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九十三)君父知否(上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3237字 发布时间:2023-02-08

君父知否(上)

 

本篇参考剧情第四十三集

 

海瑞说李清源的话不值一驳,道长却摆出一副,“真的嘛,我不信”的表情,眼中满是戏谑地望着海老爷,阴阳怪气地调侃道,“好大的学问,有旨意,你必须回驳”。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道长脱口而出的那句“有旨意”,彻底暴露了他的身份,海老爷若有所思地盯着道长看了又看,心中暗道了一声,对面这人果然就是当今圣上,本还想着为尊者讳,替皇上留几分薄面的,可既然道长自己送上们来求打脸,那海老爷便只得恭敬不如从命了。海老爷眼中闪过些许同情,带着几分玩味地扫了眼道长,一本正经地说道,“汉文帝不尊孔孟,崇尚黄老之道,无为而治,因此有优游退逊之短、怠废政务之弊。但臣仍认文帝为贤君,因文帝犹有亲民近民之美,慈恕恭俭之德,以百姓之心为心,与民休养生息,继之景帝,光大文帝之德,始有文景之治。可是当今皇上处处自以为效文景之举,二十年不上朝,美其名曰无为而治,修道设醮行,其实是大兴土木,设百官如家奴,视国库如私产,以一人之心夺万民之心,无一举与民休养生息,以致上奢下贪,耗尽民财,天下不治,民生困苦。要我直言,以汉文帝之贤犹有废政之弊,何况当今皇上不如汉文帝,远甚!”

 

同样是打着尊崇黄老之道,无为而治的幌子,汉文帝是以百姓之心为心,与民休养生息,亲民近民、慈恕恭俭;道长则是以一人之心夺万民之心,以一人之口夺万民之口,设百官如家奴、视国库如私产,上奢下贪、耗尽民财,以至于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几无一尺净土。海老爷话虽然说得难听,但已经是给道长他老人家留足了面子,当今皇上跟汉文帝比,确实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但若是跟纣王比,只怕是在伯仲之间了。海老爷一番话说完,道长只觉得一口闷气堵在胸口,血压止不住地一阵狂飙,不自觉地浑身一颤,一手捂着心口,一手死死攥住座椅扶手,眼中泛着点点青光,牙齿咬地咯咯作响,狠狠喘了几口粗气,却是半个字也说不出来。人家海老爷都说不值一驳了,台阶给过去了,道长他老人家却硬是不肯下来,还非要把脸伸过去让人打,结果就是堂堂圣明天子,竟被一个六品主事给当面教训了一顿,玻璃心碎了一地不说,而且还是自取其乳,道长这事干的,实在是让人没眼看。

 

海老爷不动声色地瞟了眼道长,满不在乎地继续侃侃而谈,“大明朝设官吏数万,竟无一人敢对皇上言之,我若不言,煌煌史册自有后人言之!请大人将我的话,转问李清源,转问那些要驳斥我的百官,他们不言,我独言之,何为影射?我独言之,百官反而驳之,他们是不是想让皇上,留骂名于千秋万代!”海老爷此刻明显是聊high了,也不再顾及道长的脸面,上嘴唇一碰下嘴唇,是啥话都敢往出撂,尤其是那一句,“留骂名于千秋万代”,更是直击灵魂,把道长给彻底整破防了。道长闻言怒极反笑,强压住心头的杀意与怒火,冷冷地质问道,“独你一人是忠臣、良臣、贤臣”。其实忠与不忠、良与不良、贤与不贤,海老爷自己说了不算,道长说了也未必就能算,因为煌煌史册后人自有公论,所以千秋万代之后,海老爷成了门神,常享香火供奉;道长则是得了那句颇为中肯的评语,明实亡于嘉靖。

 

海老爷慷慨激昂、催人尿下的一席话,把圣明天子和满朝文武都骂了一遍,颇有几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思,也难怪道长会阴阳怪气地反问一句,“独你一人是忠臣、良臣、贤臣”了。海老爷脸色黯淡了几分,有些怅然若失地感慨道,“我只是直臣”,海瑞此时总算恢复了几分自知之明,可道长他老人家却已是气急败坏了,指着海老爷的鼻子,怒不可遏的骂了句,“无父无君的直臣”。“无父无君”这四个字,无疑戳中了海老爷心中的痛处,海老爷怔怔地望着道长,不知不觉间,双眸中已是多了一层雾气,神情中带着几分落寞,哽咽着问道,“大人,能否将我的话转奏皇上”。道长是真的没料到,眼前这个冥顽不灵、油盐不进的鸟主事,竟被自己一句话就给骂哭了,也不知海瑞这回唱的又是哪一出,一脸懵逼地迟疑了片刻,方才张嘴回了个“说”字。


海老爷眼眶微微泛红,深情款款地望着道长,带着几分哭腔,一字一顿地娓娓道来,“我四岁便没了父亲,家母守节一人将我带大,出而为官,家母便谆谆诲之,‘尔虽无父,既食君禄,君即尔父’。其实,岂止我海瑞一人视君若父,天下苍生无不视皇上若父,无奈当今皇上,不将百姓视为子民,重用严党以来,从宫里二十四衙门派往各级的宦官,从朝廷到省、府、州、县所设官员,更是将百姓视为鱼肉。皇上深居西苑一意玄修,几时察民间之疾苦,几时想过,几千万百姓虽有君而无父,虽有官而如盗!两京一十三省,皆是饥寒待毙之婴儿,刀俎待割之鱼肉,君父知否?”海老爷这番话说得是字字泣血、句句锥心,声临其境般地展现了一幅,无德昏君率兽食人的末世景象,与刚才那句“留骂名于千秋万代”,前后呼应、互为表里,相当于扒掉了道长身上最后一条底裤。

 

知否知否,本应是绿肥红瘦,只可惜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深居西苑一意玄修的君父,四季常服才不过八套,人家心里装的是九州万方,根本就不care那群草民的死活。说什么黎民苍生,管什么江山社稷,只有俗世的皇权富贵,还有那遥不可及的大道长生,才是道长今生来世永恒不变的追求。听完海瑞的血泪控诉,道长痛苦地阖上了眼,心中倒是没有半点愧疚感,只是单纯地一阵后怕,万幸自己事先来了一趟诏狱,替李清源问了那个该死的问题,这要是让海瑞去了都察院大堂,当着那些堂官、清流的面,声泪俱下地问出一句“君父知否”,那场面,绝对比大型车祸现场还要惨烈。忽然之间,道长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挫败与无力感,堂堂圣明天子竟然奈何不得一个六品小吏,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冥冥之中又想到煌煌史册之上,自己可能会留骂名于千秋万代,只觉得脑中轰地一声巨响,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浑身止不住地微微发颤,一缕殷红血液顺着鼻孔流到了唇边。

 

道长缓缓抬手对着口鼻轻轻一擦,白色的袖口上多了几滴血印,再睁眼时已是双目无神、面无血色,半张着嘴急促地喘息了好一阵,身体已是摇摇欲坠。海老爷见状也立刻慌了神,不由自主地喊了声“来人呐”,话音未落,石公公带着一群提刑司太监,电光火石般地冲了出来,一群人将道长围在中间,石公公指挥几个小太监,抬起那把椅子急匆匆地向门外走去,刚走了没几步,道长强打起精神喊了声“海瑞”。手足无措的海老爷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抬头关切地盯着道长的背影,心中已是乱了方寸,道长用尽全身最后一点力气,气若游丝地说了句,“朕送你八个字,无父无君、弃国弃家”,然后便摊在椅子上,被人抬了出去。“无父无君”这四个字,道长刚才已经说过了,临走前又特地加了“弃国弃家”四个字,所谓弃国,说的是海老爷为邀直名,动摇了大明的国本,严重削弱了道长统治的正当性;所谓弃家,表面是指海瑞遣散家人,实际却是委婉地提醒海老爷,你今日所有的肆无忌惮、口无遮拦,最终都会报应在你家人身上,道长不是纣王,他不杀海瑞,海瑞的家人却因他而死,自古忠孝两难全,仅此而已。

 

诏狱这边厢事了,再说回都察院大堂,枯燥且乏味的时光最是难捱,既没有茶水、也没有报纸、更没有人交头接耳,一群大臣就这么不声不响地坐在椅子上傻等,然后一等就是一个多时辰,明明是无聊的要死,还美其名曰安心侯旨。最先耐不住寂寞地反倒是陈公公,陈洪此时正倒背着双手,烦躁地门边来回踱步,突听见一阵急促地脚步声响,抬头时赫然发现石公公已经一脚跨进了大堂。陈洪顾不上寒暄,火急火燎地催问道,“怎么回事,都巳时了,是不是另有旨意”,大堂内数十道目光全都向石公公扫来。满头大汗的石公公压低声音答了个“是”字,又高喊了一声“有旨意”,随即撩起袍服下摆,端着架子走到大案前站定,徐阶、陈洪急忙领着众人起身,又齐齐跪了下去。石公公操着一副公鸭嗓,声色俱厉地宣道,“皇上口谕,海瑞何许人,无父无君、弃国弃家之徒而已。自绝于君父、自绝于朝廷,毋庸和他理论,着徐阶、陈洪率内阁、司礼监会同百官,论罪便是,钦此”。一大群专业辩手、职业喷子,精心准备了两个多月,又在大堂上枯坐了一个多时辰,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候,兄弟们裤子都脱了,道长你就给大家伙听这个,这特么也是碳基生物能干出来的事儿嘛。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