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布局
书名:致命医术 作者:林下一度 本章字数:3218字 发布时间:2023-02-10

基本的计划,已经成形,接下来就是要利用时机,购买生红刺。因为生红刺,是国家管控的药物,市面上比较难买到,我所在的中医院当然有,但要拿到手,是需要层层审批,复核的,仁义堂也有,但那是韩学涛的地盘,我不便进入,简单来讲,在东昌,就算我想办法拿到了生红刺,也很容易暴露自已。

这样想来,我这次四川江油之行,真是老天帮忙,因为在这儿,到处都是种植红刺的药农,我可以向他们个人购买,我的中医师的身份,也给我提供了便利。因为现在药农也谨慎,一般个人想要购买生红刺,他们也是有所防备的。

也因此,我一到红刺种植基地,便开始留意起卖家来。也算是天遂人愿,下午,我们参观了一个红刺种植的专业村。这个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红刺,也成立了有关红刺采收,加工,炮制,销售一条龙的药企,而村主任便是这家药企的总经理。

我在采访,了解这个村的过程中,就特别留意了几家红刺种植户,他们的住址,都在村子边上,我想这很有利于我私底下与他们联系。

更巧的是,这个村离市区不远,与我们一行人所下榻的酒店也不远。晚上,吃过了晚饭,同事们也都累了一天,早早进屋歇息了,而我就独自出来了。

我打了个车直达这个红刺专业村,敲开了位于村东头的那家红刺专业户的门。来开门的是这家的男主人,六十岁左右,身材中等,皮肤棕色,看起来颇为沧桑。

“你找谁?”他问。

我说我是外地来的中医师,慕名到四川江油采购红刺。我一边说,一边将自已的医师证,在他眼前晃了晃,又补充道:“去年我也来江油采购过红刺,去的是其他村,可惜质量不太好,病人反馈说效果一般,不太理想,所以这次想试试你们村的红刺。”

“那你找对地方了,我们村是专业村,种植,加工,炮制红刺有几百年历史了,单单我家就干了五代人了。”

“您怎么称呼?”

“我姓洪。”

“叫你老洪行吗?”

“没关系,随便叫。你里面坐吧。”

“屋里没人吗?”

“没人,我老伴上楼看电视去了。”

我于是便随着老洪走进屋去。老洪给我搬来一把椅子让我坐,我也就坐下了。

 “是不是经常有人到你们这儿来买红刺?”我问。

老洪笑道:“全国各地的人都有啊。我们大头都上交到村里的药企,被企业收走,统一加工去了,但自家也会少量存留。像你这样的人隔三差五会上门来买,我们就卖了。当然,价格会稍微高一点,这个你也知道,这几年农药,化肥,人工什么的,也都在涨。”

“这个我知道,不要紧,到时你开个价就行,好说。”

“你要哪种红刺?量多少?”

我有些难为情地笑笑,道:“量嘛,我跟你是第一次合作,你们家红刺的质量如何,还不知道,因此,这次来买呢,也是试探性的,主要是去年买的货吃了亏,这次想先试试再说。各种红刺都来一点,然后量都不用太多,我自已试吃用的,吃过后,觉得哪种品质最佳,再大量进哪一种。”

“嗯,我明白,像你这样的人很多,不奇怪。那你等着,我去拿货。”老洪走去隔壁屋拿货之前,又给我倒了杯茶,让我喝着,自已便走开了。

一会儿,老洪从隔壁屋拿出来三小袋制红片。根据炮制工艺,分别是炒红片,盐红片,蒸红片。

老洪将这三袋红刺扔在我面前,道:“以前像什么煨红片,也在加工的,但现在不做了,忙不过来,就主打这三种了,工艺很成熟了,内行看这品相就知道了。”

“品相容易作假,我还是要拿去用过后再说。”

“行,你三种都要是吗?”

“对,各来一袋吧,这一袋多重?”

“都是一斤装的。”

“行。另外,我还要一斤左右的生红刺,你这儿有吗?”

老洪警觉地看看我,道:“生红刺毒性大,你不会用容易出事啊。”

我很镇定地笑笑,回道:“我从事中医工作多年,对于生红刺的应用,也可谓很有经验了,你就放心吧。”

老洪还是摇头,道:“我们这儿的医生也有用生红刺去治病的,甘草,生姜,干姜这些解毒的药,也都按量放了,可很多时候还是杀不了生红刺的毒,病人还是毒倒了。”

我答道:“你放心,我都是小剂量,极小剂量使用,再加上长时间煎煮,以及搭配各种解毒药,因此,那么多年运用生红刺治病,都没出过事,您放心就是。”

老洪还是不放心,没有回答。我一下急了,直接拿出一百块现金,放在桌上,道:“别啰嗦了,三斤制红刺,一斤生红刺,给你一千块钱,时间不早了,我马上就要回去了,再晚车都没了。”

老洪看着桌上崭新的一千块人民币,眼睛似乎明亮不少,嘴边也露出了些笑意,最终还是将三斤制红刺,一斤生红刺给我打包了。

然而那三斤制红刺其实是没什么用的,制红刺我们中医院应有尽有,外面的各大药店也都有售,这不是什么难得稀有的中药,要用的话,大不了回到东昌之后再买。因此,为了不让酒店里的同事起疑,当我回到城里后,就把那几包制红刺,当有害垃圾处理了。

现在,我手头便只有一斤生红刺了,虽然只有一斤,但我也不能光明正大的拿进去。办法我早就想好了,那就是去酒店附近的一家土特产商店购买大量的黑木耳。我进过那家店,里面有青川县的黑木耳在出售。

黑木耳很干燥,灰黑中带白,一片一片的,极像我手中这一斤生红刺片。也就是说,如果我把这一斤生红刺,混杂在大量的黑木耳中,那么,黑木耳就能够把这一斤生红刺给淹没了,就算露出几片,别人也很难发现,因为黑木耳已经替生红刺形成了有效的保护色。

我再次进入那家土特产商店时,店员正准备打烊,但所幸的是,我所要买的那种黑木耳,还有存货。

黑木耳都是一袋一袋地包装好的,装在密封的小尼龙袋里,我买了好几袋黑木耳,店家又把这几袋黑木耳,全都装在一个较大的纸袋子里。

临走,我又向店家讨要了一只大号的尼龙袋,这才付款走人。

一切都按计划推进,我买了木耳之后,便来到一间公共厕所,在公共厕所内,我将小尼龙袋里的黑木耳全部拆开,倒进大尼龙袋子里,又将生红刺也倒进这只大尼龙袋子里,混杂进了黑木耳之中。

然后便是用手搅拌,使生红刺片均匀地混杂在黑木耳之中。做完之后,我自已先仔细端详一番,觉得没什么破绽后,才重新回了酒店。

同事问我上哪儿去了?我说第一次来四川,外面走走看看。又问我手中拎的是什么?我打开袋子,将大尼龙袋拎了起来,向她大大方方地一展示,说:“没什么,旁边不是有家土特产商店吗,走进去逛了逛,被店员推销了,买了这么些黑木耳。对了,明天听说要跟四川的几个名医交流是吗?”我马上叉开了话题,因为我发现同事的眼睛不住地朝黑木耳袋子张望。

同事见我抛出了问题,倒也没有起疑,回答道:“是啊,明天的重头戏就是这场交流会,听说邀请的都是擅用红刺的名医。你知道的,善用红刺的中医,全国来讲都不多,四川,云南两地却高手辈出。”

我一面听同事讲话,一面将这袋混杂着红刺片的黑木耳放在了床底。又随意与她应付了几句,便去洗手间洗澡去了。

次日,我们与蜀中名医开了两场座谈会,大家一起交流了各种有毒药物的使用经验,晚饭也是一起吃的,十月七号,我们结束行程,返回了东昌。           

我知道,影响我一生的作案计划,即将展开了。

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必须解决,那就是韩学涛在亲尝药物,用以写作《中药亲试记》的这件事情必须要留下证据,因为韩学涛中毒身死,警察是要介入的,到时单单靠我一个人自说自话,而没有其他佐证,对我也是不利的。

因此,我要想方设法留下这方面的证据。至于方法,我也已经全部想好了。那就是假装关心他的实验,与他的写书计划,自然而然地把我须要的证据通过手机交流给它套出来。

想妥之后,我躺在主卧的床上,就给他发信息了。

“你的《中药亲试记》写得怎么样了?”我问。

“正在写,药也在不断尝试中。其实八月份在仁义堂的办公室,我已经搞了一套煎药设备在尝试了,这个也已跟你说过的。”他回道。

“我去四川那几天也在试药吗?目前都试了哪几种药了?”

“一直在试。目前试了一些药性相对比较平和的药。”

“那有毒药物呢,你怎么办?也一一尝试吗?”

“在安全性有保障的前提下,我还是打算要试一下的。不然这书会少一些看点。”

“红刺呢?你也要试?”

“红刺是药中将军,自古以来就是大药,要药,我想还是要试的。”

我终于等来了我希望看到的这句话,这句话现在留在了我的手机中,可以作为证据为我开脱了。

我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可退了,因此,事不宜迟,我准备第二天,也就是十月八号晚上就行动。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致命医术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