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不想应,没意思,太无聊。
不懂钢琴不懂艺术的人,硬是装逼,你配合了,你就太LOW了,李勇对钢琴这高贵玩意儿可是有敬畏滴。
如果真懂,倒可以高山流水煮鹤焚琴。
可以成一美谈可以被人赋诗。
知音难觅。
一直察颜观色的王书记,看到李勇一点反应没有,有些着急,心里想,不复杂的事儿,不就是弹个钢琴弹个曲子么,谁高谁低,哈哈一笑就过去了,以后,都是朋友。
有人替李勇应场子了。
徐小慧。
徐小慧和申真老师来开发区见一个朋友。一位在韩国弹曲子拿了奖的医学院的同学。
一位被医学耽误了的钢琴师。
碰巧而来的还有一位很那样的人,用叶老板的话说,是一个无以伦比的人。
闻果教授。一位被法学耽误了的唱美声的美女。闻果是应几位律师的不情之请,来吃顿便饭的,来了以后,听说,某某人要拿钢琴让李勇出丑,就上了心了,心还怦怦跳了,生怕钢琴帅王子李勇有个什么闪失,让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女人给比下去了。她以法学的审慎,给一位文艺圈里的老师打电话,想在港城找一个能给李勇救场的钢琴老师。
港城开发区的四星级新时代大酒店,这个非凡的夜晚,来的人里,藏龙卧虎啊。
都是人才啊。
这样的夜晚,够档次,够文艺。
不无聊。
李勇看到申真老师进了包间。直接走到跟前了,申真老师很意外地喊李勇:勇哥。
李勇愣。
跟申真老师只是有名义上的师兄妹的关系,可并没有什么接触。
“今天晚上,妹妹给你弹第三钢琴协奏曲,你指点一下。”申真这是很认真很专业的给李勇解围。
第三钢琴协奏曲,懂的人都知道它的难度。不妨,把网上的解释亮一下,让不懂的人,也可以在酒场上吹吹牛。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表现了最坚毅的俄罗斯精神与最强大的生命力,而作曲家本人的人格力量,也在这部作品中也得到最充分的展示:“拉赫玛尼诺夫是用钢铁和黄金铸成的,钢铁是他的手臂,黄金是他的心灵。”这正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最珍贵之处。 拉赫玛尼诺夫本人作为钢琴独奏者在纽约首演时,曾把自己这首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比喻其庞大与沉重。一位著名的音乐学者也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十吨煤”,其难度可见一斑。澳大利亚的音乐家传记影片《闪亮的风采》描写过钢琴家因演奏“拉三”而导致精神崩溃,我们可以籍此想象出“拉三”所具有的情感震撼力! 拉赫玛尼诺夫说,能把这首钢琴协奏曲演绎好的只有霍洛维茨。
申真端坐着弹动手指,表情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整个人却象融在了钢琴里——传说中的琴人合一的神态。
人是自然的,没有夸张的肢体动作。
在座的有位懂音乐的,低声说了一句:这才是真正的大师级的演奏。
李勇也沉浸其中,把他的对申真老师的好奇都忘了,世界里只有音乐,音乐的氛围里是灵动的灵魂的自由徜徉。
这不是需要李勇指点了,是要感悟。
感悟音乐的能量。
净化,静定,融纳。李勇体会到了佛家的缓而慢而圆融的意境。
申真的弹奏不单单是音乐的感染力,她很超脱。
一曲弹罢,所有人一直安静着,过了两分钟,象是突然醒过来一样,真心真意地鼓掌。
艺术这东西,是要好好享受地。
敬畏。
叶老板的表情哭笑不得,他示意那位很有造诣的要跟李勇比一比的钢琴老师上场,那老师却直摇头。
本来就是硬着头皮来的,一帮喝酒的人,弄架钢琴来,非要装什么高雅。
喝酒就喝酒,喝醉了,砸酒瓶摔椅子,比较搭。
大厅上又响起了钢琴声。
是徐小慧的那位被医学耽误了的朋友弹的。
弹的是勃拉姆斯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Concerto for Piano no 2 in B flat major, Op. 83)。作于1881年。从莫扎特、贝多芬时代起,经舒曼、肖邦以至近代作曲家创作的协奏曲,基本都是三乐章结构,但勃拉姆斯为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增加了谐谑曲乐章,从而使作品扩充成为四个乐章,形式和性格都已接近于交响曲,独奏乐器也成为乐队的一员,这种交响化的理念脱离了协奏曲原来“竞奏”的意义,因此,这首乐曲有时候也被后人称为“由钢琴主奏的交响曲”。 这首钢琴协奏曲的形式十分特殊:首先乐曲采用协奏曲历史上罕见的四乐章形式;其次本曲中的主奏钢琴并未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作者特意让钢琴与管弦乐“完全平等”。这首协奏曲既无莫扎特式的流畅,又无贝多芬式的雄壮,是地道的勃拉姆斯式作品。与第一协奏曲相比,显得更加沉重暗涩,技巧也特别难,有人讲勃拉姆斯的降B大调协奏曲是“要钢琴家血汗的至难协奏曲,它不要钢琴家的妙技,而是要他们成为苦力。”这首乐曲具有勃拉姆斯所独有的沉着与厚重,同时又有他明朗、温柔的另一面。1878年春,勃拉姆斯第一次到意大利旅行,这一南欧古国的风土人情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由此勃拉姆斯开始构思这首乐曲。1881年三月,作者再度访问意大利,这一次彻底唤起了他的灵感,于是回国后立刻伏案疾书,当年夏天便完成了这首乐曲。实际上,本曲中的意大利风格并不明显,但无疑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堪称勃拉姆斯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作品最后完稿于1881年,同年11月9日作者本人担任钢琴独奏使用乐谱草稿,在布达佩斯首演。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降B大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传统的双呈示部。第一呈示部是管弦乐,首先由圆号奏出由两小节组成的第一主题动机,钢琴推迟一小节跟上,像影子一样进行模仿,木管声部进行发展,略带伤感的第二主题由小提琴呈示后乐章进入第二呈示部,钢琴呈示新的主题并发展,第二主题钢琴则以热情的变奏呈示。F小调展开部后音乐进入再现部(第二主题用降B小调)。尾声中管弦乐奏出第一主题的部分动机,钢琴用华丽的琶音伴奏,最后以强有力的开始动机结束。本乐章写得厚重而有力, 颇具勃拉姆斯风味。贯穿乐章始终的主题动机,由雄浑的圆号引入,钢琴加以应答。在乐队协奏下的钢琴时而温婉优美,时而热情壮丽。本乐章中有许多处理方式与古典派协奏曲截然不同。 第二乐章:热情的快板,d小调,3/4拍子,三段体。典型的谐谑曲,但奏鸣曲式结构非常清晰、规模庞大,给人以深沉之感。第一主题,钢琴用激烈的强奏开始,乐队紧紧相随。第二主题为A小调,用弦乐齐奏呈示,之后钢琴反复。展开部发展上述两主题,再现部用的是完全不同的乐器编制。其旋律热情而富于幽默感,同时也很有魔力。第三乐章:行板,降B大调,6/4拍子,三段体。由管弦乐奏主旋律,钢琴演奏装饰音型,并作主题变奏。第一部分由大提琴奏出甘美的旋律开始。中间部分更柔和,由单簧管奏升C大调主题,富于幻想的歌唱性旋律虔诚得近似祈祷。最后再现降B大调主题。本乐章充满浪漫气氛,是在“德国式的”厚重风格中另有意大利明朗色彩的典雅乐章。第四乐章:优美的小快板,降B大调,2/4拍子,回旋曲形式。优美的具有舞曲性格的华丽终曲。清新活泼的回旋主题由钢琴独奏开始,乐队模仿。之后带有匈牙利乡土风格的插入部用A小调呈示(后移D调再现)。其他许多辅助的插入部,在钢琴与乐队间交错穿插,有时钢琴用音型和经过句装饰管弦乐主题,有时乐队用色彩性和声给钢琴以烘托,编织成辉煌的终曲。这个乐章的大致结构为A-B-A-B-结尾的程式。由钢琴开始的舞曲风主要主题,纤巧精细,又不乏厚重华丽。
……不用文字说什么了,新时代大酒店的那晚上的钢琴曲的桥段不胫而走。引动的最直接的反应是,港城的家长们购买钢琴和钢琴培训的疯狂,曾经跟李勇住隔邻的国贸小区的一对开出租车的夫妻,拿出了所有的差不多是一百万的积蓄买了一架演出级钢琴,让自家的女儿死活要拜申真老师为师,要砸锅卖铁培养自己的女儿成为钢琴大师。
话说,弹钢琴是要天赋的。
不止是钱的问题。大陆的家长们这个——这个——这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执念太疯狂了,以为只要在课外培了训,就能跑赢孩子的未来。
其实不是这样滴,能不能成钢琴大师,世界首富,淘宝之王,完全是看不见的那只上帝之手在操弄。
渺小的人类,要敬畏要虔诚要多行善多积德,才能积下点根基,兴许就能给孩子留下福德。福德转化一下,就有了天赋。
这是劝善的话哦,看不下去的直接划过。现在的这个混乱世道,劝善,会被人打死滴。
……
李勇赢了,赢了又赢。
还真真正正的多了个妹妹(暂时是师妹,剧情到了某个节点,会有很那样的惊喜)。
李勇请申真妹妹回家吃饭。
姜老太太,苏薇和张倩都很高兴。
最大的高兴点,是张倩肚子里的孩子,没等生下来,就有了最好最好的钢琴老师。
人哪,这么高端的家庭,也是先从自家的利益出发,先是想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寻摸下一个老师。
人家申真妹妹现在还不是你们家的,人家还要回母校继续深造的。
李勇躺赢以后,很认真地开始练习钢琴了。这位被豪门耽误的钢琴帅王子,终于想到了一个玄学上的问题。
人在关键时候要会选择,要懂自己最需要什么,择其善者而从之。
李勇这是要重新回到音乐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