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的时候,炸弹炸的。”男人的声音淡然平静,好像在说着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不过,我算是幸运的,我不过是丢了只手,有很多战友却丢掉了命,但不管是我,还是他们,想必都不曾后悔过。”
雄隆明张了张嘴巴,但不知道该说什么,他本来有很多话想要问的,心里突然有些堵得慌。
时间在沉默中飞速流逝,当三轮车停止,雄隆明才猛然清醒过来,原来已经到了西河桥渡口。
雄隆明下了三轮车,背起两个包裹,然后询问中年男人车费多少,中年男人说:“一角。”
雄隆明笑了笑,直接掏出一张一角钱纸币递给了中年男人。
他不善于讨价还价,更是不愿意跟眼前的人讨价还价。
中年男人接过一角纸币,小心翼翼地藏进衣服内袋里。雄隆明伸手去提那另外两个包裹,中年男子眼疾手快的提起了最重最大那个包裹递给了他,他自然而然接在手中。
中年男人朝他点了点头,转身就要垮上三轮车,雄隆明脱口而出:“叔!”
中年男人回过头来,看向雄隆明,微微一笑:“年轻崽,有事?”
雄隆明没有说话,只是将双手中的包裹搁置在路边,然后扯了扯身上的军装有些皱褶的下摆,朝中年男人郑重其事的敬了一个极为标准的军礼。
中年男人愣愣地看着雄隆明那张依然稚嫩却坚毅俊朗的脸,脑海中却划过了无数温馨而又惨烈的画面,不知不觉便红了眼睛,很快就热泪盈眶。
他那并不高大的身躯缓缓绷直,钢挺入标枪,看上去充满了力量,仿佛便是天塌下来也能扛住。然后缓缓地抬起了右手,朝雄隆明回敬了一个同样极为标准的军礼。
足足过去了一分钟,雄隆明才放下右手,中年男人也随之放下右手,不等中年男人说些什么,雄隆明已经提起了搁在路边的包裹,转身向不远处的渡口走去。
他没有回头,有些不敢,也有些不忍,但他知道有一双充满了感激和热泪的眼睛正在目送着他远去。
晚上七点钟,天已经漆黑一片,雄隆明才回到窑咀村。
窑咀村早已通电了,不过那时候舍得敞开了用电的人家却是不多,大多还是煤油灯和电灯混用。看着从家家户户窗门里透散出来的微弱的灯光,他觉得很温暖很安心。
10月底的天气已经有些冷了,对于三面环水的窑咀村来说,日夜温差颇大,就更冷了。喜欢串门的这时候正在串门,不喜欢串门的就窝在家里,没看见谁还坐在门口日白的。
偶尔传来几声狗吠猫叫,雄隆明一听,便知道是哪家的狗和哪户的猫了。他会心地笑了笑,加快了步伐。
到了家门前,家里一片漆黑,也听不见半点声息,雄隆明突然有些紧张。
他放下包裹,伸手敲门,很快就传来母亲的声音:“谁啊?”
“娘,是我啊,我是明宝啊。”
屋里安静了几秒钟,一旁的门窗突然有亮光透出。很快,就传来匆忙的脚步声,那时候老屋子的隔音效果可不太好。然后,门便被拉开了。
父亲和母亲一同出现在眼前,他们披着厚实却打满了补丁的棉衣,来不及扣上扣子,当他们看到雄隆明,看到这个两年多未见、日思夜想的儿子就这样突兀地出现在自己面前,他们激动得无法言语。
雄隆明的第一感觉就是父亲母亲明显的老了很多。
以前天天在身边,日子就那么悄无声息的过去了,连留下的痕迹都不会去太过在意。总觉得父亲母亲仿佛永不会老去,永远都是最初的模样,永远都会陪伴在自己的身边。
然而,两年多未见,再见时却发现他们竟苍老得如此之快,仿佛只是一晃神、一刹那,他们便老了十多岁,而自己再也不是当初那个纯真无邪的孩童。
时间总是刹那刹那的过,刹那刹那的催人老!
雄隆明看着他们,在微弱而又泛黄的灯光中,他们的脸上有许多明显而又深刻的痕迹。特别是父亲,那在他心目中如山一般的父亲,此刻看上去再也没有了从前的高大和雄伟,有的只是岁月和病痛在身上留下的沧桑和沉重的痕迹。
雄隆明突然有些心疼和难过。
“娘!”雄隆明的声音有些哽咽,他凝视着父亲眼中那克制着的欢喜,柔声道:“爸,我回来了!”
“回来就好。”父亲灿然一笑,那张原本消瘦而又苍白的脸看上去生动了许多。
“明宝,真的是明宝。”母亲激动得有些手足无措,一边急忙把儿子往家里拉,一边伸手去接儿子手中的大包小包,一边问道:“明宝,累不累,渴不渴,饿不饿?”
雄隆明随口答道:“娘,我不累,就是有些渴有些饿了。”
身后的父亲关上了房门。
“那娘这就给你做吃的去,你先陪你爸日日白。”母亲随手将手中的大包小包放在堂屋里的桌面上,转身便往橱屋走去。
“娘,不用那么麻烦,随便弄点就行。”雄隆明取下背上的大小包裹,但桌子已经放不下了,只好放在地上。
父亲坐在桌边的椅子上,不说话,只是眼脸含笑的看着他。
母亲这时候从橱屋里端出来一碗温开水,递给雄隆明,他接过喝了一口,很甜,想来是母亲放了白糖,他仰起脖子一饮而尽,碗底还剩下一些糖滞。
他把碗还给母亲,母亲接过满是心疼的说:“明宝,还要不要?”
“谢谢娘,再来一碗。”雄隆明一边拉开桌面上那两个包裹的拉链,一边往外面掏东西,母亲拿着碗转身向橱屋走去,雄隆明想到什么,急忙加了一句:“娘,不要再加糖了,白开水就好。”
“知道了,你这孩子,这糖还是你上次寄回来的呢。”母亲的声音从橱屋里传来,带着愉快而有欣慰的笑意:“我家明宝当了两年兵,果然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