像传统步枪那样,打一枪拉一次枪栓,在战场上效率很高。
这有什么?冲锋枪和机枪不是也能连发?不比这个什么步枪强?
是的,但是造价不同。
刘庆恩设计的半自动步枪,在1916年测评时,成本只比普通步枪每支贵两元钱,这还是在钢材进口的情况下!而买1支冲锋枪的钱,简直能买10支普通步枪,就是李志行也觉得贵。机枪则更不用说。
那么,这是一种可以大量装备的好东西啰?
是的!所以李志行动了心思,想生产这种枪。
可刘庆恩设计的这种枪,到底行不行?是不是有什么难以克服的技术缺陷呢?
萧骥拿出了当年陆军部测评件的抄写件,李志行仔细看了一遍。
原来这种“刘式步枪”,当年在打了第一枪后,自动装弹系统就失了效。但后来找到了原因,是因为汉阳兵工厂生产的弹簧不合格,换上美国弹簧后,连续射击了60余发,都很流畅。
最后陆军部的评语是:一、枪重稍为超过一般步枪。二、钢料必须外购。三、原料价值不超过寻常枪二元。四、枪口束汽孔尘沙是否会侵入,转动是否有无不便,应俟军队实用时方能决定。五、多少发会改变口径(指枪管磨损)?如用德国钢,大约五千发。六、枪身是否会过热。七、枪机后部稍长,是否影响瞄准?
另外,当时中国的火药质量达不到此枪的要求,因为燃烧不完全,容易在集气口结垢堵塞孔道。
李志行看完后不太明了。萧骥早有准备,便拿出一支样枪开始讲解,这支样枪同样是刘庆恩送的。
等萧骥讲解完后,李志行自己拿着那只样枪研究了一会。他也有点为难,因为枪口集气环的设计方式明显有隐患,但是优点就是易于加工,并且成本低廉,而且“刘式步枪”也有很多优点。
李志行沉吟了一会,决定让大家谈谈自己的观点,尤其是那3个洋鬼子,他想借这事考一考他们,看看自己的高薪花得值不值?
于是三个洋鬼子相继发言,列举外国关于半自动步枪的研发情况,说明自己的观点,都比较中肯。李志行点点头,看来这三个人至少没有一个是滥竽充数的。
大家首先认同的是:集气式步枪是目前正在进行的技术革命,代表了步枪的发展方向,从这一点上讲,刘式步枪是可取的。
但关于如何集气?也就是如何回收子弹发射时枪口的热空气作为自动装弹等动作的能量,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分歧很大。
三个洋鬼子都不赞成采用集气环这种简陋的方式。
舒尔茨说,可以将集气环铸造在枪管上,这样可以降低对集气环对枪管的冲力损伤,也能防止集气环卡塞等故障。要知道,一旦在战场上出现这些故障,会很麻烦,可能使战士失去战斗力。
但这样做的缺点就是,该步枪会失去单发功能。因为按刘庆恩原来设计,集气环手动旋转后,可以关闭集气孔,使步枪由连发变为单发。
美国人米勒甚至提出采用汤普逊冲锋枪的方式,采用整块钢铁铸造,将枪管和集气管在钢铁上凿出来。但萧骥立刻反对,一者这样加工难度太高,二者这么做下来,成本几乎和冲锋枪差不多,太贵了!
大家几乎吵起来,只有李廷干皱着眉头,像在苦苦思索,一直没说话。
李志行看了看李廷干,请他发言。
李廷干皱着眉头说“集气环这种方式的确有问题,但我还没想出好办法,不建议大量生产。但我觉得,可以以此枪为蓝本,进行进一步开发。”
李志行听后想了一会,又问了其他几个问题:那就是此枪的部件榆林厂能不能生产?咱们的火药行不行?钢材自己能不能产?停放在上海的,也就是原来刘庆恩买的那条生产线,如果生产普通步枪行不行?
萧骥和大家讨论了一会,说就榆林厂目前的能力而言,除了两种往复弹簧目前榆林厂做不出来,还有叩击系统两个零件精度要求很高,需要买一台机器解决,其他都没有问题。
至于上海的生产线,萧骥早做过调研,设备契合度至少有80%,只是设备已经在海边放了两年多,因缺乏保养,部分已经生锈,但保养后应该还能用。
听完这些,李志行决定将“刘式步枪”的生产线买回来,该生产线每天可产步枪50枝,加上从埃里希那买的毛瑟枪生产产线,每天就可以生产100枝步枪了,一年就是3万多枝!不管产单发还是半自动步枪,按北洋的编制,一年就能装备的3个师!
于是便安排萧骥设法将放在上海那些设备买回来,同时按生产毛瑟枪的设备要求,对刘式步枪生产线进行补充,这条线将主要用来生产毛瑟枪,同时也少产一些刘式步枪用用看,同步进行研发升级。
萧骥连忙答应下来,事实上这些事已经开始做了,因为他本来就想上。
至于弹簧的事情,李志行让送到上海刘利生那里,让刘利生解决。
刘利生前番带队到美国、欧洲考察了一大圈,制定了一个庞大的采购计划,他的目标是不但想造出汽车,还想将上海厂办成一个“母机器厂”!所以采购了不少先进设备,加工个弹簧不在话下。
啥叫“母机器厂”?
就是能造出生产机器的机器的工厂。
还不理解?呵呵,例如机床。
刘利生这个川娃儿在暴富之后,没有迷失方向,反而很快找到了自己的目标,野心勃勃,要做“中国机器之母”!
对此,李志行非常支持,上海机械厂每年几百万大洋的盈利,任他折腾,还让桂萌生对刘利生提供资金保障。只是有一个要求:让刘利生立志做“中国机器之父”!
毕竟除了母老虎之外,一般公的都比母的厉害。
定下刘式步枪这件事情,李志行心情大好,为了鼓舞士气,李志行在会议桌上大讲蓝图,说他要在榆林城办全中国最大的兵工厂,不但产步枪,还要产大炮!让大家好好干,他一定不会亏待大家的。
不料几个洋鬼子不通人情世故,偏不让他大吹大擂。
那个德国人魏曼首先打断了他,说“李将军,您做不到。首先,榆林城根本没有地方,放下那套毛瑟枪生产线已经很勉强了!这还牵涉到好多配套的东西。”
李志行停住话头,喝了一口茶掩饰尴尬。
不料那个叫舒尔茨的老家伙,接着又说“将军阁下,魏曼先生说的对。按您的规划,不但牵涉到火药厂、铜帽厂等一系列配套设施,还包括钢铁厂。而钢铁厂又牵涉到铁矿和煤矿产量的配套,还有铁矿石和煤炭的运输和储存,这是一项极大的工程!所需的资金也是不可想象的。目前在中国,估计没人能做到。”
李志行一听,的确是这么回事,是自己太心急了。
他又看了看米勒,这个美国人耸耸肩,一摆手说“是的,詹姆斯,中国之外的那些大兵工厂,都是经过很多年才建成的,而且事先要经过严密的规划。”
李志行听完后,笑着说“各位说的很有道理!我的确忽略了一些具体问题。但是,我要告诉大家一点:我说的目标是一定要实现的!不管有多难,有多麻烦!请各位从现在起,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另外,建这么大的工厂,肯定需要很多人才,各位都可以介绍自己的朋友前来,只要是真才实学,待遇方面我绝不含糊!”
几个洋鬼子含笑点点头。不管这个李将军建不建这么大的工厂,能拉几个朋友到这遥远的地方来总是好事,省的自己寂寞!
从会议室出来,李志行让萧骥带他去看钢铁厂,萧骥还兼着钢铁厂的厂长。
萧骥闻言脸红着说“先生,萧骥失职,钢铁厂运行的并不如意,炼铁炉一直开不满!”
李志行闻言问道“哦?是技术问题?”
“不是,是原料供不上……”
……
李志行随萧骥参观了整个钢铁厂,正如萧骥所说,75吨的炼铁炉每天出生铁大约也就40几吨,大概不到产能的60%!
不过其他的还好,10吨的炼钢炉可以满负荷,出来的钢也合格,还有轧钢车间,产出来的钢管和钢轨也合格。不过就是产量很低,尤其是钢轨,根本达不到商业规模。
而枪钢事实上还要拿出来一部分给阎锡山的兵工厂,一者是因为阎有股份在里面,再者是为了维持与阎的关系。
李志行眉头紧锁,自言自语道“这样不行呀……”
萧骥闻言脸更红了,李志行这才发现自己失言,就笑着说“致远兄,其实从目前来看,我们当初设立榆林钢铁厂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们掌握了技术,培养了工人,产出了合格的产品,这一切都是极不容易的,我知道这一切,都是你殚精竭虑的成果!”
他拍了派萧骥的肩膀,接着说“不过,那几个洋鬼子说得对,要想扩大兵工厂,目前的钢厂是不行的,必须另寻出路。但这个你不要担心,我来想办法。以后你只要把兵工厂办好,就是咱边防军的头等功臣!”
李志行从兵工厂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传讯让延长油矿的胡博渊立刻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